人在东京,人间清醒 第142章

作者:老东京

  可曾经参加过一次业内最顶级职业俱乐部的试训,以“不是不想打只是没队要俱乐部”老牌选手的身份,和一堆十七八岁的毛头孩子一起竞争岗位。

  打得感觉良好,总估摸着有了,结果,最后竟出乎意料的落选。

  倒不是什么黑幕。因为,试训全程评分录表,有个佐证。

  比较难蚌的是评价表上载记的内容:

  技术分:高。

  游戏理解:A级。

  交流分:零。

  翻译:打得不错,但团队游戏的职业选手打起来一句话没有是不是有点变态了。

  人生的成长总好像和年岁无关。于是在那日起,林森明白一个道理。

  有时候,不是所有人都理解一些在他看来理所当然的东西。

  甚至,会因为省略一些自以为不必要的交流而吃点小亏。

  算是个小小的教训,但好像没什么用。

  那会已是职业生涯的末期。之后,更是独来独往的环游世界,大部分的人生经验都不再有用武之地。

  那时的林森不会想到,多年以后,面对训练馆中的乒乓教练,他居然清晰回忆起了那个被俱乐部扫地出门的下午。

  于是,现在的青年人伸手搭住已和自己笑哈哈聊起来的这位大学教练的肩膀,开始使用起说废话的技巧。

  “所以,私以为,从我这个爱好者的角度来看,日本乒乓近些年的没落,尤其是团体赛上的一次又一次绝望失利,其实有一些看似不重要实则关键的细节的忽略。”

  话音中有几分笃定,听起来有几分后世直播平台那般云玩家弹幕对着职业游戏比赛指点江山的味道。

  落在自诩专业人士们的耳中自然是不太中听的。

  可是,当青年人平和讲完这个结论后,身侧中年的资深乒乓教练心里却未出现不悦的情绪。

  #教练姓名:荻村三明

  #性格判定:和蔼热心讲道理(+30批评接受度)

  #关系判定:林森近期饭友(+30批评接受度)

  #现状判定:激起对丹羽结弦爱才之心(+30批评接受度)

  #大环境判定:日本乒乓没落。(+10批评接受度)

  #判定结果,谦虚受教!

  姓荻村的教练就扭头望一眼林森,有些意外地盯着这个在他看来对乒乓运动很有些理解,甚至偶尔能讲出一些看起来有点超前的想法的年轻人。

  将他胸有成竹的表现收入眼底:

  “哦?小林桑不妨细说。”

  “荻村教练没觉得我大放厥词?”

  “哪的话。能看得出来,小林你有点基础,也挺有想法。我不是什么秉着尊严的老骨头,你把你的理解放开来讲就是。”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

  于是林森瞥一眼身边抱着手瞪着眼睛目不转睛关注小丹羽与对手精彩而激烈博弈的伊藤小姐,暂时放弃关注场上焦灼的比赛,拉着这位乒乓教练去到另一张空置的乒乓桌。

  讨来一张作废的记分表,翻到反面,从口袋里掏出笔。

  “按理说。虽然这些年因为各方面因素,日本乒乓顺其自然,理所应当,从顶级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但至少,底子还在,也该有些竞争力。几位好手的个人国际战绩也算得以接受。依稀记得七年前和九年前世锦赛,两位好手连续夺魁,彼时可谓欣欣向荣,一片生机勃勃万物竞发之势。”

  讲到这里,林森瞄到荻村教练嘴角微微自得的浅笑。

  然后,立刻突然话锋一转,语气一冷,伸手在纸上写下“1971”的数字,惊得荻村三明身体一颤。

  “可是。在整整十五年前的昭和四十六,那最后的辉煌,女乒于名古屋主场荣耀加身之后。多少年,多少届?再未见团体上有所建树?”

  “荻村教练,可还记得,昭和二十九开始,到昭和四十四,那曾如梦似幻的十五年?从英国温布利开始,到德国慕尼黑结束。十届,七冠!风光无两。为何,仅仅几年过后,明明主力批次选手还年富力强,却从那段时间开始,一片惨淡姿态,团体项目上,无论男女,一冠未得。同样的十五年,为何竟能用如此大的差异?”

  青年人的语气铿锵有力,绘声绘色,辅以些微的手部动作,让人不由得忆起曾经的美好岁月,却又即刻转折,悲惨的现状涌上心头。

  仿佛声临其境。于是,痛苦面具皱现在荻村三明的中年老脸之上。

  时光如风,生命如水。一如微风拂过水面,皱纹是时间吹过生命的证据。

  他现在是老了。

  但,谁曾经还不是少年呢?

  曾经,也是运动员。荻村三明活跃的时候,正是这项他热爱的运动在他的国家的最辉煌的年华。如今,却仿佛要这样黯然收场。

  谁心里又没点感慨和难过呢?

  共情就随着身边这个年轻人的讲述涌上心头,他唉地一敲桌子。

  “是啊!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荻村教练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

  青年人慢慢的放缓和放轻语调,有些磁性的声音给人以娓娓道来的听感。

  “近些年乒乓运动员的的选拔,好像有些严格。”

  “是有这个现象。”

  荻村三明郑重地点点头,“我也就放开和小林讲了吧。因为成绩不佳,近年乒协的压力挺大。首先,民间常有无能下课的声音,搞得诸任主教练压力很大。我几个协会里的朋友,也天天都在谈修改训练方针和调整运动员招募标准的事情,甚至细究到,一些技术细节和习惯,力求培养出最稳定可靠的选手。至少保证,一些关键的比赛,比如主场赛事,能给他拿下来。”

  “那么,荻村教练,你有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近期的团体赛事中,虽然选手们证明过在个人赛场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团体对抗时也尽心去打了,却总是在对抗强敌的场次中,表现出深深的无力感。优势拿不下,逆境翻不了,主打一个白银时代,老而不稳。”

  林森的这句话让人到中年的教练双眸一睁表现出讶然的表情。

  很快恢复沉静,他有点刮目相看的味道。

  “小林桑,是资深的爱好者,观察很细。确实,有这种问题。只是,莫非...你有办法?”

  “没错,这也是我之前提到过的,被忽略的细节。”

  林森转身,大笔一挥,在纸上仅剩的空白处下写上“奇”与“正”二字。

  再侧身,在教练由一愣到若有所思的表情变化中,等待他完成思考。

  没一会。

  荻村教练的眼神突然一亮,给林森一个显然的回应,示意他继续讲下去。

  林森,就也没再客气:

  “如我所写。依我拙见,一个同时拥有竞争力与上下限的竞赛团体,一定要具备两种因素。一个,乃保下限的正者,另一个,则是博上限的奇者。一正一奇,才可称协调。然而,日本乒乓,这些年,想赢怕输,走了固本缩壳的邪道。”

  于是,荻村三明皱起眉头,呈现不其然的表态,顺着话语的意思点头表示认可。

  “是的。可能是当局者迷吧,刚才你写下这两个字的时候,我就像被点拨了一样,隐约想到了小林你要这么说。果然,没出乎预料。”

  中年人就平抬起右拳,敲在摊开的手掌上:

  “想想,这些年的培养选拔,确实犯了这样的毛病。太过求稳,找的苗子和拟定的培养计划全都是以稳当为主,想着凭借底蕴,保住下限,却没想,居然底裤都要保没了。”

  身为乒乓行业的业内人,肯定是深刻理解这项运动的。如今,经林森一点拨,后面的理论说法也就能顺其自然的总结出来。

  当下的大部分日本乒乓选手,都是平稳的技术风格,即所谓的“正”。这种稳定,可能会使选手在个人赛的发挥更理想,却不利于组合后的团队竞争。

  乒乓球是有风格克制的说法的。太过统一的技术习惯,会使针对的成本和难度大大降低。

  面对强敌的时候尤为明显。本来技术就不领先,还一味地追求稳定,就导致,对方大能只需略微出手,就能将己方打个落花流水。

  而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技术风格激进的选手站出来,即所谓有别于“正”的“奇”。讲的通俗一点,就是拼一枪,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以赌博式的进攻,重临场变化的打法,激发对手的受迫性失误。这样,在面对强敌的时候,才有一战之力。

  是很简单的博弈理论。如果一支队伍只有“正者”,即会被弱队的“奇”完成下克上,又会被强队的“正”揉搓拿捏,可谓两头不是人。

  或许,这正是近些年日本乒乓没落得这么快的根本原因?

  一念通达,天地开。

  那一刻,荻村三明下定决心。出于乒乓人的荣耀,一定要多发掘一些拥有独特风格的苗子,推荐给协会,为日本乒乓的人才储备贡献一份力量!

  但,到了这一步,就又有一个问题了。

  日本乒乓的整体培养体系,近些年已经几乎成型。大部分人才,很小的时候就会被教练带着做技战术与风格的讲解,基本技术定型。近些年,尤为明显。

  稍微做些微调,不是不可以,但也需要不短的时间。

  可是,离乒乓首入奥的,那即将到来的88年奥林匹克盛会,只有两年之差。

  协会内已志在必得,誓要取得足以交代的成绩。

  两年!两年拿下奥运!

  可是,在一下子觉察当下人才选拔的关键问题之后,却有了一个燃眉之急:

  “你说,该去哪里,找那么几个风格激进,擅长临场变化的奇道苗子呢?”

  中年的教练在脑子里过了他自己和几位要好教练带过的学生,完全没有任何头绪,只能皱起眉头,苦恼。

  “是啊,是啊。大概,确实,不是很好找。”

  面前的青年人也装模作样的愁眉苦脸,语气却怎么听怎么不对劲。

奺五零一 八零九零九

  正感到奇怪,荻村三明却突然听到耳边传来一道清脆好听的嗓声。

  清澈,昂扬,而单纯。

  情绪更是激动,杂着跃动,近似于欢呼。

  “哇!”

  不由得扭过头看去。

  不知为何下意识忽略了快要蹦起来的,明明很可爱的女孩,只将注意力集中到比赛。

  只见,不远处另一张正在进行练习赛的桌台上,出现难得一见的远台博弈。

  退台较远的是有些瘦弱的高中生,看起来是主动这么做的。

  呼呼喘息着,似乎有些不支,却相当大胆地几乎退台极远,摆出近乎于自杀的持久防守的态势。

  旋转飞舞的白球弹在丹羽结弦对面的台上。在身为对手绑着头带的大学生面前高高弹起。

  然后,吃一发利落的扣击,砸冲回来。

  丹羽结弦几乎是竭力奔跑才接到这气势吓人的扣杀,看起来摇摇欲坠。

  可是,白球软软高高过线,却再落在对台的桌上——又是待扣的机会!

  意外是,大学生球手却在一瞬间露出迷茫的表情。

  太奇怪。

  他从未遇到过这样的对手。

  主动摆出这种自杀式退远台的作态。按理说,这么连续吃扣,只要进攻方不失误,防守方的损耗永远更大。

  相持下去,就是等死。

  而且,不怕自己轻轻垫一个近台?以这个距离,恐怕这家伙怎么也接不到吧。

  本是这么想着,却在瞄了一眼在空中疾速扭转的白球之时一怔,手上动作却突然出现犹豫。

  等下...

  旋转...确认不了。

  如果垫近台,旋转没处理好,岂不是白给?

  原来,陷阱在这里!故意退远台卖破绽,是打着这种心思吗?

  选择更稳定的扣杀吧!相持下去,肯定是我赢!

  想明白的一瞬间,大学生一抖手腕,重新作出扣杀动作。

  却因为在出手瞬间因犹豫思考带来的滞愣,没能完全发上力。

  低质量的扣杀。但没关系,下一拍打好,就行。

  他从未面对过这样的对手这样的打法,一时间竟有些轻视。

  而且,对方确实体力不支了。

  哪怕是低质量的扣杀,这个高中生也接得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