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东京,人间清醒 第135章

作者:老东京

  其实,可能并没有达到他的目的吧。

  但是,还是这么说了。

  也许,说明,那位青山姑娘,对于这个家伙,算是很重要的存在?

  告别名为小林森的青年人,相田彻子从卧室取出化妆盒与镜子,抓紧时间简单补了个妆。

  对着倒映出的自己,抿唇匀一匀亮色调的口红。

  又印象起那个好像无论何时都宠辱不惊的身影,突然有些感慨。

  年纪渐长。过了疯狂散漫的时期,开始向往那种成熟的平静。

  这个叫小林森的家伙身上,就有这种类似的气质。很难想象,这居然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可以称作男孩子的小辈。

  如果不是这些年来已经对爱情感觉到疲惫,也许还真会考虑追一追这种小男孩子?

  也不差钱。养一个这样的孩子,算不上很难。

  女人有些被突来的想法逗笑了,就翘一翘嘴角。

  真是疯了。

  什么奇怪的胡思乱想。

  随手从桌上置物栏里取出一包女士香烟。

  叼在嘴里,从口袋路取出伪成饰物的打火机,想了想,却还是放下,连着摘下嘴里的细长物。

  要见客了。

  今天有一次收益不错的应酬。

  某家杂志组织专访,自己受邀去给访谈拍补几张配图。

  邀请人出手很大方。以至于,连自己都被打动。

  更重要的事,那位甲方的背景...

  能得到被那位捧的机会,也不知是哪个幸运儿。

  补着手上指甲油的相田彻子有些失笑。

  起身去换了一套外服,穿鞋,带好设备出门。

  很快就和杂志社的人员接头,在一家流行的轻奢华餐厅的门口。

  “相田老师!”

  对方是个入职一两年左右的小女生,毕恭毕敬,望过来的目光甚至带上些崇拜。

  缺乏社会交际经验,自然也被相田彻子轻松拿捏,很快就被逗得摆出仰视前辈与大姐姐的可爱神态。

  跟在身边,开始详细地讲起一些要求和细节。

  “先在餐厅完成前半部分,后半部分要回我们会社完成。劳烦您多跑一趟。”

  “嗯嗯。”

  “还有,那个,专访过程中,您可以随意自由抓拍一些画面和细节,关于这个,我们征得了那位老师的同意。更具体的主题风格要求的话,首先是彩照...”

  早不是初出茅庐的摄影师,经历过不少商务,这类东西自然是轻车熟路到不必怎么提的程度。

  不过,出于对挣快钱的尊重,相田彻子还是保持礼貌的笑容,任由身边的这位丰富她的职场交流经验。

  心里却已经打起哈切,慵然犯懒地琢磨起了受访者的形象。

  听说,是位作家。所以,到时候,稍微拍出一些气质和逼格,即可。

  外貌过关的话,这种难度真的不大。

  所以说,到底长什么样呢?

  抱着这样想法,女人听到了身边人急促起来的脚步声。

  几个碎步超过自己,档到身前,站到某个靠窗的座位,轻轻完成鞠躬的礼仪。

  然后,向边三步,展示出了受访者的形象,让相田彻子得以上前几步,到足以握手并顺势落于其对座的距离,完完全全的看清楚。

  嗯,是个男人,出于意料的年轻。

  二十多岁...

  ...

  “?”

  霎时间,止住脚步的女人双眸微睁,几乎呆在原地,好几秒。

  脸上浮现难以置信的表情。

  大概是一种失态,却好像又在对面某位受访者的意料之中。

  他望过来。

  眼中难得出现了平静之外的笑意。

  站起身来,对着她伸出手。

  “请多指教。相田老师。您叫我,五木就好了。”

第七十七章 天生面具难自弃

  八零年代中期的当下,东京生起着刊社崛起的热潮。

  究其根源,还是富足的京圈市民有了闲钱。

  除去挤去夜店蹦大迪的物质建设,自然也有精神方面的需求。

  亟待从哪里能跳出些意见领袖贩卖一些高雅的知识,跟着过把自我建设的瘾,也使日常交际中多几分挣面子的谈资。

  而在PC乃至网络未普及的年代,刨开电视荧幕,接受信息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便是报纸与订阅杂志。

  商业市场中摸爬滚打的各就各位,自然对此等机会门清。但凡有点规模的公司乃至文学会社,都不介意在自己名下划拉几个人过去创办自家领域相关的刊物。阔气点的,还会另租场地专设一个下属的小杂志社。

  涉及领域五花八门。

  比如未来大批大批停刊的汽车杂志,以营养乏乏的车型车效分析为主,玩得就是一个拿日本国内车质与海外万国锱较的国民自豪,在大篇幅技术先进的自吹自擂上沾沾自喜。

  又有引人高效投资的股经秘籍,满篇专家设评的投资策略,教导如何应对技术性调整。

  生活类的也不少。比如建议新生代主妇们如何精致消费建设生活的《家庭主妇》,满篇时尚奢侈品如何塑造气质的内容。依稀记得另个世界的未来,此类纸刊曾完成九十年初还在教主妇甄选高价妆饰玩物,再过一年泡沫消散,就一转攻势开始普及怎么做低于市价的便宜便当的幽默横跳。

  再冷门一些,就是文艺时尚类。比较不怎么耀眼,但也算有稳定受众。

  这类领域其实不怎么欢迎新刊物。美术界还冒头几家收录新锐艺术家作品的刊物,到文学圈可以说波粼平水也不为过。

  几家老牌文学杂志立得稳稳。

  《文艺春秋》,《文学界》...

  各种地方文刊也分而治之,《早稻田文学》之流皆有长久的历史。

  受众群体讲究一个自古以来,难增亦不减。

  但新锐蹭子们也总有分一杯羹的办法。

  近年短暂崛起的《未来文杰》就是这样一家剑走偏锋的杂志。除去聚焦文学作品内容本身,其将更多篇幅留给作品背后,即完成文学内容的创作者身上。

  更重要是定位奇特。鲜去邀访成名的大家,更多聚焦于近年拿各类大赏冒头的新人,或者商业成绩可观的新锐。深挖其生活琐事和生涯轶事。

  讲的明白点,主打的就是一个所有人都有那么点兴趣的场外八卦。

  商业上,为服务销量制造噱头,更鲜明的狠活当然还有。

  比如,期刊封面照片请某位畅销书女王化好美美的妆躺进溢满泡泡的浴缸拍漂亮的艺术写真彰显独立女性气质,又或者请某个自称偶像是三岛先生的青年作家换上武士装跪坐,膝上摆上武士刀,搞翻颇有时代感又有些地狱笑话意味的致敬。

  算是开辟独立赛道的文学圈八卦类刊物。

  因为近两年整过不少此类绝活,引来不少好事者的订购,也算是跻得上热门杂志之列。

  不过,也因为这种玩法,导致其在文学圈子里的风评谈不上太高。

  懂行者更是深刻明白这家杂志的本质——不断砸钱邀请那些小有名气乃至声名鹊起的新锐作家,持续营造爆炸的噱头。几番轮回,其封面乃至访谈内容的价值也随之上升。

  之后,凭此进行广告位招租的操作就顺理成章——谁情愿砸钱捧人,整体宣传流程中亦会选择拉上这家掺一脚,保证办得漂漂亮亮干净利落。

  这算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不过,因为不产生什么利益冲突,倒也默认。

  不少出版社甚至会主动联系这家杂志合作,捧一捧看好的自家新人。

  久而久之,倒也成了个奇葩的产业链。

  惨的大概则是更没什么背景的苦哈哈们,隐形的宣传资源被悄然挤占一些。

  经典例子就有,之前的林森。

  但实在没想到的事,有朝一日,竟有逆转境遇的这天。

  心中有些奇妙的感态,但也很快平静下来,瞄一眼边上开始调试相机的女摄影师,再望一眼面前正襟危坐的采访者。

  她翻着稿子,斟酌起准备好的问题的顺序。

  “就是说,据称,五木老师曾有日作万字的经历。还经常会出现出稿速度夸张的状况。这是真的吗?”

  “确有此事。”

  大方的承认,也使接踵而来的提问变得顺理成章:

  “五木老师您应该也清楚。按照常理,这个速度,是不太合理的。一般来说的话,普遍的情况是,作家们磨剑的速度经常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上限。一般而言,十万字以上的长篇,经常要数月乃至半年以上的漫长打磨。”

  “这个,确实。”

  林森摆出认真的表情,听着这般叙述,隐约听到耳边有浅浅的咔嚓声。

  他其实不太喜欢拍照。一般而言,会有下意识别过脸去的习惯。

  但脑海中浮现着某个趴着迷迷糊糊地又哭又睡的剪影,却帮助着止住动作。

  由着面前尽职尽责的杂志社编辑在摄影声中引导着提前设计好的话题的走向。

  “就是说,以五木老师这种超乎常人的创作速度,会不会造成文章质量的下降,还是说,您有比较特别的技巧?”

千/寻⑨6澪?弍⒍270

  针对这些问答,其实在访谈开始之前已经有过一些简单的沟通。

  不论如何,杂志的访谈版面是需要有噱头的内容的。这是其立根之本。

  但五木先生的问题是,既没有什么拿知名大赏的经历,也没有任何商业销售成绩的打底。

  和圈内家喻户晓的文豪们,称不上是忘年之交沾亲带故吧,也可以说是形同陌路,主打一个你寄吧谁的彼此联系。

  究极三无产品了属于是。

  可以说,别说面前这位入职看起来就一两年的新人编辑,就算杂志社的主编头头,看着林森的这个作家生涯履历,也得眯着眼睛摆上老人地铁手机的表情。

  但即便如此,这家杂志社似乎也没有选择推拒。

玐移驷厩林 仐崎汣玐

  无他,实在是背后的甲方给得太多了。

  或者说——面子有点大了。

  林森有些好奇那位自称“由纪子”的女孩的真实身份。

  从之前和杂志主编约见时提及对方的态度,大概能看出个一二。

  有些讳莫如深的样子。出于对由纪子不愿对他透露真实姓名的做法之尊重,林森没有去找哪个也许知情的谁刨根地追问。

  可能不止是颇有家资的程度。也许,还有那么些背景。

  至少,足以支撑那个女孩任着那古怪的性子乱来。

  肯定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但就算背后推手是个再不可思议的家伙,也总归需要那么一些把握住机会的能力。

  林森必须想出一些噱头。

  思来想去,最后也就只能聚焦与写作速度这一点上。

  但就又有了一个问题。文学创作这件事情上,至少在当下的日本文坛,“快”还真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