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575章

作者:爱开小差

  【宣平在内阁顺势拿出了自己的主张,认为大晟王朝现在急缺可用之才,应当推广教育,主张进行一场全民教育,在各地建立一处教育机构,免费供给百姓读书习字。】

  【并且要消除地方官员腐败的问题,让百姓们有一个可以状告当地官员的场所。】

  【而这个地方,宣平取名为——《承明亭》,旨在教化百姓,既可以在这里放置读书人来教当地的百姓、稚子念书学习,还可在此处放置特殊的检察官员,接受百姓对地方官员的控诉,进行辅助监察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凡境内民人有犯者,书其过,可明榜于亭上,使人心知惧而不敢为恶。】

  这个想法,自然是陆成安的意思,《承明亭》制度,改革于朱元璋的申明亭制度。

  【王辙和费昭畴都表现出了强有力的拒绝态度,反而正英帝觉得此事有些意思。】

  陆成安对王辙、费昭畴两人的排斥一点都不意外。

  因为《承明亭》的制度里面,没有一个对他们来说是有好处的。

  推行教育的下场就是读书人多了,普通人群里的读书人多了。

  读书人多了,那么什么地方用得上读书人?

  只有朝堂。

  你不可能让读书人去种地或者说当兵的。

  可朝堂中的职务就那么多人,那么多的读书人要分配工作,那不就是在压榨世家之中的大量读书人?

  在大晟王朝,世家和庶族的读书比例差距还是很大的,普通人里面只有家境特别好,财力极为雄厚的才有资格读书。

  推举此法,第一是压榨世家读书人的生存空间,第二是多出来那么多的普通读书人,都是来跟他们抢饭吃的,这点是没人愿意接受的。

  更让两人排斥的是,《承明亭》还有监察地方事务的权力,世家大族在地方上可以做很多不透明的事情,很多时候有背景的大家族犯错了,可以想办法借助地方官员通融。

  现在有了《承明亭》,就很难再有通融的余地,属于大族的特权就这样没了,变成特殊官员和地方百姓的双重监督,这等于是加了两道枷锁。

  就算是绝户计,也不该做得那么绝。

  想法再好,损失的是他们这些自视为有德有才之人的利益,那就不再是一个好想法,而是一个祸国殃民的政策。

  【王辙、费昭畴两人都认为建设《承明亭》会导致民间多出大量的诽谤,诬告,使得地方到处都是烂诉,影响地方的秩序,其次若是每个地方都设立《承明亭》,在眼下的国库经济下,是难以支撑的,正式实施起来,只怕是还没见到效果,大晟王朝就濒临财政危机,故此是万万不可推举此法。】

  【正英十一年十二月,陆成安弹劾费昭畴蓄养私奴,滥用刑法,徇私枉法,请陛下明察秋毫。】

  【费昭畴大为震惊,蓄养私奴乃是地方大族默许之事,每个大族之中的权贵多多少少有些私人奴隶。】

  【至于滥用刑法,徇私枉法,为官那么多年的时间,不可能每个官员都能做到面面俱到的一面,或多或少有时候都会网开一面,为一些人情让路。】

  【费昭畴自认自己的手脚还算干净,固然做了一些,但犯不上因此罢官甚至于处死,旋即对陆成安的弹劾展开激烈的反击。】

  【然而,在费昭畴还未能展开猛烈的反击,宁王将一些罪行呈上公堂,为陆成安的弹劾推了一把火,将费昭畴贪污案彻底坐实。】

  【宁王恳请父皇诛族以儆效尤,同时还暗示费昭畴的氏族家财万贯,除了此害,不光是能扬我皇威,还能为国库迎来缓冲。】

  【正英帝原本只是想罢免费昭畴的官职,但是在宁王的进献良言以后,欣然听劝,从善如流地采纳了宁王的谏言,将费昭畴诛族。】

  【你点出了正英帝的软肋和要害,你的谏言效果卓越,达成了你所要的效果。】

  【正英帝诛灭了费昭畴的家族以后,怎么也想不到一家以道德、名望著称的大贤竟然窝藏了如此之众的财富,统共抄出了289万两白银的流动资金,而费家在大晟全国各地囤积的良田更是数不胜数。】

  陆成安现在这个状态,可以说是弹劾一个死一个。

  【在你悍然挺身的支持下,宣平在内阁的话语权大幅度上升。】

  【你解锁了幕后功能。】

  【你可以通过自己现今的话语权,利用自己的权势,加持自己的地位干涉内阁政务了。】

  【你在内阁的话语权提升了,你可以干涉内阁的政务,并且替宣平进行相应的决策。】

  【你现在拥有了通过宣平的身份地位来举荐大臣的功能。】

  【在你的操纵下,张瑞和张珣初入朝堂就拥有了不错的地位。】

  【两人都从翰林院的史官转为吏部的辅官。】

  【是/否暗中调换禁军的士兵?】

  调换禁军的士兵改成自己的人,那多少有点过分了。

  陆成安直接一个否。

  【你的属臣成王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禁军中的将领为你看护紫禁城,是/否同意?】

  什么叫我的紫禁城,那是你父皇的紫禁城。

  这事儿,你自己问你父皇去。

  陆成安立刻拒绝了小八的提议。

  再重用你,改天我就穿龙袍了。

  看来从现在开始就要提防随时可能脑袋一热,试图想要获得从龙之功的成王了。

  毕竟陆成安和汉王的儿子就是下一任皇帝。

  搞那么花里胡哨的干什么。

  我抢我儿子皇位是吧?

  陆成安才不稀罕当这个皇帝。

  ......

  ......

  ......

第544章 计划有变!陆成安的天命之女?

  当一个合格的执法官,是要有充足的权力。

  而想要拥有充足的权力,且没办法成为皇帝的时候,那就要想办法做一个有合法权力的重臣。

  可当权力不够大甚至于没有权力的时候,你哪怕面子再大,身份再高贵,一旦碰到能触及实际利益的问题时,你依旧没有资格和话语权来完成自己的主张,甚至于还要受到排挤。

  曾经的汉王,身份足够尊贵,可朝里的大臣有人愿意给她尊重吗?

  并没有。

  因为当初的汉王,作为亲王,既没有人脉支持,又没能在朝堂植入属于自己的班底,等于说朝堂上是没人可以替她发声和说话。

  如此情况下,真的会有几个身居高位的重臣愿意给汉王面子吗?

  只有身份,没有权力的,相当于是一个吉祥物。

  大家不认真的时候,认你是个王,不认真的情况下,你没有实际权力是不会把你放在心上的。

  汉王能初步具备权力的资格,加入这场权力的游戏,甚至还是正英帝立她为东宫太子之后的事情。

  没有这套东宫班底,汉王恐怕还会像之前困顿难行。

  陆成安现在就是想通过不断扩张的影响力,获得群臣的尊重,以便让自己的主张得以顺利推行。

  内阁之中,只有宣平这一个支点显然是不够的。

  但他现今能联合的班底人数实在是太多了,不说和自己有宗族关系的陆成臻。

  张瑞、张珣、程和、李徽、包括先前治水的俞士敏,还有远在杭州的张海京,这里能做的文章实在是太多了。

  而很多人是没有背景的,陆成安提携了他们,他们就得念及这个提携的恩情,只要有这种潜在的关系存在,朝中有地位的人是非常容易拉起一个小团体的。

  不过有的人拉拢这种小团队,是有自己私人目的,有的人拉拢这种小团队是想要自保,有的人拉拢搞这种小团队是想要牟利。

  一切,就要看团队的领导者到底是想追求什么了。

  不过,真正身居高位的人,怎么可能身旁没有帮手。

  【正英十二年三月,费昭畴的覆灭和倒台,给王辙带来了空前的危机感,他开始向朝中出身高贵的大族表现出拉拢和妥协的态度。】

  【王辙的服软,换取了朝中不少祖上有些地位身份的大臣支持,他们都不想经过宣平的改革政策以后,自己的子孙后人失去了当官的资格。】

  【他们原先就是极力打压庶族崛起的主力,而今王辙的态度和他们想法不谋而合,双方都想要为后世子孙保留一亩地的想法,故此极力劝阻大量利好于庶族的政策。】

  【由于你和汉王意向相同,很多人都认为是汉王主观上想要打压世族子弟,因此朝中大多数的人对汉王的立场下降了。】

  【他们转而支持了立场更接近于世家大族的秦王来对抗汉王亲和庶族的政治面貌。】

  【作为统治者的正英帝自然知道世家大族对大晟王朝有着根本性的破坏,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掌握了中层的大量资源,所以正英帝对于庶族的崛起是秉持着开放和认可的态度,然而这些人互相联手后的反击,即便正英帝有默许支持的态度,汉王也很难进行正面抵抗。】

  这群人的反应速度很快。

  一察觉到宣平的政策大多都利好于庶族,立刻就结出了龙门大阵的乌龟形态,阻止庶族在朝堂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秦王在这波斗争之中,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当然,秦王就算是上位了,也不会给这些人好果子吃,这些人主要是找不到一个好用的挡箭牌,这才找上了缺少助力的秦王。

  真相信他们是忠臣的那才是真傻。

  早不找,晚不找,被人针对的时候找她?

  前面几次模拟推演,秦王也没见这些狗腿子那么积极地想要帮她,大多都是找她那个舅父的。

  就凭这几点,秦王便给他们判下了死罪。

  至少人家阴离过来投奔她的目的很明确,而且很真诚地告诉了秦王她想要救下自己的父亲。

  你们这些掰人,扯着什么国家的大义,扯着什么大旗过来支持她,还不是包藏着明眼人都知道的祸心。

  “不过,现在这团结起来的世家大族那可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了。”秦王此刻就开始为陆成安担心了,“也不知道陆成安该怎么对付这些人。”

  世家啃食的,毕竟是她们大晟王朝的江山。

  这祸害的,也是大晟王朝的江山。

  哪怕现在大晟王朝江山的主人不是秦王,而是她的父皇正英帝,那秦王也不能看着自家的基业被别人这样乱啃。

  最气的,她秦王所谓的翻盘手,就在于这些为了一己私欲宁可霍乱天下的世家大族的手上,没有这些人的支持,她赢不了汉王,更赢不了晋王。

  真要是如此,秦王是宁愿不要这些人的支持。

  深思片刻,秦王旋即又道:“但他们既然认我为主,那本王何不干脆坑害他们一手,既要他们替本王打工,又将这些人给踢出局去。”

  “借助陆成安除掉这些人,又拿这些人为自己尽可能争取到最大的收益。”

  想到这里,秦王感觉这是理论操作,实际操作起来,她应该是很难办到的。

  她是不能确保陆成安一定能干掉这些人,也不能确保陆成安干掉这些人之前,她自己也通过这些人蓄养了足够强大的实力,更控制不住陆成安除掉这些人,自己还因此得利的平衡度。

  陆成安除掉这些人,收益最大的只会是权力斗争的最大获利者,跟她一个旁观看戏的亲王能有什么关系?

  既不想出力,又想看戏,还想要从中囊获最大的收益,你以为你是天命之子啊?躺着等皇位落在脑袋上?

  “还是看陆成安怎么应对吧。”

  “这种不好打的局面,想要抓到转机,估计也只有陆成安能办得到了。”

  画面一转。

  几声哇哇大哭的婴啼声。

  给紧张的气氛有所缓解。

  【正英十二年四月,汉王为你生下了一对龙凤胎,而她询问你的意见以后,为自己的长女取名为苏徽益,为自己的幼子取名为苏为溯。】

  新的变量出现了。

  这是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一般而言那都是按照历史的进程该谁出生就是谁出生,结果这次汉王这边却凭空多了一个大女儿出来。

  陆成安对此倒是不纠结,怎么说这也是自己的女儿,甚至于汉王都对自己有女儿的事情感到由衷的高兴。

  因为汉王和陆成安这么多次模拟推演下来,大多数的时间都是独子,只有一个苏为溯。

  都没有出现过其他的子嗣。

  这次多了一个女儿,着实是让汉王有些新奇。

  【正英十二年五月,苏为溯的降生为这个古老的国家注入了全新的能力,正英帝的立场逐渐偏向于汉王。】

  【你伸手拉拢那些新兴的士族、落魄的世家以及略逊于名门望族的权贵,并着手为他们画饼,试图引起他们的争锋相对。】

  【很多人意识到了汉王身处的地位,感受到了眼下这种敏感的时期下,正英帝态度上微妙的转变。】

  【不乏有人想要通过踩着别人的头往上爬的意思。】

  【正英十二年六月,满月宴,正英帝为两个新生的皇嗣,大晟王朝的未来举办抓周的仪式。】

  【在摆满了形形色色的各类器具面前,苏为溯抱着一个毛笔爱不释手,而你的长女苏徽益却紧紧地握着玉玺不放。】

  【通过抓周的仪式,你的长女苏徽益初始野心增加30点,你的幼子苏为溯初始道德增加3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