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574章

作者:爱开小差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能那么大。

  而且魅力这玩意不该是她们这些皇女的专属吗?你一个男性臣卡,怎么能有那么高的魅力啊?!

  搞不明白了。

  “不过,这也是给我打开了新的道路。”成王眼前一亮,“先前我走的是武将路线,也走过文臣路线。”

  “效果都不是很明显。”

  “当武将不能当将军,只能当个禁军统领,给人守门。”

  “当文臣,计策基本上都是负面效果,没办法给姐姐们带来帮助,全是负面的效果。”

  “我看看我主点魅力的路线,能不能做到像姐夫这样的效果。”

  “而且我看魅力高的人,也更容易招募能力强劲的臣卡。”

  “最早的模版里,大姐的初始魅力是最高的。”

  “所以她招募到了陆成安。”

  成王看了看自己招募的人,不是心怀鬼胎,想要背刺她赚取利益的混账,就是想拿她当跳板接触父皇的孽畜。

  她就觉得自己可能是吃了魅力低这个亏。

  “不是,我年龄太小了,这让我的魅力数值一点都涨不起来。”成王顿感气愤,“一直到及冠的我,魅力才能飙升到80点,只要努力一下,想想办法,也能上90的。”

  “可没有及冠之前,我的魅力是锁死在30点的,没办法上浮,也没办法下降。”

  “难怪说根本招募不到好的臣卡。”

  “还有这个五姐燕王,几次模拟下来,不知道哪里偷来了一个叫【出尘若仙】的天赋词条,可以额外加魅力,自己运气好不说,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加成。”

  “这么一来,她次次都能招募到好的臣卡,太赖了!”

  “老天爷对我何其不公啊!”

  “除了寿命,我简直一无是处!”

  “寿命长,那不就是个臭缩头王八!有何用处?有何用处!!!”

  看着别人的词条。

  再看着自己的天赋词条。

  成王的眼泪落了下来。

  感觉自己就是个纯正废物。

  铁废物来着的!

  .....

  .....

  .....

第543章 陆成安工业化大晟的野望!

  【“父皇,大将军久病不治,恐怕是撑不过这个冬天了。”】

  【“您该早作决断,另选他贤。”】

  【“儿臣以为三朝老臣蒋德可以临时接手大将军的位置。”】

  【“他的资历是可以胜任这个职务的,而且他对陛下您的忠诚有目共睹。”】

  【秦王在宫殿内向正英帝举荐道:“当然,在能力上,蒋德大人是乏善可陈的。”】

  【“最佳的人选还是殿前禁军统领、九门护城都督陆成安。”】

  【“一切就看父皇怎么选择了。”】

  秦王推荐蒋德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个人很平庸,能力综合,什么都能干,是个修补匠的位置。

  而且对大晟王朝的忠诚是有的。

  顺风的情况下,对父皇是铁忠的身份。

  至于死忠这种说法,其实是很困难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都有自己的宗族,遇到明知不可为的事情,平常人的选择大多都是放弃的。

  可以说不随波逐流,不继续出仕就已经是忠臣了。

  不然万一被诛族了,那找谁说理去?

  都是风险。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具备勇气的人才敢去做的。

  秦王第二选择才轮到陆成安,也是没有办法下的选择了,京城是重中之重,没有陆成安坐镇的京城,需要面对的问题太多了。

  陆成安相当于是一张保命牌,有他在京城,其他人就有操作空间,没有陆成安在京城坐镇的风险,是父皇承受不住的。

  你放陆成安去领前线的部队,拿来对付一个都打出经验来,知道该怎么打的魏王,实在是大材小用。

  齐王拥兵自重就让她去拥兵自重,她再拥兵自重,也不可能放魏王打过来。

  你把陆成安丢过去了,京城这块地方就危机四伏了。

  让陆成安在京城当个守卫,等她们全都发育起来,有了自己的力量,再去清算南边的事情,不也很容易吗?

  陆成安走了,京城碰上灭顶之战被打出团灭,那才是最离谱的。

  现在说什么都不可能放陆成安离开京城。

  秦王看了看北方的各部动向,晋王和蒙古都是有一击制敌的机会,没有陆成安在京师,是不可能守得住的。

  【正英十一年九月,蒋德暂代殿前大将军的位置,总督平定魏王之乱的战事,从京城调离。】

  【陆成臻入仕,在汉王的授意下,陆成臻就任翰林院编修,任史官。】

  【在新一批的科举之中,张瑞、张珣、李徽、秦放、方平、李获骁等人入仕。】

  终于是撞到了科举年。

  而且是爆大量重要辅助手的科举年。

  陆成安是等了很久很久的,先前在朝入仕的,大多都是旧臣、老臣,还有深厚背景的世家子。

  即便有天道酬勤的效果,这些人用起来,你还是要防一些双刃剑的情况出现。

  这一批人,是和陆成安相性契合的人。

  他在朝中的力量,有了这批臣卡的加入,那是瞬间暴涨影响力。

  【正英十一年十月,你设下宴席,以邀请同窗挚友的身份请来了这些人,你的政治主张说服了大多数人,你结成了新的政党。】

  【你自称维新派。】

  【你的主张中,是反对一切过于保守的主张,你谋求进步,想要找到对大晟王朝更好的发展方向。】

  【你彻底击碎了守旧派还想要妄想恢复宰相制的幻想。】

  【内阁制在你的支持下终于是稳固了下来。】

  【正英帝采用了淮南旧臣王辙、护棺归乡费昭畴、新晋大臣宣平、吏部尚书陈唯正式为内阁班底,其中吏部尚书陈唯为首辅。】

  正英帝在选人方面是没问题的,淮南旧臣王辙是前五皇女的亲信。

  他没有死在清算中,是因为王氏在大晟王朝还是很高级的大姓。

  其他跟随五皇女的大臣,稍微有点家族势力的是被软禁了,没背景的大多都是直接处死。

  现在让王辙上位,就是态度软化,让曾经效力于五皇女的诸多臣子归心。

  护棺归乡费昭畴则是道德的典范,经学的大家。

  众所周知,如果讨论一个人只能拿出道德这一点推崇的话,证明这个人多半没什么能力。

  费昭畴的定位,就是拿来给新入仕的官员们当榜样的。

  他出名是得益于教他的老师在京城病逝,临终之前希望自己能够埋葬在故乡,于是费昭畴不光是为自己的老师出钱,更是亲自抬棺护送老师的灵柩回到故乡埋葬。

  从京城护送棺木到福建,因而得名,使群臣所推崇。

  前朝代表,有世家背景的王辙;道德榜样,名声极佳的经学大家费昭畴;新晋的庶族大臣,工作能力卓越的宣平;本朝入仕长达十一年之久,正英帝的亲信大臣之一的吏部尚书陈唯。

  以不同的背景,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和集团结成了一个利益混合体的内阁。

  结果方面不言而喻,费昭畴和宣平直接是被排出了权利中枢。

  有工作能力不代表话语权,宣平出身不行,话语权就得熬资历,本身就是近三年才出头的大臣,入了内阁想直接获得最高权力,不切合实际。

  费昭畴是有话语权,但没有工作能力,在内阁凶一凶其他人是可以,想要触碰到实权,干点事,那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五个人的内阁,显然是还要互相争个一号席位和二号席位才能稳定下来。

  不过,在汉王、宁王、秦王三人的默契合作下,大晟王朝在朝廷运转的方面,已经越来越接近大明了。

  将大晟王朝很多奇奇怪怪的职务取消甚至是拆解掉了。

  至于改革成大明式的运营方式,还是有可取的地方,因为完整体的大明政治,差不多是封建王朝的巅峰。

  皇帝再怎么样,都不会影响得太厉害。

  就大明那个朝堂政局,一个明君可以旺十几年,能让全国经济起飞,出现昏庸的君主也不会全国瘫痪,至少不像前面的朝代,可能一个昏君一波就拉闸了。

  你要想,大明一口气出了那么多的下限皇帝,愣是挺了快三百多年,就能知道大明政治体系有多牢固了。

  只要不太离谱,贤明的大臣都能经过大明的政治体系给皇帝兜底兜回来。

  至于满清尬吹的什么代代是明君,那就是瞎扯淡了。

  而陆成安想在政治上有影响力,就要在内阁有自己的地盘,有自己的话语权,所以他优先扶持宣平在内阁中的地位。

  但陆成安真做成了这件事情,把内阁的大臣全部换成了他的人,那问题就出现了。

  谁是皇帝?

  到那种阶段,陆成安的定位就很尴尬,一方面他有军权,一方面他能借助内阁来推行他想要的政策。

  正英帝是皇帝,可政治军事都被陆成安抓住了,正英帝的反对就是无效的,最终结果,就是陆成安变成了权臣,把正英帝的权力正面架空了。

  要不是陆成安知道自己的核心目的并不是篡位,而是想试试看借助天道酬勤,全员能力提升的情况下,思考有没有办法速推历史进程,尝试能否在一百年内完成一次大型的改革。

  不然陆成安已经非常没有必要再去尝试这种事情。

  其实以大晟王朝现在的水平想要进入工业化,哪怕是陆成安这种有明确目标的,最起码都要用超过一百年的时间运营,而即便是用了一百年的时间运营,也只有理论的可能性完成陆成安想要的程度。

  光是一个识字率的问题,就能干耗陆成安三十年甚至更高的时间,可完成工业化,首要解决且必须经历过去的就是教育问题。

  知识储备不够,人才储备不够,工业化就是空谈。

  哎,说句心里话。

  陆成安想要工业化,也不是说他有多伟大的志向,想创造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而是他今个儿有点想喝肥宅快乐水了。

  有的时候,人的想法就是非常单纯的。

  因为想休息,所以就躺着睡觉不工作了。

  他此刻莽一波,便是看看有没有理论可能制造肥宅快乐水的机会。

  这也算是他穿越到此处的一个小心愿了。

  【正英十一年十一月,你在京城保持低调,一如往常地进行着巡逻和维护工作。】

  【你对京城军队的掌控度已经超过了正常数值。】

  【你可以命令军队中的一些亲信士卒帮你完成一些隐秘的行动——比如监视某个朝臣,比如监视某个官员。】

  【你在军中的亲信告诉你,在你的军队中,有不少将领和宁王有一定的交情。】

  军队的忠诚度高了,想要找到队伍中的蛛丝马迹是很容易的。

  大臣有演技会伪装,军队的将领在演技上大多都很差。

  【你默不作声,决定不过问其中的事情。】

  宁王渗透就渗透吧。

  陆成安是揽权,又不是篡位,所以他并不是很畏惧被人督查的事情。

  查来查去,也不可能查出陆成安的想法。

  【同月,你的妻子汉王苏瑜舟有喜脉了,这件事的消息一出,你创立的维新派政党,其凝聚力更强了。】

  【察觉到维新派政党的迅速崛起,王辙意识到了情况的微妙,立刻与人联手打压维新派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