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407章

作者:爱开小差

  如果皇位这个东西分配不好的话,像正英帝和五皇女之间的事情,很有可能会再度复刻。

  要是没有这个【女帝成长计划】的模拟推演功能,她们之间会多出多少的权力纠纷啊?

  上一代的恩怨情仇会不会复刻在她们的身上,再度重现一遍?

  这都是说不好的事情。

  正是有了模拟推演以后,互相之间这才都很克制自己走出那踏向深渊的最后一步。

  因为谁也不想让事态演变成那样,一旦真做出了那种事情,关系就跟碎掉的镜子一样,不可能会破镜重圆。

  做一次,记一辈子,到时候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

  即便打到现在这个局势,正英帝把皇位给了晋王的儿子苏为英。

  其他人都没有主观上的‘造反’,更多的是类似于小八这样的地区自治,而这在模拟推演里,已经是很克制的表现了。

  但凡这时候处于后方的‘失控’秦王心一横,和魏王一起合作,她在辽东弄点动静,打乱天京府筹兵援助应天府的节奏,指不定魏王这次还真能成就霸业。

  可就在这种情况下的‘秦王’都没有联手魏王,跑去给魏王‘打工’,由此可见‘秦王’虽然是失控状态,被强制托管了,但是性格的变化上并不大,仍保留了她的精神洁癖。

  而且秦王这个精神洁癖和汉王的道德压制的厌恶方向是往两个不同的地方发展的。

  汉王是道德层面上的不屑做小把戏,对自己人格有一定要求。

  秦王是政治层面上的精神洁癖,她可以谋权篡位,可以当女帝,但一定是要正面手段拿到的皇位。

  但凡有一点点的阴谋诡计,有一点点的不正当手段,秦王就不大乐意。

  属于是那种——我必须靠着自己个人能力拿到的皇帝,这样的皇位,我踏马才认。

  别人主动让给我的,就是施舍她,就是可怜她,这种皇位,她宁愿死了,宁愿被流放了,宁愿被凌迟了,也不接受!

  没一丁点的正统性!

  无法接受!

  这点和小八就是天壤之别了。

  小八对皇位的态度是——你给,我就要。

  不管整个过程怎么样,不管是什么手段获取的,只要你愿意给皇位,小八就勉为其难地接受。

  哪里会有秦王这种必须有功才能接替皇位的精神洁癖,更没有汉王那种非得父皇把皇位亲手给她,承认她,她汉王才肯接受的怪毛病。

  这一衬托下来,搞得她小八道德素质非常低下,而且很不要脸。

  别说她小八了。

  肥婆晋王、宁坏坏这俩也是典型的案例,跟她小八的道德素质那叫一个不分伯仲,甚至还有待提高。

  把晋王、宁王跟秦王和汉王这俩姐姐比,那俩是真清高,讲究人。

  小八这样一想,感觉她屁股下面还有晋王、宁王这两个德行败坏的兜底道德下限。

  感觉她自己有时候,还真是光芒万丈的阳光君主。

  看看这宁王,都开始搞什么刺杀部队了,直接政治刺杀,这都啥拙劣的手段,纯剑走偏锋的邪道。

  还有这晋王,这干的是人事吗?

  成天模拟推演抢走大姐的原配相公。

  我呸!

  我小八看着都感觉害臊!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齐王的世子苏延朝是谁的种啊?

  怎么感觉有点猛呐。

  这又是哪里来的阴间将卡?

  魏王集团由盛转衰的关键战役,就是被这家伙给活活打崩的。

  人家不包围福建就算不错了,这齐王的世子苏延朝不光是杀出了包围圈,还给人重要的战略区给打了下来,让浙江和福建重新连接、互相报团取暖。

  顺势还给燕王吸引了仇恨,把魏王的兵力全部引到了他那一边去。

  以这张将卡的强度,要是能落到她小八的手上,那可又将会是一个传说故事!

  【明德七年九月上旬,成王旁敲侧听,打听有关于苏延朝的消息,计划用大量的银两邀请苏延朝来到大宁府,为她效力。】

  【明德七年九月下旬,蒙古攻打下来花剌子模国,再度拥有了向农耕文明转变的契机。】

  【同月,陆成安亲自率领两万凉州军前往应天府反攻魏王集团,意图彻底粉碎世家联盟的野心。】

  【明德七年八月,吴皇后在紫禁城内寿终正寝,从此晟少帝苏为英开启了他独立执政的生涯,他上位以后,挑选年号,定年号为——同辉。】

  【而此时的苏为英,接手的江山社稷,虽然国库充盈,但却是一个各路特度使高度自治,藩镇无数,中央政权失衡的破碎山河。】

  苏为英看着眼前的画面,血压慢慢地已经上涌了。

  特度使制度,到底是哪个大聪明琢磨出来的?

  搁这自废武功,狠狠地损害中央朝廷的权威和地位是吧?

  “我父尚在,那这样的局面还算有回旋的余地。”苏为英开始查询大晟王朝目前的人才库存和兵力部署。

  上来就让他收拾这样的纸糊江山。

  到处都是糊涂账的烂摊子。

  真不愧是从我的皇爷爷,我的好大娘手上流传下来的社稷。

  在提高难度这方面,从来不让人失望!

  .....

  .....

  .....

第418章 狂傲总不能是咱老陆家的基因吧?狂哥苏延朝!

  无论是藩镇制度、还是特度使制度。

  其政治特点,就是将地方政权的权力平分给藩王或者特度使官员。

  以此来解决边疆不方便管理的问题。

  这就跟把一些不好直接约束的西南偏远地方、那种家族势力盘踞严重、多数都是土人势力的割据土地彻底交给土司来管理,而只要土司名义上承认大晟王朝这个政府,那就让这些土司世袭自治是一个道理。

  中央强的时候,这些土司就是乖乖地当好自己的土皇帝,中央弱的时候,他就叛乱不休,影响大晟王朝的统治。

  【改土归流】的政策,就是最大化根治这些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貌合神离的问题。

  但正英帝直接走一个复古派的政策,反过去走了一个老路,他这老爷子放权是放的很开心,到处都是特度使,到处都安插了他女儿所驻扎的藩镇。

  可让苏为英这个继位的皇帝非常的痛苦,没有权力的皇帝,就跟小老弟没啥区别,对谁都要点头哈腰,必须要静待翻盘的时机。

  而在朝中颇有话语权的皇太后,他亲奶奶死了以后,他这个小皇帝的话语权就更落人一筹了。

  如今的苏为英在中央一定要防范的事情,那就是谨防这些特度使大臣会不会跟土司一样反复无常,把叛变当成家常便饭的施压手段,迫使皇帝让步。

  所幸只是第一代特度使,这个制度刚刚推行,并没有经历过数代特度使的发展。

  初代特度使还有对皇室的敬畏和忠诚。

  要是发展的时间久了,在地方上当老大当惯了,谁还服他这个中央里的小老弟。

  而这个制度坑是坑了点,但胜在正英帝留下了一个非常有钱的国库,那是很大程度确保了国家的运作不受影响。

  但赋税的几个重要地区,都在饱受战乱,甚至影响到了开海商人的经商,这让大晟王朝这几年的赋税收入大打折扣。

  在解决掉特度使、藩镇制度前,苏为英必须要把南方的反叛势力通通解决。

  毕竟连叛乱都没解决,你就想着削自己身旁的羽翼,那这不是等着众叛亲离吗?

  等到把这些事情全部收拾完了。

  苏为英才有这个机会收拾旧山河。

  目前来看,这个混乱的状况,起码要拖苏为英十几年的时间去摆平。

  【明德七年九月,晋王以晟少帝苏为英‘年幼’为由,凭借摄政王的身份接管了朝廷的权政。】

  【由于支持苏为英的人,大多数都是来源于晋王党的勋贵集团,当晋王发话之后,晋王党全都选择支持了晋王的政见。】

  【晋王因而上位,执掌朝堂。】

  敌在紫禁城!敌在紫禁城呐!

  苏为英有没有人支持,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晋王。

  可现如今整个京城都是晋王的人,晋王还在世,这些人就没办法转化为苏为英的人。

  再怎么说这些勋贵现在都是他娘的小弟,也不可能说他这个晋王的儿子当皇帝了,勋贵们就全跑去听他这个儿子辈的话,跳过晋王的吩咐。

  苏为英能怎么办?

  他也只能接受阿母的安排了。

  谁让晋王是他娘!

  【明德七年十月,陆成安从凉州率领将士们南下平叛,他将凉州的事务委托给了自己的堂弟陆成臻。】

  【陆成臻延续了陆成安在凉州等地的事务安排,力保凉州无失。】

  【同月,晋阳特度使陈济因为年龄的问题,‘告老还乡’,晟少帝苏为英想要收回晋阳特度使的职务,另行安排职务接管晋地。】

  【可是特度使制度特权下,大大加强了地方势力的膨胀,晋地的贵族大多都不愿意恢复旧职,想要延续特度使的制度。】

  【在山西多方人物的举荐下,晋地名门的姜平接替了晋阳特度使的位置。】

  【姜平上位以后,主动投效晋王,以私人的身份赠送了很多礼物,他为人八面玲珑,很多人受过他的恩惠,这让他很顺利地接管了此地。】

  【明德七年十一月,汉王在长期失去正统性以后,聚拢在她麾下的人才纷纷选择了离开。】

  【唯有杭州张氏、河南陈氏依然支持汉王派系。】

  【但是张瑞之死,让张海京沉浸在悲伤之中,又因为过高的年龄,张海京固然深受群臣的尊重,可是在权势方面更像是一个清贵的闲臣,丝毫无法对国家产生半点的影响。】

  【汉王党的重臣陈济失去了晋阳特度使的职务以后,汉王党进入了进一步的衰败期。】

  【明德七年十二月,汉王历经接近十五年太子之位的洗礼,七年废黜储君的岁月,还是坚守为国尽忠的立场,为天下苍生竭力的态度去兼济天下。】

  【无论她是女帝,还是不是女帝,无论是她坐在这个位置上,还是没有坐在这个位置上。】

  【不能因为不是皇帝,就不为社稷苍生考虑,不能因为不是女帝,就可以懈怠荒废。】

  【失败总是贯穿始终,但不能因为暂时的失败而失去了做人之本。】

  【明德八年一月,陆成安自凉州已经来到了应天府,魏王久攻不下,早已撤军,转攻浙江一带。】

  【同月,开封府的宁王暗中离开就藩之地前往辽东。】

  【此时的辽东黑云压城城欲摧,秦王洞察到了晋王想要削藩、撤掉特度使的想法。】

  【而秦王不想就这么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托付给其他人,这样会让她很没有安全感,在辽东的扩军就是为了抵抗削藩所准备的防守措施。】

  【另外一方面,潘威明同样为了扩张军事力量,加大手中的筹码,在两广横征暴敛,此时的广东、广西两地也不算什么富庶之地。】

  【潘威明大量地掠夺百姓的财富、征集粮食,让当地民不聊生。】

  【不久,潘威明在广东的肇庆府为部将赵昌所杀。】

  【潘威明被杀以后,赵昌自领广东特度使,宣称归附大晟王朝,而他则掌管广东的军务、行政。】

  【而潘威明在广西的部将及族弟潘信卓听说潘威明被杀的事情,他不愿意认可赵昌的动作,更是集结大军想要复仇,于是应召了魏王的伐晋之事,在广西归附魏王势力。】

  【四川行政司的孟华观察了许久的局势,发觉大晟王朝迟迟没能平定魏王之乱,反而南方多地叛乱,渐渐地,在他的内心深处也萌生出了一些本不该有的野心。】

  【身为四川特度使的孟华先是佯装响应大晟王朝的号召,不断起兵,做出要为大晟王朝平乱的假象。】

  【实际上却在抗敌过程中暗自发展割据势力。】

  【孟华以平叛为名义,积累力量,可每次出兵不过千人,并且在他的指挥下,这些人反复倒腾,来来回回行动,声势浩荡。】

  【结果一方面他谎称川蜀派兵上万以援助朝廷,另一方面他让这些人出川,回川,到处闲逛,剿剿盗匪,以充场面。】

  【同时,孟华为了积累蜀地的力量,他执政期间鼓励农桑,稳定经济,使蜀地百姓有了一个修生养息的环境。】

  【孟华对外的立场态度是坚决拥立晟室,与魏王敌对。】

  【为了加强在蜀地的话语权,孟华到处残杀与自己观点、立场相悖的地方大族,在这样血腥暴力的镇压下,孟华掠夺了很多世家大族的财富,用以填充蜀地的库银。】

  【明德八年二月,贵州的土司率军攻城,贵州特度使吕方石不是对手,他向孟华求援,可孟华却假意答应出兵援助,实则坐视贵州守军与土司之间的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