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344章

作者:爱开小差

  【弘承帝对此勃然大怒道:“修筑铜像,朕用的是自己的银子。”】

  【而这次弹劾的人,弘承帝将他们全部拖出去重打二十大板。】

  【弘承帝更表示她修筑了这个铜像,不光是自己从内帑拿出来的银子,还给一万劳工找了一份劳动工作,缓解了很多人就业困难的事情,这件事情值得表彰,事后,她要求史官把此事记载下来。】

  【弘承十一年四月,弘承帝调遣陆谦己入京,就任天京府的京兆尹来看护京师,暗中再次提拔那些立场上忠于自己的文臣。】

  【弘承十一年五月,在朝会上,群臣再度表明了自己的不满,觉得弘承帝亲小人,远贤臣。】

  【面对这些意见,弘承帝丝毫不给面子,当场让几位态度坚决的大臣告老还乡。】

  【弘承十一年六月,看着满桌的奏折,弘承帝心生了厌倦之情,可又放心不下那些天天跟她作对的百官,生怕权力被文臣架空,于是弘承帝计划每天就看一百张奏折,多出来的就放到明天再看。】

  【弘承十一年七月,你对政务态度散漫,导致多地政策的应对和调整不及时,国家在经历过强盛期后,呈现出了回退的趋势。】

  【于是,你不得不在大臣之中挑选出自己信任的人进入问政处,帮你批阅奏折。】

  【弘承十一年八月,朝会上...你再次被百官指责,因为覆灭金国、攻打高句丽的缘故,大晟王朝得到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的辽东地区,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银子去重新建设辽东,很多人认为这场仗是没有必要一定要去打的,打了也根本没赚到什么。】

  【弘承十一年九月,你向陆谦己说起此事,陆谦己怒斥群臣满口屁话,若是不打金国、不打高句丽、坐视这些异族做大,往后朝廷庸弱,岂不是给了这些人机会?到了那时候就不是普普通通的打仗,恐怕是有灭国之难了!】

  【你很认可陆谦己的说法。】

  【弘承十一年十月,弘承帝在朝会上常年遭受文臣劝谏甚至于辱骂批评,长此以往产生了抵触的心态,从此宣布弘承一朝再无早朝一事。】

  【弘承十一年十一月,你处理政事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谕旨的形式向下面传递,大臣们所希望的“召对”形式逐渐消除,你开始一个人窝在皇宫里捣鼓自己的事情。】

  【弘承十一年十二月,你在皇宫之中给自己修筑了一个后花园,在这里放了无数的奇珍异兽,这是为了方便你在后花园之中围猎寻乐。】

  【弘承十二年一月,你的铜像铸成,完工之后的铜像被你放在了皇城的门口,彰显了帝皇本色,你非常的得意。】

  【弘承十二年二月,你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同时江南地区的商业更加繁华。】

  【弘承十二年三月,你和陆谦己在皇城中的后花园围猎,你时常提及自己的忧患无法解决,对治国一事感到迷茫,似乎百官群臣全都在反对她的政令。】

  【弘承十二年四月,陆谦己安抚了弘承帝,并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态度,愿意永远效忠于弘承陛下。】

  【弘承十二年五月,弘承帝向陆谦己讨要治国之策,然而陆谦己却表明自己的父亲只教了他如何打仗,并没有教过他怎么治国,即便是教过了,他可能也没怎么听。】

  【弘承十二年六月,弘承帝在皇城之中,按照忠于自己的人建立了一个小朝廷,以这套小朝廷的配置来掌管整个天下。】

  【弘承十二年七月,弘承帝带着自己的九妹唐王熟悉这个小朝廷的规矩,让她慢慢地了解朝堂上的工作内容。】

  【弘承十二年八月,长期的不上朝,百官又开始隔三差五进谏,试图为弘承帝招魂,让她再开朝会,不再如此怠政。】

  【对此,弘承帝很是委屈,重启早朝无非又是让自己挨骂,而自己想出来的主意,又总是遭到百官的拒绝和一致反对,所以她态度坚决。】

  【就是死了,她也不打算重开朝会。】

  【弘承十二年九月,各地政府都极其需要朝廷的银子来建设,弘承帝在这方面的开支上,一向是大手大脚的,在做建设上,她也从来不吝啬银子。】

  【然而,弘承帝很快发现到了一个新的问题,税收交纳上来的税银,已经远远赶不上为了建设而大量吞金吃银的各个地方政府。】

  【为了避免朝廷无银可用,弘承帝取消了对各地政府提供的支援政策,不再让朝廷给各地政府供应银两来建设当地的乡镇。】

  【可惜,走到这一步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国库之中的银两仅仅剩下了两百万的白银,而这个白银数量,按照如今正在进行的各项开支,十一月底就会消耗殆尽。】

  【弘承十二年十月,被视为今后军方第一人的陆谦己忽然感染了顽疾,未等弘承帝为其治病,短短三天的时间内,病情的发展就突飞猛进。】

  【弘承十二年十一月,陆谦己病逝,弘承帝痛哭流涕,在陆谦己的墓碑上亲自题字,为其赐下谥号武穆,陆谦己的死,让弘承帝心中愈发的悲切。】

  【在她的心目中,陆谦己是守卫皇室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除了陆成安以外,她最值得信任的人。】

  【而在私交上的价值观相同外。】

  【你和陆谦己对待外敌的立场态度都是相当接近的,但万幸的是陆谦己早在青州就有家室,他给你留下了一个孩子,名字叫陆胜雄。】

  【弘承十二年十二月,蒙古帝国的巴林·去奴发来吊唁,对于陆谦己的离世他深感痛惜,更无比地缅怀自己未曾蒙面的父亲。】

  【而当年因为身份有别,大晟王朝并没有允许巴林·去奴踏入中原王朝的土地,现今只能为自己的家兄送上吊唁,他的心情更是无比沉重和复杂的。】

  【弘承十三年一月,陆谦己的死,对于你的打击很是沉重,至此百官对你行使权力的阻力,已经渐渐显形,这会让你发起的政令很大概率失败。】

  【这导致了你对于大臣们奏章的批复更不感兴趣了。】

  【但是在国库上出现的短缺,让你不得不想尽各类的办法来敛财,你意识到拿银子充盈国库的事情已经迫在眉睫。】

  【因为你必须要保证边防的将士在军饷上面能有充分的补给。】

  【弘承十三年二月,为了节流,你将大量的闲官以及官员名册上没什么用的官员辞退。】

  主要是近些年来,朝廷所养下来的闲官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这些人的量多暂且不说,此外他们还吃国家的福利,拿着养廉银。

  最气的是成王还没什么地方要用得上他们。

  甚至这帮闲官还天天没事找事,在各种角度上来批判她这个圣明天子。

  那她肯定就不会留什么情面了。

  恰逢现在大晟王朝的资金再度陷入了空缺的状态,给了成王一个辞退别人的正当理由,那她自然不会心慈手软。

  【弘承十三年三月,你以整改吏治为由,派遣了锦麟卫盯着一些平日生活比较富足的大臣,开始搜刮他们贪腐的罪证。】

  【决定再次使用抄家的方式来为自己换来一批财富。】

  【弘承十三年四月,有一些官员暗中告发某些人的丑恶面目,怀疑他们贪赃枉法,贪墨朝廷的银两,次日,先前被弹劾的官员同样也告发了另外一批官员,你暗中看着两方官员的互相攻讦,开始物色抄家的人选。】

  【弘承十三年五月,你通过抄家数位大臣的家底,获得了价值接近两百万两白银的赃物。】

  【你逐渐意识到在本朝的贪腐之风极其恶劣与严重。】

  【弘承十三年六月,你慢慢发现整个国家所需要的开支已经超脱了你的控制,即便是有抄家得来的银两,依然顶不住一两个月的国家消耗,再这样下去,整个国家的财政就会陷入赤字的破产阶段。】

  【弘承十三年七月,你翻阅古籍,发现在泰熙帝时期,朝廷遇到财政危机的时候,往往都会通过卖官鬻爵的方式来快速筹钱。】

  【这样的模式,类似于让普通士人捐钱捐物,以谋得一官半职,而这种通过捐赠所得来的一官半职也没有什么的实权,只是象征意义比较浓重,完全是面子货。】

  【你越看越觉得这样的敛财手段是一个好办法。】

  【毕竟向这些普通士人、地方豪强进行强征财物的话,万一这些人造反了,她也不好处理。】

  【弘承帝顾虑自己失去这些人的支持,不如提出“捐粮捐银换爵位”的噱头,以此来平衡关系。】

  【弘承十三年八月,你私设了一种新的官职,取名为捐银爵,享受类似于普通爵位的待遇,购买这个爵位以后,可以在赋税、商税上进行一定的税额减免,你尝试性地开始兜售这个爵位。】

  看到这里。

  汉王彻底红温。

  小八,你在干什么?你到底在干什么啊!

  都开始卖官鬻爵了?

  你就算不是亡国之君,你都胜似亡国之君!

  脸都不要了!就现在这个情况便沦落到卖官鬻爵的地步了,之后没得卖了,是不是要把江山社稷数个好价钱也一起卖了?

  实在不行,你把咱爹的皇陵挖了吧?

  反正都那么缺银子了,卖官鬻爵都能做出来了,把自己父皇的坟挖了,甚至把自家祖坟给挖了,那也不算什么了。

  哦...

  本王忘了,你这臭小八,都已经二世建祠,甚至都跟咱们这些愚蠢的姐姐们分家了。

  成为了新一代的苏氏先祖。

  挖皇陵,挖的是祖坟吗?

  挖的是别人家的祖坟!

  想到这里,汉王就更加红温了。

  瞎搞!真的是在瞎搞!

  让你一个人单独治国,甚至还不如老三那个肥婆的执政手法!

  毕竟你成王做出来的操作。

  哪怕是晋王,她都做不出来像你这么不要脸的事情啊!

  小八这都什么烂活啊!

  .....

  .....

  .....

第356章 我弘承一朝天下无敌吖!

  成王可不知道她的那些姐姐们是怎么想的。

  她正在遭受某种反噬。

  因为本次模拟推演中,成王其实只往陆神这一脉投资了大量的资源,收益明显是很明显,但是有一个严峻的问题不得不面对。

  那就是...

  陆家人是真的短命。

  这陆成安五十九岁就死了,陆谦己的寿命更短,刚打完了一个灭国之战,他就无缘无故暴亡。

  成王原本打算陆成安死了以后,就投资陆谦己,让陆谦己延续陆成安的香火,狂用两代陆家人。

  毕竟使用的效果非常好。

  一直用,一直爽。

  现在的话,陆家只剩下一个孙儿陆胜雄。

  反倒是陆家的孤儿寡女,要她来照顾了。

  在押宝上的倾注,使得成王损失惨重。

  陆家人能管事的都去世了以后,成王其实是没有什么嫡系大臣的,而且她也不敢完全信任手下那些文臣。

  为了支撑这个庞大帝国不倒下,成王只能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库争取资源。

  【弘承十三年九月,你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虽然你个人的开支庞大,但你的开支并没有实际影响到百姓的生活,在南方,由于温饱思欲的缘故,涌现出了大量娱乐性质产业,小说一类题材在弘承一朝兴起。】

  【弘承十三年十月,陆成安在位期间,极力推崇教育,在商业发达了以后,不少有钱的地方豪族、从事商人的民户有了条件读书,这对世家统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弘承十三年十一月,为了让自己穿着方便,在大晟王朝的王侯阶级对生活的品质提高了。】

  【弘承十三年十二月,优质的生活,使得大晟王朝的手工业再次迎来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渐渐使用编织的方法来生产袜子。】

  【弘承十四年一月,大晟王朝诞生了一种全新款式的袜子,大家为此取名为‘裤袜’,这是一种通过手工制作,利用丝绸制成的袜子,它的特点是穿着舒适,暂时流行了大晟王朝的贵族之中。】

  【很多男性权贵都开始对这种新兴的手工产生好奇,并且开始穿搭使用。】

  【弘承十四年二月,南方地区因为开海通商的缘故,地区经济和建设持续上涨,北方边镇地区却只能和草原周边的游牧部落进行互市交易,赚取的利润浅薄,面对这种情况,弘承帝开启了‘丝绸之路’的策略。】

  【弘承十四年三月,弘承帝为了推进北方地区的商业化,丝绸之路率先连接了蒙古帝国,再通过蒙古帝国作为一个贸易的交接点,向其他地区开始新的贸易活动。】

  【弘承十四年四月,丝绸之路的策略发动,短期时间内陷入了大量耗费银两的工程之中。】

  【弘承十四年五月,贵州地区出现了土司作乱,很快就被当地的豪族平定。】

  【弘承十四年六月,海上出现了一支由正统的日本流浪武士组成的海盗,他们想要试图截断大晟王朝的商船来牟利,但是双方在航海科技上的巨大差异,导致大晟王朝的商船不仅将海盗的船撞沉,双方在短兵相接上,日本流浪武士也根本不是大晟王朝商人的对手。】

  【“就凭你们,也配抢我们的船?!全都丢到海里去喂鱼!”】

  小八嘴角微微一抽。

  在你们这些流浪武士来之前,大晟王朝的海商们同样也是从事海寇行业的土匪,现在土匪转正规军了,你们这些不识相的也敢来抢?

  吃一堑长一智。

  好好挨顿毒打,以后看着大晟王朝的商队绕着走吧。

  其实,要不是这帮商队给大晟王朝交税,小八是想自己组建一支以官军假冒海寇的队伍抢劫这些商船。

  毕竟以前的皇家垄断海外贸易的。

  这些人通通是来分银子的。

  你说她能不气吗?

  但想了想,她一个皇帝,这么做委实是太不要脸了。

  只要对方不偷税不漏税,成王觉得自己还是能容忍一二的。

  而这便是她小八的容人肚量!

  放弃了打劫自家商队的念想,成王继续进行下一步操作。

  【弘承十四年七月,你在航海的路线上,标记了几个途径的国家作为你的交易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