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343章

作者:爱开小差

  【弘承九年十一月,面对这个杀孽深重的嫡长子,陆成安心里无奈,只得向弘承帝请罪。】

  【擅作主张调遣军队是罪、私自攻杀盟军是罪、居高自傲也是罪。】

  【“还望陛下宽恕吾儿。”】

  【弘承九年十二月,弘承帝不以为然,连连提及陆成安和陆谦己都是镇国将军,没有你们,哪里来的覆灭金国,哪里来的大捷,如此战功,哪怕功过相抵,仍然是功高于过。】

  【弘承十年一月,弘承帝册封陆谦己为冠军侯,而身为太子少师的陆成安,加俸三千石。】

  【弘承十年二月,由于出征塞外,经历了长达一年的奔波征战,陆成安的身体旧伤顽疾复发,终于是昏倒了过去。】

  【当陆成安再次在府邸中清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弘承十年三月,弘承帝在陆成安的病榻之前,紧握他的双手,眼含热泪。】

  【弘承十年三月,身为太子少师的陆成安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正在缓缓地流逝,哪怕弘承帝请来了大量的名医,都没能再度为陆成安延续寿命。】

  【在离世之际,陆成安轻叹了一声,“虽死犹闻侠骨香,无愧知遇报乃邦。”】

  【“遥望苍,五十九载岁与月。”】

  【“功名利禄,空中楼阙,浮名半生,过往云烟。”】

  【“生何欢兮死何苦,莫悲切。”】

  【弘承十年四月,陆成安与世长辞,弘承帝赐下谥号文正忠武公,这件事情再次遭到群臣的强烈反对和质疑。】

  【连续数次的破坏礼法已为群臣所不容,细数诸罪由《赐先帝恶谥》始,《二世祠堂》,《五字谥号》,弘承帝所有的行为都是不合乎礼节的。】

  【然而弘承帝对此不加以理会,像陆成安这样对社稷重于泰山的人,多赐几个美谥又如何?】

  【从此刻起,弘承帝进入了独掌重权,总纲朝政的时期。】

  【十年的时间,弘承帝在皇权的影响力上已经空前绝后,在军队上,兵权更是牢牢把控在信任之人的手上,故此,即便是群臣有再多的意见,她都不予采纳。】

  此时此刻。

  成王的心态是炸裂的。

  没有了陆成安,她感觉自己眼前的道路一片漆黑,完完全全地失去了前进的方向。

  我太依赖陆成安了。

  成王开始懊恼、悔恨。

  她现在是彻底晕头转向了,压根不知道该怎么去执行自己下一步的操作了。

  没有陆成安,她连改革的方向都是迷迷糊糊的。

  “要是陆成安也能跟我一样有个【寿与天齐】的天赋词条就好了。”成王陷入了沉思,“有没有什么办法,让陆哥得到一个跟我一样的寿命向词条。”

  “这样的话,我就能用他一百年了。”

  想到这里,成王心里满满的都是那种说不出来的遗憾。

  她就用了陆哥十年,已经能把这个国家弄成现在这个富强的模样。

  要是给陆哥一百年的时间,那又该是什么样的一幅光景!

  “不过,咱陆哥还是猛呀。”

  “这种恶性天命,他都能打个那么大的胜仗回来,把金国给覆灭了,完全没有辜负朕的信任。”

  回到正途上。

  小八还是要认真思考下一步的操作该怎么走。

  成王想了想,“没有陆成安给我做政务帮我搞经济建设的话,我自己也是弄不来的。”

  “既然没办法变得更好,那总不能在自己瞎捣鼓下变得更烂吧。”成王决定躺平,“如今这个局势挺好,我就不乱动了。”

  “趁着这些年,我多造一些祠堂或者是给陆哥在天下各地修修庙。”

  “他在本朝也算是尽心尽力付出的,本王不褒奖一下这样的忠臣贤臣,只怕是会让咱的心腹爱卿们离心离德。”

  【弘承十年五月,弘承帝命令全国一百五十三个州府修筑祭拜陆成安的神庙,同时认为自己覆灭金国,平定朝鲜半岛之乱,稳固草原局势,与蒙古王国建交,随后又要兵发台湾等地,施行改土归流,收缴土司在地方行政上的非法权力,巩固大晟王朝在中央地带的崇高地位。】

  【先帝、长姐、无数人都希望她弘承帝只是作为一个守成之主,做好个人的道德表率,要求她只做一个守成之主,而今看来,她非守成,实则开拓!】

  【因此,弘承帝对群臣提出了她的要求,若是她有朝一日驾崩了,文武百官,后来继位的皇帝,给她的庙号一定得是《晟宪祖》,且要求是最高规模的美谥。】

  【而为了这件事情,弘承帝甚至提前下了圣旨,以防有人不尊圣意,阳奉阴违。】

  【弘承十年七月,弘承帝招募了大量的工匠,她计划在天京府铸造一个巨型的皇帝雕像。】

  【而这个皇帝的铜像,弘承帝对它的最低要求是类似于大悲阁之中的铜铸千手观音像。】

  【至于修筑这个铜像,这是为了彰显她这位中兴之主的历史地位和帝王威仪,以此表彰功绩!】

  【弘承十年八月,弘承帝招募了一万人的工匠,斥资一百万两白银,正式开始修筑这座铜像。】

  【弘承十年九月,弘承帝不喜欢头上戴着的皇冕,在皇冕前后用宝珠串联起来的冕旒总是会遮挡她的视线,有时候走路比较快的话,旒就会来回晃动,很容易打到脸上,这让她行动极其不方便。】

  【她下达了旨意,让工匠做出一个穿戴舒适,造价高昂的皇冠,作为帝皇的象征。】

  【弘承十年十月,工匠们为了迎合弘承帝的喜好,琢磨打造一顶金丝翼善冠,而这顶金丝翼善冠,需要高度精纯的黄金来精心打造。】

  汉王看到这里的时候,她的愤怒值已经来到了极点,已经想动身去揪成王的耳朵了。

  真的,这个小八,太太太太太依赖陆成安了。

  没有陆成安的管教,你都不知道她能做出多么离谱的事情。

  这又是给自己在京城铸造铜像,又是花大价钱给自己弄个金丝皇冠,你是手上的银子多到没地使了是吧?

  连特么晋王都没你那么会玩!

  跟汉王一样出奇愤怒的人还有晋王。

  晋王实在是想不到!

  在她们家里,竟然还有一个人比她还能玩,还会玩!

  而且最气的是什么!

  最气的是,她有陆成安用的时候,陆成安死死卡着她的经济,不让她乱花钱,再加上她晋王总是活不过陆成安。

  可以说,晋王是将贪财这个风气,早早地就改过来了,现在的晋王可以发誓,她顶多在孩子的身上会用很多很多的金块,在她自己的身上,肯定是尽量节俭就节俭了。

  奢靡的习惯,大手大脚的用度,老早就被晋王有效控制住了。

  目前的晋王,除非是特别有银子的情况下,会偷偷多花一点,一般情况下,真的不敢把银子拿来胡作非为的。

  可哪里能想到,在我们姐妹里,竟然还有如此一员虎将!

  太爽了吧这也。

  陆成安给小八留下那么多的遗产也就算了,整个国家的经济还在腾飞的状态下,这国库的银子都能被小八浪费到这种地步拿来搞这种东西。

  晋王好想亲自上手体验一下这次模拟推演之中小八的人生体验。

  妈的!

  怎么能把好事全落在小八的头上。

  不行!无论如何,今后陆成安的使用权都得牢牢把握在我的手上,这可事关她下半生的幸福人生。

  又能丰功伟业赚足名利,又能花钱如流水各种胡来。

  试问,谁不想当这样的皇帝啊?

  【弘承十年十一月,弘承帝将陆成安的牌匾放入苏家的祠堂之中,并且追赠陆成安——《成国公》爵位,可世袭。】

  成王感叹万分。

  她在当皇帝之前,亲王的封号就是成王。

  赐下【成国公】的爵位,足以彰显她对陆成安的诚意和重视。

  跟本王混。

  本王让你顿顿管饱!

  哪怕是死了,小八我都要让百官为你天天上香!诵读经文!

  这就是大晟王朝,弘承一朝对相父您的待遇!

  绝对是历朝之最!

  “相父,您给我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我一定会拼尽全力守住。”

  “若是您有在天之灵的话,还请您庇佑小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然后就好好看我小八是怎么治理这天下的吧!”

  .....

  .....

  .....

第355章 卖官鬻爵只是我的基本操作

  看着眼前的画面。

  成王感觉陆成安的离世...对她各方各面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但是,她手上还捏着陆谦己这个小弟,而且对手手上掌控的兵权还不小,所以成王对目前的局势也不惊慌。

  不知道陆谦己懂不懂治国,到时候遇到麻烦的话,成王觉得可以尝试询问一下陆谦己的看法。

  【弘承十年十一月,因为身为皇帝的你在诸多事件上的荒诞行为,引起了文官集团的集体不满,无论是立场偏向你的,还是立场不偏向于你的,都认为你在陆成安的谥号选取上,有很不妥当的地方。】

  【陆成安的离世,导致你对文官集团的压制性下降了。】

  【弘承十年十二月,诸多大臣决定要拨乱反正,不能再让你像现在这样不受限制地胡作非为下去。】

  【弘承十一年一月,就陆成安谥号一事上,群臣们愿意向弘承帝妥协,以‘文正’定格为陆成安的谥号,但是不允许弘承帝将文臣和武官两个最高级别的谥号叠合在一起,给同一人使用。】

  小八肯定是不想妥协的。

  陆哥给咱做了那么多,一文一武,给两个谥号又能怎么样了。

  而且成王不光是想要通过给陆成安两个顶级谥号,来彰显出自己对陆成安的重视,对陆成安离世的悲痛。

  其实也是对自身安危的焦虑感。

  让自己身处的地位更主动一些。

  她这是最高级别的施压,逼迫底下的臣子们向她这个皇帝妥协,跑来给她服软,以此来确保皇权仍然在最高级别上。

  然而这一点,却是成王犯下的一个重大误判。

  礼法之所以能历经五千年的历史而不倒,这自然是有它所存在的道理,其中最大的一点,就是合乎情理的礼法,它是一种在无形之中束缚所有人的道德武器,这利于统治。

  而文官制衡皇帝,最常用也是最有力的武器是伦理道德。

  伦理道德是我们这个敬天法祖的国家根基,也是和平年代皇权的授予者,是运行国家机器、维持地方长治久安的工具。

  作为文官,他们熟读四书五经,还要通过科举考试,这无疑是这个国家对伦理道德那一套最熟悉的人,于是这些文臣可以让一切事情与合适的道德挂上钩来要挟皇帝、使事情符合他们的意愿、要求皇帝对任何事情做出合理的解释。

  这就是礼法的恐怖之处。

  兵权固然很重要,但文臣可以用笔杆子让你身败名裂,小八某些事情做得越离谱,看似是在为自己的皇权争夺有利的地位。

  实际上,就是将伦理道德这个最好的武器丢在了文臣的手上,极其容易让他们借题发挥。

  嘉靖皇帝都知道跟文臣们争夺伦理道德的高地,小八完全是觉得自己手上有兵权,她还是皇帝,所以根本不需要争这种东西,拿武力往死里压制这些官员就是了。

  但你空有兵权没用,总不可能无缘无故把所有大臣一起杀了吧?

  那如今成王这样的做法,跟自掘坟墓又有什么区别!

  而事实上,整个文官体制也并不是铁板一块,因为文官之间本身也处于竞争关系,即使某些事站在道德制高点,也会有几个标新立异的站出来。

  忠于小八的文官集团是有的,可他们也架不住成王自个儿把口诛笔伐的法器丢出去。

  这就是像是自己的主子做了一件非常离谱的事情,他们还要想办法去给小八辩护。

  可本身这件事情就是错的,那再有能力,他们也争辩不过啊!

  讲道理的本质,是你有这个道理可讲,但是成王所做的事情就是没啥道理的。

  那就让忠于成王的文臣派系有力使不出来,只能默默接受其他人的批评。

  【弘承十一年二月,以李存善为首的文臣沿用了本朝的礼法,详细查找了前朝的规矩,认为像这样进行追赠谥号的做法,前无古人,也怕是后无来者,还请陛下三思。】

  【弘承十一年三月,弘承帝不想就这样向群臣妥协,咬死了自己的底线不放,为了表示她的愤慨和不满情绪,李存善被贬到江南,外放为一地县令。】

  【弘承十一年三月下旬,百官弹劾弘承帝大兴土木,在天京府修筑铜像的费财劳民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