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284章

作者:爱开小差

  “那为什么,不想着让陆成安当一次皇帝,然后偷师他的东西?”宁王再一次说道。

  “一次尝试,终生受益啊,姐姐。”宁王语重心长地说道。

  这些话,半真半假,宁王是以既定的事实,将已经完成且得到的受益反推回去,来补充自己做这些事情的理由。

  她最初的目标就是让陆成安当皇帝,自己当皇后,自己的儿子继位江山社稷。

  至于陆成安在皇帝这个位置上发挥得怎么样,宁王心里也没有底,但很显然,陆成安确确实实打出了一个开国皇帝该有的教学之举,这就给了宁王一个很好的说辞来与其他人对峙。

  以此体现她宁王的用心良苦。

  汉王总感觉宁王是憋着坏儿想坑她,但深思一下,又觉得宁王所说的话没有多大的错误。

  就在汉王不断琢磨宁王的话语时,晋王在旁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了,“芷凝,本王死了,你儿子怎么哭得那么惨。”

  晋王的这句话如同利刃般瞬间撕碎了宁王的心脏。

  “我儿子孝顺。”宁王憋了几秒钟说道。

  “那看来咱这个娘亲当得蛮好。”晋王搓了搓手说道:“可惜了,为溯没生出来,不然我指定再带一个大将军出来。”

  汉王感觉自己的膝盖也中了一箭。

  “这样就有很多的将军来辅佐我的为英称霸天下了。”晋王两眼放光道。

  “那你为什么不把为英培养成绝世猛将?”汉王好奇地问道。

  “你傻吗?一个国家怎么能有那么多的将军,肯定得有一个主持内政,安抚民众,发展生产的好明君了。”晋王盘算道:“而且为英这个儿子,是我们后人之中最出色的。”

  “让他当下一任的君主是最好的。”

  “之前我造反的那次,为英可是抬着陆成安进咱家祖祠的,对父亲最孝顺,陆成安如果知道了的话,那肯定也很爱咱这个儿子了。”

  “最重要的一点,再烂的摊子,为英都能收拾好,而你们呢?只能捡便宜的二代,拿着最好的资源,就怕只打出最低的成就。”晋王又说道。

  “我只能说别急!”宁王不服气了,“我这次儿子的词条很好,未必成就会比为英低。”

  “不是,为邦是什么起步,为英是什么起步?”

  “为邦有他爹留了那么好的江山下来,你看看那个国库,你看看大景王朝的人口和军事力量。”晋王噗呲一笑,“为邦闭着眼睛打,都是明君,只要他明白父规子随这个道理。”

  听到这里,汉王别提有多烦了。

  这两个王八蛋,比划着自己儿子的强度,一个陆为邦,一个陆为英。

  看过词条,汉王感觉这两个孩子天赋都挺不错的,包括燕王那一脉的孩子,也很优秀。

  而自己的为溯可可怜怜的,只有几个白板普通词条。

  先别说只有这一个词条。

  由于身份卡在这里,汉王前期是很难抢到陆成安的,而自己妹妹又抢疯了,这让汉王毫无机会。

  能生下来为溯就算成功。

  但问题就是生不出来啊,没这个机会。

  你说这气不气人?

  尤其是这一次模拟推演,汉王是从头被人气到尾,在观战席看了其他妹妹们一通操作,甚至都跑到陆成安的后宫里去玩宫斗,这就让汉王更绷不住了。

  你们都玩赖的是吧?

  那我还遵守什么规矩!

  而画面上,陆为邦登基以后,【七年神君】的词条顺势激活。

  【陆为邦登基以后,将年号更替为——永盛,寓意大景王朝永远昌盛,万国来朝。】

  【陆为邦触发了七年神君的词条效果,在思考了开国皇帝景太祖陆成安立下来的各项政策,他发现许多地方无须变动就没有改动。】

  【沿用了陆成安留下来的制度,陆为邦因为年少与诸多兄弟关系良好的情况下,加大了对宗室的任用。】

  【永盛元年五月,陆为邦对西南等地的边防加大了控制力量。】

  【永盛元年七月,因为陆成安的驾崩,先前已经被吞并了部分的交趾发生了叛乱。】

  【由于改土归流的政策并没有完全落实到各个西南地区的偏远地区,这使得仍然存在着一些游历在中原政权以外的割据土司。】

  【陆为邦对此事极为震怒。】

  【这是一次对他最直接的挑衅,他绝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而交趾叛乱的事情,也让陆为邦意识到了地方政权的控制力不足,中原政权难以控制住地方政权的发展。】

  【永盛元年八月,陆为邦派遣大景名将百烽枪王花虞之子花苻率西南官兵进攻发生叛乱的交趾。】

  【重视交趾之乱的陆为邦同时派遣了宗室中人陆谦己前去平叛。】

  【陆为邦深谙兵法,闲暇之余甚爱读书,对于父亲陆成安留下来的诸多书籍,常常冥想之。】

  【在书上记载——‘南北两地,气候不同,因地适宜而战,方为上策。’】

  【陆为邦年轻的时候,常常喜爱出宫,在北方时,他感觉天气寒冷,在南方时,气候又有所不同。】

  【若是南方的士兵来北方,极难适应北方的寒冷气候,而北方的士兵来到南方,则极难适应南方的饮食习惯,这些都是能影响到士卒发挥的细节。】

  【“或许...这便是橘生南则为橘,橘生北则为枳的道理?”】

  【受此影响,陆为邦习惯于在南方使用南人征战,在北方则用北人作战。】

  【他不喜所谓的制衡之道,为了制衡北人而命令北方将领去南方作战,为了制衡南人,就让南方将领去北方作战。】

  【他更相信自己的能力足以驾驭这些臣下。】

  【永盛元年九月,花苻率领西南十万大军南下攻击叛乱的交趾,经过几个月的作战,终于活捉了在交趾叛乱的首领陈敏越,平定了这场叛乱。】

  【陆为邦命令官员查清交趾三郡叛乱的原因,这才得知原先大景朝在交趾任命的地方官,大多素质、能力较差,他们没能妥善治理好地方,导致各地纷纷起兵响应。】

  【故此,他想要派遣有品德、有才识的官员治理交趾。】

  【然而大多数官员都认为交趾这块地方是一个凄凉地,被放到交趾为官,不亚于流放塞外,诸多官员们都不愿意前往交趾为官。】

  【可任用交趾的本地人管理交趾,又容易再次滋生叛乱,任用能力稍差的官员管理交趾,一旦他们搜刮民脂民膏还不愿意好好治理交趾,同样会引起民变。】

  【除非苦一苦自家的兄弟,前往交趾掌管此地,可陆为邦左思右想,这也并不是什么好的主意。】

  【最终他只能在云南、贵州的地方官员之中挑选几位前往交趾为官。】

  【永盛元年十一月,镇守辽东的总督苏宁玦启奏,近些日子新罗和百济狼狈为奸,经常侵扰一些曾经属于高句丽的土地,故此她私自出兵,剿灭了百济的一支军队。】

  【同月,百济的使臣向你启奏,他们哭诉了辽东总督苏宁玦无缘无故挑衅他们的士卒,最终发生了两军的火拼,恳求永盛帝念在进贡的情谊上,严惩私自调动兵权,在辽东胡作非为的总督苏宁玦。】

  【陆为邦写了两封信,一封给了辽东总督苏宁玦,一封给了百济。】

  【在给苏宁玦的信上,陆为邦赞赏对方乃是国之栋梁,扬我国威,不愧为天明阁功臣,面对这些无故挑衅的弹丸小国,就该用这样强硬的态度收拾他们。】

  【而在给百济的书信上,陆为邦却说自己无权干涉辽东等地的军政,这次行动,不是大景王朝主观上的进攻,是辽东总督的私下行为,对于这样的事情,朕是强烈谴责的,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朕初临大宝,刚刚登基,年岁尚浅,无法约束曾经是我父皇麾下的功臣战将。】

  【并且表明了自己已经狠狠地斥责了辽东总督苏宁玦的行为,同时催促百济快点准备今年的进贡礼品。】

  【永盛元年十二月,京城出现了不少文人墨客,他们相聚在京都,创造出了大量流传于世的诗歌。】

  【有的人在歌颂大景王朝的盛世,有的人在歌颂大景王朝的军力,而有的人却为了夺人眼球,在诗会上指责当朝天子陆为邦好大喜功,在先帝留下来的锦绣盛世下却开启了四处征战、劳财伤民的各项战事。】

  【陆为邦下令逮捕了极个别诗人,并送他们去交趾做地方官。】

  【这样简单直白的行为,让言官一批接着一批入宫劝谏,认为这般粗鲁的举动,有违先帝的遗愿。】

  【一旦开了这样堵人口舌的先例,哪还有什么忠臣愿意仗义执言呢?】

  【陆为邦虚心认错,认为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确实做的不地道,愧对先帝,但是在虚心认错之后,陆为邦并没有把这些得罪他的诗人放回京都为官,仍然是将他们流放至交趾。】

  【同时为了巩固皇权,方便自己发号施令,陆为邦对于任用宦官的态度上秉持较高的意愿和兴致。】

  “你这儿子有点意思。”晋王沉思道:“真是把我的本性,学了一个七七八八。”

  “是不是把——虚心认错,就是不改,这一点学了个七七八八?”宁王瞥了一眼道。

  “别,我一向都是从善如流的。”晋王有些不服气,“对我有利的,我一定是虚心接纳的,对我没利的,那我可就避重就轻了。”

  “选择性听劝是吧?”宁王忍不住吐槽道。

  “这可未必,陆成安劝我的话,我一般都虚心接纳。”晋王又道。

  “那他劝你节俭一点,你怎么不听劝?”宁王提出质疑。

  “节俭这种事情,得一点一滴慢慢来,我今天少吃一个包子,明天少点个烧鸡,后天再少偷个熟鸡蛋,这不就清贫起来了吗?”晋王指责道:“你让我一天之内就当个苦行僧,这谁遭得住?”

  “御厨房一个月的银钱从三万两白银降到两万九?”宁王又质疑道,“这就是你说的节俭?”

  “那么多孩子要养呢,小孩子缺营养你知道不知道?”晋王反驳道:“你看看你家孩子白白胖胖的,还不是我养得好?”

  “陆成安生下来那么多个儿子,一个都没夭折,我说我这里有七八成的功劳,你必须得服气知道吗?”

  “真学你当苦行僧,你儿子早就夭折了,还轮得着他当皇帝?”晋王越说越起劲,“我明白了,下回我儿子优先吃饭,吃完了,剩下来的剩菜剩羹留给你儿子吃。”

  “你说我奢靡,那就是最纯正不过的污蔑。”

  宁王发现自己讲道理居然有点讲不过晋王。

  这肥婆什么时候偷学的一手话术?

  站在道德高地,直接就是一顿疯狂输出。

  “我不该质疑晋王三姐您节俭持家的品性。”宁王决定服软了。

  “哈哈哈哈,我跟你说,你儿子有出息,我立天功知道吧。”

  “我看你也挺不喜欢这孩子的,改天过继给我吧。”

  “咱晋王一脉,要的就是人丁昌盛,越多越好。”晋王眉目轻抬,美眸含笑,兴致勃勃地说道:“要不这样,以后你们生了儿子,都拜我当母上。”

  “我保证你们的儿子,每一个都能被我喂得肥嘟嘟的。”

  养猪是吧?

  宁王深吸一口气。

  她就不该让晋王接这个话茬。

  这次,是她愚了。

  .....

  .....

  .....

第303章 陆为邦!要!西!征!

  而画面上。

  万盛帝陆为邦却不是一个安生的皇帝。

  【永盛二年二月,陆为邦加强了中央集权,将那些通过科举而入朝为官的文人外放为官,减轻在京城之中的闲官数目,同时加强地方政权的控制。】

  【永盛二年三月,陆为邦观察到父皇遗留下来的火铳,试验了一下威力,感觉效果尚可,并且认为威力还能更加强力,于是命令工部在火器上进一步进行研究。】

  【永盛二年四月,齐天白病故,留下遗著——《访海外诸国录》。】

  【阅读该著作,将极大提高阅读者的航海能力,对海外生活的了解,以及补充东南地带各个国家的记忆点。】

  【永盛二年五月,陆为邦延续了先前的各类政策,每年定期进行科举,并且不断从基层开始推广教育,而推广教育的过程之中,使得文人大量涌现,这变相提高了文人的地位。】

  【文人的超额产出,致使大景王朝武臣功勋一系迎来了地位上的冲击。】

  【但是大景王朝的商业、内政、文化随着文臣辈出的时代背景下,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呈现出辉煌绚丽的一幕。】

  【永盛二年五月,继承了天明盛世的永盛一朝,在生产行业发达,农业基本恢复的情况下,大多数的地方进入了小富即安的状态。】

  【恭喜你获得了全新的环境效果——小富即安。】

  【这里的民众并不希望再有战争发生。】

  【在小富即安的状态下,百姓的厌战情绪较高,出现了大量人口不愿意从军的现象。】

  【永盛二年六月,大景王朝参军的人数下降,军事力量有所下滑,陆为邦胸怀大志,对于眼下兵源稀少的现象而忧心忡忡。】

  【原本计划再筹备几年的物资、积累充分的力量,向西边发起扩张的计划,却因为军事力量的回缩而临时停止。】

  【永盛二年七月,陆为邦延续了丝绸之路的贸易路线,通过这样的经营,国库之中堆积的财富越来越多。】

  【永盛二年八月,在先帝陆成安的政策下,入华夏者则为华夏,只要身世清白,没有犯罪履历的异族人都可以成为大景王朝的公民,这样的态度,使得南方有不少土人归附朝廷,同样也让草原上大量的游牧民族投奔中原王朝。】

  【其中归附中原王朝的蒙古人最多,而人口方面不断地涌入,迫使大景王朝的耕地面积再次减少。】

  不要以为游牧民族只会游牧,然后再南下劫掠,通过抢劫的方式过冬给自己打打牙祭。

  其实蒙古人里也有会种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