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285章

作者:爱开小差

  只不过人家大部分的族人是游牧的,这就那部分种地的蒙古人被下意识给无视掉了。

  现在,陆成安所建立的大景王朝太强盛了,又和蒙古首领有联姻的关系,只要出身干净的蒙古人,都能进入大景王朝过好日子。

  那就出现了大批拖家带口想要来大景王朝讨生活的蒙古人。

  有好日子过,能种地,那就能吃饱饭,这样一来,谁还没事打打杀杀啊?

  然而下一秒,在宁王的眼前,他的宝贝儿子就开始操作了。

  【永盛二年九月,陆为邦发现相比起那些生存在小富即安的大景百姓对于从军的抗拒性,蒙古人似乎并不抗拒当兵,只要他给出良好的粮饷,供给他们生活。】

  【永盛二年十月,陆为邦在蒙古各个归附过来的部落之中招兵买马,收纳他们作为大景王朝的士兵。】

  【永盛二年十一月,陆为邦命令麾下的锦麟卫在丝绸之路上布及眼线,侦察西域各个国家的情况。】

  【永盛二年十二月,陆为邦思索该如何提高整个大景王朝百姓从军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改进现有的军功制度。】

  【永盛三年一月,陆为邦在朝野之中提前布局,他通过锦麟卫的耳目,暗中收集地方政权官员的各项罪证。】

  【永盛三年二月,陆为邦以查账为由,要求东南地区交出推行开海政策以来,各路海商交税的详细账目,并任命了一位钦差大臣前往江南地区。】

  【然而在这一项要求下达以后,永盛三年三月江南地区就发生了离奇的‘沉船案’,在‘沉船案’中,各路海商交税的详细账目包括随行的钦差大臣、随行官员都沉尸大海。】

  【陆为邦对此似乎是早有准备,先是雷霆震怒,随后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查出了多位海商偷税漏税的情况,并要求他们指认出同伙之人。】

  【在这个过程之中,陆为邦派遣自己的亲信告之这些海商们,只要指认出一些有钱有田的大地主,他们就能保住小命。】

  【这些海商们毫不犹豫地出卖了跟自己有过合伙生意的地主,而有的人为了栽赃报复,甚至牵连了许多毫无干系的富翁。】

  【而有些心存侥幸的海商却说自己有这些账目的私本,能拿出来呈交朝廷,以正清白。】

  【可是,这些说辞哪怕说破了喉咙都无济于事。】

  【永盛三年七月,沉船案彻底定案,而在这一次名震大景王朝的沉船案中,涉及此案的江南官员、江南地主、江南海商,多达两万余人。】

  【陆为邦对这些人毫不手软,一律处死。】

  【经过陆为邦这一次‘沉船案’的扫荡清洗,在江南地区的的土地兼并问题彻底被解决。】

  【先帝陆成安虽然同样对江南地区进行过扫荡清洗,但事事寻求证据的陆成安,他的扫荡并没有陆为邦这次‘沉船案’来得彻底。】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永盛二年的时候,陆为邦就曾经对海商各类交税的项目纠察过,确实存在有人偷税漏税的情况,当然也有一部分遵纪守法的商人。】

  【但是,对于陆为邦而言,他更需要大景王朝的内部稳定。】

  【无论有没有偷税漏税,东南地区的江南官僚、地主和海商已经呈现出狼狈为奸的趋势。】

  【官员为这些商人偷税漏税奔波,地主则提供商人货物的来源,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通过损害国家的利益而谋取私人的利益。】

  【但是,陆为邦不能用太过于蛮横的方式惩罚他们,必须要在规则之内处罚这些人,才不会被朝堂所反噬。】

  【这一次‘沉船案’,是由陆为邦一手策划而成,沉船案的钦差大臣,是陆为邦的近臣韦先铭。】

  【而早在韦先铭离开京城前,陆为邦就告知过对方这一次的全部计划。】

  【这船,并不是这些海商、这些地方官所为。】

  【是韦先铭自己凿沉了这艘船,只为了给这些人定上一个死罪。】

  【永盛三年八月,通过‘沉船案’空出来大量江南地区的田地,这让江南地区的内部因为土地而引起的矛盾冲突缓和了,而陆为邦又招募了大量的蒙古骑兵,间接表露出了自己想要西征的决心。】

  【在满足西征条件的情况下,陆为邦给陆去奴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说明了自己的设想,而陆去奴在陆为邦极力的劝说下,不得不表态支持此事。】

  【永盛三年九月,陆为邦在朝会上宣布了自己要西征诸国的想法。】

  【此言一出,满堂的反对声络绎不绝,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场划不来的仗。】

  【永盛三年十月,陆为邦力排众议,认为大景王朝国泰民安,百姓富足,这样下去,在人口的增长下,国内的土地迟早不够用,往西边打,看看有没有适合居住的土地,才是解决人口膨胀的好办法。】

  【永盛三年十一月,先前已有‘沉船案’的先例,大景王朝的皇权有强悍的震慑力,如今陆为邦的态度又极其坚决,这使得群臣不得不临时妥协,但同样,大臣们表露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一旦遭遇到无法进攻的阻力,大晟王朝应当及时退出战争,从而达成止损的效果。】

  【陆为邦诚恳保证,只要遇到难以攻下的城池,他会立即命令队伍撤退从而减少伤亡。】

  “真...真西征啊?”晋王看到画面上的信息大吃一惊。

  哪怕平日里以胆大妄为而著称的晋王,看到了陆为邦所做出来的决策,她都觉得这小子疯了。

  “宁王,咱们的儿子玩得有点大啊。”

  “他是真不怕把大景王朝的江山给败光啊?”

  晋王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陆为邦不仅敢想,居然还付出实践了。

  这一波西征,只怕是赌上大景王朝国运的一场重要战役,保不齐会出现二世而亡的精彩画面。

  看到这里,晋王忍不住说道:“这家产要是能给败光了,那才是真正的败家子,我都没那么爽过。”

  “大景王朝这会儿又是名将辈出,又是文臣贤明。”

  “国库有钱,人口又多,军队力量还强,还收了游牧民族当先头军。”

  “就这阵容败起家来,得有多爽啊?”

  晋王看到这里,她开始期待了。

  这样一看,陆为邦带领的西征,好像也不是没有说法。

  但晋王身旁的宁王心脏有些承受不住了。

  她慌了。

  要是陆为邦来一次二世而亡,不就是证明她宁王这一脉是最无能的吗?

  宝儿,悠着点打。

  你但凡给我出一点点的差失,你在本王这里那就直接失宠了。

  咱就直接想着生第二个儿子去了。

  宁王在内心默默祈祷着。

  而她摒弃了呼吸,深深喘了一口气。

  下一秒,美眸继续望向眼前的画面。

  .....

  .....

  .....

第304章 尔要战,便战!

  【永盛三年十二月,陆为邦唯一的子嗣陆长青敏而好学,其资聪慧,对人对事总能对答如流,陆为邦非常喜爱自己这位儿子,但是陆长青自小体弱多病,每年都有几天身体不适的时候。】

  【陆为邦为此寻求天下的名医来调养爱子的身躯,但效果甚微。】

  【而当年名动京城,医术高超的医官苏知清早已告老还乡,一个人前去周游大景王朝的大好山河。】

  【永盛四年一月,陆为邦非常疼爱自己的皇后,他的一往情深,使得后宫皇后的地位极大地提高。】

  【这连带着皇后一脉的外戚地位同样水涨船高了起来,皇后的亲弟弟楚鹤英因此得以入京为官。】

  【好在皇后楚玥知书达理,叮嘱弟弟不能因此而恃宠为傲。】

  【永盛四年二月,陆为邦下达了海外贸易的旨意,派遣大景王朝的官方商队进行海外的贸易,将大量残次品的瓷器、劣质的茶叶、普通的丝绸进行包装,通过以次充好的方式来对外销售。】

  【大多数人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多余的意见,但有些人总是想要在这些事情上找出点瑕疵。】

  【有人认为——我大景王朝如此富强,而贸易一事上,关乎着国家的脸面、国家的信誉,若是拿这样的东西来糊弄其他国家,这真不是一件体面的事情。】

  【陆为邦对此的态度却很是轻蔑。】

  【在他眼里,他深知无论是瓷器、还是茶叶或者丝绸,这些东西的要价非常昂贵,不是普通人可以买得起的物件。】

  【其次物以稀为贵,像这三样东西,都是中原王朝才能产出的物品,即便以次充好,这些蛮夷之人也很难察觉出什么端倪。】

  【最后,上好的丝绸、品质高的茶叶、完美的瓷器,当然是由大景王朝的人来享用,岂能往外流出。】

  【永盛四年三月,内阁首辅宣平病逝,这引发了朝野内外的动荡,陆成臻、王阶都想要进位成为内阁的首辅,总揽内阁之权。】

  【不过相较之下,陆成臻远比王阶要有野心的多。】

  【后者讲究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政策,认为现在大景王朝已经足够强大,只需要经营民生,发展建设,就能让盛世延续下去。】

  【陆成臻比起王阶,更深谙帝心,他察觉到陛下有进取之心,有开拓疆土的野望,便一直鼓吹‘我大景国力强盛,天下无敌矣’、‘兵甲百万,何处是我大景之敌?陛下无忧呐!’。】

  【陆为邦本欲任用王阶,但因为主张的政策和他的想法不同,最终敲定让陆成臻担任内阁首辅。】

  【陆成臻作为大景王朝的第二任首辅,触发了词条——辅政之才,由于他是通过陛下的喜好而进位,这让陆为邦的主要理念,成为了陆成臻行事的主要方针,这样的行事方针导致大景王朝决策阶级有着朝向重武轻文发展的倾向。】

  【永盛四年四月,陆为邦在朝中故意提问,说现在国家的人丁越来越兴旺,能够耕种的土地却越来越少了,这样的情况,该怎么样改善呢?】

  【在这次提问以后,陆为邦将自己不满意的人大多都外放,留下了一批自己认为还算可以的大臣。】

  【永盛四年八月,陆为邦派遣出去海外贸易的商队归来了,他们带来了大量的财富。】

  【在东瀛地区,很多东瀛贵族极为喜欢中原王朝的瓷器、丝绸,他们拿出武士刀和较多的白银换取了这些东西。】

  【陆为邦因此推断在东瀛岛上或许有很多的银矿。】

  【永盛五年二月,陆为邦以国家军力衰退为由,开始清洗先帝弥留下来的士兵,将年龄高于四十岁的士卒退役,分发抚恤金和饷银,并修建功绩碑来记录他们的名字,宣扬他们的精神。】

  【同时陆为邦在凉州、幽州等等地区招收精于骑射的士卒,为西征而做出充足的准备。】

  【永盛五年三月,陆为邦使用先帝留下来的兵书,开始训练鬼嵬军骑兵,然而事与愿违,陆为邦并没有锻炼出他所想要的骑兵军团。】

  【但是,陆为邦因此而铸造了属于自己的骑兵军团,他起名为——玄甲铁骑。】

  【国库充溢,工匠良多的情况下,陆为邦亲自特设了大景制甲营,来为玄甲铁骑打造贴身的铠甲,并且定制的方向是便于作战的轻便装束。】

  而画面上,玄甲铁骑呈现出闪亮的词条界面。

  查看一下,就弹射出来全部的信息。

  【玄甲铁骑——景二世陆为邦挑选出来的北方精壮骑兵,他们精于骑术,擅长射箭,能做到听候军令,但由于国家强大的缘故,他们极端恋战,渴望战争。】

  【他们的铁骑终将踏碎在他们眼前的所有敌人。】

  【这是一支能载入史册的军队。】

  【永盛五年四月,陆为邦任命景室宗亲陆谦己率领这支玄甲铁骑,共同统御这支军队的还有两员副将,一为王世真、二为陈济。】

  【永盛五年五月,玄甲铁骑进入了集训的状态,大景王朝上上下下的工匠开始为这支精锐骑兵打造贴身的兵器、铠甲。】

  【永盛五年九月,陆为邦在丝绸之路布置的眼线带回来大量西边国家的消息。】

  【他开始构架有关于这些国家的情报。】

  【永盛五年十月,陆去奴启禀朝廷一件外交事件,花剌子模国新继位的国王试图垄断丝绸之路上的周边生意,以此让自己的国家得以享受这片区域的贸易收益。】

  【陆为邦听闻此事之后,特派使臣前去询问情况,丝绸之路的贸易,是大景王朝陆上交易的重要产业,然而路途遥远,他很需要这条丝绸之路上各个国家的支持和维系,否则丝绸之路的贸易路线将难以延续下去。】

  【然而很快就发生了一件让朝野为之震怒的事情,丝绸之路上的花剌子模国胡搅蛮缠,指出这边的贸易市场,大景王朝无权插手且花剌子模国对进贡政策极为不满。】

  【在花剌子模国当局者的思索下,他认为大景王朝距离他的国家路途遥远,战线极长,对方攻打自己完全就是劳财伤民的愚蠢之举,考虑到自身国家的利益,加之花剌子模国还吸纳了大量逃亡的突厥人,在这片地方,花剌子模国已是国力强盛,军力充沛,诸多小国都极为尊崇它。】

  【既然国家如此强盛,何必害怕一个来自于遥远地方的国家?】

  【花剌子模国不仅切断了大景王朝通过它所链接出来的丝绸之路,并且还宣布取消了进贡制度,不再向大景王朝称臣,而如此迅速的翻脸,让花剌子模国内的总督立刻抢劫掠杀来自于大景王朝的商人。】

  【并且公然讨上了一项项罪行,糊弄了底下的民众,将这些商人说成了控制当地物品价格的奸商,还列出罪证说这些商人是间谍。】

  【这些来自于大景王朝的商人毫无防备,几天的时间就被花剌子模国各地的士兵和贵族屠杀殆尽。】

  【花剌子模国侵吞了来自于大景王朝大量行商之人的货物和财富。】

  【少数不多的景人逃出了花剌子模国,幸存下来的人向大景王朝通报此事,为此叫冤和哭诉自己被羞辱虐待的经历。】

  【这件事情,让陆为邦出奇的愤怒。】

  【而麾下的文臣极力劝说陛下先不要过于动怒,应先打听实情,避免受有心人蛊惑,铸成大错。】

  【陆为邦很快就冷静下来了。】

  【受过陆成安数年培养的陆为邦,已经清楚坐在这个位置的时候,不能以自身的利益为主,国家的利益更在自身的利益之上,这才是作为国君之本。】

  【也正是这个道理,陆为邦对待他国的政策,往往是以霸道压制为主。】

  【哪怕陆为邦心中有火,但他还是强压住了火气,再度派遣出一位官员,前往花剌子模国,试图重新建立外交关系。】

  【结果花剌子模国吃准了大景王朝不敢贸然动兵这一点,为了侵吞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收益,毫无悔意,一口咬定先前待在花剌子模国的商队是间谍。】

  【这一次外交上,对方辩称你们大景王朝派遣这样的斥候来我花剌子模国作乱,现今又想要建立外交关系,这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而今,花剌子模国又称现在这支使团也是间谍,而花剌子模国的国王摩诃末当众鞭挞了大景王朝派来的正使官员,剃光两位副使胡须,押送出境。】

  【永盛六年八月,前往花剌子模国的使臣回到大景王朝后认为自己让国家蒙羞,决定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