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开小差
她看到的大晟王朝,也不再是富丽堂皇的金龙大殿。
而是累累白骨堆砌起来的吃人皇楼。
因为大晟王朝所用的每一笔钱,都是百姓手上的血汗钱。
可该死的食肉者自以为这些血汗钱都是他们应得的。
秦王的思维已经彻底是陷入了燃烧的状态。
“那么,到底有没有大同世界?或者说……到底有没有实现大同世界的可能。”秦王心中沉默着。
大同世界,是圣人幻想和虚构出来一个大道之世,是人人有德,人人敬老,人人爱幼,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前几次模拟推演里,大晟王朝无论是风气还是秩序都是一路往上的趋势,但也只能说是治世。
“不可能,只要有皇帝,只要有大臣,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世界。”秦王很快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有皇帝,有大臣,就一定会出现地位上的差距,有这种身份之别,就不可能做到无处不均匀的制度。
就一定会有上层人瓜分下层人的现象。
想要出现大同世界,首先就要将这种身份不对等的现象给铲除,人与人之间没有地位差距,才能出现所谓的大同世界。
换而言之,皇帝是不能出现在大同世界的。
想到这一层,秦王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些走火入魔的了,数千年的制式思维,让秦王想象不到一个没有皇帝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突然,秦王脑海一个顿足。
“程和……程和是桃源三杰,他所学之术,是陆成安亲传的屠龙术,我先前思虑再三,认为陆成安所授的屠龙术,是如何斩龙,继而做到改朝换代的效果。”
“可今日听陆成安的意思,他仿佛早就知道皇帝这个位置是万恶的起源。”
“而如此多次模拟推演下来,唯有宁王那一次的推波助澜,才让陆成安坐上了帝位,可他本身似乎对皇帝这个位置的渴求并不大。”
“不然好几次模拟推演里,他都是有机会当皇帝,可是陆成安最终却没有这么选择的。”
想到这里,秦王脸色微微一变,“我大晟王朝从胡人的手里取得了天下,未尝不是斩龙,可斩龙之后,我们大晟的皇室就变成了下一条龙。”
“可在别人眼里,我们如今的作为和当年胡人剥削百姓的做法又有什么差异?难道就没有人想斩我大晟这条恶龙?”
“屠龙者终成恶龙,不断怎么改朝换代,怎么去交替。”
“新的王朝或许会有一段清明的时候,让百姓过上美好的生活,可过了那段时间,就会慢慢沉沦,化作下一条恶龙。”
“到了那个时候,就会有新的屠龙者出现。”
“那么每一个屠龙者都会这所谓的屠龙术吗?”
“而假设每个屠龙者都会屠龙术,可他们怎么就想不到自己会是下一条被屠的龙?”
“若是推断不错的话,真正的屠龙术,它要屠杀的不是每一朝每一代的国祚,它要屠的是帝位,斩的是帝制。”
“要是帝制都没有了的话,那还会周而复始地出现一代又一代的皇帝吗?”
秦王很快就被自己推断出来的骇人结果给吓了一跳。
“所以想出屠龙术的人,到底是领先了这个时代多久的思维。”
秦王深吸一口气,“从历史的长河来看,皇帝的存在作用并不是良性的,很多时候他代表的是独立专行,代表着的是残酷阶级对下层人的肆意奴役。”
“可是真正身处如此至高之位的人,又怎么心甘情愿让自己辛辛苦苦坐上去的位置拱手相让。”
旋即,秦王闭上眼睛。
“能想到这一层的陆成安,其才能十倍于先哲,若是真有能打破这一层死结的人,当世之下,也唯有他能做到。”
“我先前思维何其小家,只顾及一身而误天下。”
“愚蠢!”
“皇位是不是我的又能怎么样?”
“不是我的,就不该去治理天下,就不该去做一个对社稷有用之人,只顾及自身利益给其他人暗下黑手?”
秦王对先前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可笑。
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她们几个皇女为了皇位之争也非常的可笑。
在别人已经思考更深层次的内容时,她们还在为一个帝位争论不休,在别人已经想着如何让世界大同的时候,她们依旧在为一个帝位争论不休。
她们的做法,对这个国家真的有用吗?
不!
她们的做法是让大晟王朝陷入更快灭亡的行径,无论是永无休止的内战还是喋喋不休的口诛笔伐。
连政见都没办法统一的她们,只能空谈治国!
【端康二年六月,大晟王朝在陆成安的授意之下,各地兴修教育,培养新的人才,对朝野百官进行了压制,逼迫他们执行政务。】
【端康二年九月,在陆成安的高压下,多地进行了摊丁入亩的试点政策执行,由程和为主官进行监督。】
【端康二年十月,陆成安和楚王探讨改良农具的想法,为农业的生产力进行试点突破。】
【端康二年十二月,陆成安通过海外贸易获得了许多外来农作物的产品,与一些道人交谈过后,开始研制能让农作物产量提高的‘神’药。】
【端康三年三月,陆成安推动百姓充分利用土地耕种,农业技术培训,改良土壤质量,普及生产的资料,试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经过三年的时间,全国识字率提高了1%的存在。】
【同月,陆成安对世家大族、豪强地主阶级进行了增加税种、普及税率的做法,这让很多人强烈反抗,哀声四起。】
【端康三年六月,摊丁入亩的政策试点成功,大晟王朝的税收条件进入了良好的状态,逐渐出现了收入大于支出的优秀现状,官绅一体纳粮的政策形势大好。】
【端康三年七月,陆成安在自家的家乡杭州提前修缮了衣冠冢,以表明自己改制的决心。】
【群臣被陆成安的行为再度震慑,认为此人已经陷入了疯魔的现状之中,完完全全是一个酷吏而不敢轻言得罪。】
【端康三年八月,陆成安在全国各地开始审查近些年来兴修水利,灾荒赈济的工程,对那些利用兴修水利,灾荒赈济来谋利的大臣处以极刑。】
【仅仅是三个月的时间,陆成安就查出三个修筑水利不力的案子,以及十二处赈灾粮出现纰漏,使得百姓吃到了不干净的陈米。】
【端康四年三月,陆成安以连坐株连的方式,将牵扯入这些案子的大臣纷纷以诛族的形式处死,陆成安告诉群臣,有些事情可为,有些事情不可为的道理。】
【凡是在这些事情上有马虎,有差失之人,就是要颠覆我大晟的江山社稷,那便只有死路一条。】
【端康四年六月,陆成安清查军屯被占问题,重新整编了军队,鞭挞了军中那些居功自傲而不以为然的兵痞。】
【端康四年七月,成王请命,想要携兵跨海,征讨东瀛诸岛,很多大臣劝说成王不要如此兴师动众,劳财害民。】
【他们认为东瀛群岛有天神庇护,攻打东瀛容易吃到了飓风的伤害。】
【成王却一意孤行,她自认自己一样研究了数十年的东瀛气候,想要打下东瀛群岛,易如反掌。】
【端康四年九月,成王在请求大晟皇帝苏为溯之后,踏上了讨伐东瀛群岛的道路。】
【端康四年十月,秦王从封闭的秦王府之中走了出来,她决定向陆成安拜师以学大道之理,而如此说法引起大儒们的道理。】
【他们都不认为陆成安有什么才学可以传世,并笃定陆成安只是皇权之下的酷吏,打着为社稷好的旗号为自己谋利。】
【端康四年十二月,陆成安的族弟陆成臻想要出仕为官,却被陆成安一口拒绝,陆成安深知自己所做之事是得罪了多数权贵阶级,一旦陆成臻出仕,等到他陆成安身死以后,必然是人亡政息的结果,而陆成臻必然是免不了被群臣攻讦罢免的下场,乃至于祸及家人。】
【端康五年一月,苏为溯大婚,他的皇后是为王世真之女王敏君。】
【端康五年二月,面对秦王的请求,陆成安没有拒绝,以上官的身份带着秦王到处置办政务以解决大晟王朝多年来的积弊。】
其实,陆成安能做的事情也不多。
封建王朝之所以是封建王朝,可以说是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
你想突突完世家大族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你想要相信人民群众,那也是无稽之谈。
这个时期的百姓太淳朴,淳朴到皇帝的一句话,宫里的一句话,权贵的一句话,他们可能就信了。
就拿嘉靖皇帝来说。
从现代人的角度,嘉靖毋庸置疑就是一个昏君,而且还是那种明明有能力办好事情偏偏不办,只想着自己贪图玩乐的昏君。
甚至是明知道自己这么做是错的,他还要这么做的昏君。
可百姓们不认为,甚至海瑞都不认为嘉靖是个昏君,他们都认为嘉靖皇帝的本质不坏,是受到了奸臣的蛊惑所为。
嘉靖是明君,错的是严嵩。
可谁都清楚,严嵩能做大,全是嘉靖的纵容。
没有嘉靖的纵容,严嵩凭什么能一路仕途如此平坦。
而百姓之所以如此‘愚昧’,是他们信息的获取完全取决于深宫之中的皇帝。
也就是说封建时代的百姓,本身就是没有主见的。
乃至没有自己的思维。
所以在封建社会,除非你要造反,你是一个反贼,不然不要指望这些百姓能够帮得上你太多。
别看陆成安做了那么多利于社稷的事情,只要宫里的大臣,宫里的老爷们一人一句对着百姓们宣传陆成安是个酷吏,陆成安做的事情对百姓们没有一点好处,都是为己谋私。
这些百姓就会选择相信宫里的老爷。
因为陆成安只有一张嘴,而宫里面的老爷那么多,他们都反对陆成安,对于百姓而言,就很容易受到蒙蔽,毕竟他们对职务是没有概念的。
户部尚书是老爷,户部侍郎也是老爷,知府是老爷,知县也是老爷。
这么多人反对陆成安,这么多的老爷都认为陆成安有错,那么陆成安一定有错。
在信息获知和能力完全不对等的情况下。
陆成安又怎么能仰仗这些普通的老百姓来对抗家学渊源的大族子弟。
如此想来,坚定不移地站在他身后的小八,反而是非常值得信赖的人了,至少她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人策反的。
第567章 一人一国,莫不如是!
到了这个阶段。
陆成安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在女帝成长计划这个模拟器中,很多人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换句话说,无论是汉王还是晋王,都知道这件事情这样做是对的,但是她们依然是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事是对的。
固然她们按照模拟推演里的脚步一个一个走过来,确确实实是能建功立业,做到想要的效果,可她们没有参悟透自己这么做的根本原因。
因此,她们无论怎么去尝试,怎么去模拟,都不可能超过陆成安所抵达的上限。
就比如说,所有人都知道人口的重要性。
汉王和晋王同样知道人口的重要性,可是她们把人口更多地是当成了一种战斗时的储备兵员,当成了国家交税的稳定收入。
而从来没有细细想过人口和生产力之间的联系,也没有想过人口抵达上限以后,会给这个国家带来多大的隐患,包括怎么去把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口的红利。
当然在这一点上,大清同样如此。
摊丁入亩等等政策的成功施行,让大清进入了一个人口的暴涨阶段,在那个时代,人口作为‘资源’,大清的国力具备绝对的统治力。
但时代的局限性,让大清并没有成功将人口转化为优势。
汉王、晋王包括悟性最高的宁王,她们依然处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者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哪怕每个人的出发点都不同。
比如说汉王思考怎么能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晋王思考怎么能让大晟兵强马壮。
宁王琢磨如何可以实现共赢的政治生态。
可惜出发点是好的,想法也是好的,但没能抓到重点,只能从表面解决问题显然也只是面子工程。
说句尴尬的话,汉王治下的百姓,生活的质量可能比晋王和成王统治时期的大晟王朝还要差。
的确汉王所治的朝廷很清廉。
而晋王和成王所治的朝廷确实吏治一般,但她们足够富裕!
没有银子是没办法发展军事武力的,晋王和成王都是冲着怎么养军队的思路去发展经济的。
唯有国家真正富裕起来了,底下的百姓自然也穷不了多少。
可这是属于歪打正着。
陆成安把什么事情都做了,而晋王她们有样学样,是把一些想法学到了,然而做不到举一反三,那其实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出现什么情况,按照模拟推演的情况反馈,可要是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不会解题那不就彻底完了?
“犯错是最容易获取经验的办法。”陆成安心里沉思,“我反而是成了进步的最大障碍。”
“我替晋王打退了蒙古,但是蒙古是我打退的,并不是她来亲手御敌对付的,于是就算是赢了,晋王也没办法在其中获得和蒙古交手的经验。”
上一篇:沃尔珀小姐的罗德岛干员生活
下一篇:驹王学院的天之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