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588章

作者:爱开小差

  【晋王则是以身患重病,不宜长途奔波为由婉拒。】

  【齐王以沿海各地倭寇灾患严重,回京恐怕治倭之策受到影响,真切请求汉王斟酌再三后再发起调令。】

  汉王看着齐王和晋王的小型立绘人物头像,是立刻陷入了沉思。

  其实到了这个紧要的关头,她拿着父皇的玉玺下令,晋王和齐王都不愿意回京,那么这俩人多半是有问题的。

  而她此番请这些藩王回来,就是想统一内部的意见,不想让大晟王朝还有多余的声音在外,先把整体的指挥权控制在京城。

  这么做,是方便汉王在有限的时间内发出最完整,最有力的政令。

  可到了现在,汉王也只能释怀一笑。

  回不回来是晋王和齐王考虑的问题,她要考虑的只有大晟的江山社稷,汉王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和空间继续纠察她们私下的情况。

  无论怎么说,留给她的回合不多了。

  汉王不能把重要的回合浪费在内耗上。

  尤其是她看到陆成安从被动防守到主动出战,她已经明白了陆成安的心意。

  没有人比汉王更懂陆成安做出这样选择的理由。

  “他是想趁着自己还能打,还能战……把最难渡过的对手拖下水。”

  “他怕的,就是自己死在了前头,没能为我争取空间,拼下喘息的机会。”

  “可我又怎么能舍得让你一人拼命呢?”

第557章 怎么,你这蒙古妹子也想当六边形?

  陆成安的做法,汉王是最了解不过的人。

  因为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的陆成安,全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根本不去过问其他人,把自己该办的事情,甚至是别人要做的事情一起给办了。

  回顾着陆成安前退两难的处境,目睹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吃力感。

  汉王才想明白了‘悠悠苍天,何薄于我’的诸葛亮有多么的无奈。

  他要匡扶的是一个从开局就失去了光彩的残缺政权,在他的前面没有其他人,在他的后面也没有其他人。

  而这一点,从刘备白帝托孤的那一天起,诸葛亮就明白了。

  他没有时间,并且没有可靠的帮手,他要解决民生困顿的问题,他要处理士兵疲于奔命的现状,他要收尾季汉二代全军覆没,人才凋零的惨状。

  摆在他面前的是没有希望,一片漆黑的未来。

  唯一能让他感到安慰的,居然是刘禅,作为汉昭烈帝的儿子,他是个愿意听话的孩子。

  这是多么充满压迫感的时局,到底有多么浪漫的人,才能坚定地在这条路线上走下去。

  而当汉王在现实里有了实操的经验,在模拟推演清晰了解到了大晟王朝官场上空洞的一面。

  其实她自己早就明白了大晟王朝从根子里就烂掉了,但她却不能目睹这样的情况愈演愈烈,上天只给了她一条路,那就是尽自己可能地去挽救这个国度。

  这种形同无力感,就让汉王也有些喘不过气来了。

  只要她的动作迟缓一些,破败的大晟王朝就能让她感受到如同窒息的压力。

  这就仿佛像是一个至亲眼睁睁地在你面前消亡死去,而你却没有任何的办法,你想要伸出援助之手,也只能慢慢看着对方慢慢咽下这最后一口气。

  如今会感受到进退两难,汉王认为失误的地方就在于太稳,行动不够快,执行不坚决。

  很多事情是可以避开的。

  蒙古的崛起之路,汉王是可以事先就能布局打压,在草原上安排对手,来阻止蒙古合并统一之路。

  至少不能让她那么顺利流畅地做到部族一统,君临天下的姿态。

  差就差在了她们大晟这几个亲王并不团结,汉王想要结实地获得权力,还要经历数轮的考验和夺权,无论是晋王还是秦王、宁王的士族联盟,都能对她进行强力的干扰。

  抢到了陆成安,逼迫晋王向父皇低头,使得晋王遵守自古以来的孝道天理,似乎是一个心理安慰上的妙手,但是这不仅没有解决矛盾,还加剧了冲突。

  因为这不是汉王让晋王心服口服,这是汉王让父皇出面,逼着晋王服气,那你能说晋王能服气么?

  所以汉王理论上是没有赢的,实际上不光没有赢,还给她带来了非常大的问题。

  至少汉王和晋王之间是出现了‘信任危机’。

  诚然抢陆成安是能获得很大优势的,可现在像晋王这样具备充分实力、人脉、人格魅力的亲王,她早就不像是古早的没心眼,能够随便就能忽悠过去。

  她晋王就是不跟你正面对抗,她只是简简单单地不帮你,都能让汉王损失惨重,乃至于元气大伤。

  大晟王朝就跟一个人的身躯一样。

  晋王占据的资源可以代表大晟王朝的右拳,秦王占据的资源可以代表大晟王朝的左拳。

  右拳不出力,或者收着力。

  那么打架又能和谁打?

  而秦王所处的左拳,她甚至宁肯自断一臂,也不愿意借力。

  想要完全发挥出来。

  要么赢家获得所有,将左拳和右拳的控制权牢牢捏在自己手上,而不是放在晋王和秦王的手上,要么就是汉王作为最重要的一部分,说服晋王和秦王勠力同心。

  汉王抽丝剥茧,摸出来一丝清晰的概念。

  但留给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正英十九年九月,汉王入宫与正英帝相谈国家大事,悬剑于双手之上,承奉而言,将自己病入膏肓的消息告知了正英帝。】

  【正英帝对此大惊。】

  【汉王虽然未能继位,可是正英帝一点一点已经将朝堂大事放权于汉王之手,时至今日,在正英帝的默许之下,朝堂中的文官集团都是太子的拥护者。】

  【那些不支持的或者中立的,大多都被正英帝所打压抑制。】

  【对于这么多年来汉王所做的事情,正英帝还是颇为满意的,既不冒进也在试图解决大晟王朝的积弊,看到汉王不断地干咳,岁月年长的正英帝浑浊目光下流露出了不忍。】

  【“太孙愚钝,而今年龄尚幼,不可担重任。”】

  【“儿臣的意思,便是请父皇另择一位妹妹登基而立,稳住这漂泊未定的大争之势。”】

  汉王的目光冷冽。

  任何局面都不可能存在无解的局势。

  哪怕再无解,她会想办法试图破给你看。

  没错,这次模拟推演她和晋王已经有了信任危机,关系上是有破裂的地方,她当女帝,晋王不一定会听话。

  但如果,她汉王不是女帝呢?

  先前汉王还想着要为苏为溯留下一个班底,对儿子继承大统存在着一丝幻想。

  可到了这个关头,汉王将大晟王朝的命运就这么拿去赌了,那她就是纯粹地利己忘本。

  她再怎么想给苏为溯留下一个资本,那前提也得是大晟王朝不灭国。

  何况苏为溯的天资本身就不够聪慧,汉王不可能将国家的命运这么去放手一搏,这不是对子嗣的厚爱,这是自私。

  【正英帝听到了你的决定,陷入了沉默之中。】

  【而你走出了皇宫。】

  【旋即举起了手中锋锐的宝剑,此番世道,你要在崩殂之前,做一个恶主暴君。】

  【你要尽可能地让那些有威胁的人感受到恐惧。】

  【正英十九年十月,程和在你的授意下,派出了锦麟卫进行了大面积的排查,在程和的操刀下,很多大臣都在暗中被你监控,你握有了大量的证据。】

  【为了朝廷的稳定,你没有继续细查下去,而是有意无意透露出这些消息,进行无形的恐吓。】

  【那些行事激进的官员,在程和的手续下,悄无声息中便销声匿迹。】

  【这让大臣们是更加难以反抗你的一举一动。】

  汉王现在是不断加大对锦麟卫的支持力度,给予了大量的银两支持,这样比重的支持,让皇室对大臣的控制力到了一种极端。

  很多人的族人、甚至于地产都在汉王的眼皮底下。

  而这些消息,汉王并没有吝啬,是直接告知了这些人,但同样汉王也释放了好意,只要你们乖乖听话,我就不会为难你们。

  汉王现在的态度越硬,这些大臣碰到汉王的脾性就越软。

  锦麟卫也比之前更加招摇过市地在天京府的大街小巷上出没,这间接导致京城的治安也在往上涨。

  【同月,因为海外交易的商税过高,在沿海商人和士人大族的支持下,福建爆发了起义,起义军中,一位名叫柴绍的人,战功赫赫。】

  【汉王命令齐王即刻诛灭柴绍带领的起义军。】

  【你的态度非常强烈,倘若齐王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办妥的话,你在书信中直说了自己并没有耐心,也不想听过多的辩解。】

  【之前你齐王不听调令,让你回到天京府,你不愿意回来,拒绝了此事,我尚且可以容忍,但是起义军你要是依旧出工不出力,那么我大晟王朝便视你齐王所率领的军队为叛军,即刻起兵讨伐。】

  【齐王深知自己的立足之本还是这支军队,这支军队也将自己视为大晟王朝的正规军,从正规军摇身一变成为叛军,也是很多人没办法接受的事情,何况这些人也有自己的家庭。】

  【她齐王是等待机会,但不是葬送自己的性命和资本。】

  【仅仅使用半月的时间,齐王率领自己的精锐部队击溃了柴绍在福建卷起的起义大军,这些人装备简陋,士气不高,在齐王训练多年的军队强硬回击下瞬间溃败。】

  【在战场上,齐王仅仅折损了300人,就斩获了接近万人的起义大军。】

  【柴绍被秦道秀在战场上生擒。】

  【正英十九年十一月,柴绍被押往天京府,在汉王的诏令下,柴绍被宣判了凌迟处死,在西市的菜市场被刽子手千刀万剐。】

  【而汉王出席了这次凌迟之刑的观摩,在众目睽睽下,汉王悠然自得地品茶。】

  【群臣对你更加畏惧了。】

  【你对群臣的影响力、统治力、威慑力抵达了至高点。】

  【在朝堂上的大臣,只要提到你便会闻风色变。】

  【同月,在山西战场上的陆成安迎来了对蒙古作战的一场小规模胜利,但是狡猾的蒙古人依然保持着游击战术,遇到大规模的进攻就选择撤退避让,持续固守。】

  【利用超强的机动性来对付陆成安主要以步兵为主的军队。】

  【然而很快陆成安就遇到了一件糟糕至极的事情。】

  【由于蒙古的不断骚扰,抢掠粮食,影响到了农民正常的耕作,在主要战场的地方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饥荒,这种饥荒影响到了整个山西。】

  【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山西的饥荒事件,那么就会引起民怨的爆发。】

  【身为地方的父母官,处理灾民问题是陆成安的责任。】

  【他不光是要解决外在的敌人,内在的各种政务,他都不可轻易怠慢。】

  【然而细数了山西官仓的情况,陆成安发现在山西的账目上是有很多稀里糊涂的账目,在陆成安来到山西之前,几乎每年都有大量模糊不清的账单,明明账目上说山西官仓内应有的粮食有多少,可实际粮食不足账目上的十分之一。】

  【官仓储谷甚至是十处九空,甚者谷既全无,仓亦无存。】

  【能拿出来赈灾的粮食仅仅只剩下了一万石。】

  【这样的粮食,能为山西的饥民撑过两个星期都是要省吃俭用的。】

  【而得知了山西境内发生了大面积的饥荒,一直避战的拖雷认为机会来了,立刻是劝说蒙古大汗阿露娜就此掀起一场正面攻势。】

  【他渴望和陆成安进行一次正面的大规模交战太久了,一直避战,避其锋芒,让这位蒙古勇士的热血冰凉。】

  【现在看到机会,他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和陆成安一较高下。】

  【在得到了准确的消息后,阿露娜略带犹豫,最终还是同意了拖雷的请求,同时她下令让拖雷尽可能不要祸及百姓,为难这些苦难人的。】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让这些受到大晟王朝压迫的苦难人支持自己,自己才能越来越壮大。】

  【你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来回述说,以免拖雷误了你应对大晟时局的方针策略。】

  陆成安看到画面上蒙古王廷下达的命令。

  不能说是汗流浃背,那也是压力山大。

  最可怕的对手,往往是最了解你的对手。

  一个精通自家文化的对手,甚至能拿自家经义评头论足,高谈阔论的高手,她是绝对知道你的命门。

  这对线的压力给陆成安上满了。

  强度要不要这么高啊?

  天道酬勤把你的数值给拉满了是吧?

  陆成安感觉自己这趟接手的剧本,搞不好是南宋文天祥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