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577章

作者:爱开小差

  为汉王、为自己、为自己的子嗣开辟新的道路。

  我要告诉你们,在这大晟,谁才是真正的话事人!

  .....

  .....

  .....

第546章 都是陆成安的儿子,怎么可能只有我的儿子不行!

  【正英十三年七月,锦麟卫指挥使江骐宁病逝,正英帝在朝会上决定调遣江信从凉州回到京城接任锦麟卫的位置。】

  【有人认为江信在凉州为晋王效力的时间太长,未必值得信任,有人认为此举可以削弱晋王在凉州的势力,是去敌盈己的妙策。】

  【但所有人都知道,本该直接对皇帝负责的锦麟卫,其权柄是牢牢把握在汉王手上的。】

  【代表着全新集团的陆成安并没有对正英帝的想法有所排斥,而是公开支持了正英帝的想法。】

  【正英帝调遣江信从凉州到京城就职锦麟卫指挥使的调令得到许可。】

  【正英十三年八月,在陆成安的示意下,宣平推出了《一条鞭法》的策论,想要为大晟王朝更正税制。】

  【一条鞭法得到了大量官员的抵触。】

  【他们普遍觉得大晟王朝内忧外患,连南方的割据势力都不能清除的情况下,又有怎么资格对国家进行改革。】

  【何况现在不光是南方的徐楚割据势力,在北方还有辽东蒙古的虎视眈眈,全然没有稳定发育的空间,贸然推出政策的变革,只怕是引起朝廷动荡。】

  【由于抵触的力度极大,陆成安不得不暂时放弃了《一条鞭法》的策令,他通过交际关系,暗中了解到了大晟王朝现在的国库,每年的赋税盈利已经完全跟不上支出,再这样发展下去,国家破产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正英十三年九月,陆成安知道现在的情况下,大晟王朝必须要速战速决,要是再处理不掉徐楚政权,大晟王朝的经济发展只会越来越差,首尾难顾的情况下,必遭溃局。】

  【你主动请命,决定亲自率领重兵南下。】

  现在的大晟王朝,已经不只是正英帝的大晟王朝,更是陆成安的大晟王朝,正英帝造的孽,往后都是陆成安的女儿、陆成安的儿子生吞恶果。

  所以陆成安不能再拖着,目视正英帝给他各种埋坑了,哪怕是拼了命,也得开辟出一条阳关大道来。

  【群臣得知这个消息,有些人欢呼雀跃,有些人却表示格外的紧张。】

  【高兴的是那些被你压制的人,他们料定只要你离开了京城,他们就能重铸过去的荣光,将朝堂上的话语权重新夺回来。】

  【毕竟齐王和吴英大将军和魏王政权以及后来的徐楚政权打了接近五年之久,都没有打出什么大捷来,即便是你南下征讨,也只是将自己拖入泥潭之中。】

  【而你陆成安不能在皇帝的旁边侍奉,就给了他们进献忠言的机会,等到陛下亲近贤良,重用大才的时候,便是你陆成安失势之日!】

  【至于维新派的大臣,都非常惊慌你的决定,生怕你在战事中遭遇不测,因为一旦你出现了预料之外的事情,那么汉王党的权势将顷刻间化为乌有,甚至于分崩离析。】

  【你是他们的主心骨,你的任何决定,都会影响整个维新派的行动。】

  【但是你在他们的劝说下,还是决定南下,因为这场战役你有不得不打的必要原因。】

  【正英十三年十月,正英帝听闻你要出征讨伐徐楚政权,立刻是将你任命为征东大将军,负责总督讨伐徐楚政权之事,并授予了你一万京营精锐之士出征。】

  【待到你率领大军南下以后。】

  【正英帝邀请了数位亲近于自己的大臣商议国家大事。】

  【数日之后,宣平淡出了内阁的位置,正英帝以人事调换的方式,将宣平调离了内阁。】

  【正英十三年十一月,宣平意欲向朝廷请辞告老还乡,他左思右想都不觉得自己有任何的过错,他有自己的心气,故此想离开朝廷。】

  【张瑞劝说宣平,他希望宣平可以留下来,朝廷需要的是像他这样的正直之臣,若是碰到一些事情就请辞,那么人人都如此作为,国家如何大治。】

  【汉王没有做丝毫的权衡,她非常明确宣平是陆成安手里重要的一环,更是朝堂上明面的汉王系大臣,她不管怎么样都该为宣平出头。】

  【她入宫觐见。】

  【正英帝与王辙欢笑一堂,两人你来我往,交谈风雅之事,闲庭信步间,正英帝赐下墨宝,而王辙不动声色地轻声附和,略说赞誉。】

  【“父皇,儿臣以为宣平处世刚正,为政不阿,是朝中正直之臣,您不该将他调离内阁。”】

  【这一次,你的态度很是坚决,没有顾及就在父皇身旁的王辙。】

  【“朕知道。”正英帝微笑着捋了捋自己的胡须,“但是,有些事情,他不该过问,更不该管,所以朕想让他冷静冷静,并不是不想重用他。”】

  【“微臣见过汉王殿下。”王辙微微行礼道:“微臣刚才已经劝过陛下了。”】

  【“宣平大人高风亮节,下官也是佩服的紧,如此人才却要离开内阁,我心里也是不舍的。”】

  【“毕竟内阁的公务,他办得比下官要勤快的多。”】

  【正英帝轻轻咳嗽一声,“好了好了,爱卿你先出去吧,朕要和朕的好皇女儿好好谈谈。”】

  【“那微臣就告退了。”王辙噙着笑容,双手前后浮动,撩起的袖袍一长一短,方方正正走去殿去。】

  【“父皇!”你靠近正英帝的身旁,“您为何要亲近此等小人,他适才口腹蜜剑,看似说的是别人的好,暗地却在骂宣大人揽权。”】

  【“朕知道他有几斤几两,更清楚他不是什么好人。”正英帝坐了下来道:“但朝中不能只有君子,还需要一些小人。”】

  【这个道理你很清楚,也很明白。】

  【“你太宠溺陆成安了,你知道吗?”正英帝幽幽长叹道:“这朝堂上,有多少人是你的人,有多少人是他的人,你当朕不知道吗?”】

  【“朕全都知道,但是,朕更知道陆成安不会背弃我,你也不会。”】

  【“所以朕才会放任你们。”】

  【“可是呢...你是你,他是他,朕的皇位是留给你的,而不是留给他的,你能想明白这件事吗?”正英帝继而说道:“你可以把权力放给他,但你的权力又必须比他大。”】

  【“是你来继承朕的江山社埳稷,是朕的孙子、朕的孙女继承朕的江山社稷。”】

  【“他的人,可以用,但朕必须压。”正英帝语气忽然深沉了起来,“他要明白权上有权,官上有官的道理。”】

  【“朕若是不压着他们,他们会怎么想?他们会以为朕的权力已经没了,是朕不敢对他们做什么。”】

  【“而他们认的主子又能是谁?”】

  【正英帝连着咳了几声。】

  【“他们的主子必须得是你,你明白吗?”正英帝从龙袍下伸出一根手指道:“所以,朕得当这个恶人。”】

  【“他不在的时候,他帮不上忙,你在这里,你能帮他们,朕给你当刀,你帮了他们保住了官身,这才是为父的用意。”】

  【“这些小人,是让你来制他的。”】

  【你大抵明白了父皇的用意。】

  【你并不认可这样的做法,但是你也清楚再多说什么,只会让父皇更加生气,做出越发过激的做法,只好假意认可。】

  【“那一条鞭法的事情,在解决掉徐楚后,父皇可以推行此法吗?”汉王将话题引到正事上。】

  【“不能。”正英帝略微思考道:“一条鞭法是个好办法,是个好策略,但朕不能用,得留给你,留给朕的孙子。”】

  【“这又是何故?”汉王忍不住说道:“一条鞭法不是用的越早越好,唯有用早了才能帮到我们。”】

  【“我们的立身之本便是国家,要是社稷崩塌了,这皇位继承了也是无用之物。”】

  【“此计,只有在休养生息,有一定国力的时候用,才有奇效。”正英帝微眯眼睛道:“现在的大晟王朝就如同久病难愈的穷户。”】

  【“朕不光要打仗,朕还没有银子,这一条鞭法得罪的人太多,这些人看到如此局势,一旦激化他们,那便是要造咱们的反。”正英帝深吸一口气道:“人都是会落井下石的。”】

  【“局势不在你我的手上,如何用一条鞭法?”】

  【“这鞭子只会抽在我们自己的身上,逼着别人起事。”】

  【“想要推行一条鞭法,至少要等到你有充分的实力,可以镇压叛乱,可以随意清洗你不想见到的人...方才可行。”正英帝不断分析局势道:“现在你要对付的人太多,还不到清洗这些人的时候。”】

  【“锦麟卫在你的手上吧?”正英帝做出推心置腹的模样道:“这个就让你妹妹宁王来主事,她对你是没有异心的,也是支持你上位的。”】

  【“还有...就是把为溯带入宫来吧,就由为父亲自来教他君王之道。”】

  【“父皇,为溯还是由我来教导吧。”汉王顿感到些许的不悦,“这是儿臣的儿子。”】

  【“那也是为父的皇孙。”正英帝瞪着汉王道:“你是怕朕拿他当质子?”】

  【“朕还没有那么小心眼。”】

  【“只是你自小宅心仁厚,为父是怕把孩子放在你手上,教出来一个痴傻皇帝,整天只会敲章,那对国家而言,能是一件好事吗?”】

  此时此刻,汉王心中的怒意一下子就燃了起来。

  什么意思?

  合着只有晋王的儿子厉害,我的儿子就不厉害了?

  我还真就来劲了,这十几年我猛灌各类的知识,还能怕他不成才?不,我还要让陆成安每天亲身教导!我要请十几个老师,要让苏为溯什么都学,当一个全才!

  汉王一想起晋王天天拿着儿子出来显摆!

  这次汉王一定要打造出一个自己儿子威风凛凛的存档,哪怕是自己给儿子当垫脚石,她都认了!

  尤其是看到父皇说自己的儿子会被教成一个痴傻皇帝,汉王都有些气笑了。

  都是陆成安的儿子,怎么可能只有我的儿子不行!

  .....

  .....

  .....

  从上海到贵州,贵州到成都,成都回上海。

  游荡了一圈。

  到家了,前几天给自己放了一个假,顺便看了看各种比赛,有点放松了。

  磕头了。

  咚咚咚!

  马上补更新。

第547章 这是喜欢挑强的自虐?

  不过,正英帝说的话也很明白。

  汉王也并不是听不出来正英帝的言下之意。

  他可以重用陆成安,也能准许陆成安手握重权,但是陆成安的头顶上必须有一个人站着,而那个人也一定得是自家人。

  家天下的道理,恒古至今都未曾改变过,汉王当然可以理解这种情绪,毕竟苏家的江山社稷,不可能全部都托付给外人所掌。

  陆成安没有异心,他手下的人有异心,他的族人有异心,那么大晟王朝又如何自处?

  正英帝的意思,就是想让汉王留出一些后手,而这些后手足以应对任何一切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你可以信任,但不可不防,也不能没有准备。

  汉王自然有自己的思考量,她也清楚陆成安的政治资源和自己的政治资源是高度重合的,但是趁着陆成安在外,她就待在朝堂掀起风雨,借机夺取陆成安的权力果实,这种事情不能说是有损德行,可势必会丢了人心。

  毕竟陆成安在外卖命,她在这里抢别人的东西,哪怕理论上是自家人的东西,那也是令人感到伤心的。

  这就像是在家里,平白无故拿了自家亲人的东西,你笑着说只是借,可凭什么别人就要平白忍让你的霸道。

  父皇所说的想法是合理的,也是一个君王应有的基本操作。

  但汉王有自己的考量,她并不会盲目顺从父皇的想法,这种事情她可以当面讲清楚,为什么非要不声不响地暗中动手。

  【正英十三年十二月,陆成安带领着两万人马抵达了应天府,他立刻是派人纠察情况,托亲信了解应天府内的情况。】

  【经过锦麟卫的多方调查,你惊讶地发现应天府内的政治局势交错,令人捉摸不透。】

  【你旁敲侧听,多次询问齐王在讨伐魏王战事上的表现,许多大臣都赞誉齐王的功绩,感慨南方能有如此太平,都是齐王的功劳。】

  【正英十四年一月,你在应天府暂时驻留,没有立即选择主动掀起对徐楚政权的讨伐,你亲笔书信,询问齐王近年来的情况。】

  【应天府的官员大多数的人对你态度平淡。】

  【哪怕你曾经扬名于此处,是南方出身的官员,但是你在朝堂上推出的政策和观点,严重损伤了南方士林的利益,这使得你与南方士林离德离心。】

  【正英十四年二月,张海京特意来到了应天府找到了你。】

  【应是旧时友,他赠予了你一首诗以表欢庆。】

  【在交谈之中,张海京向你悄悄传递了消息,告知你齐王在南方已然成势,大多数的南方官员都要看齐王的脸色行事,他警醒你在南方要小心行事,切莫不能得罪齐王。】

  【你感受到了在应天府内的公务运转极为停滞,但是苦于身份的问题,你没法接管当地的政务,只能坐视这些人整日消遣怠慢的态度。】

  【你思考再三,觉得这样下去,只会荒废自己,没办法高效地完成自己定下的目标。】

  【不可继续浪费时日。】

  【正英十四年三月,你邀请了应天府的诸多高官前来赴宴,在等待了许久以后,零零碎碎只来了几个与你相识的人,其他人,都借机找了理由不愿赴宴,他们似乎是想要让你认清楚在这里,谁才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

  【一人不买账,你可以找一个人的麻烦,十个人不买账,你可以找十个人的麻烦,但是如此众多的人数,这近乎是集体性的排斥,便是在给你一个十足的下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