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566章

作者:爱开小差

  这相当于是名门正派的圣女,公开承认自己已经有道侣了。

  掌门的位置她不要了,爱咋咋。

  换而言之,晋王宣布她和陆成安之间的感情,她想要陆成安当自己的驸马,顶多是让晋王党的人有些动摇。

  汉王这么做,是让整个天下的人,对汉王继位这件事情感到动摇。

  天下人怎么可能不被汉王的动作所轰动?

  又有多少人会质疑汉王的统治?

  因为汉王有了驸马有了夫婿,她当了女帝,朝廷上发号施令,其他人就得想,驸马会不会从中有所授意。

  那么到底是汉王在统治大晟王朝,还是陆成安在统治大晟王朝?

  这是汉王最难做的选择题。

  而现在发生的一切。

  汉王所做出来的事情实在是太刚了。

  就算是模拟推演里做出来的决定,那也让陆成安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

  这不像是素来端庄沉稳的汉王能下达的决定。

  甚至不能用‘硬气’一词来形容汉王的壮举!

  而且,汉王那么做,陆成安是隔着画面都能感觉到汉王溢出来的满满爱意。

  只是看着画面上的几行字,都够让陆成安的心头微微一颤了。

  陡然之间,汉王的攻势变得那么凶猛,陆成安多少有些吃不消。

  .....

  .....

  .....

第536章 一贤害三王!

  而在宫里面的正英帝。

  最终是选择了妥协汉王的要求。

  汉王对于这个情况并没有太大的意外,模拟推演里的父皇是按照现实里的父皇秉性,同比例对照在模拟推演之中的。

  只要性格没有过大的变化,那么父皇做出来的很多行为都是可以推理出来的。

  当然,能让父皇如此让步,最大原因还是四个字——臣强主弱。

  有能力没势力和有能力又有势力的大臣。

  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无论是吴英老爷子还是长孙明那个國贼,他们两个都是有能力又有势力的代表性大臣。

  一个代表了军方势力,一个代表了庙堂势力。

  他们这是能对皇帝的统治构成直接威胁的,反观陆成安这种新生代里有能力却没有什么背景的官员,倒是皇帝最喜欢的类型。

  像那些当官当久了的大臣,哪个没有门生,哪个门生不在底下的六部候着?

  你以为他倒了,只要他的学生还在庙堂,那么他就是有影响力的。

  父皇把长孙明打下去,他的那批学生其实还是在庙堂上工作的,想要给他们这些人全部弄出去,那就是一个长期计划。

  只是父皇还没来得及根治这边的人,由于各地叛乱四起的问题,他不得不放弃针对这些人,先将军方势力提到了台面上。

  而比起丞相的文臣世家集团知道如何去伪装自己,勋贵集团的威胁简直是不加掩饰的。

  如此局势下,父皇只能去拉拢那些和勋贵集团很难搭边的将领,维持自己明面上的平衡,让勋贵忌惮,不敢妄为。

  陆成安、陈济、王世真都是在这个时机下,应运而生的得益者。

  主要他们也不是勋贵体系出身的将领,很难被这个体制所抑制。

  但是!

  晋王成也勋贵,败也勋贵。

  的确,吴家人对晋王的忠诚有目共睹,勋贵对晋王的霸业提升更是众人所见。

  可问题是,这样的结构,对于国家而言,是健康的吗?

  东西借了是要还的。

  势借了,是要给好处的。

  没有好处,没人会无缘无故去帮你,固然有极少部分为信仰奉献的忠义之士,但逐利追权这种事情本身就无可厚非。

  你种地拿不到粮食,养不活家人,你会去种地吗?

  你当兵只能上战场当敢死队,拿不到军饷,更拿不到地,还没有机会封爵赏侯,你会跑去当兵吗?

  晋王势力结构不平衡的地方就在这里。

  你晋王借了吴家的力量获得了皇位,可问题是吴家人的权势已经登峰造极了。

  你外祖父是大将军,还有世袭的侯爵之位,你的母亲是贵妃。

  再提升下去是异姓王,但开了这个口子,晋王根本在位不了多少年,就会引发新的内乱。

  既然没办法在这方面开口子,那么晋王的选择只剩下一个恩泽后人,将吴家的后人养着。

  那吴家的家族性质,就会从勋贵变成新的世家门阀。

  晋王这个政体,就是一个畸形的、功利性的集团。

  无论是晋王继位,还是秦王继位,她们上台首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怎么去大行封赏,而是清算和削弱那些可能会节外生枝,对国家会出现不良影响的集团。

  所以晋王和秦王在模拟推演里当皇帝的几次结局里,她俩在位期间,大晟王朝就没好过。

  这未必是晋王能力不行,而是她没这个能力调停内部的不良发展。

  秦王甚至是直接遭到了反噬,底下的人根本就不听她的,直接公然瓜分大晟王朝。

  反观宁王、燕王包括成王,都是自己在位期间,大晟王朝就蒸蒸日上了。

  因为宁王用的人,都不是出身于大晟王朝体制内的人。

  燕王用的人,都是自己推行教育培养出来的新生代,同样不重用原先体制内的人。

  而小八呢?只用陆成安和陆成安举荐的人,这些人大多没有很深的背景,依赖皇帝的信任才能大展身手。

  晋王做大,就是勋贵集团的做大。

  那不就是带着国家发展一起歪了,苏为英能表现如此惊人,汉王认为这主要是前后有巨大反差。

  苏为英能把晋王埋下来的坑给填上了,再加上本身又有先见之明和出色的才能,前有昏君,后有明主,这一对比下来,就显得苏为英格外圣主。

  显然,如今的晋王沉浸于勋贵集团给她带来的巨大增幅,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增幅下所潜在的危险。

  值得一提的是,模拟推演一直都是她们互相寻找问题的重要试炼之所。

  汉王此番敢于和晋王直接正面起爆。

  第一是她真的钟情陆成安,她没道理一直看着别人和陆成安卿卿我我。

  我是原配夫人,还是你晋王是原配夫人?

  汉王很早就对这些妹妹的态度极为不悦,但她是长姐,她要考虑的东西更多,所以这些日子以来,汉王都是在寻找一个平衡的支点,尽量是能减少冲突就减少冲突。

  可忍耐也是有个极限的。

  有时候不站出来刷个存在感,将自己硬气的一面拿出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汉王对其他亲王动手动脚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汉王看着你们几个贼猫偷吃,我不难受啊?

  这是汉王个人情绪上的决定。

  第二,汉王这次就是要晋王入局。

  之前的汉王都是比较低调和内敛的靠近陆成安,还从未如此狂傲凌人过,这种骑脸的做法,就是想看晋王到底爆不爆。

  因为汉王心里清楚,她劝说晋王是没有用的,晋王会认为她是在挑拨离间。

  在她们这些皇女之中,每个人都很有自己的个性,个顶个的不听劝,唯一一个比较爱听劝的人,名字叫苏芷凝,但她却是一个天天想着如何算计别人的坏女人。

  很多事情,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意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有多蠢。

  以前的汉王是劝导性地劝谏自己这些妹妹。

  然而效果卑微。

  只有当这些妹妹们亲自面对自己铸下的大错,她们才会幡然醒悟。

  劝说?大可不必!

  看你惹出来的一堆糊涂事,我看你如何追悔莫及!

  汉王现在是知道晋王的势大,而她和父皇只能在勋贵的影响力下瑟瑟发抖。

  那干脆让你勋贵的军方势力一路猛到底,看看你晋王到底能不能驾驭得住这些虎狼之师。

  晋王没挺过去,那么她以后一定知道勋贵集团做大之后,给大晟王朝能带来的危害性。

  晋王挺过去了,那么她在为君之道上的能力就会突飞猛进。

  汉王从来不排斥别人当女帝,她排斥的是当女帝的人不够贤明。

  如果你有出色的才能,能让百姓们安居乐业,她汉王隐退也并非不行。

  “其实,模拟推演的作用,未必只是将自己磨砺成一个优秀的继承者。”汉王心中轻轻沉吟。

  “你也可以当一个推手,将别人磨砺成优秀的候选人。”

  “只是先前,每个人只在乎着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从来没有想过这一条道路的可行性。”

  如果第一点是汉王自己的情绪使然,第二点是汉王想让晋王目睹勋贵势力做大以后的破坏力,今后能有所收敛,第三点汉王的想法就尤为简单了。

  那就是朝堂的局面对汉王而言足够劣势,她想要寻求更大的转机,只能用最冒险的方式来尝试突破。

  汉王曾经是最忌惮用这种冒险风格的手段。

  但现在考虑到她以身为饵,不光是给自己寻求万难之下的破局,亦是为晋王做嫁衣,把自己当成一块磨刀石,来进一步磨砺晋王这把快刀的锋锐。

  就看晋王是隐忍她这次的过激之举,还是公然起兵声讨朝堂。

  晋王若是忍了,往后汉王就能在晋王面前反客为主,拿回一些话语权。

  你晋王就不能再说自己是最钟爱陆成安的亲王。

  不忍?

  那你就得发动这些武夫来制造混乱和破坏,到时候晋王这些属下没有控制到一个度,那你晋王就该明白这些人其实也并非那么靠得住,只要想清楚这一点,于大晟王朝之未来也是大有裨益的。

  【次日朝会,正英帝在朝堂之中先是点评了几番天下大势,赞誉了陆成安平定关中,解决凉州之叛的功绩,旋即册封了数位平定叛乱的有功之臣。】

  【陆成安不光是取得了皇宫的禁卫控制权,并且拿到了京城九门的兵权。】

  【陆成安卸下了关中总督的位置。】

  【陆成安就任天京府大都督,都督天京府、冀州府诸府军事,置司天京。】

  【并恩典陆成安督视京营兵马等衔,待战乱事毕即罢。】

  【在陆成安一骑绝尘的声望面前,群臣即便是颇有微词,认为正英帝实在是恩宠过重,但最终还是不敢有所主张。】

  【陈济、王世真被正英帝调遣至京城九门之中担任九门校尉,各主事一门,全权听候陆成安的差遣,以天京大都督陆成安为主官。】

  【而在今日的朝会中,正英帝只是提拔了一些亲近之人的官职,但并没有将之前和汉王商议的事情摆在台面上。】

  【这是正英帝在提出此事之前的造势,以此更好地去抑制群臣的不满。】

  【朝会结束,汉王邀请陆成安一同听曲,陆成安欣然接受。】

  【在听曲的过程中,汉王邀请陆成安过几日同她一起出席论道谈经的风雅之事。】

  【汉王召集了各地名士在天京府讨论经义,全国各地十七位在经义之上颇有门道的士人共参雅事。】

  【在讨论经义的过程中,汉王力压群雄,在风轻云淡中,引经据典,打破世人对经义的基本认知,创造了全新的经义理解。】

  【汉王因而受到这些名士的敬重,世人都认为在经义之道上,已经无人可出殿下左右。】

  【汉王在文坛的影响力提升了。】

  【而陆成安在天京府就任大都督以后,不光是要护卫京城、皇宫的安全,同时担任着境内治安,甚至于各类案件上的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