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557章

作者:爱开小差

  并且在兵力部署上有了很大的调整,主要防守和针对的地方是齐王在镇江的平倭大军,这是正英帝在东南军区的布局,也是拿来防守叛乱的重要后盾。

  想要在南方建立割据,打穿这块地方,就必须要过齐王这一关。

  之前魏王就是死脑筋,只想着快攻直接带走对方,现在打得稳妥了不少,并且沿途是想尽办法笼络人心,不断加固己方实际控制区域的民心、防守。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同样也是最容易出现破绽的一环。

  你主动出招,旁观者永远可以通过你的出招而很快地去想到破解的办法,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无敌的主动出击。

  任何攻势,都会有细微的漏洞和偏差。

  但防守就很难出现类似的情况。

  魏王硬是在江西建立出一个防御区,等着齐王来打的话,那么齐王好不容易储备下来的力量就会被对方给消耗,而且跟普通的叛乱不一样,魏王的叛乱有准备,有精锐的部队,有良好的补给。

  她硬是待在一块地方固守,等待大晟王朝的破绽,或者大晟王朝的兵力往北方调动,那么她魏王就能行动。

  你处理凉州的问题,魏王就尝试进攻。

  你处理魏王这边的叛乱,她就按兵不动防守为主,等待凉州继续作妖,不断地消耗大晟王朝的国力。

  对抗的强度那是直线飙升。

  这两边的人都是能进行互相之间的牵扯。

  那是直接给这两伙人拉扯麻了。

  现在想破局,必须得用非常小的代价来解决这两个动荡之中的任何一个叛乱。

  而画面上。

  成王正在给秦王献策。

  强势打破秦王手上无人的尴尬局面。

  起手便是一句——【定品寻良骥,中正探人杰】。

  反正你秦王立足之本是世家子弟,那么我小八给你出一手九品中正制的良策,我想你也应该乐于接受吧。

  什么叫顶级谋士!什么叫敏锐嗅觉!

  这样的观察力,马上就给你秦王想到了高速发展的神级计策!

  小八心里顿时有些得意洋洋。

  汉王靠皇权,晋王靠勋贵,宁王靠内臣、锦麟卫,你秦王无非就是仰仗世家的力量。

  那么想要借助世家的力量,就得用咱这个从别人手上偷学过来的【九品中正制】来吸引人了。

  而秦王看着小八给自己出的馊主意。

  她想都没想,直接就把成王关押进秦王府私设的牢房里去反省。

  给我推【九品中正制】?

  你小八是故意来激怒我的对吧?

  明明知道她秦王最恨的就是世家出身的人。

  还给她弄什么【九品中正制】来祸害人!

  收你当臣卡,真是污染了我的臣卡池!

  能用的主意一个没有,馊主意是一个比一个多。

  陆成安到底是怎么把你小八给带起来的?

  秦王从另外一个角度,真切地感受到了陆成安的能力。

  能把你这坑姐的货儿给带起来,绝对的高水平!

  .....

  .....

  .....

第528章 晋王向你宣誓效忠!

  成王提出来的各类政策,秦王向来都是敬而远之的。

  弘承一朝的太平盛世,别说是一半了,三分之二及以上的功劳都要归功于陆成安,剩下的就得多亏了小八敲印敲得比较勤快了。

  没有小八的敲印,也很难有那个局面。

  但凡来一个不信任陆成安的,差不多都要歇菜。

  而成王虽然知道自己提出的这个【九品中正制】是单纯跑过来祸害人的,但是,她的想法就是想看一看世家统治的大晟王朝,是一个怎么样的形态。

  皇权统治的版本,成王见识的太多了。

  只要下一代的能力不差,都是能把大晟王朝给盘活的。

  勋贵统治的版本,只有陆成安那个平北君侯的模版,陆成安硬生生把自己打成了最大的勋贵和外戚,最重要的是,他还保住了晚节。

  没有出现勋贵乱国,以武勇治天下的说法。

  迄今为止,成王唯一没见识到的局面,就是世家精英一个接着一个冒出来,将大晟王朝打造成真正牢不可破的战车。

  而小八自己对世家的排斥,是远远低于秦王的。

  因为大晟王朝对世家人才的取用率还是比较高的,本质上,大晟王朝用的人,还是那部分世代为官的人,也不是说皇帝不想用平民阶级的人。

  是大多数平民阶级的人,都没有这个途径和机会去读书。

  能读书的,最起码都是豪强或者当地的富绅。

  就现实情况而言,只要解决不掉兴学办教的读书问题,不能让穷苦人读上书,那么权力还是垄断在中层的手上。

  所以,小八对世家的态度很纯粹。

  她不会说,对方出身是什么样,她就不去用了。

  只要你有才能,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你好吃懒做,稍微贪一点试图改善一下自己生活的,小八都是能容忍的,只要事情别玩得太过火就好。

  三国里面的人,多数都是世家出身的,的确有道德败坏,人品下限的存在,可也不乏忠勇之士,事情都分两面看,不能全部都拿悲观的角度来推测。

  咱这个二姐秦王就是那种最典型的悲观主义者。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现在处于一个高度敏感的状态,谁都不信任,谁都信不过。

  小八承认自己坑是坑了点,但绝对不会想着把自己的亲姐姐给坑死的事儿。

  秦王现在就陷入了一个死胡同,总觉得其他人只要得势,就有可能要针对她,高度不信任其他人的诚信。

  所以成王比较怀疑,陆成安在二姐的手上,会不会连一半的作用都发挥不出来,反而会被她的瞻前顾后而捆绑起来,出现进退两难的情况。

  【正英九年八月,燕王利用自己强势的一面,就藩在关中的正统权,压制住了关中权贵蠢蠢欲动的心思,而在韦氏流亡抄家以后,大部分关中士族都安分守己了起来。】

  【由于陆成安在关中招募兵员的效率较高,将大部分可以招募的青壮都征召入伍了。】

  【这使得燕王无法在关中招募新的士兵,防备整个西安府。】

  【陈济所在的部队,成为了燕王手上主要的兵力。】

  【正英九年八月下旬,关中的李氏拜见了燕王,其中李氏子李定浊非常渴望迎来进步,在与燕王的交谈中,由于燕王的魅力较高,才识较高,李定浊认为燕王是有雄韬武略的惊艳之才,故此他决定效忠于燕王,一展心中的宏图。】

  【关中李氏投效了燕王。】

  关中是一个圈子,谁都想要跳出圈子。

  就像是南方的士林拼了命想要杀出南方,挤入京城,因为京城才是真正的上流圈子,可以和皇帝相接触,才能有通天的富贵。

  待在关中的士族,也不想一辈子就窝在关中,当个地方土皇帝。

  那能叫志向?

  那叫混吃等死!

  你就窝你那旮旯角落里当个小老鼠吧!

  哪个史书会记载一个在地方上横行霸道的小家族?

  凭什么把你记下来啊?你是办了什么大事儿?

  关中的士族,想要得到进步,其实空间已经很狭隘了。

  韦氏就想着统治和整合整个关中士林,让自己成为关中里面最大的宗族,可说白了,还不是井底之蛙。

  李氏的野心,比韦氏的野心要更大一圈。

  他们是想要跳出关中这个地域的束缚,但京城这个圈子已经挤满了人,想要重新融入进去,对于他们而言,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可现在,他们看到了进步的机会!

  北有凉州之叛,南有魏王之乱,还有个蒙古人虎视眈眈。

  地方上的不稳定,藩王的不安分,还有各类天灾人祸。

  就这种包夹之下,正英帝只怕是要焦头烂额了。

  拥立燕王成为大晟王朝新的掌舵人,那也不失为长孙明。

  人长孙明可以从凉州这种苦寒之地,一路靠着拥立之功,强势挤入京城,成为新的名门望族,我李氏莫非就不行了?

  是我关中的人没有凉州的能打,还是关中的土地不够凉州的土地肥沃,从地区的发展来看,燕王坐稳了关中,她一定是有机会浑水摸鱼的。

  让关中再次伟大!

  西安就不能成为新的都城?

  渴望权势迎来天翻地覆改变的李氏,和燕王交谈了一番,又见识到了燕王从容不迫地处置关中乱局的一面,顿时感觉此事大有可为。

  富贵险中求。

  拼一把富三代!

  【燕王在关中的影响力迎来了新的提升,通过数次政策上的改变和处理政务的妥当,关中的局势逐渐稳定,失控的地方政权迎来了统一调度。】

  【李氏的支持,让燕王在关中的话语权提高了。】

  燕王自然是看出来这伙人的野心了,无非就是想着推动她的权柄,试图让她有机会坐上皇位,而自己再成为新一代的从龙之臣。

  她燕王是没有这个野心的,但是她又需要关中稳定,有时候要表现出来的表现力是不能空缺的,收服这些人,也有利于自己在关中的统治。

  所以燕王就一改常态,没有选择故意装弱,而是把自己要强的一面拿了出来,得到了关中士林的强力支持,燕王的势力就如同弹射起步的速度一样暴涨。

  而此刻的陆成安,已经踏上了驰援晋王的征程。

  正英帝下达的诏书,是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部队前往凉州平叛,之前关中因为有起义军的缘故,正英帝是没有调动这里的兵力,生怕引起新的混乱。

  但关中稳定了以后,关中所在的位置就很重要了,陆成安就属于潜在的可调动兵力,正英帝立刻是一道诏令,让陆成安带着在关中招募的新军去对抗凉州叛军。

  时至今日,正英帝还没有妥协凉州叛军的要求,主要是作为一个皇帝,妥协了这些条件,就相当于割地赔款,而有了一次,那么就有第二次,这是万万不能放纵的局面。

  其他地方的士族有样学样,跟着来,那大晟王朝不攻自破,先行灭亡了。

  不是正英帝不疼爱晋王,而是在这里心软那么一下,受苦的不光是晋王一个人,而是大晟王朝的全部皇室。

  直接开启乱世之始。

  有着天道酬勤效果的正英帝,在模拟推演里,又按照现实之中得到背后灵提示的模版进行相对应的行动轨迹,其实综合表现出来的能力并不差。

  见招拆招,该打的牌,却是一张都没差。

  【正英九年九月,陆成安从关中进入凉州的地界,沿途已经开始与凉州的叛军进行交锋,以大晟王朝正规军的名义,陆成安开始了大义所在、名正言顺的讨伐之战。】

  【一路连克几个县城,几乎是畅通无阻地收缴了当地全部的叛军,并且通过说教的方式,凭借着极高的政治、外交、魅力,迅速将这些叛军整编安插入自己的部队,成为他的部众。】

  【面对突然到来的关中援军,阴尹面对着一个两难的选择,一个是继续强攻晋王所镇守的两个主要城池,一旦有了这两座雄城,就能固守凉州,只需要抵挡大晟王朝的平叛军即可,一个则是放弃围攻、强攻天水城和武威城,先行抵抗陆成安率领的平叛军。】

  【阴尹认为攘外必先安内,若是天水和武威打不下来,这两座城池内的大晟士兵,就像是阴尹的心中之刺,在他抵抗平叛军的时候,这两座城池的士兵出来制造骚乱,那么他就会陷入分兵作战的泥潭之中,不仅要对付晋王的兵力,还要对付关中支援而来的平叛军。】

  【阴尹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他加大了兵力的输出,并许诺了诸多好处,攻上城头者,无论死活,其家眷都能获得黄金百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阴尹突然发动了前所未有的猛攻,本就被围困在城,损兵缺粮的晋王在防守战上有些疲软,短短几天的时间,就出现了大量士兵的伤亡。】

  【晋王军的士气正在锐减,一旦降低到一定程度,这些士兵将会出现哗变,中高级将领会发生叛乱。】

  【意识到自己坐镇的武威城已经很难守住的晋王,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强行突围,由吕琯作为先锋,一路从城门杀出。】

  【阴尹识破了你的意图。】

  【“你的挣扎终究只是徒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