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539章

作者:爱开小差

  “那你也要看我父皇信不信。”秦王正色道:“你敢来到本王的府邸,说明你已经看出了本王与舅父不和之事。”

  “但再怎么说长孙明都是本王的舅父,若是贸然与父皇谈及此事,本王定然为父皇所恶,到时候更难处事。”

  秦王叹了一口气道:“除非...”

  “除非我当上了帝王。”秦王缓缓说道:“只有这样,我才能为你父亲平反。”

  “而我,也是你唯一的选择。”

  秦王说到这里,阴离清楚自己别无选择。

  汉王,阴离投靠不了,因为汉王是正英帝的嫡系,最正统的皇女,所以不可能在正统这方面有任何让步的余地。

  晋王,跟她走的勋贵之人已经漫山遍野了,她手下的人不计其数,就算是饭桶,放在那里都够唬人,阴离都没资格混入晋王的心腹圈内。

  其余几个亲王没这个能力救,最危险同样最契合她的人,只剩下一个秦王。

  “若是殿下能救我阿父出来,千古骂名,离替你担了又如何。”阴离也不再迟疑,内心同样发狠说道。

  秦王内心简直是感慨万分,差一步她就泪流满面了。

  时隔一年之久,在长孙明下台以后,秦王终于得到了一张属于她全权操控的初始卡。

  我得养着她!

  养着她!!!

  对于秦王而言,这绝对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一天。

  等本王把这张臣卡含辛茹苦的养大以后,迟早要一拳一拳地打哭你们!

  .....

  .....

  .....

  guo贼居然都是敏感字,气晕了,只能用繁体字来代替了。

  本章有图,刷新可查。

第512章 秦王的路,陆成安的前方尽是炼狱!陕西之变!

  而且很快秦王就发现了一个新的政治资源,一个很适合自己的政治资源。

  虽然这个政治资源有些大逆不道,差不多是和父皇对着来的,但对目前的秦王而言,这些人比原有的长孙体系要更加靠得住。

  因为这些人在现在的朝廷里是没有根基的,并且大多数人都已经被下狱。

  先前秦王是把这些人给疏忽了,毕竟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活到模拟推演的中后期。

  不,不是没有活到,是根本活不到那个阶段,兵荒马乱的时候,她舅父一杯毒酒就能把大部分人送走,甚至连毒酒都懒得送,请几个刀斧手就把这些人杀个一干二净。

  这些政斗失败,还能被收监进去的,绝对是五皇姨阵营里的重要人物。

  想到这里,秦王先要为初始臣卡的培育做一个基础的调控。

  她在模拟推演里,几乎试验过全部的提升方式,正是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在初始臣卡的强化上,秦王的经验或许是所有人之中最丰富的。

  在基础面板上,阴离的才识是非常高的,像这种官宦出身,有世家背景的,初始才识70点是常规数值。

  随着时间的沉淀,看的文化作品多了,接受的熏陶多了,自然而然就能打破80点的枷锁。

  但说句实话,才识这个数值,挺没用的。

  正英帝的才识也高。

  可除了平时书画技艺高超,能搞琴棋书画,弄点高雅之事外,也就视野的眼界比寻常人高的效果。

  文臣的主要属性,还是那个政治。

  政治里面是包含了一个人在仕途上的全方面能力,大晟王朝的朝堂上,仕途走势比较高的,政治能力都不低,再配合上一定的人脉,都在庙堂上有崇高地位。

  第一个要提升的是臣卡的政治。

  这是最基础的仕途能力,跟办事能力有直接挂钩的作用。

  第二个要提升的是臣卡的精力、健康。

  这和臣卡的寿命有直接关系。

  正如晋王对陆成安的感情一样,陆成安是晋王第一个用心栽培的臣卡,亲眼看着陆成安一步一步做大做强的人。

  这是有特殊情感在的。

  阴离作为第一个主动投效过来,哪怕有个人的目的,那也是秦王第一张嫡系的臣卡。

  所以在寿命上,秦王是极其在意的。

  而且看着阴离逐渐成长到自己想要看到的模样,秦王怎么想都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这个时候,秦王忽然深切体会到了晋王的感触。

  为什么群臣要下罪,打算要处死陆成安的时候,晋王一口回绝,绝不向其他人妥协。

  换你,你也不愿意啊。

  这可是倾注了全部心血,把所有一切奉献出来,砸着资源养出来的大核心。

  弄陆成安,对于晋王而言,那就是在冒犯她!在弄她晋王!

  想到这里,秦王感觉眼前豁然开朗,自从得知了还有一批可用之人在大理寺狱中,她就有了许多的想法可以往外延伸。

  哪怕秦王在这个局面下想要展开,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但是这个消息,无疑是在绝望中点亮了一些希望之光。

  “你能联系到曾经为本王五皇姨效力过的人吗?”秦王不由得眯起了眼睛,她想到了很多种可能性。

  阴离突然沉默了。

  “离是联系到的,可是殿下又怎么证明自己是想用这些人呢?”阴离开口反问道。

  秦王暂时是阴离的主君没错,但是阴离对这方面很警惕,谁又能想到对方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万一是一个没远见的自保之辈,要到这些人的消息后,直接就上报给了正英帝。

  那么阴离又该怎么去面对这些同党?

  没错,秦王所问的这些人,都是理论上的逃犯。

  阴离这次过来,也是抱着必死的信念过来救她父亲的,但阴离抱着必死的信念,是她自己的事情。

  把其他人牵扯进来,祸害了其他人,于情于理阴离都说不过去。

  秦王对阴离的反应完全不惊讶,正如秦王自己,她也是一路路吃着苦过来的。

  同样知道信任一个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长孙明,她的舅父亲自谋反篡国的时候,她拔剑抗國贼。

  异族入侵的时代,她最失魂落魄的时候,敢说出‘天下自取之’的话,背弃祖宗留下来的江山社稷。

  大景王朝的全新王朝,她贵为前朝亲王,却自甘成为一代医官,悬壶济世。

  秦王尝的是百味人生,所以比其他人更有一幅毅力和心性。

  不会遇到一点事,就大呼小叫,惊恐不定地寻找外人援助,而是沉下心来做出自己的判断。

  “本王亦欲自保。”秦王思索片刻说道:“当今朝廷,东宫势大,我舅父心思诡谲,与我不和,他麾下的党羽,大多不可用,也无匡扶社稷的才能。”

  “但无论我和我这个舅父有再多的不和,我身上仍然流淌着长孙家的血脉,我的母亲是长孙家的人,这点是没办法割舍的。”

  “在父亲的眼里,本王或许已经成了一个不讨喜的女儿,是外人。”

  “而长孙党羽又靠不住,若是在不寻求自保,我的下场,可想而知。”秦王长叹一口气:“若是拿本王联姻去,也并非没有这个可能。”

  “但本王,岂能下嫁于碌碌无为之辈。”

  自保之说确实很靠得住,绝大部分人在起家之前,也都用同样的话术。

  但阴离也不可能见一次面,就掏心掏肺到这种地步。

  “我可以为殿下联系,可是他们愿不愿意为殿下效力,就是另一说了。”阴离简要地说道。

  秦王点了点头。

  而在另外一边,燕王已经在为祈雨的事情张罗起来了。

  不,与其说是燕王在张罗祈雨的事情,不如说是苏灵然在张罗祈雨的事情。

  但尴尬的事情在于,祈雨这件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它的流程极为复杂。

  不光是要准备符合礼仪的制式衣物,还要讲究主次先后。

  有汉王在的话,汉王必须要和燕王一同出席,因为汉王是河南目前身份地位最高的人。

  燕王出席了,汉王不出席,那就是对上天的不尊重。

  可汉王出席了,就成汉王祈雨了,苏灵然自然不愿意接受。

  一家人,明算账,这是他们燕王一脉出的力,功劳算在你汉王头上是什么意思?

  所以苏灵然这段日子是想尽了办法,先把汉王赶出河南,让她去应天府一趟,再让自己的母上操办祈雨之事。

  这还真不是苏灵然斤斤计较,而是燕王一脉想要拉高地位的办法,只有这一手福缘气运,若是这种闪光点都被瓜分了,那他们家还怎么活啊!

  作为一个既能办事,又能出谋划策,心思还极为敏锐的人,苏灵然很清楚燕王需要的是什么。

  但苏灵然不想亲自和汉王碰头,于是就想找到自己的阿父陆成安,商议如何将汉王暂时请走。

  陆成安一开始是不知道苏灵然的来意,听清楚对方的来意之后。

  他当场就头皮发麻,想要把自己这个添乱的宝贝儿子给送走。

  这桩事,你说是不是权力之争。

  那未必。

  燕王不喜欢权力,也不稀罕权力,但对苏灵然而言,这就是一次利益之争。

  在这方面的利益,苏灵然不肯让出任何一步。

  但陆成安怎么去开这个口?

  我觉得燕王能堪大任,应天府更需要汉王殿下您的主持,所以请汉王殿下先走一步?

  前方是炼狱啊!!!

  修罗场?

  活脱脱的天字号地府!陆成安当场就要被阎王爷收押。

  别看汉王不会对陆成安生气,但汉王因为这事,一定会对燕王有很深的敌意。

  一个把控不好,汉王当场暴走黑化,模拟推演里有样学样,把燕王押回京城‘软禁’了。

  陆成安怎么感觉这是比造反还要困难的技术活。

  而且陆成安思维同样灵活,他很清楚这次不管怎么样都要支持苏灵然。

  因为在汉王这边,可以说是利益之争,祈雨的功劳,她能拿到最好,拿不到也无所谓。

  可在燕王这里,就不是利益之争,是根本之争,没了这一手神鬼玄学,燕王的立足之本也就没了。

  汉王瓜分的不是燕王的利益,她是直接吸收了燕王的命脉。

  选一个老婆,陆成安可以一股脑帮一个,模拟推演里随便一个周目拿出来,就是单人线的完美结局。

  但问题是陆成安的野心不在于此,他也不可能说为了一个老婆,就放弃了所有的崽子。

  要一个崽子,而不要其他崽,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陆成安必须要从每个人的立场去考虑,既不能让汉王委屈了,也要让燕王有合理的收益。

  “请汉王走,那样的做法太刻意,汉王怎么可能察觉不到我的用意。”

  陆成安心下沉思,现在他也得当个‘甘草阁老’,想办法让所有人都感到舒适。

  “此次旱情影响最大的却是陕西,我请汉王走,会让汉王难堪,不如我请我自己走。”

  “同燕王一起深入陕西的灾区。”

  “而且我与鹿崇结下梁子,眼下鹿崇自杀而亡,河南官场找不到真凶,多半要把这事算到我的头上。”

  “这几次治河工,赈灾又涉及到了河南官府的根本,此地本身就不是我的久留之地。”

  “留张瑞在此地,已经足以应付。”

  陆成安想到这里,有了想法,“唯独不妙的地方就是陕西旱情严重,从模拟信息中,当地官府管制不严,多半是有了民变,唯恐其中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