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534章

作者:爱开小差

  我对你们那么好,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呢?

  偏偏这俩卧龙凤雏,还都是东宫党的人,都是刘据最重要的羽翼。

  小八这波啊...这波是被自己反噬了。

  以前只有她坑人的时候,没有她被坑的时候,现在就轮到她偿还的时刻!

  而陆成安最为感叹的就是像卫青这样的英雄人物,却虎父犬子。

  这样一看,老苏家的血脉还挺硬的,命不该绝,正英帝的第三代子嗣,基本上没几个不靠谱的,硬说不靠谱,也就一个苏为邦有些不着调。

  其余人都是可圈可点的。

  看着模拟画面,父皇拼尽全力去救这个公孙敬声,小八就感觉万念俱灰,全都完蛋了的感触。

  【你拼命劝说公孙贺(正英帝)不要去解救公孙敬声,以免被牵扯其中。】

  【公孙贺(正英帝)拒绝了你的提议。】

  你特么怎么还不听劝啊?

  成王有后面大量的模拟信息,自然知道这个人不仅捞不起来,还要把其他人都坑进去。

  这可把小八的血压都给打高了,有这样的猪队友,有这样的卧底,刘据能打到这种局面,已经是超高水平的发挥了。

  而一想到父皇现实里也不听劝,小八突然露出了释怀的笑容。

  理解陆成安,成为陆成安,超越陆成安。

  带不动,根本带不动,我小八提前掌握了那么多的信息,模拟了五次的经验,在预知未来的情况下,都捞不动你!

  【公孙贺(正英帝)为了将自己的儿子捞出来,与汉武帝进行了一次交易,他愿意帮助汉武帝抓到以武犯禁,屡屡触犯大汉律法的阳陵大侠朱安世。】

  【由于能力不足,公孙贺(正英帝)并没有抓到朱安世,反而让他逍遥法外。】

  小八黯淡的目光骤然发亮。

  几乎无解的局面,由于父皇的能力不足,出现了巨大的转机。

  这个朱安世被抓了以后,直接就诬告公孙贺一家用巫术毒害汉武帝。

  而西汉立国开始,就有允许百姓向朝廷上书的传统,汉武帝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增设一公车门,成为接待老百姓上书的专门机构。

  哪怕是罪犯都有人权上书!

  【太子刘据怒斥公孙敬声所做之事人神共愤!】

  【同时你暗中派遣刺客将江充就地格杀。】

  小八顿时想好了一番用词,给汉武帝表演一个全方面的跪倒,屈服对方的理念。

  敌强我弱,没必要硬来。

  当然,主要还是汉武帝给成王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如果碰到一个相对讲道理,脾气好的爹,她还敢固执己见,碰到这种动不动就要打断你的腿,性情暴躁的。

  惹不起一点!

  【军费乃是国家重中之重,公孙敬声挪用国家军费,证据确凿,理应诛灭三族!】

  【你上书,请汉武帝重罚公孙敬声。】

  【汉武帝闻讯之后,认为公孙贺固然有教子不严的过失,但本身并无大错,念在往日的旧情和功绩,汉武帝处罚公孙敬声弃市斩首。】

  江充必须死,江充不死的话,成王就没有办法和汉武帝建立沟通的渠道。

  那就没机会把自己的声音和意思传达给汉武帝那边。

  而小八在手法上已经非常熟练了,这个时候,你把别人的罪定得越严苛,定得越狠,反倒是会让有些猝不及防。

  尤其是小八身为太子刘据,和公孙家关系密切的情况下,居然还能说出那么狠的话,汉武帝惊疑不定,也不敢真杀了发小公孙家三族。

  那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送罪魁祸首一死。

  主要是小八下手也快,不给正英帝犯糊涂的空间,以他的性格,不可能不保自己的亲人。

  【公孙敬声死后,公孙贺(正英帝)上书辞官,只想告老还乡。】

  【汉武帝同意了此事,公孙贺(正英帝)回到陇西老家归耕。】

  不是,你就这样跑了?

  我拼尽全力把你捞出来,给你保住,就是想让你成为我的助力,你这样对得起我的煞费苦心吗?

  小八杀戮的欲望正在高涨,主要是她感觉自己带来的这个臣卡,不能说是没有作用,只能说全是负面作用。

  不过事已至此,她也不想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了。

  面对如此强势的汉武帝,她没有刘据那么的硬气,可以站着跟汉武帝对抗,并且敢于公开斥责汉武帝的不是。

  【你将东宫中的大儒全部逐出,并且公开支持汉武帝的做法。】

  【你认为汉武帝讨伐匈奴的战事完全是正确的,没有一点点的错误,今后也不再质疑汉武帝的做法,且多次在公开场合上赞誉了卫青和霍去病在对匈奴战争的功绩。】

  【你的大儒老师们对你的立场转变而感到大失所望,但你的父皇汉武帝却极为欣慰,认为你是有了充足的长进。】

  【你公开鞭打了司马迁,斥责对方在立场上的问题很是严重,严重辜负了汉武帝对大汉江山的期望,是政治上的叛徒,是匈奴人的犬类。】

  【你呼吁朝内朝外的大臣交出手中的银两,为大汉王朝攻打匈奴的事业创造薪火。】

  【“我父皇的功绩,功在千秋,史书都道不尽他的风采,世人都看不穿他的心胸,你们只看到了当下,却看不到未来。”】

  【“若是吃不下匈奴,我们的子孙后代必定会反受其害!!!”】

  【“父皇是我心目中的一道光。”】

  大人,时代变了!

  该见风使舵的时候,还是要见风使舵!

  小八看着汉武帝对她的态度逐渐好转。

  心里长舒一口气。

  而她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马上就要给她玩明白了!

  ......

  ......

  ......

  该章节有敏感字,刷新后可查修改后的内容。

第508章 大晟教父,狠人宁王,陕西之变,秦王出手!

  她隐隐约约已经是摸索到了一些线索。

  父皇的作用大不大,在小八这边基本上就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了。

  本身小八就没指望正英帝能有什么大用场,能提供一些帮助,拖住局势,或者帮忙引出关键信息,帮小八捕捉到可用的信息,就已经是帮到了大忙。

  还原巫蛊之祸的真相就在眼前。

  “根据太子刘据的一系列行为,真相其实很简单。”小八笃定地推导过程道。

  从她的角度来看,支持刘据的势力是很强大的。

  一个有资格造反的皇太子,就不能用寻常的角度来猜测了。

  即便是汉王,现在都没资格造正英帝的反,因为正英帝给出去的权力都是在可以控制的空间下。

  晋王有资格造正英帝的反,是晋王压根就没有得到正英帝给她的特权,晋王是在相应的亲王基础权限下,偷偷摸摸弄了一些不该有的东西。

  正常情况下,任何一个亲王应该都不能具备那么强大的即时作战能力,这对一个政权本身就有很大的挑战性。

  所以在小八的心里,她认为巫蛊之祸之中,刘据一定是存有过失的一方。

  就是说被发现巫蛊的娃娃以后,刘据的反应实在是太过激了,根本就没有想过去父皇那边澄清,反而优先考虑弄死江充,然后直接就造反。

  而不是在弄死江充以后去寻找和汉武帝交流的平台,解释其中的误会。

  这看起来,不就很像是另外的一种形式的清君侧吗?

  如果不是感觉没有人那么无聊到使用巫蛊娃娃咒人,小八还有点怀疑是不是刘据真的做了这种事情,事发之后有些恼羞成怒,这才造了反。

  而且汉武帝面对这个情况,也没有任何的迟疑,不光是弄死了太子刘据,事后还把有关于太子刘据的势力全都屠灭,种种迹象看起来都不像是普通的误会。

  “真相就是太子刘据故意造反,证据确凿,汉武帝迫于无奈这才将他杀了,但汉武帝又不想让自己的儿子担上骂名,就将此事定性为误会,替其掩盖真相。”

  “而很多人在当时的环节下,并不喜欢汉武帝穷兵黩武的风格,太子刘据恰好又是那种儒家休养生息的温和派,这才使得很多人站在太子刘据这边,同情他,可怜他。”

  成王还原了她视角中的真相。

  这个分析,她认为自己已经是用了全部的脑力,竭力分析出来的,从双方的势力,事前事后的行为,还有不同情况下,汉武帝对她不同态度下的真相还原。

  【巫蛊之祸的真相回溯进程达到30%。】

  【您依然存在不少真相还原上的错误,请您重新回溯真相。】

  对了?但是还没完全对?

  小八微微眯着眼睛,陷入了新的沉思。

  不同于通宵达旦还在研究【女帝成长计划】的成王,睡了一宿的宁王却精神饱满,白里透红。

  她一苏醒过来,就同锦麟卫的人去往开封府的牢狱之中探望鹿崇。

  像这种级别的官员,想要定罪,一般都是需要三司会审的,亲王固然有权力私自执行权力来处决,但是这种处决,并不太合法,也很难服众,想要让人身败名裂,还是要拿正规的三司会审来执行最公正的制裁。

  不过三司会审一般都要派出相对应的官员,按照官员的尿性,都不会把对方逼得太狠,所以想要定下重刑还是很难的。

  可惜,鹿崇碰到了整个大晟王朝他最不该招惹的人——宁王。

  宁王在亲王之中的地位,相当于是教父级的人物,她当不当女帝,手段都是最狠的人。

  得罪她的人,往往都没有机会活着走出去。

  收了好处,就要替人办事,这是宁王最奉行的道理。

  而此刻被关押在牢房里的鹿崇,面容沧桑,眼里布满了血丝,神态极为狼狈,再也没有自恃四品大官,朝廷不能随意动他的想法。

  哪怕为了形象,依然保持了束发不乱,但是面对宁王的时候,他还是有些后怕似的退了两步。

  锦麟卫的手段从来不干净,这个时候见面,丢下三尺的白布,哪怕鹿崇不想死,都有人会帮他挂在房梁上。

  他到现在都没有想清楚,为什么得罪了陆成安,宁王对他的报复能那么快,能那么不给机会,想要彻底置他于死地。

  “今夜睡得如何?”宁王淡淡问了一句。

  鹿崇敢怒不敢言,想骂不敢骂,生死都在宁王的手上,他又不是那种骨头很硬的人,只是随口道了一句,“罪臣不敢睡,只是一直在思量自己错在了哪里。”

  这话鹿崇还是斟酌过的。

  不敢睡的意思,一是睡不着,二是心中有愧,难以入眠。

  但是,鹿崇骨头是有点软,可还有些作为大臣的矜持,他在思量自己错在了哪里,又有些不甘心承认自己有哪些错误,只是屈于局势,不得不认错。

  “过些日子,本王送你去三司会审,到时候你的案子,会有人好好审的。”宁王微微冷笑道。

  鹿崇错愕。

  他骂娘的心都有了。

  至于吗?至于要这样赶尽杀绝?

  三司会审就是连一点底子都不想给鹿崇留,而宁王又是官方的人,三司会审里安插自己的人来审查他鹿崇的案子,那到时候怎么判,不都是宁王说了算。

  鹿崇心里有些慌乱,立刻道:“宁王殿下,这是为何啊?”

  “罪臣也知死期已至,可否让我死个明白?”鹿崇在慌乱过后,确定自己是必死无疑以后,反而多了丝坦然。

  “我是汉王党的人。”宁王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汉王看你不顺,托我之手除了你,你要怪就怪惹了你招惹不起的人。”

  “陆成安身负圣眷,你却一而再,再而三去招惹对方,那不正是自寻死路吗?”

  宁王的心思很活络,哪怕自己有绝对的胜算,她都不想让自己被人盯上。

  她这是解答了问题,又没有完全解答,其实这次,更像是宁王发泄私愤所做的事情,整个事情的流程,都不太符合正规正常的路线。

  鹿崇早就知道自己出事的原因很大概率是和陆成安有关系的,只是一直没能确定,现在确定了以后,他只剩下了无奈。

  谁能知道一个被发配到东南最危险地方的人,会是深受圣眷的人?

  又有谁能料到一个弃笔从戎的人,还能得到陛下的青睐?

  从风格来看,正英帝这样喜好诗笔画墨的人都不该和陆成安牵扯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