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395章

作者:爱开小差

  下午能写就尽力写一章。

  然后熬到今天的晚上,把时差倒过来。

第394章 史书上下两千载,未尝不能有吾名!

  这叫个什么事儿啊!

  三个女儿在今后的夫婿,全都是同一个人,同一个人也就算了,还偏偏有个玄之又玄,诞生于未来的皇孙。

  这对于正英帝而言,简直是一个无法面对的难题。

  很难形容正英帝现在的复杂情绪,他宁愿连着七天勤勤恳恳地把守政务,都不想面对眼前这个问题。

  三个女儿嫁给同一个人,或者说...这个叫陆成安的小王八蛋入赘到苏家娶了他家的三个女儿。

  光是想想,正英帝心里就想砍人了。

第395章 这小子的政斗套路实在是太脏了!

  今天一早起,陆成安就以公务在身的理由,离开了他在杭州府的府邸。

  昨天不知道是谁触发了岳父的第三阶段进阶,人物直接进入了第三形态的转变,而在陆成安这边,可以看到正英帝三个阶段的不同变化。

  第一个阶段是少年天子,就是被辅政时期的正英帝,他面容英俊,神采飞扬。

  第二个阶段就是先前的正英帝,为政的态度更倾向于权术驭下来达成各个方面上的平衡,没有特别想要改变现状的想法。

  这次,岳父是来到

第396章 讨价还价的陆成安,天京官报。

  长孙明到应天府下放成为吏部尚书的事情,在陆成安的视角来看,他的解读观点,肯定和张海京是不同的。

  毕竟张海京是没有信息的,陆成安相较于张海京,能多出好几手信息。

  在张海京的视角里,尤其是长孙明身为从龙之臣,这些年来深受圣眷,无论是背后的家族、还是联姻关系上都很稳定,以至于他们都不可能认为长孙明会有倒台的可能性。

  你要想,长孙明还有一位做皇贵妃的妹妹在宫里。

  故此,以张海京为首的人

第397章 【飞将】陆成安的《定邦浅论十策》

  走出杭州的衙门。

  陆成安也是一个人在路上整合手上的人际关系。

  以如今的模拟推演所显示的情报资料来看,陆成安可以拉拢,或者说...站在统一队列阵线作为战友、‘朋党’的选择有许多。

  桃源三杰的宣平、程和、李徽。

  忠言直谏的王阶。

  杭州的三张,张海京、张瑞、张珣。

  锦麟卫的江信、崔钧心。

  包括自家的亲族堂弟陆成臻。

  大景王朝的臣卡不容易集齐,因为很多都是出身未详,背景

第398章 你可真行啊!陆成安!

  燕王已经意识到了眼前这份策文的重量级,即便目前只是一些粗略的设想,但随着时间和遭遇到问题的时机越来越紧凑,这份策文中的应对之策,是迟早要用上的。

  【女帝成长计划】的认证,足以证明这份策文的价值。

  考虑到陆成安针对的是大晟王朝所遭遇到的问题,燕王自然也不会保有藏私的想法,自己单独作为私藏。

  必要的情况下,燕王是会把这份策论公开给其他人看的。

  不过在说话间,燕王把手指在有关于货币政策的那一段内容上,她有些疑惑不解地问道:“这里面很多的策论,我都感觉颇有道理和见解,但这个拿纸张作为货币的设想,在我听来有些天马行空,不知道成安,你能不能讲解一下为什么要推广纸币。”

  “纸不就是很普通的纸吗?它没有什么价值,怎么能让人拿它来作为交易的内容呢?”

  “无论金子还是银子,它们都是有价值,所以才能拿来交易。”

  陆成安对燕王提出的疑惑,也不意外,毕竟很多内容,从最初的实践完善到最终的发展是经历过了一套长期的流程。

  大晟王朝的商业化还没有达标,所以才没有迫切的需求。

  宋代的交子其实是在大量交易下的高需求中应运而生的产物,而这就是商业化高度发达的最佳证明。

  你不需求的情况下,谁会深挖细想一个新东西?

  而一旦这个大晟王朝的商业真正繁荣起来,能临时顶替金、银作为替代品的纸币就一定会出现,这是经济发展下的必然结果。

  陆成安只是把纸币这种概念早点提出来了而已。

  “纸确实是普通的纸,但是这个纸是谁的纸,就很重要。”陆成安继续道:“剑有很多种,可是能够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又能有几把?”

  “各地进贡的特产,在当地也不值钱,可是多了一个贡品,它的价格就能翻倍,因为进了皇家,那就是皇家的东西了。”

  “纸是不值钱,可为纸币撑腰的是官家,是皇帝,那它就有价值了。”陆成安继续道。

  “可老百姓不一定会买账呀。”燕王仍有顾虑,她思考片刻沉吟道,漂亮的面容上,美眸微微一凝。

  “确实,现在大晟王朝政府的公信力堪忧,很大可能会出现推广纸币不受重用的情况。”陆成安没有否定这种可能性。

  在【终晟之时】各路起义军大规模地出现,当地守军还无法镇压起义军的表现,同样也是大晟王朝政府公信力破产的一种展示。

  陆成安这一路起义军,更是到了势如破竹的地步。

  现在岳父对大晟王朝这个国家还有掌控力,有这个掌控力其实还是有一定公信度的,但是这个公信度建立于大晟王朝这个政府还没有崩溃。

  遇到个起义,遇到个外敌,只要表现有一点点偏差,大晟王朝的公信度就会瓦解。

  在陆成安眼里,把高句丽偷偷摸摸强占下来的辽东之土打回来,大晟王朝的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回暖的。

  军事的震慑在任何时刻都是最强硬的手段。

  而纸币的推广,是在大晟王朝把内忧外患解决以后,迎来重要的发展期时,促进商业贸易的一种手法。

  现在还没有到一定要拿出来使用的地步。

  但纸币的存在价值不言而喻。

  “如果大晟王朝政府的公信力上去了,纸币推广,能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好处。”陆成安决定有必要在这里强调强调纸币对经济的影响力。

  “首先是金子和银子,都是大晟王朝比较少见的矿产,是稀缺品,产出量较低,流通也不方便,纸币的成本低,其次,纸币更加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

  “金子和银子回到官府的手上,还需要重铸,这个重铸是容易出现火耗的,而且那些很大的贸易,是要运很多银子的,你认为几十万两白银运来运去很方便吗?”

  “纸币大大提高了商品交易的便利,自然也会变相提高交易的量,假以时日,若是大晟王朝发展商业,并且加高商税,纸币是一种很好通用货币,可以替代金银的作用。”

  “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陆成安把纸币的优势之处全部说了出来,“贸易的次数频繁、数额巨大,大晟王朝收的税也会多起来,那么国库自然而然就会有钱了,不会像现在困顿难行。”

  燕王也在思考的过程中,她现在有些理解纸币的作用了,但是她更关注陆成安另外一个用词——公信力。

  在模拟推演里,也有【公信力】这个数值,当政府的公信力低于一定程度时,就会爆发百姓冲撞衙门的事件,这和【治安】有非常相似的效果,而且【公信力】低的情况下,也很难推广政策,即便是官府推广了出来,底下的百姓也不愿意去接受政策。

  但【公信力】的原理,包括这个数值到底是怎么产出的,是燕王至今匪夷所思的事情。

  因为它这个效果的达成条件是很奇怪的,有的时候政府公信力很低,可是陆成安推广政策,这些政策就能让百姓接受,然而有的时候政府公信力很低,换个人来推广政策,百姓们就很抵触。

  还是说,陆成安在推广政策的时候,百姓相信的是陆成安的声望和公信力,而不是大晟王朝的公信力?

  公信力,是不是类似于信用之流的东西。

  而这会儿,秦道秀已经换上了一身袍子,开始在庭院里面习练武艺。

  陆府的门倌小厮慢悠悠地从正门走来,“陆大人,张公子和唐二爷来找您了。”

  陆成安怔住,手里的策论递给了燕王。

  张瑞和唐易的造访,作为自家乡党的基础,他还是很重视的,“燕王殿下,这份策论先放在你这里了。”

  “好。”燕王点了点头。

  秦道秀闻言,也是规避了一下,换个地方锤炼武艺。

  张瑞和唐易在门倌的带领下,很快就来到了庭院,张瑞是张海京的儿子,身份地位都要比唐易高上一截,所以他站在前,也是第一个开口说话的。

  虽然大家的关系都不错,可是这种身份上的差距,仍然是会潜意识地践行。

  “陆兄,我父亲让我到你这里当文员。”张瑞的脸上写满了还未遭受社会毒打的兴奋劲。

  初入江湖的文人,都是自带一股为民为国的正气,何况张瑞本身就是一个颇有抱负的人。

  虽然在平时陆成安总觉得张海京是个官场弱鸡,甚至是个连收税都收不明白的混子,毕竟在杭州府这种富庶地方,他都是那种能把收税弄成负战绩的庸吏。

  但是,老张还是能找到一些优点的,比如说他这两个儿子还是教得不错的,有文人侠骨,为人也算踏实,菜是菜了点可至少是能听指挥的,也不喜欢乱带节奏。

  有个文坛大佬的身份,能帮上陆成安很多忙。

  “你要是有什么需要我的地方尽管吩咐我。”张瑞又道:“我自幼习练剑术,这些倭贼犯我国土,我是恨不得立刻为国出力,早晚有一天,我也要手刃个贼寇!”

  比起张瑞一心是扑在新的工作上,唐易的目光却定格在了燕王的身上,“老陆啊,你这人不实在。”

  “在杭州府,你这是另寻新欢,陆府藏娇。”唐易摇头晃脑地说道:“我记得在京城的时候,你旁边的姑娘可不是她。”

  张瑞的脸色微微一变。

  他想了想欲言又止。

  那时京城,在陆成安旁边的人是汉王,一开始张瑞其实也不知道底细,后面机缘巧合下投效了汉王,成为了汉王党的一员,这才让他知道了汉王的真实身份。

  唐易,你小子也真敢乱点鸳鸯谱啊!

  张瑞想着是不是该把这件事情给聊清楚,否则唐易这小子总是挂在嘴上,那可真是不把自己的小命当命了。

  汉王,那是咱们能高攀上的人物?

  估摸着那会儿,汉王是在礼贤下士,给了陆成安一番薄面,才说的那些话。

  燕王对这两个人并没有什么兴趣,只是淡淡说道:“我是陆成安的朋友,只是暂住一段时间陆府。”

  唐易的目光定格在陆成安的身上。

  看到陆成安没有多说话的意思,反而是默认的态度,他陡然之间意识到了什么,立刻摆手鞠躬道:“是在下唐突了,还望姑娘海涵。”

  态度决定一切。

  陆成安现在那可是陛下的心头肉,在一片糜烂的防线中,唯一一个打出正面效果的人,加授职位,还有一系列的权力加持,可以说光环非常耀眼。

  这种情况下,眼前这位气质超凡脱俗的清丽少女还能在开口以后,能让陆成安不‘顶嘴’接茬,向他们两个人介绍。

  只能说明,眼前这个人,身份地位比陆成安要高。

  这已经是陆成安的隐晦提醒了,唐易要是再没点眼力劲,那可就出事了。

  不过,说来也奇怪,这已经不是一般程度的朋友了吧,都住在一个府邸上了。

  “唐高中,我托你做的事情,你办妥了吗?”陆成安见到唐易有些拘谨的神色,立刻开口道。

  高中是唐易的字,比较俗气,寓意也简单。

  这样称呼比较亲近,直呼其名在旧相识里是很不礼貌的举动。

  此言一出,唐易立马清楚站在这里的这位,关系应该和陆成安不错,但估计身份地位比较高。

  而关系不好的话,像这种隐秘的事情,肯定不会大庭广众之下就讲出来,陆成安这样问,意思就是不用避讳。

  唐易心领神会道:“我按照你的法子酿酒,已经做成了你想要的酒,不过那玩意儿喝起来,实在是不好喝。”

  南方流行的还是果酒,像陆成安弄出来的蒸馏酒,其实就是烧酒,但是比烧酒的酒精度数更高。

  而酒这种东西,自然不是度数越高越容易得到别人的喜欢,是要看地方人的喜好,南方这一带是更喜欢果酒的。

  唐易这边是做过酒商,对于南方市场是很了解的,口味上的不适,让他不是很看好陆成安这个新式酒水的诞生。

  陆成安不指望南方的人喜欢喝这种类型的酒,气候问题上,南方要相对舒适一些,北方就非常的冷。

  他这种白酒,对于北边居住的人口,还有草原上的蒙古人,那都是非常喜欢喝的,主要是能够起到御寒的作用,而且比果酒喝起来更爽快些,符合北方人的口味。

  商品是要因地适宜的。

  “我要拿它做贡酒。”陆成安那肯定也不会去走寻常路,就地卖酒。

  有平台借助推广,陆成安为什么不用。

  只要打上贡酒的标签,知名度就上去了,那到时候有皇室来打广告,卖起来就方便许多了。

  陆成安一张口就是贡酒,唐易也不好说什么,按照规章制度,想要成为贡品,是要走一套完整且严格的审核,不是什么东西就能成为贡品。

  能成为贡品的,那都是从成百上千个地方进贡之物里筛选出来的。

  但唐易不可能当面说出自己的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