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384章

作者:爱开小差

  因为大家都没有决定性的力量可以彻彻底底灭掉其他国家,所以只要有其他国家的人愿意援助,想要打出灭国级别的战役是很困难的。

  燕国理论上是灭掉了齐国,可架不住宁国这边见不得燕国做大,一边把要灭亡的齐国拉起来,一边还偷偷发战争财,捞走齐国的地儿。

  但不好意思,汉国这边灭掉秦国的条件已经达成。

  不是说托管模式中的秦王思维有问题。

  思路上肯定没错的。

  秦国西出要么打晋国,要么打汉国,这两个国家是拦在秦王的行进路线上的。

  秦王只能挑选一个打。

  打汉国,不好打,谁知道发育了那么久的汉国已经到什么级别的底子了。

  晋国呢?

  又是二分晋国,正英帝在晋国内自立,国力衰退了。

  又是君主自暴自弃。

  秦国趁机伙同晟国,把晋国灭掉,瓜分晋国的土地,她秦国不也是猛补一口大补丸?

  问题是,晋王触底反弹了,搁这回光返照。

  被两边夹击以后,她反而被打出火气来,做得比之前还要好。

  这一番表现下来,反而是把秦国陷入了久战的泥潭里头,打又打不下来,退也退不掉。

  正好秦国还是背弃盟约对晋国开的战,这种情况下,晋国是不可能再次和秦国签订盟约的。

  也就是说,汉国去打秦国,秦国唯一的邻居晋国不会去帮秦国。

  甚至晋国可能还要一起围攻秦国,趁机瓜分秦国的土地。

  这就跟大富翁破产了一样,局势不好,谁都能过来踩上一脚。

  秦王攻晋的时机很好,可晋国顶住了。

  那么这样一来一回,汉国攻秦的时机更好,因为刚背叛‘姐妹情深’的秦国不可能再有人来帮忙了。

  【大晟二十年十二月,魏延取巧道,率军疾行打下咸阳城,袁崇焕回援不及,只得退守秦国其他的地盘,而袁崇焕在手下将领拥护下,他自立为王,国号为《陈》,同时魏延立下攻秦首功,这让刚刚赶到战场的邓艾哀叹不已。】

  【秦王于咸阳城的皇宫中自焚以保全作为王室的尊严。】

  【大晟二十一年,陈灭亡,汉国吞并了秦国的土地。】

  消化了楚地,秦地的汉国已经在小地图上变成非常庞大的一个国家。

  【大晟二十一年五月,汉王向晋王发出一道诏书,希望三妹能迷途而返。】

  【若是能以晋王的身份投降,那么汉王愿意保留晋王作为亲王的编制,留下晋王的部曲以及晋王的小朝廷继续维持在晋地的统治。】

  【但是晋王的部曲听闻后,将士们誓死不愿意投降给汉国。】

  【晋王最终决定要保持亲王的威仪,只有站着死,没有跪着生,她晋王要么死,要么被亡国,绝对不能接受被人奴役的生活。】

  【大晟二十一年六月,晋王麾下诸将达成共识,众志成城之下,反抗汉王的声音越来越大,而晟国不再与晋国对抗,双方结为同盟,共抗强大的汉国。】

  【大晟二十一年七月,宁国宣布自己不卷入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希望能以永久中立国家的省份,买卖自己的商品。】

  【大晟二十一年八月,卧薪尝胆的齐王攻打宁国占领的齐国领土,意图复国。】

  【在积累许久民意下,被宁国占领的齐地百姓揭竿而起。】

  【宁齐两国陷入了战争。】

  【大晟二十一年九月,燕国在宁国和齐国战争打响的时候,再度攻打齐国的后路。】

  【大晟二十一年十二月,燕宁双方的合击下,齐国被彻底灭亡,齐王不知所踪。】

  【大晟二十二年三月,齐王、秦道秀等齐国一众贵族加入了汉国阵营。】

  秦国,齐国的灭亡,也让秦王和齐王失去了自己的主视角,只能选择一个亲王的视角观察。

  秦王想了想选择了燕王,而齐王选择了汉王。

  这边秦王选燕王的理由很简单,燕国距离汉国最远,而且如今燕国的发育非常优异,一点都不弱于汉王,虽然目前土地占得比较少,可绝对有资本打入天下之争的终局。

  要是燕王灭掉了宁国,再吃掉晟国,最起码和汉国有两分天下的格局。

  而晋王主观意愿上,是有想要投降汉王的意思,毕竟陆成安搁那呢。

  但是呢...这个托管模式吧,到底还是按照性格来发展的。

  她晋王的性格,也是暴脾气,打都没打一轮就投降了,不是她晋王的作风。

  而作为大晟王朝最有骨气的亲王之一,晋王是有勇气和自己的国家一起覆灭的。

  但看了看汉国的领土,和自己已经一分为二的晋国,晋王心里也是有数的。

  就看她能在汉王的手上撑住几个回合了。

  【大晟二十二年四月,晋国强大的骑兵不断庇佑着整个晋国,而汉王为了能正面对抗这样的军队,一支名为鬼嵬军的军队应运而生!】

  【大晟二十二年五月,凭借着陆成安的个人魅力,岳飞加入了汉国阵营。】

  【同月,燕国凭借着诸葛亮的个人魅力,在张飞的引荐下,关羽加入了燕国阵营。】

  【而关羽向燕王推荐了自己的同乡张辽。】

  场面突然陷入了窒息节奏。

  如此变动,令人纷纷侧目。

  宁王惊呆了。

  我还在这里捡破烂,你们俩直接开始神仙打架,上演斗法了是吧?

  这个燕王加上稷下学宫的效果就离谱,你这样下去五虎上将的高级金卡羁绊都要给你凑齐了。

  暂时先不说你燕王和稷下学宫的问题,你陆成安也离谱啊。

  宋朝的历史也在模拟器里被解锁出来过。

  齐王那次杨家将演义结束,宋朝就开了历史背景的池子。

  岳飞是整个宋朝臣卡池里面最强的臣卡没有之一。

  这下真成高端局了。

  岳飞搭配陆成安。

  武圣关羽、张八百组队诸葛亮。

  这下汉国要是把晋国打下来,韩世忠和岳飞还能组成羁绊。

  宁王看了看自己手上一个叫李成梁的二五仔,一个叫戚继光的妻管严。

  血压当场上来了。

  【大晟二十二年八月,程和丢下手上的相印投奔汉国,他认为宁国在救齐伐燕这件事情上未有大国之度,更无气吞山河之象,而作为一介强国,不思发愤图强的谋国之策却在小利得失上斤斤计较,何其可悲!】

  【乱世之中,当投明主。】

  【海内之下,唯有汉王有君临天下的帝君之威。】

  得,她宁王的队伍里还有叛徒。

  【大晟二十二年九月,于禁加入了宁国阵营。】

  宁王的心情稍有好转。

  【同月,周瑜被陆成安的英姿勃发所吸引,加入了汉国阵营。】

  陆成安陷入了沉思,这同种词条居然还带吸引效果?

  吸引着吸引着,还能把都督吸引过来了?

  那我也不求别的,再给我吊个陆逊过来,他陆成安对抗燕国的底气就更足了。

  而周瑜的加入,绝对是有利于汉国的。

  这是为数不多可以和诸葛亮对位的谋臣,除了死得早就没什么缺点了。

  【大晟二十二年十月,成王养望多时,而她将自己多年蓄养来的门客全部引荐给了陆成安。】

  【郭图、逢纪、许攸、严嵩、黄皓、齐泰、黄子澄、秦桧、李景隆、马谡等人加入了汉国。】

  袁绍毕生之噩梦、阿瞒的闹钟、嘉靖狗腿子、刘禅的玩具、呆明削藩双雄、岳飞克星、开门战神、诸葛亮的眼泪。

  你小八可真行啊。

  残缺品收集大师啊这是!

  晋王那边能收纳到一堆饭桶,你这直接是群贤皆至!

  老实交代,你是不是对面燕王派过来的?

  总不能燕王的气运还能作用在这里,上演给对家招魂,带来一大堆‘能臣干吏’吧?

  那真是太惊喜了。

  陆成安有点气笑了,别的时候他都能绷住,一来到小八这边,就是他想严肃都严肃不了。

  如果不是燕王的气运影响出来的效果。

  那就是小八自己的问题了。

  一想到小八如果不是提前投降的早,要是她自己当这个一国之君,手底下都是这种‘卧龙凤雏’。

  陆成安都不知道小八怎么安稳地活过第一年!

  全是来拖后腿的。

  别人都是带不动主公,小八这帮子人,是主公带不动这帮小弟。

  陆成安寻思着...以他对这些人的认知,在这种托管模式,这帮人应该还是能废物利用的吧?

  就比如说用削藩双雄齐泰和黄子澄狠狠地去管教小八。

  但中肯的说一句,你这引荐还不如不引荐呢!

  .....

  .....

  .....

第389章 人均不会打顺风局?晋王和宁王激情对喷!

  成王肯定不承认这件事情是她能做出来的啊。

  托管是托管,实际操作是实际操作。

  托管下的我,这跟我小八本人有什么关系?

  再说了,这些人紫色、金色互相掺杂,可能有些人坑是坑了点,但未必不能派上用场。

  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不好用的臣子,只有用不对的主公。

  上面根正,下面的还怕他们能翻江倒海不成?

  【大晟二十二年十二月,陆成安任命齐泰、黄子澄调任至成都,管理农政,李景隆被派遣至后方为汉国练兵。】

  齐泰、黄子澄确实是这一组人里面,少数不多可以用的人。

  毕竟成王败寇,失败者就要做好被抹黑的准备,齐泰和黄子澄是一金一紫的配置,作为明太祖朱重八指定的辅政大臣,这两个人还是有一定业务能力的。

  那可都是洪武十八年的进士,也就是明朝科举制度正式确立后第一批高中的人,可以说是大明王朝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第一代人才。

  历朝历代,头几年出来的都是猛人,明太祖朱重八自然也很重视第一批出来的人才培养。

  齐泰不光是在礼部待过,也在兵部都任过职,深受明太祖朱重八赏识。

  而在削藩一事上,齐泰是力主擒贼先擒王,先砍强的,再打弱的,敲定了开局就怼燕王的路线,黄子澄则是想抓典型,把弱小的藩王里面几个做事出格的先处理了,再去收拾朱棣。

  只不过他们两个人最终失败了。

  而有意思的是,明早期的文臣主打一个硬,横的很,齐泰和黄子澄在建文帝失势以后,也没有投降朱棣,都是尽忠死节。

  所以齐泰和黄子澄不要让他俩捣鼓什么军政方面的事情,帮老百姓种种地,思考修生养息的安民政策还是没啥问题的。

  至于秦桧和严嵩,本质上也就是君主的玩具。

  不是赵家皇帝的暗中授意,秦桧拿头去陷害忠良,他根本就没这个资格。

  而严嵩更是嘉靖的敛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