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306章

作者:爱开小差

  而且初始立场就标识了两个字——忠诚。

  这么便宜还好用的打手,晋王也是想让他能去最方便捞军功的地方猛赚一手。

  有陆成安在,现在无论让谁过去,都是搭顺风车,猛刷军功,就是刷不到,也能挂个名,那干嘛错过这个机会?

  至于推荐京营的练兵督司陈济过去,则是晋王想在父皇面前表露出自己没有私心。

  陈济,那可是汉王手下的人。

  正英帝看着晋王,他细想了一番,在东南地区的这片战场,大晟王朝打得并没有那么的一帆风水,主将至今都没有成功平寇,整个过程,大晟王朝是砸了不少银子,结果连个响声都没有。

  将士们还是和海寇们保持僵持的状态,正英帝是觉得这里头有些猫腻,早就想换些人过去了。

  但是战场这方面,临阵换将是大忌,无论是王世真还是陈济,他们两个人的底细,正英帝都不清楚。

  有没有能力,正英帝也不知道。

  所以他也不可能仅凭晋王的一句话,就调任主将。

  “这事儿,过段时间再说吧。”正英帝摇了摇头婉拒道。

  “若是一年内,徐起昌还是没能平寇的话,那朕再斟酌考虑一番。”

  像正英帝这种当久了皇帝的人,他就爱没事儿瞎琢磨人,想着这个人有没有问题,那个人有没有问题。

  他的一个念头,都跟国家息息相关,所以每做一步事情,正英帝都要想很长一段时间,来确定有没有风险。

  晋王推荐的人肯定都没有问题,而且都有实力,但是问题就出在正英帝没有晋王所具备的那些信息,所以不可能只因为几句话,就把人调任来,调任去。

  不过晋王也没有那么着急。

  每周稳定进献谗言和推荐自己的小弟渗透大晟王朝的上上下下,这种操作已经成为了晋王的日常,而没事攻讦一下丞相都快成晋王业余之下的兴趣爱好了。

  做完这些事情的晋王高高兴兴地走出御书房。

  “为英啊,阿娘的这套为人处世的手法,你得好好看好好学。”晋王怡然自得地说道。

  苏为英的背后灵,是晋王最近刚刚通过模拟推演的奖励所抽到的【晟世祖·苏为英·幼年】。

  自从拿到这个奖励以后,晋王是越来越有干劲和奔头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苏为英这会儿只有十岁的神智,稚嫩的很。

  为了打造好形象,经营出一幅盛世贤王的模样,晋王那是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自己的表演欲。

  表演欲正在上涨!

  如今的苏为英还是懵懵懂懂的,毕竟晟世祖的那次模拟推演,他的阿父英年早逝,而他在小的时候更多的是接受正英帝的教育,只能通过别人的传闻来了解到自己父母的形象,他听别人说的是自己的阿母正在对外征战,讨伐各地的不臣。

  所以,幼年的苏为英对晋王的印象是非常的模糊。

  这可不就被晋王现在表现出来的气场给彻底唬住了吗?

  但不得不说,晋王自从陆成安离开京城以后,是调整了一下现今的策略。

  她先前的首要目标是获得陆成安。

  陆成安暂时无法获得,晋王的次要目标就抬了上来,无论是过去的政治面貌,还是底下勋贵集团的运营,都是晋王要补救的。

  为了在苏为英面前做好榜样,晋王这段时间,过着的可谓是如同苦行僧一般的日子。

  古之圣贤,都不为过。

  然而晋王刚踏出来御书房没有几步,就遇到了从宫外回来的宁王。

  身着锦麟卫特有的官袍,呆了北镇抚司足足两个月的宁王,混迹在这种机构久了,在气质上,无疑是有变化的。

  如今的宁王也是越来越成熟。

  晋王和宁王相遇,晋王免不得想要叫住她,“老四,你看你火急火燎的,这是碰到什么事了?”

  宁王看了看晋王走过来的动向,一眼就看出来晋王是刚从父皇的御书房这边出来,也不知道这肥婆在父皇这边搞了什么手段。

  稍作思索以后,宁王还是决定把情报公开,“齐王向父皇密信,她想要带人南下平寇。”

  “这老女人想干什么?”晋王震怒,“她不在自己的封地里好好待着,怎么还忠君报国起来了?”

  巧了,宁王第一时间也是这个反应。

  一个快三十岁都嫁不出去的老女人,之前要平寇的时候不主动请缨,现在陆成安在那边了,她来了,这不摆明着有问题吗?

  你信她是忠君报国的人?

  大家也不傻啊!

  晋王压低声音又问道:“这消息你是怎么知道的?”

  “很多信都要过北镇抚司的手,齐王的信,我肯定是要偷看一眼的。”宁王悄悄回答道。

  “你也不怕父皇砍了你的脑袋?给父皇的密信你都敢偷看?!”晋王没好气地说道。

  “你不是老早就盼着我死了吗?”宁王眨了眨眼道:“那到时候,你就少了一个对手。”

  “一码事归一码,朝夕相处的妹妹少了一个,还是怪难受的。”晋王瞪了一眼道:“不过,你现在的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

  宁王撩起额前的青丝道,“晋王你的胆子,我看也不小。”

  “但话说回来,我看这老女人要下江南,多半是心怀鬼胎,你我得小心防范。”

  齐王离开封地,前往战乱地区平叛,其实在大晟王朝之中,并没有什么问题。

  因为前几代也有前例,当朝皇帝的无法信任手下的武将,是能派遣关系相近的亲王去军中节制诸将,公侯。

  而且也不用担心亲王会裹挟这些部队,因为亲王的作用只是节制武将,相当于这些士兵想被调动起来,要先请示监军的亲王,来进行形式上的许可。

  没这个许可的话,这些部队就运转不起来。

  派遣过去的亲王是不具备实权的,没办法调动当地的士兵,除非她自带一支自己的亲王护卫队。

  故此这是一门苦差事,作用可能就是提高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提高在各地的声望。

  于是,在晋王和宁王的视角之中。

  这怎么看,都感觉是齐王下场,想要给她手下的秦道秀抢男人来了。

  这能忍?

  当然忍不了!

  这时候肯定得一致对外了,陆成安单独给任何一个亲王,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唯独给局外人,那实在是受不了。

  这齐王就是来恶心她们来的。

  想断了她们的后人养成计划!

  哼!老女人,你想都别想!

  晋王和宁王又一次达成共识。

  你就乖乖地给我待在青州画地为牢吧!

  .....

  .....

  .....

第322章 你们玩的什么版本?我玩的又是什么版本!

  皓月当空。

  陆成安不得不感叹知识面广,在这个年代下,确确实实是有很多好处的。

  至少在骂战上,陆成安不吃亏。

  接连干了大晟南方文坛的新秀,陆成安思来想去,觉得还是自己太过于浮躁了。

  用‘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这一句话来训斥别人。

  杀鸡,用了牛刀!

  对这个时代的人而言,这段话的批判性还是太强了。

  直接凸显出大家不在一个段位上的水平。

  不过,陆成安心里还是挺认同这句话的。

  一个国家真正需要的是那些实干家,而不是整天吟诗作乐的文人,空谈家。

  而被陆成安吊打的余正当然已经在这文会上喝不下什么酒了,冷着脸起身就走了。

  古糜苦笑一声,坐在一旁喝着闷酒。

  陆成安在文会之中成了主角,那无论是余正还是古糜,全都成了跳梁的小丑。

  但问题是,古糜细想一番,他觉得陆成安说的也没有错,可古糜又不想当着面认输,这实在是让他拉不下这个面子来低头。

  不过,古糜也没有选择像余正那样当场离席而去。

  若是在众目睽睽下扬袖离场,这不就显得他经不起辩驳......没有文人的气度吗?

  何况这次文会是杭州的知府张海京发起的,张海京没有离席,他率先离席,便是不给张大人面子。

  陆成安看着离开的余正,他可算是知道这家伙为什么最高做到御史大夫,结果没几年又被贬走了。

  你想走,最起码得打个招呼。

  也方便我让张大人顺手再踩你一脚。

  刚想到这里,一个小厮跑了过来道:“张大人,秦大人让你们去他那一桌。”

  张海京颇感意外。

  文会的座位还是有讲究的,大人坐大人一桌,小孩坐小孩一桌。

  什么才子不才子,都是后生,自然是放后生们坐一块儿的,张海京是为了陪两个儿子见见世面,才到处走来走去的。

  但是真要坐下来的时候,他还得去秦勤那一桌。

  结果想不到秦大人主动请了他们过去。

  “秦大人师承气学,你说话的时候,要注意一些。”张海京小声提醒了一句。

  这年头,除了政治立场的对立以外,还有理念学说上的对立。

  陆成安记得长孙明的哲学理念是理学,而陆成安和秦勤打交道的次数比较少,只知道秦勤曾经为正英帝的五皇姐效力,文学造诣很高。

  至于信息那么少,主要的原因还是陆成安来到白鹿县以后的模拟,陆成安很少能有机会认识到这位大人。

  而且秦勤在正英八年的十一月份就离世了。

  按照模拟推演中的信息来看,这次文会,秦勤十次里面有六次没有参加,只有四次是参加了。

  影响秦勤参加不参加文会的变量,陆成安是不知道的,甚至于这次陆成安在文会上大放异彩,也是陆成安的临场发挥。

  至于气学、理学。

  这两个贯穿封建王朝的学说,陆成安自然是知道的。

  大晟王朝固然没有将理学集为大成的朱熹,也没有奠定气学之说的张载。

  但大晟王朝尊崇儒学,所以随着一代代的发展下来,也是有其他人摸索出理学、气学之道。

  而这两个学派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儒学之上的。

  不过,气学也是广义理学上的一个主要学派。

  它也算是理学的一种,但是气学的理念又跟传统理学有不太相似的地方。

  举个例子,这就像是华山派之中的气宗、剑宗之分,气宗和剑宗都有自己的一套修炼体系,但它们仍然还是华山派的武功。

  华山派是儒学,是旧理学。

  气宗是旧理学下衍生而出的气学,剑宗就是朱程理学,新式理学。

  这气学和理学,大概就是这种关系。

  而像这种哲学上面的东西,一时半会儿是很难说得清其中的主体思想是什么。

  通俗来讲,气学就是朴素纯真版的唯物主义,是简陋版的唯物主义,朱程理学则是客观唯心主义。

  至于心学?

  不好意思,大晟王朝还没有发展到最终BOSS出来的环节。

  它还是滞停在气学和理学之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