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268章

作者:爱开小差

  【宁王在你立下国号以后,找到道家中人张启明,特意给你挑选了一个好的时日,为你加冕为皇的礼仪之事而奔波。】

  陆成安选择国号为景,是有自己的考虑,唐宋元明清,其中明这个字,属性为火,清这个字,属性为水。

  清朝皇帝立下清这个国号,就是考虑到水克火,故此国号为清,意思是清灭了明。

  至于明这个国号的来源,其实也跟五行之说有关,当时的古人是很信这东西的。

  陆成安的国号景,五行属木,本义是指亮光或日光,又引申指景象或风物,以及表示大或仰慕之义。

  农民起义立国,为百姓道不公,无疑是黑夜之中亮起来的一束光,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一道光的出现,所有光都终将浮现在世人眼中。

  而晟和景,同为日字当头,晟的含义是光明、旺盛、兴盛,景的含义与晟是有共通之处,其次陆成安不像清朝那么暴戾,非要取个国号证明自己是灭了明的正统王朝。

  陆成安选择景这个字,一方面有了王朝的正统延续性,还有传承前朝文化的意思。

  再加上陆成安迎娶了前晟皇族的一字亲王,立国号为景还能起到安抚的作用。

  而不得不说,这次有宁王的辅助。

  陆成安是打爽了。

  军饷的问题先不用考虑,他就负责带着将士们猛锤别人,其次宁王把很多棘手的问题处理得头头是道,这点是让陆成安记在心里。

  宁王是帮了陆成安很多的忙。

  真正意义上的贤内助。

  可以说陆成安的基业,最起码有一半是宁王辅佐下来所得的。

  这种帮助的力度,不得不让陆成安多多注意起宁王,然后发现宁王的人物立绘还挺好看的。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强度产生美吗?

  无论是宁王还是晋王,她们两个人的强度,摆在陆成安这边都是首屈一指的。

  一文一武。

  宁王可以给陆成安提供一套文臣班底,分担大量的政务压力。

  晋王可以给陆成安提供一套武将班底,还有兵、有马。有粮草更有大把大把的银子。

  跟她们俩搭档,起步就有一套很好的底子。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两个人让陆成安的身体有些吃不消。

  最近大胜归来,庆功宴的时候,不知道宁王为什么一直要缠着他。

  一有空闲,宁王就找他要来一发。

  明明之前的宁王是一幅为天下大业考虑的模样,不经常在房事之上停留。

  刚成亲那会儿,宁王找他的次数很少。

  现在宁王是一有空闲就找他。

  每次的操作界面,一有互动的环节,宁王就拽着他往屋子里面拖拽着走了。

  这样下去,陆成安感觉自己迟早要死在眼前的画面之中。

  日益消瘦。

  偏偏这种消瘦,不能靠锻炼来弥补回来,就是吃滋补品也只能补一点回来。

  更离谱的是,陆成安意识到咱家里好像还有个晋王。

  然后现在的情况就是——宁王敲完门了,晋王来,这两个人没羞没躁的,根本就是无缝衔接。

  精力每况愈下。

  绷不住了。

  陆成安突然理解什么叫真正的考验了。

  治国?

  治什么国!

  不死在床上,就算成功。

  .....

  .....

  .....

  6k字加更!

第288章 年号天明,天明阁十三功臣!

  【安文十一年一月末,陆成安在诸多功臣的拥立下,最终选择在旧都天京府称帝,立国号景,改年号——天明。】

  不同于秦王和正英帝的情况。

  正英帝是年末崩殂的,所以为了表明孝义与正统性,来年仍然沿用了正英帝的年号。

  但现在陆成安是通过南征北战打下来的江山,所以安文这个年号是直接被废除了。

  三十六岁正值一个人的巅峰。

  而往往一个人的能力最强的阶段就是二十岁到四十岁这个曲线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历朝历代的开国时期,一般情况下,都是这个新生国家最强势的巅峰期,随后的两三代,只要继任的皇帝能力不错,都是有机会建功立业的。

  离谱的是,陆成安最喜欢的两个朝代——汉朝和唐朝,他们开国时期的国力都可以用弱来形容。

  突厥对唐朝,匈奴对汉朝都形成了非常可怕的威胁。

  后面国力强盛了起来,这才狠狠打了回去。

  陆成安所建立的景朝则是跟大明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不是一个模板出来的。

  相似点在于大明是为数不多开国初期是巅峰的王朝。

  陆成安的景朝在经历了大规模的战争之后,职业军人的储备量很高,是含金量非常高的兵强马壮。

  而且这次【终晟之时】带来的恶性天命,出现了大量的贪官污吏,这些是什么?

  这些对陆成安而言都是钱袋子啊。

  之前陆成安面对有外敌的情况下,可没有彻底铲除内部的名门望族,前朝官僚。

  眼下,刀已经在手上,陆成安也发育到成型状态了。

  这下,陆成安可以很直白地说一句——“优势在我。”

  但陆成安也不能明目张胆地大开杀戒,杀人是需要理由的,太频繁的杀人,只会让国家陷入混乱之中。

  他要一点一点慢慢宰。

  其次国家培养一个合格的官员,整个过程是很难的,能位至郡守的官员,都是数十年培养所成,这些官员并非草菅可割而复生。

  而这个年代,绝大部分的读书人都产量于那些大家族、那些地主的手上。

  因为只有有钱人才有资格读书。

  穷人不种地跑去读书,在很多农民眼里是不务正业的行为,知识这方面的内容,一直都被高层集团所垄断。

  民智未开的情况下,陆成安可以制定规矩,利用自己的规矩去合理地处决那些触犯了规则的权贵集团,但想要和这些人撕破脸皮,对自身的国力也是一种内耗。

  万幸的是,陆成安是立国之始,前朝战乱不止的情况下,空出了太多太多的土地能给那些分不到地的贫农用。

  这大大缓和了上上下下的社会关系。

  下一步陆成安的想法就跟李世民对付世家的想法一样。

  扶持庶族,打破下品无贵子的社会现实,毕竟打压士族的最好办法就是扶持庶族与寒门子弟。

  先前的科举制度基本上完全是被士族世家阶级所渗透,恐怕是在考试前做准备工作的时候,那些科举的试卷就已经泄露给了这些豪门子弟。

  所以虽然庶族有了参与考试的机会,但没办法和这些提前就知道考试答案的贵族子弟们相提并论。

  这就是大晟王朝崩溃的主要原因,上层集团几乎全都慢慢变成了合流的状态,所有人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妥协,新来的官员也几乎是各个家族之中的人,这种情况下,皇帝根本没办法在朝廷上安插属于自己的人。

  这变相导致了皇权的崩溃。

  而正英帝一死,秦王在这种风气下,不存在提拔力量的可能性,更倒霉的是锦麟卫早在正英帝时期,就被长孙明为首的文臣配合方士给半废除。

  朝廷鹰犬失去了耳目的功能,再有内廷的太监也和长孙集团串通一气。

  一没有锦麟卫,二没有内廷宦官,三得不到世家支持,四想要安排自己的人手进入朝廷还被连番封锁。

  唯独能用的人,只有手下一支军队,秦王一直想从世家这边打开突破口,得到他们的支持,从而和晋王在中央朝廷打出局面。

  但遗憾的是,确实是彻底烂了。

  别说是秦王了,陆成安想摆平这个中央朝廷都不存在理论操作的可能性。

  秦王就是陷入了一种误区,认为解决的办法是在于中央朝廷,只要朝廷还在,把权力收拢回来,她就能翻盘。

  实际上,秦王这次想要完成极限反杀,是必须要脱离中央朝廷,自己拉一支队伍来干,这大晟王朝已经陷入了没法救的局面,慢性死亡。

  但秦王没法脱离,她先是被汉王托付了天下,又有晋王的追随,在继承了皇位以后,你见过丢下国都自己跑的皇帝吗?

  相当于被姐姐妹妹架着上去了。

  只能尽自己全部努力去打好,然而效果是非常糟糕的。

  在成王的开导下,秦王不得不认清一个现实,虽然她副业的能力上,越开越多,能力是百花齐放,但是政治方面的能力,就连眼光都已经远远落后于自己的亲妹妹宁王。

  这一次乱世的局面是真正给秦王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治国,平天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君主,能听劝才是最重要的,君臣相辅相成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像是宁王和陆成安之间的搭配,这打出来的效果已经不是寻常组合能有的强度。

  虽然注重增强自己的能力这一条道路没有错误,但完全摈弃了使用能力出众,实用性的臣卡,也相当于是放弃了一个天然的预知性优势。

  对于陆成安的能力,忠诚性,秦王是没有怀疑过的,毕竟【晟龙在世】,大晟王朝象征意义很深远的护国神龙都曾经在陆成安的身上体现过,说明陆成安是得到认可的人。

  但是三王共荐的时候,秦王遭受到了太多的阻力,发现汉王和晋王几乎是不给她秦王抢到陆成安这张臣卡的机会。

  最终再一步奠定了秦王靠自己打天下的路线。

  现在的话,秦王想了想,她其实最该研究的人,压根就不是自己的舅父长孙明,也不是自己的父皇正英帝,更不该沉浸在天天观察自己姐姐妹妹包括自己的天赋词条。

  为什么不去研究一下陆成安呢?

  这个想法是让秦王密切关注陆成安接下来的一举一动。

  【天明元年一月,陆成安进位称帝,为大景开国皇帝,期间大兴封赏诸将,同时册封苏芷凝为大景首位皇后,母仪天下。】

  【天明元年二月,陆成安将罗胜英、花虞、李道光、吕琯、陈济、乔逢策、王世真、李徽、程和、齐天白、陆成臻、宣平、苏宁玦立为开国十三功臣。】

  【命工匠与画师,在天京府的皇城之中,立下一处小楼,称之为——天明阁,为大景开国的十三位功臣画像,制作等身的雕塑放入其中,同时将陆成安南征北战一路来所阵亡牺牲的将士名字,一一雕刻在此楼之中。】

  【恭喜你解锁了大景朝的第一个奇观建筑——天明阁。】

  【天明阁效果:宣扬了大景开国十三位功臣的功绩,这十三位功臣将与大景王朝所捆绑与国共终。】

  【所有人在后世的影响力提高将青史留名。】

  【大景王朝全国上下的士气提高5点,将士们的勇武心提高了,更想要为国家建功立业。】

  成王当场就怔住了。

  不是吧不是吧?

  我不就是北伐的时候,逛了一圈,就被列为天明阁十三功臣了?当个护卫,能有那么高的功绩?

  姐夫不会是在收买人心吧?

  真当我那么好收买?

  【恭喜你成为天明阁十三功臣,你获得了全新的羁绊——天明阁十三功臣,当十三功臣无人过世的情况下,你的武力提高3点,你的政治提升3点,你的运势提高3点,你的魅力提高3点,并且你将名垂青史,后世留名。】

  人活一世,为的不是名,就是利,要么就是权力。

  成王觉得在收买人心这方面,姐夫还是做的很到位的。

  一眼就看出了她是一个铁骨忠臣。

  要是姐夫赐个国姓给她,成王是真敢改姓的。

  反正就姓这一次。

  这算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