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186章

作者:爱开小差

  你绝不能在打仗的时候拖拖拉拉的。

  打仗这东西,拖的越久,变数就越多,打的越快,越是一件好事。

  抬棺出征,是效果最大化,短暂提升集体军力,陆成安要的就是能打出闪电战的效果。

  只是,晋王选择了分兵而战,这在战术设计上和陆成安是有冲突的。

  而晋王也不全是为了战术上的反对而做出来这个决定,是晋王殿下想要自己锻炼行军打仗的能力,同时试试看这些时间自己锻炼出来的水平,能有几斤几两。

  她晋王心里其实也不想总是去依赖陆成安的力量做事,所以这趟是调离了陆成安去了另外一处的战场。

  但是,新的问题随之出现,陆成安的抬棺出征,是临时震慑住了蒙古人,短期内让蒙古帝国不敢动弹。

  可一旦陆成安在高句丽的战场上没有取得傲人的战果,反而是被高句丽给拖住了的话。

  蒙古人就会判断陆成安已是强弩之末,就不再被【抬棺出征】的效果震慑住,可能会立刻撕毁本就耻辱性的协约,同高句丽形成‘隐藏’关系的同盟。

  这时,蒙古这一方和高句丽这一方,会形成一个让陆成安非常难受的掎角之势。

  陆成安只会进退两难。

  言简意赅来说,此战,陆成安若是没有打出威风来,则大晟王朝将再次陷入危机之中。

  为什么大国之间,一方开战,容易带动起连锁反应。

  原因就是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

  蒙古帝国的突发消息,让之前刚刚缓和下来的轻松气氛,顿时凝结,在京师之中的宁王立刻做出了决断。

  她上疏朝廷,一方面请求增派对于凉州等等地区的防守,另外一方面,是希望汉王能给他调集一支部队,从另外一个方向夹击高句丽,加速这场战争的速度。

  宁王嗅到了一丝危机。

  她有种死亡的预感。

  一旦陆成安死在了高句丽之战上,宁王说什么都要跟晋王拼掉这条命。

  她宁王可以理解与体谅晋王的想法,但是,她不接受因为晋王轻视对手的判断而导致他人出现无谓的牺牲。

  这样的突发情况,也让晋王身上出现了一股空前巨大的压力,她顿时感觉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

  一旦没打好,这次模拟,她是要全面负责失利的。

  所以让一直存有莽进念头,想着随便打就能打掉高句丽的晋王,在行军上,出现了犹豫,选择稳扎稳打的试探性攻势。

  【清平十三年三月,高句丽趁着晋王所率的部众安营拔寨时,率军突袭,双方陷入了苦战,由于晋王的部众是久经沙场的将士,在这次突袭之战,高句丽和大晟王朝的损失同样惨重。】

  【清平十三年四月,陆成安从水路攻至高句丽侧部,高句丽各个小城久闻陆成安的威名,纷纷震惧,多弃城遁逃。】

  【同月,主攻建安城的晋王再度陷入苦战,高句丽采取了据城不出的做法,急于攻城的晋王连连折损将士,不得不再次休战,思虑攻城之策。】

  晋王的阵线,连续出现差失,让晋王逐渐陷入了高度的焦虑和摇摆的状态。

  她观察陆成安的攻城,都很容易,之前打赢五王之乱,晋王也觉得行军打仗不过尔尔,现在遇到高句丽这种死守不出的打法,就像是咬到了一块硬骨头,吃又吃不下去,嚼也嚼不碎。

  攻城和守城,往往都是守城的一方优势大。

  晋王旗下,野战的能力比较突出,所以刚才高句丽的突袭,才会吃下大亏,但是一到了攻城,晋王就有些束手无策了。

  【清平十三年五月,高句丽的战事陷入了苦战之中,蒙古帝国逐渐蠢蠢欲动,同月,陆成安在连下几座小城后,在思考到前后的局势,毅然决然地做出了新的决定。】

  【多多益善的效果触发。】

  【陆成安烧毁了从蓬莱、登州等地渡海而来的船舶,他鼓舞士气,进行了一场激情高昂的战前演讲,道明了辽东此地对于大晟王朝的重要性,并且告诉所有跟他渡海而来的将士们,在不远的建安城,有着晋王率部的援军。】

  【这一场战役的最终结果,将事关大晟王朝的国运。】

  【只许胜不许败,只许进不许退,作为一军主将,他将身先士卒,若是想要获得荣耀、从这一场战役之中活下来,加官进爵!那就随他,一路从这里杀向建安城与晋王的部队会师。】

  【此战背水矣!战更无位卑贵贱!人亦不分南北!皆为我之同袍!】

  【凡此役战死者,陆成安皆以国士报之!同葬一处!】

  【泊沟城,所夫孙率步骑万余拒战!】

  【你遣陈济领步卒跟进,亲率鬼嵬军骑兵冲击敌阵,老将当先,奋勇杀敌,高句丽抗击军混乱溃逃。】

  【你率军追杀百余里,士气高涨下,斩杀所夫孙、进而围攻泊汋城。】

  【此城倚山设险,又以鸭绿山为屏障,易守难攻,虽然一时之间久攻不下,但在主将出战,奋勇当先的骁勇之势下,众志成城,在高句丽调兵遣将三万余人分两路前来救援,你取兵迎战。】

  【在步兵结阵,你与陈济携鬼嵬军骑兵,从后路包抄,在正面双方交战,大晟王朝占据优势时,右路后方突然杀出的鬼嵬军所向无敌,节节获胜,使得高句丽大败溃退,围点打援之下,泊汋城随之城破。】

  只见世界地图上。

  水路而上的高句丽地图,就像是被染上了一缕墨汁般,顷刻之间化为漆黑色的‘陆’旗。

  此时的晋王,看着建安城这一块地方,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清平十三年五月,陆成安一天之内连下三座县城,时至清平十三年十月,威名远播,功震高句丽的陆成安,已经攻下高句丽十五座城池,四座主城,他不断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恢复己方的士兵补给,在长期的战事之中,使得高句丽大量土地出现无人耕种,从而导致产粮困难的情况。】

  【不敢与之为敌的高句丽将领,陷入缺粮的困境下,纷纷献城归降。】

  【‘功成名就六十载,千军万马惧白袍!’】

  【此番战,举世皆惊!】

  【清平十三年九月,蒙古帝国在大将拖雷的劝阻下,当即放弃了南下的计划,不敢撕毁净州协约,并且延续了原先西征的战略版图。】

  【清平十四年一月,陆成安与晋王在建安城方向成功会师。】

  【此时的高句丽,大晟王朝已有近半的实际控制权。】

  看着画面上。

  从沿海地域,一路打到她晋王主攻的建安城,晋王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中。

  其实,她也不是没有做事,其他的小县城,她晋王也是打下来了,就是建安城,她打了足足六个月之久,才算是打下来了。

  但晋王很尴尬,建安城能被打下来,一方面是后边陆成安把局势打到高句丽人彻底士气崩溃的,另外一方面是崩盘的高句丽已经没有粮食补给给前线了。

  这才让建安城的城主选择献城投降,本质上晋王的攻城还是比较失败的。

  而和晋王成功会师的陆成安观察了一下晋王的攻城器具。

  顿时意识到了晋王是个只会打野战突袭的莽夫,这攻城器具根本就没装备上投石机和震天雷,全程就想着最原始的攻城方式去打下建安城。

  陆成安心中感慨万分的同时。

  他的人物却率先开口了。

  【“吾有七失,未能护将士、灭异族、平国邦、治山河、扫旧约、推新治、扶诸王。”】

  这是什么新的圣经?

  来搞别人心态的是吧?

  晋王直接一个蒙在被子里抱头。

  别骂了别骂了。

  而听到这句话,秦王更是笑出了声。

  平时你晋王不是挺能来事的吗?

  这次怎么没有表演一下自己的能力?

  区区一个躺赢王,也不知道平时在得意什么。

  而成王在这次战役之中,更是被打的满头是包,她和晋王并肩作战,根本打不进去建安城,所以如今的成王心中是气馁万分的,甚至对于晋王的能力,她都产生了一定的怀疑。

  之前打五王之乱的顺风顺水,成王一度认为晋王的能力是非常强大的一员宗室大将。

  怎么打高句丽的时候,直接就推不动对方的小土城了呢?

  这就让成王很痛苦了。

  【清平十四年三月,陆成安班师回朝,在制定了一个八年国策计划,便进入了简出深居的隐居生活。】

  【清平十四年五月,宁王选择与陆成安一同隐居深山,过上了清闲居士的日子。】

  【清平二十年十一月,你溘然长逝,在病逝时,宁王在你的耳畔轻轻说道——‘愿与君共生,不相弃。’】

  【“朝夕相处的久伴,是我对你的最长情。”】

  【清平二十年十二月,早已病入膏肓的天子听闻你的死讯后,看着皎洁的月光,在一声叹息下陷入了无限的伤感之中。】

  【数日后,天子驾崩于皇庭,你的儿子苏为邦继承了大统,加冕为帝。】

  画面忽地一暗。

  所有人都进入了抽取奖励的画面。

  而成王看着自己的抽奖画面,体验卡慢慢悠悠地定格在【仁宗帝灵-苏颐明】的头上。

  恭喜你获得【仁宗帝灵-苏颐明】一日体验卡。

  成王不多想,上手就用。

  犹豫就是浪费!浪费就是亡国灭种!

  让你们这些臭娘们挥霍陆成安的才能,还不如让父皇重用陆成安呢。

  别劝她什么理智不理智,国家被搞成这样,她能理智的下来?

  在模拟推演中,被高句丽打得一肚子都是火的成王,现在整个人的脑袋非常上头。

  只有父皇,才能发挥出陆神的真正能力!

  【使用】!!!!!!!!!!

  画面上。

  【仁宗帝灵-苏颐明】一日体验卡轰然碎裂。

  ......

  ......

  ......

第218章 朕要看到血流成河!

  乾清宫内。

  批阅完奏折的正英帝,很早就已经躺在龙榻上歇息,国事繁多,亲政以后,更是没有什么安生的日子。

  而皇帝的床榻,并没有想象中的宽敞。

  粗略一看,又窄又长,外观上是“瘦长”形的模样,反过来就是长寿的意思。

  一方面是为了风水这一说,另外一方面就是避免皇帝沉迷于女色之中,而像这种床,两个人睡一张床上,是很不舒服的。

  嫔妃们,是很难有这个机会和皇帝同床共枕的,只有册立的皇后,才能同皇帝一起过夜。

  正英帝这些日子,精力越来越不够用,成天都盯着奏疏翻阅,自然对女色再难有什么兴趣。

  本身,他也只是想要传宗接代,有个男嗣继承大晟王朝的大统罢了。

  也正是政务的操劳,让正英帝如今的睡眠质量也是渐渐下滑,稍有一些动静,就极易被惊醒起夜。

  忽然。

  正英帝感觉脑海之中有些胀痛,一股天旋地转的晕眩感随之而来。

  一股难以形容的记忆画面,从他的脑海之中不断地涌现出来。

  正英帝猛然睁开了自己的眼睛,他的面容,从一开始因为微微痛楚而稍显皱眉的神色,逐渐变得肃穆庄重了起来。

  缓缓倚靠在龙榻旁边,正英帝轻扶着自己的额头。

  他正在消化这一段,对于他来说有些不可思议的记忆,他仿佛是穿越了时间,看到了很久很久以后所发生的事情。

  正英七年的九月份。

  还是那个令人头痛的南北榜案,被长孙明趁势用以排除异己,打压南方士族的案子。

  那一场大案,他通过全面打压南方士子,剥夺了他们的成绩,收拢了北方士子的民心,获得了北方世家的支持,但也让长孙明在北方望族之中更加地如鱼得水。

  这不禁让正英帝想起了之前提出【改土归流】的陆成安,为什么在这个记忆中,自己是没有把陆成安摘出来,反而是放任了陆成安一同被废除了科举的成绩?

  难不成,以后的自己,是有了其他的考虑?

  还未深思,他的脑海一点一滴再次的浮现出一些记忆,来到了皇家宴席之上,自己打趣了在宴席上,受邀而来的美郎君陆成安。

  问了一句,他正英帝与陆成安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