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卫青,真不是姐控 第62章

作者:豆蔻

  战争马上就打起来了,原本打算十章之内进入战争,没想到因为各种原因,拖到了快四十章,某种意义的也是说明我写作能力太弱,没能很好的驾驭这种剧情。

  只能说质量不够,数量来凑吧,接下来几天,我尽量多更新些...

  每次说这种话的时候,基本证明是成绩暴跌...

  太特么真实了

第三十六章:温水煮青蛙(二合一)

  西汉时期的华夷之辨非常严重,即便是投降过来的匈奴人,也都生活在比较固定的场所。所以战争期间遇到的匈奴人,想都不用想,宰了割下脑袋,领功就行了。

  卫青的想法很简单,在明知道没办法凭一己之力,改变战局的前提下,最大化收益才是最重要的。

  郭解也听到卫青的打算之后,立刻下定决心答应下来。

  倒不是说卫青的计划有多正确,纯粹是卫青要他做的事情太简单了,既没有损害到他的权势,也不会妨碍自己在游侠中的颜面,属于那种完全可以顺手为之,举手之劳的事情。

  反过来说,如果真跟卫青撕破了脸皮,可能出现的后果,是他不愿意见到的。

  当然也不是真撕破脸的时候,郭解就真的只能束手待毙。

  问题在于他那些对付其他权贵的下三滥手段,根本不能拿来对付卫青。原因再简单不过了,羽林军是少府军,背后就是皇家,如果用下三滥的手段对付御林军,就是直接得罪的皇帝。这不是把刀递过去,让人家砍吗?

  如果皇帝真的有心对付游侠的话,此为借口,直接来一个降维打击,毁灭你,与你何干。他郭解还能跟皇家掰腕子不成?

  “我答应你,周遭乡县有什么风吹草动?我会第一时间找人来通知你。”

  不管是拖字诀,还是说真心诚服,郭解至少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卫青得到想要的答复后,让林仲把那批泼皮都放了,当然武器都留了下来。有些时候驯服一个人,不需要立刻让他跪舔做狗,多给点时间嘛,要知道妥协会养成习惯的。

  郭解被泼皮们簇拥着出了军营,在这群泼皮看来,即便是卫青也必须给郭解面子。可以想象日后传出去郭解的声望恐怕会进一步提升。

  林仲站在卫青背后,看着远去的人群说:“百夫长,这郭解真的可信吗?”

  卫青想都没想的回答说:“当然不可信!一个游侠而已,你把他当什么了?真以为郭解是田横那种壮士不成?”

  别说是田横了,就算剧孟也不是他郭解能比的,看看后世郭解逃命时干了什么,明知道谁收留自己,就会惨遭连累。

  为了活命依旧是躲来躲去,搞得不少与他无关的人,都为之惨死。

  司马迁对此大吹特吹,可卫青喜欢用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在他看来那些帮他之人,如果袖手旁观,又或者偷偷举报郭解,日后必然会被仰慕郭解的游侠所杀。

  如果郭解真光明磊落,为什么逃跑的时候不隐姓埋名。

  “刚才钱伯回来时,说那些泼皮走的时候,人人称赞郭解,还有人说什么百夫长在郭解面前也不得不低头。”

  林仲自幼从少府长大,后来又跟了卫青,听到有人诋毁卫青,免不得有些义愤填膺。

  卫青到不在乎,他笑道:“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看他高楼起,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塌了。郭解现在站得越高,就越担心有一天楼塌人离,当他意识到自己的权势,都只是空中阁楼,就会为维持这份高度,而不得不放弃某些东西,比如说傲气。”

  “百夫长,我有句话想说,如果说错了,您就当没听见。”

  “说吧,咱俩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吗?”

  林仲跟卫青小一年的时间耳濡目染,对卫青的计划,至少有个大方向上的认识,所以猜测说:“您是不是...打算...拿游侠做炮灰?”

  炮灰这个词,是卫青率下象棋的时候提出来的,意思跟后世一样,比喻为了团队利益而被牺牲的人,也就是替死鬼的意思。

  “哈哈哈哈,知我者,林仲也!接下来一段时间,吹捧郭解的声音会越来越大,而这些声音最终导向一个话题保家卫国。

  靠游侠保家卫国,的确是个笑话,一盘散沙而已,可如果散兵作战中,做个炮灰应该算得上优秀了。”

  游侠们是不蠢,但也聪明不到哪里去,尤其是那些二十多岁又没读过书,满腔热血的同渴望建功立业的同时,又不服从管教。

  想要统领这些游侠,那非得是淮阴侯重生才行,卫青没这个本事,所以他的计划是让游侠打头阵,等差不多了再带着羽林军在后面收玉米。

  游侠们死不死,卫青根本不在乎,甚至说多死一些反而是好事儿。死了那叫为国捐躯,不死的话,日后只会继续遗祸乡里。

  卫青冷哼道:“如果郭解聪明的话,会按照我的意思做,事成之后完全可以继续做他的大豪侠,如果不识时务...运气好郭解遭遇匈奴军英勇抵抗,最后壮烈牺牲,运气不好...我让他身败名裂!只是拿羽林军做踏脚石,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吗?”

  郭解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是锅里的一只青蛙,只不过现在水温不高,然而卫青已经开始朝锅炉下面添柴加火了。

  下午的时候,韩嫣的家臣牵着千里驹来了。

  马绝对是好马,根据那家臣讲,这只马年纪尚幼,拥有马王的血脉,成年的话凭借血肉之躯,可以硬刚机关兽,健步如飞一日千里,更是不在话下。

  唯一让卫青不太满意的,就是这马皮毛是白的,还没有杂色。

  这种马拿出去卖,绝对能卖个天价出来,可如果拉出来打仗的话,白毛也太显眼过于骚包,在配一套银甲白袍,那真是黑夜当中的萤火虫,是辣么的光彩,辣么的夺目,简直是移动的人型靶子。

  卫青来到马面前,右手按在马背上,用尽全身的力气往下这么一按,结果无事发生...白马甚至还不忘给卫青甩了个白痴的眼神...

  韩嫣的家臣为此,无可奈何的解释说:“百夫长,这马通人性,虽然暂时不会说话,已经开启了灵智。这是匹公马,性格比较顽劣,可能不容易驯服。”

  卫青摆摆手说:“无妨,公马性格偏烈很正常,不过我听说如果把马阉割后,性情会比较温和些,也容易管理,最重要的是没有发情期,更适合用于做战马,不知道有没有这么说法?”

  这说话当然有了,从唐朝开始,战马中就充斥着大量的“骟马”,公马身体高大健壮是真的,冲击力更强也不假。问题是公马到发情期的时候,脾气会变得无比暴躁,性烈,凶猛好斗,不容易驯服,关键还容易被拐跑了。

  历史上早在美人计之前,就有“美马计”的出现,率先使用美马计的,还是战国的名将李牧。

  当初李牧镇守雁门关的时候,看见匈奴有一百多匹良马,被赶到河里洗浴。

  李牧看的眼热,再加上当时又是,马的发情期,于是计上心来。

  他下令将军中负责拖运的母马,系在隔河的树阴下。

  母马嘶声响起后,匈奴的公马听见母马声,都被诱惑的渡河奔驰过来。然后被守关士兵其尽数赶入城中。

  韩嫣的家臣听到卫青的提议,开始还当做玩笑话,可仔细一琢磨,发现似乎还真有些道理。人阉割之后,性格会温顺,实际上就是雄性激素不足,马其实也是这个情况。

  至于说体力和耐力会不会下降...应该是会有影响的,但再下降也绝对比母马的体质要好。他越想越有道理,还时不时地瞥向面前的白马。

  原本趾高气扬的白马,听到俩人的对话,吓得急忙夹紧了后腿,它看向卫青的眼神都变了,好狠毒的人类,竟然连这种手段都能想的出来!

  “百夫长的提议或许真的可行,不知可曾先例?”

  卫青摇头说:“没有,你有兴趣的话,可以跟韩嫣提议尝试下,如果能成功的话,绝对是大功一件。”

  假使韩嫣的家臣,真的能掌握了这种技术,算得上是大功一件。初次见面韩嫣就送来宝马良驹,卫青干脆也来个投桃报李,反正上嘴皮碰下嘴皮的事儿。

  “末等提少主谢过百夫长!”

  这时的白马看向卫青的眼神,已经充斥着恐惧,这特么是什么人啊,俺要回家!

  然并卵,平时把他当成马大爷供起来的家臣,已经屁颠屁颠的回去,准备找两匹不听话的公马开始试验。

  卫青看着白马问:“想不想被阉割?”

  白马听到后,赶忙摇头。

  “想不想逃走?”

  白马本能的点点头,然后发现又急忙摇头,不过它的眼神已经出卖了它,一双滴溜溜的大眼睛开始乱转,似乎已经考虑怎么才能逃出魔窟。

  在它胡思乱想的时候,一株挥舞着藤蔓的蔷薇,已经爬到白马的脖子上,那锋利的尖刺,只要再一用力,就能刺破白马的脖颈。

  “既然拥有马王的血脉,体内的血气应该足够蔷薇妖化形的了。如果你试图逃跑,就给蔷薇妖做养料吧。”

  蔷薇妖听到卫青的话之后,缠绕在白马脖子上的藤蔓勒得更紧了,它似乎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想用这顿大餐。

  威胁的前提在于对方会相信,如果韩嫣的家臣这样威胁,白马根本不会当一回事。因为它知道,家臣根本没有这样的权利,韩嫣也不会这样做。

  这话从卫青嘴里说出来,白马就不得不信了。

  卫青让钱伯把马牵到马厩了,如果想驯服白马,只要让白洛出面,再容易不过了。

  如果白马不通人性,处理起来还比较麻烦,但既然能听懂人话。这种小事儿再让白洛出手,就显得自己太无能了。

  白马灰溜溜的跟着钱伯走了,临走时那幽怨的小眼神儿,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卫青始乱中弃了呢。

  接下来的一个月,长安内外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唯一值得提及的,就是民间多了两种口号,一种是说游侠之建功立业,就在今朝之类的。

  总之就是爱国口号喊起来,朝廷对于这种现象不闻不问,任由它开始发酵。

  不公开支持的原因,在于不好掌握这个度,游侠属于那种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洪水就泛滥的典型。朝廷如果公开支持的话,鬼知道这群根本没有分寸的家伙,会敢出什么事儿来。

  不反对就更容易解释了,反对干什么?打击游侠的积极性?马上就要打仗了,完全没这个必要,现在还是春季,就算秋后算账的话,也得再等几个月。

  至于郭解的名声越来越大的同时,发现自己已经开始陷入某个泥泽之中。

  因为游侠越来越多,彼此之间很容易出现纷争,一但双方大打出手,又或者结下恩怨来,都会找他来化解或是评判。

  每当出现这种情况,郭解总感觉有一双冷漠的眼睛,正带着嘲讽的笑意出现在背后。他不确定这些案件,是不是卫青特意为他安排的。

  郭毅被郭解关了禁闭,不允许他在出门,甚至再三告诫他,绝不能再惹是生非。即便是这样他也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管得了侄子,还管得了那些仰慕他的游侠吗?

  声望越高,越是爱惜羽翼,做事便是小心翼翼、谦虚恭敬。

  另一种口号则是说,所谓的皇长子并非皇家血脉,乃是卫子夫偷人所生。

  编攒的还有模有样,什么卫子夫在入宫之前,就已经怀有身孕,实际上孩子是卫子夫跟卫青乱(和谐)伦的产物。卫青打算效仿秦国的名相吕不韦,打算李代桃僵窃取大汉江山。

  这种说法最开始只在少数人中流传,随着战争越来越进,突然像长了翅膀瞬间席卷长安内外。散播这种消息的人,或是怀有不臣之心,他们被派到长安来,先通过散播谣言霍乱人心,然后再趁机犯上作乱。

  或是一批不希望皇长子是卫子夫所生的人,也在背后推波助澜。

  阿娇不介意,不代表跟她利益捆绑在一起的那批人也不介意,他们可不管阿娇什么想法,最先考虑的永远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汉朝虽然不以言论治罪,但这种直接诋毁皇长子的谣言,自然不会姑息。短短十几日里,就找抓到数百余人,这些人有的是被蛊惑,有的纯粹是不知情,有些则是潜入进来的奸细。抓住后统一扔进了牢狱中,并没有着急处置,要等之后再详细询问。

第三十七章:战争一触即发

  谣言归谣言,虽说会止于智者,还是免不得让人内心犯嘀咕。

  卫子夫怀孕的时间,应该是入宫之前,这么说起来,如果真是未入宫之前,就怀有身孕也不是不可能。

  对此也有人出来辟谣了,因为皇长子是通过昊天上帝庇护而生,所以怀孕时间绝对是二百八十天,多一天不多,少一天不少。

  根据昊天上帝的指示,卫子夫怀孕的时间,正好是皇帝去平阳府的日子,所以不会出错。

  这种说法确实有道理,问题是别说百姓了,就算是寻常的官员,也不了解昊天上帝的庇护,所谓的多一天不多,少一天不少是不是真的也未曾可知。

  对此最有自信的反而是刘彻,这孩子是谁的,我特么能不知道?在这两种言论的交织下,羽林军已经逐渐熟悉掌握了藤甲。

  除此之外还有个天大的好消息,酒精提炼出来了!卫青编纂的《战后治愈手册》和酒精一并献上去。

  有没有用得经过实践才能知道,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这个机会马上就来了。

  为此刘彻特下令,批给平阳公主大量的薄酒及酒匠,争取在仅剩的时间内,提取出足够用的酒精。

  《战后治愈手册》也被夜以继日的抄写后,送到朝廷中几位有过带兵打仗经验的将军手中,同时开始着手培育相关的人员。大量的原本可能沦为“营妓”的女子,迎来她们命运的转折点。

  手册中关于对瘟疫的预防,伤势的包扎,以及伤兵的处理,可以说事无巨细,几乎面面俱到。为了这份手册,卫青特意拜访了长安内有过随军今天的医者,摆放了参加过战争的老伤兵。

  异世界的西汉,跟后世多少有些区别,卫青特意要来一些犯罪的死囚,进行人体试验,对后世的那些经验一一验证之后,进行删减和添加。

  窦婴、李广这都是参加过吴楚之乱的,见识过战争的残酷,他们只粗略的看了一遍手册就能判断出,这里面所涉及到某些建议,确实非常有效。

  至于一些从未听闻的,比如说要保证伤兵营的卫生,比如说要经常看望伤病患者,给鼓舞士气,让他们坚信自己不会有事儿,这种看起来比较玄乎的建议,也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就算没用的话,也浪费不了贵重的草药,至于几口唾沫星子又不值钱,注意卫生、处理伤口的布要用滚烫的热水浸泡后再使用,这些都是交给后勤保障的,既然皇帝都愿意搞了,他们做将军的当然没有反对的理由了。

  可万一要是有用,能大幅度的减少死亡率,那无论对于士兵,还是对于他们将帅来说,都是天大的好消息!

  就算士兵残疾了,断了条胳膊,只要还活着,依旧可以下田劳作,实在不行也可以配个种。

  别说古代,就算是后世的二十一世纪,一个国家的潜力,体现在什么地方?无非就两点,人口和地域!

  人口资源和地域资源,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高度的重要指标!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人口的劣势,逐渐开始转化成优势。

  西方国家一直鼓吹印度阿三,认为印度是亚洲之光,原因就是他们的语言优势、人口数量和国土面积。

  然而跟中国相比,除了语言优势外,剩下的两点根本没得比,即便是语言有优势,人口成材率也不是一个级别的。

  在二十一世纪过去十九年里,中国的飞速发展,从“made in china”来形容劣质产品,再到现在“made in china”成为质量的代名词,也恰好能证明国家发展潜力的说法。

  假使手册效果出众,仅凭这一点,卫青日后再军中的威望,就绝对不会低,这可是能遗泽后代的大功德!

  按照这时代的风格,被救活的那些人,只给卫青立个长生牌,怕要把当神仙供起来都正常。

  纸张和印刷术也已经有了些许眉目,纸张已经可以生产,不过纸的颜色偏黄,跟后世的宣纸完全没的比。纸张的厚度也不均匀,这方面的技术还有待改进。

  好歹是可以在上面写字,而且不会被掰断,已经可以跟后世的草纸一比搞下。

  卫青命工匠将纸张裁开后装订成册,也就百十来页左右,结果厚度接近三寸(8cm),拎在手里当板砖到是挺顺手。

  印刷术早早就能印字了,就是没有达到卫青的要求,由于纸张跟墨的原因,印出来的字体比较粗,这样就非常占用位置,虽说比竹简不知高到哪里去,可人要是没点追求,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不管怎么说,技术上已经达到要求,剩下的只需要进一步改进就行,卫青是打算等战事结束后,将这两种技术当做皇长子诞生的献礼,送给刘彻。

  至于刘彻得到后,是打算搞教育垄断,还是说干死世族豪绅抢夺,这就不是卫青要管的事情了。这方面三公九卿,能把他这连业余都算不上的门外汉吊起来打。

  真正要担心的,是读书过多,日后逐渐把持朝政后,会不会早就宋明那种重文轻武的现象发生,然而要想完成这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没几百年搞几次革(和谐)命,根本不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