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卫青,真不是姐控 第131章

作者:豆蔻

  无论是洗瘴草还是蒿草,亦或者热水杀菌都是真的,卫青在这方面确实没有骗东瓯使节,只是如今东瓯国跟闽越国交战正酣,而东瓯国是借助地形之利,展开层层阻击,说白了就是游击战。

  而游击战需要的是隐蔽,如今正好是湿润的季节,大面积的点燃蒿草、柴木,必然会升起烟雾,很容易被发现,到时候双方血战的频率会大幅度上升。

  当双方打的难解难分的时候,在想要抽身而出,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打仗是非常冒险的,通常打赢了,可以通过战争红利一夜暴富,如果打输了,源源不断的财富付之东流。

  闽越国不是一言堂,更经受不起失败,而东瓯国就算想求和,沦落为奴隶的命运也迫使他们只能选择咬牙**。

  等打到双方彻底不想打了,打不动了,还会有人逼着他们继续打,直到最后打的两败俱伤为止。

  “打吧,打的越激烈越好。”卫青又重新摆好的地图说:“无论是东瓯国,还是闽越国,对于汉朝来说都是多余的,无论是东瓯人,还是闽越人也都没有存在的必要。

  在这片土地上,只要有汉人就足够了。如果东瓯王识时务,汉朝的列候会给他留个位置,如果执迷不悟,那就给闽越王一起去死!”

  盟友?不需要!

  这可是西汉,不是讲究皿煮的二十一世纪。

  所以卫青从头到尾就没有打算出兵帮东瓯国,甚至没有将东瓯国当做过外臣。

  他真正要的是,让整个南方百越,成为汉朝的后花园!

第十七章:圣人卫青

  东瓯使节离开后,郡守立刻下令让郡里的百姓搜集烟草和蒿草,同时卫青也写信让长安那边帮忙留意。

  和如火如荼的会稽郡相比,长安城里却没有任何动静,就连为到底要不要出兵打出狗脑子的太尉田`,也似乎将会稽郡的事儿忘记了。

  忘记是一种默契,卫青出征是太皇太后背书的,在没有出结果前就站队,万一出现意外很可以会被清算。

  表面上的风轻云淡,掩盖不住内心的紧张不安,会稽郡的消息,每天都源源不断的送往长安,未央宫里,刘彻整天都盯着东瓯国的地图来回看。

  “韩嫣,你说卫青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这是三个月来,刘彻第一百次问韩嫣,同样的问题,几乎每天都要重复问一遍,有时候还要问两遍,起初韩嫣还绞尽脑汁猜想卫青的计划,到后面干脆不想了。

  刘彻想听的不是韩嫣的猜测,只是希望韩嫣能说点吉利的话。

  “如今已经到了六月,别说会稽郡了,就算咱长安也热的是待不住人,不是出征的好时机,恐怕还得往后拖俩月。不过陛下放心,卫中郎天纵之才,此番举动必有他的深意。”

  类似的说法,韩嫣早就背的滚瓜乱熟,就差往DNA里面刻了。

  刘彻叹了声:“等过了六月,就要入秋了,难道要到秋收后才出征吗?”

  古代出征没有特殊情况的话,通常选择春秋两季,春季是有较长的作战时间,秋收则是粮草充足。现在夏天酷热难耐,毒瘴的威力也正处于最强的时候,冒犯出兵绝非最佳时机。

  征集了一个多月的烟草和蒿草,已经足够将量大谷仓堆满,东瓯国的使节又来请求出兵,但卫青这次以天气酷热为由,再次婉拒了。

  夏天走在树林中都能被热中暑了,除非是昏了头,又或者是战况紧急,否则没有人原因在这时候出兵。

  东瓯国的事情的确危在旦夕,但这关汉军屁事?冒着中暑和士兵哗变的风险,去救东瓯国?脑袋秀逗了吧?

  没有得到支援,卫青表示很愧疚,于是又送了些粮草过去,算是给东瓯国输了输血,如今东瓯国的粮食所剩不多,平日里除了组织反击外,还要将精力放在狩猎上。

  东瓯国居民超过四十万,这还是平民,没有算奴隶,汉军的粮草主要是提供给东瓯国的军队,至于平民和奴隶,多是要靠狩猎和采摘野草果实为生。

  自家的粮食已经被闽越国抢走了,闽越国的军队在外出征也是要吃饭的,有时候国内的粮食供给不上来,就只能去抢。不仅抢粮,还抢人,抢女人,更抢男人,男人可以当做奴隶来用,这点闽越国并不忌讳。

  粮食的问题,让东瓯国的百姓跟闽越国的军队之间的矛盾激增,爆发的冲突也越来越多。反倒是一些奴隶,因为战争的原因,反而获得了自由,自由归自由了,去没有去处。

  流浪在丛林中,或是可能被猛兽叼去做了晚餐,或是可能又被抓取做了奴隶,又或者可能喝了毒泉的水死掉,被毒瘴毒死,可谓九死一生,难道真的只能继续回去做奴隶?

  就在这时,东瓯国的境内出现流言,汉人愿意接纳东瓯人,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奴隶,只要到了会稽郡,都能得到保护一视同仁,也不用担心饿死,不用再担心被卖身为奴。

  总结一句话:汉朝愿收纳难民!

  收纳难民是卫青的主张,跟后世某些皿煮国家的做法不同,首先所谓的一视同仁只是表面上的一视同仁。

  认识汉字的地位最高,东瓯人中认识汉字的,基本都是勋贵出生,寻常百姓不可能认字。其次会说汉语的地位其次,能听懂汉语的地位再次之,无法交流的,那只能说多加努力了。

  然后这些东瓯人来到会稽郡,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们每天都被安排不同的劳作,饭当然管饱,但是工钱?对不起没有!

  简单来说,就是一群免费的劳动力!

  这些东瓯人被集中到一起管理,采用连坐制,互相监督,如果出现伤害汉人的行为,整个队都要遭殃,这样大幅度避免出现暴乱的情况发生。

  认识汉字的作为管理者,会说汉语次一级,听懂汉语的再次之,从管理人员到下面,都交给东瓯人自己来处理。在管理过程中,尽量全程使用汉语。

  同时找到那些认汉字的东瓯人,如果管理的好,有机会获得汉朝的绿卡,并获得自己的财产。

  汉朝的绿卡是很值钱的,在这时代非常吸引外族,更不要说流亡状态的东瓯人了。

  东瓯人创造出的财富归朝廷所有,然后再从这些财富中,取出一小部分用在东瓯人身上,剩下的自然充国库。

  细算下来,汉朝这边付出的是一小片荒凉的土地,以及些许粮食,获得的是大量的廉价,不,免费的劳动力!

  唯一让卫青不太满意的,就是这些劳动力属于朝廷,而不是自己的。干了半天给人做嫁衣,就算是给内帑也好啊,好歹肉烂在锅里!

  卫青这种比资本家还狠的行为,得到了万民敬仰,不仅会稽郡的百姓称赞,东瓯人也为卫青大无私的人道主义精神所感动,如果这年代有锦旗的话,那会稽郡的裁缝店,得卖疯了。

  羽林军都不用配军旗了,每个人带个锦旗,都能剩下几十面,给女军医们拆了做绷带用。

  除了百姓,就连郡守也认为卫青仁义无双,真乃圣人再世,搞得卫青还以为他是暗讽自己。

  然而几次交流下来,发现这郡守说的居然是真心话,甚至连严助也说卫青此举行为,是牺牲自己,照耀他人,就差活**了。

  在军营里算完收支的萧白,最后仰天长叹,这种无本买卖的活**,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做上一票!

  会稽郡收纳难民的事儿越传越广,东瓯国的奴隶们,开始组团去会稽郡避难。还有些家里粮食被抢走,又或者家里被闽越军占领的,也在合计,留下来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抓去,还不如去会稽郡,好歹安全,还能吃个饱饭。

  跑来会稽郡的相对还是少数,多数东瓯人,尤其是暂时没做被波及到的,是不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横跨丛林,还没有到这份上。

  不管怎么说,大量的百姓跑到会稽郡,东瓯王自然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对,这次他又派使节来会稽郡,表面询问何时出兵,实际上是质问什么为什么收纳东瓯难民。

  这位快被卫青忽悠瘸了的东瓯使节抵达会稽郡时,已经是六月低,会稽郡依旧热的很,这种闷热的气氛,至少得八月底才会渐渐退去,于是又被卫青找了理由搪塞过去了。

  对此为什么收纳东瓯难民,卫青没有自己解释,而是带着东瓯的使节,去了难民营,让他看到了难民营衣能蔽体、食能果腹生活,又“随机”抽取了几位东瓯人做采访。

  当东瓯使节听到东瓯人在这里不仅没有生命危险,还能有衣穿,有饭吃,有屋住后,脸上显露出了惭愧的表情,并直言对不起东瓯百姓。

  东瓯使节回去复命时,被狠狠地臭骂了一顿,他是站在东瓯百姓的角度看问题,然而东瓯王则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来看问题。

  他终于意识到了,汉人根本没有按什么好心!

  可惜的是东瓯王发现的太晚了,随着点燃蒿草驱除蚊虫引来大量闽越军,双方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的血战。而东瓯王就连下令禁止点燃蒿草驱蚊虫,都来不及了。

  七月是蚊虫最多的季节,东瓯军的士气也随着四个月的鏖战,从开始的一鼓作气,再而衰,到现在的三而竭。

  失去了心气的东瓯军,已经陆续有人做了逃兵,士兵的怨声也越来越大,如果这时候再禁止他们点燃蒿草驱逐蚊虫,很可能会出现哗变的情况。

  如果可以选择,东瓯王这时候绝对想一刀捅死卫青!然后再杀光所有的汉人!

  如果不是汉人给了他希望,东瓯王可能早早的就投降了,即便做不了王,好歹也能继续过勋贵的生活。

  汉朝时期,抓到对方的王,或者对方投降后,并非都会赶尽杀绝。像三国魏晋时期,司马炎一统天下,孙皓和刘禅都善终了,没有被杀掉。曹丕逼迫汉献帝让位,也没有杀汉献帝。

  对前朝皇室赶紧杀绝的事儿,是宋朝之后才彻底流行开来。

  显然打到这时候,损伤同样惨重的闽越王,生吞活剥了东瓯王的心都有了,东瓯军死伤惨重,闽越军死的只会更多!

  闽越军是远途作战,其次东瓯军的武器粮食又得到汉军的资助,最后闽越军还要忍受毒瘴、毒泉、蚊虫的威胁,大量的死亡让闽越王一度有撤军的打算。

  之所以迟迟没有撤军,一来是汉军没有动静,这给闽越王吃了颗定心丸,其次此次出征耗费糜多,如果不能占下东瓯国回血,那接下来的几年里,闽越国都不要在想有丝毫动作。

  一来二去从二月春拖到了如今七月,眼看东瓯军就要被消灭殆尽,东瓯人又被汉人笼络去,这让闽越王又吐出一口老血,他不光要占地,还要东瓯人补充兵源,如果东瓯人都跑光了,只有一片空地的话,价值要大打折扣。

  在东瓯王跟闽越王进退两难之际,羽林军的大厅内,羽林军的什长齐聚一堂,司马汪成也被叫来,卫青终于有动作了。

  十个什长,再加上林仲、张季,汪成,卫青一共十四个人围绕着沙盘两侧。

  卫青率先开口说道:“司马汪成,会稽郡内的士卒备战如何,何时能够出征。”

  汪成立刻道:“随时可以出战!”

  “李当户、夏侯晔你们带兵的情况如何?”

  如今会稽郡的两万军队,被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司马汪成为首的会稽郡将领带,另一部分则由羽林军带。羽林军每个什长各带千人,羽林军又各带百人。

  俩人应道:“随时可以出战!”

  羽林军成员年轻不假,但各个能打,身份又高,还懂得如何树立自己的威望,四个月的时间足够让他们牢牢掌控手下的悍卒了。

  汪成试探问:“卫中郎,您打算七月份出兵?”

  卫青点头说:“没错,赶在秋收之前出兵。”

  “为何不在秋收后出兵,到那时兵精粮足正适合出征啊!”汪成不理解,他带兵这么多年,还没听说过秋收前一个月出征的。再说这天气热死个人,都等了半年了,也不在乎多等一个月吧?

  卫青听到汪成的疑惑,没有回答,而是看向夏侯晔和李当户:“你们来说!”

  夏侯晔点头道:“百夫长此举用意,想必就是将时间卡在秋收之前。通过从其他郡远源源不断的将粮食运过来,会稽郡即便没有这次秋收,也能继续打下去,但如果闽越国错过了此次收成,这个冬天就难过了。”

  李当户也补充说:“夏侯晔说的不错,打到现在无论是东瓯国还是闽越国,都面临着粮草危机,具东瓯国的探子来报,最近这段时间闽越军开始大肆抢夺东瓯人的粮食,逼迫不少东瓯人往会稽郡逃来,此外闽越国往东瓯国运粮次数也越来越多,只怕是粮草不多了。”

  东瓯军的情况更糟,全靠着汉军供应,如果汉军断粮,那东瓯军也得去抢东瓯人的粮食。闽越国二月出征,导致东瓯国内春天播种受到影响,再加上没人照顾天地,收成锐减。就算闽越国现在就撤军,这个冬天依旧得有不少东瓯人被活活饿死。

  卫青取来旗子,插在运粮路线中,卫青看似足不出户,实际上从没有闲着过。再加上汉军按兵不动,闽越国逐渐放松警惕,根本没有想过连运粮路线都被摸透了。

  “经过这段时间得到的情报,得知闽越国的主要几条运粮路线集中在这里,只要截断了这几条道路,接下来把退路堵住,接下来的一个月内,东瓯国就会出现人吃人的惨剧!”

  作者留言:

  ................

  解释下:

  第一,这里面说的几月份是农历,公历的话是西方的,中国古代没有公历的说法。

  第二,天朝这个称呼,从汉朝就有,周边小国就有天朝来称呼汉朝。

第十八章:绝户计

  当司马汪成听到卫青的计划,下意识的后退半步,他瞪大双眼,怀疑是自己听错,人吃人?卫青到底是想干什么!

  “卫中郎,那东瓯国的百姓怎么办?”

  卫青瞥了他一眼,他的语气就仿佛再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儿,说:“他们可以来会稽郡避难,会稽郡又没有将他们拒之门外!”

  “可是....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断闽越军的补给后,立刻派兵堵住闽越军后退的道路!这个任务交给夏侯晔,到时候我会让敖家三兄弟协助你。”卫青取过代表着夏侯晔军的旗子,在沙盘中东瓯国与闽越国交接处插满,又取来代表司马汪成会稽军的旗子插在会稽郡与东瓯国的交界处。

  夏侯晔闻声称诺,羽林军中夏侯晔打仗风格持重,最适合防守反击,切断补给线,并建立防御工事的活,交给他来最合适。

  如果换成李当户的话,以他那暴躁的性格,看到闽越军在边境上徘徊,恐怕早就带兵杀过去了。

  如今正好是七月雨季,平日里就经常阴雨连绵,一些湖水都积攒满了雨水,到时候蛟龙便可以兴风作浪,帮助夏侯晔抵御闽越军。

  只可惜无法施云布雨,否则在重要位置连续下上几个月的雨,闽越军就算想打,也难找机会动手。

  “羽林军出兵之际,司马汪成你带着剩下的会稽悍卒,布防在东瓯国边境,只允许东瓯百姓进入会稽郡,所带的任何武器工具,全都没收。除此之外断了给东瓯军的补给,告诉东瓯王还想要粮食,就拿闽越人的脑袋来换!”

  这是卫青计划的第一步,利用秋收之前这个时间点,将整个东瓯国与外界隔断,然后让东瓯军跟闽越军在里面拼个你死我活。

  司马汪成被卫青的心狠手辣所震惊,这是绝户计啊!说不定,不,是一定将整个东瓯百姓都牵扯进去。

  原本闽越军在军粮紧张的时候,就会抢东瓯百姓的粮食,现在卫青的举动无疑放大了这种现象。

  大量面临饿死窘境的东瓯百姓,如果不逃到会稽郡,就必须跟闽越军鱼死网破。这是通过牺牲东瓯国的百姓,来消耗闽越军的战力。

  东瓯军被断粮后,除了按照卫青安排的去做,只剩下两个选择。

  一个是进攻会稽郡,会稽郡有足够的粮食,只要能打下会稽郡就能解燃眉之急。

  先不说这样得罪死汉朝,就凭油尽灯枯的东瓯军,凭什么能攻占会稽郡?如果东瓯军真有这本事,早就把闽越军团灭了,还要等到现在?

  另一个选择,就是投降闽越军,两边合兵一处,攻打汉军!

  首先说双方半年来的血海深仇,岂是那么容易放下的?其次闽越军的军粮也不多了,根本养不起东瓯军,他们能做的或是攻打会稽郡,或是退回闽越国。

  这两个结果都不好,会稽郡没有那么容易打下来,就算打下来了,也得面临汉朝的秋后算账。汉朝之前不攻打闽越国,是因为得不偿失,但这不代表汉朝拿闽越国没办法,兔子急了还咬人,更何况堂堂天朝大国。

  退回闽越国更是无稽之谈,闽越国打了半年多的仗,储存的粮食也不多,退一万步讲,闽越国不计前嫌,也还养得起东瓯军。

  如今闽越国在东瓯百姓眼里如豺狼虎豹,投降闽越国无异于自绝民心。这时候汉军从跑来投靠汉朝的东瓯贵族中,随便扶植一个做傀儡东瓯王就行了,这种手段汉人玩的炉火纯青,根本不需要教。

  如果东瓯王聪明,他会亲自来会稽郡面见卫青,请求卫青网开一面,至少留一条活路,如果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众叛亲离!

  旁边的萧白看着惊魂未定的司马汪成说:“死的是东瓯百姓,总比汉人好吧。”

  卫青的计划里还涉及到一点,只是没有人跟汪成解释。

  东瓯国依附的话,至少四十万东瓯人,管理起来非常麻烦,而且很容易反叛,越人常反复从来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