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卫青,真不是姐控 第118章

作者:豆蔻

  公孙宇尴尬的点头说:“昔日在酒楼中狂饮,没把住门出言侮辱了南宫侯,没想到那日南宫侯也在酒楼宴客...”

  “那活该你倒霉。”

  卫青摇摇头,正常情况下民间闲言碎语,侯爵也懒得去较真,总不能今天有人打小报告就去抓一个,明天再抓一个,天天抓?抓着抓着就得被皇帝用来收买民心砍了头。

  但话又说回来,既然撞上了,尤其是宴宾客的时候撞上了,还能当做无事发生不成?真不做点什么的话,让其他宾客们怎么看?

  公孙宇这也怪不得别人,甚至说跟杠精都扯不上关系,纯粹自己眼瞎。

  “想出去吗?”

  “想!”

  公孙宇都没考虑,立刻应下来,他又不蠢,卫青所说的出去,肯定不是偷偷摸摸的出去,意思是帮从中调和。其实也不用调和,一句话的事儿,估摸着南宫侯都快把公孙宇给忘了。

  能出去的话,谁原因老死在这破地方,更何况名家现在人才凋零,公孙宇作为继承者,还想着将名家传承下去呢,待在监狱里面传给谁?传给狱卒吗?

  “那好十年,替我卖命十年,你不仅自由了,而且荣华富贵、唾手可得。”

第四十二章:名家、农家、小说家

  历史上汉武帝刘彻独尊儒术是有的,但要说罢戳百家的话,的确值得商议。

  首先“史记”没有记载这种言论,其次汉武帝时期主要打击,或者说罢戳的是乱国政者,比如韩非、苏秦、张仪之辈。

  这些人的思想适用于乱世,不适合治世,打击一下也是有充分理由的。

  其次汉武帝时期,道家思想没有被禁止,法家更是被拿出来大用特用,百家之所以逐渐消失在历史中,主要是竞争力太差了。

  儒家的优势在于两点:

  第一儒家,准确的是董仲舒的儒家是为君王服务的,皇帝没道理会不推广。

  第二儒家极力主张学生做官,学生成为官员,推广自家思想的力度只会更大。

  而西汉跟后世不同,后世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但在西汉就算是富可敌国依旧是养肥的猪,即便巧夺天工也只是工匠而已,论影响力跟当官的根本没法比。

  久而久之在儒家上位后,其他各家的影响力越来越低,最后也就导致如墨家、道家曾盛极一时,最后还是落得烟消云散。

  但是卫青不同,卫青知道诸子百家有各自擅长的领域,也知道什么叫扬长避短,所以在别人眼里鸡鸣狗盗之辈,只要有能力,他都不介意招揽到身边。

  名家也一样,别说什么杠不杠、诡不诡,只要能辫的对方哑口无言,只要能把对方说服,这就是本事!如果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那就更牛了,以后再打嘴炮的时候,就不需要自己亲自出马,直接关门放公孙宇就行了。

  公孙宇听卫青轻描淡写就要自己给他卖命十年,第一反应就是拒绝。

  开玩笑呢,公孙宇已经五十奔六十,还能有几年好活的?给卫青卖命十年,还不如老死在监狱里得了。

  不过他很快又冷静下来,卖命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最下等的是卖身为奴,最上等的是成为家臣。

  自己既不会卖身为奴,也不可能成为家臣,应该是担任出谋划策,偶尔亲力亲为,因此五年还是十年的区别似乎并不大。

  “敢问冠军侯,您现在都自身难保,还开口就让我卖命十年,真不是说笑吗?”

  “你认为我会死在这里?”

  公孙宇想了片刻,卫青的关系网太厚,相反栾大根本没有什么背景,所以怎么想卫青都不至于丢命“多半要罢官夺爵。”

  卫青笑道:“一个侯爵而已。”

  公孙宇:“....”

  这话恐怕也就卫青能如此轻描淡写的说出来。

  “不知道冠军侯要我卖命,究竟要干什么?”

  “无外乎忙时帮忙,闲时帮闲,平时帮腔,战时帮凶。至于你平日里私生活如何,我不会过问,只要不违法乱纪坏了我的名声就行。除此之外平日里的衣食住行,不用担心,每月工钱照发会让你满意的。”

  “不限制我的自由?不怕我跑了?”

  卫青噗嗤笑了:“你如果有这胆量,也不会还留在中尉府了。”

  公孙宇就是因为怕平阳侯报复,所以才心甘情愿吃牢饭的,得罪不起南宫侯,难道就得罪得起冠军侯了?

  就算卫青被夺了爵位,关系网又没被破坏,跟皇长子的关系又没断绝,三军将士依旧尊他敬他。

  虎落平阳被犬欺,那是因为老虎是独居,而人是群居动物。

  “可以多想想,不着急。”卫青没有逼公孙宇立刻做选择。

  威逼的时候不能过于松,利诱的时候不能太紧,威逼利诱讲究的就是张弛有度。

  公孙宇回去思考人生,而卫青也受公孙宇的启发,将目光看向其他的牢房,寻摸着是不是能再找几个可用之才。

  有资格被送进中尉府的,多少都有些本事,如果是寻常的罪犯,直接被扔到地方监狱,比如说长安的西市狱,京兆尹监狱等等。

  而被送进中尉府的人,也并非都是恶贯满盈、十恶不赦之辈,有得罪人被送进来的,也有被酷吏盯上送进来的,又或者上书劝谏惹怒了皇帝、太皇太后被送进来的。

  当然肯定也有犯上作乱,又或者滥杀无辜大恶人。

  全都是白莲花?可算了吧,庙堂那些高官都是黑的,还奢望中尉府的囚犯有多白?

  中尉府的囚犯,每过一段时间都有放风的时间,就是拉倒太阳底下晒晒。第二天晒太阳时间狱吏过来,卫青顺便询问中尉府里罪犯的情况。

  狱吏得了卫青的好处,再加上不敢得罪卫青,当然是知无不言,如果不是案宗太重的话,甚至直接把案宗都搬来给卫青看。

  狱吏边说边提卫青指认一二,被赶出来放风的人有四五百人,狱吏对每个人的姓名、能力,为什么进来的,全部了如指掌。

  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就将可造之材说了个遍,又将那些得罪人,但并没有犯禁忌的人单独拎出来,让卫青不得不感叹,这就叫专业。

  让卫青没想到的是,中尉府里面,居然还有许多高官,这些高官被送进来的理由也千奇百怪,甚至还有为民请命送进来的好官。

  没错,就是那种你知道是好官,皇帝也知道是好官,太皇太后知道是好官,老百姓更是公认的好官被送进来了。

  就比如有一位官员叫赢农私,得知某公主用盐田换了百姓的良田,气不过跑到告状为民请命告御状。等赢农私告赢之后,人也被送进来了,理由是以下告上。

  一开始卫青还不懂,这种为民请命难道不应该提倡吗?为了还打压?

  等狱吏解释完才知道,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汉朝讲究声望,为民请命自然能获得大量的声望。

  然而问题来了,有些人为了声望,遇到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就进京告状,反正被罢官而已,只要有声望在,想做官不是随随便?

  就算不再做官,子侄们也能通过长辈的获得的名望,轻而易举的成为新一代的官吏,直接省去了养望的时间。

  因此总有人想要投机取巧、无中生有,因此才会出现即便是为民请命,还是有可能被送进中尉府走一遭的情况。

  卫青对此只能感叹一声,畸形的选官制度,造就了畸形的律法。

  “冠军侯,小吏斗胆谏言,会被送进中尉府的人,或多或少有些问题,保释不难,但用起来多少会影响名望。冠军若是想要招揽人才,相应者数不胜数,何必牺牲自家名望。”

  卫青拱手道谢:“多谢尊驾好意,如果是作恶多端之辈,卫青也不屑去用。眼下是天平盛世,有才无德之辈还是老死在牢狱中的好。不过像公孙宇这种口无遮拦,却又有几份本事的,真老死在牢狱里,岂不是可惜了。”

  狱吏听后也没有再规劝,只是奉承道:“冠军侯胸襟,小吏敬佩万分。”

  在卫青打量那些犯人时,不少犯人也饶有兴趣的看着卫青,这些人里不乏有地位比卫青还高,权势比卫青要大的官员。

  这些官员听说卫青打算在中尉府招揽人才,无不仰头大笑,也不知道是笑卫青的天真,还是笑卫青愚蠢。

  卫青不在意,甚至还请这里面的一些人喝酒,将平阳府厨子送来的烤鸡、烧菜留了下来。

  那些人也是来者不拒,有酒喝,有肉吃,但该笑话卫青的,还是在笑话。

  直到那位赢农私忍不住开口问卫青,既然知道他们为民请命也是为了赚声望,是有私心在里面的,为什么还对他们如此敬重?

  卫青听后摇头回答说,又不是表面为国为民,背地里卖国求荣。赚声望而已,不丢人。夫子在子路赎人、子贡受牛中也说的清楚,既想让马跑,又不给马儿草吃,终不会长久。

  听完卫青的解释,赢农私长叹一声,随后感觉烈酒没了滋味,也再没有再去笑卫青。

  只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卫青根本不在乎。

  从官场上摸打滚爬的人,卫青一概不要,跟朝廷抢人才是不明智的。

  挑的都是公孙宇这种有能力,但朝廷看不上,不上不下,可内心还有点抱负,总是嘟囔什么怀才不遇,遇人不淑的“废物”。

  除了公孙宇外,卫青又找到俩个稍微合适些的。

  一位叫许泞,是农家的传人。

  农家也分两种,一种是专注民生,一种是会关涉政治,主要是提倡劝耕桑,以足衣食的政治主张。

  许泞是前者土地里抛食的,之所以被弄进来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他种地有一手,经他指点的田地收成总比其他农田多一些,后有高官的家人收他做家臣。许泞不愿意,于是被找了个理由送进了中尉府吃鞭子。

  另一位叫虞终,是位小说家。

  小说家被送进来就太正常了,古往今来写小说的,有几个不夹带私货的?

  从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再建国之后小说也发展成影视剧,其中《让子弹飞》更是私货填满的典型。

  说句直白点的话,对于创作者来说,不夹带私货的小说,那叫论文。其实就算是论文也是夹带私货的,不然怎么骗经费?

  许泞就不说了,农家在哪个时代都是宝贝疙瘩,等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种子,卫青还发愁找谁来种地呢,现在蹦出来个农家传人,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至于虞终嘛,跟名家这种对上层宝具不同,小说家是对底层宝具,主要影响对象是基层百姓。

  古代的神话故事,能间接反应了一个时代的变迁。比如女娲到伏羲,是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转变,小说家的作用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百姓的思想跟观点。

  卫青想,如果能将“十三将士归玉门”、“安西都护府,满城白发兵”改编后宣传一番,就不信唤不醒百姓的爱国热情。

  老百姓嘛,最喜欢茶余饭后的故事,你跟他们讲什么庙堂之间的阴谋算计,那谁懂啊,不如弄个茶摊讲一段三国演义的评书,绝对更受推捧。

  他们除了各自特长外,三人私德还可以,没有做伤天害理的事儿。得罪的人,要不会卖卫青面子,要不就是得罪不起卫青,花点钱上下打点一二就弄出来了。

  卫青在监狱“狩猎”时,外面早就是一片鸡飞狗跳,最开始太皇太后得知栾大被杀后怒火中烧,下令要严办卫青,然后当天刘嫖就跑进宫里,劝太皇太后网开一面。

  只能说碰上这种见钱眼开的老娘,也是陈阿娇到了八辈子的霉。

  用姜维的话说: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不知道如果钱砸的够多,刘嫖会不会直接把陈阿娇也给卖了...

  如果说刘嫖是拿钱办事,效果不明显的话,那许负入长安,则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许负入宫见到太皇太后详谈了半日,之后太皇太后便将卫青之事,交给了刘彻来决断。

  此事传递了两个信号,一个是太皇太后放弃了严惩卫青的打算,只要不瞎都知道,刘彻肯定是要保卫青的,交给刘彻办理,不就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吗?

  另一个信号则是太皇太后真的逐渐开始放权了,如果刘彻处理结果让太皇天后满意的话,权利的更替也会顺势而为。

  过了太皇太后这关,还有王侯以及陈氏集团两头拦路虎。

  对于陈氏集团,刘彻跟卫子夫找到了陈阿娇,至于王侯们那边...已经打出了狗脑子...

  上到三公、下到群臣,唇枪舌战几乎都参与了进来。

  事情也开始层层发酵,从最开始两位列候之间的矛盾,上升到将士与方士,最后又双回到主和派、主战派之间的争端。

  至于栾大究竟做了什么,居然会被卫青杀死?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根本没人在乎他的死活。

  这事儿前前后后吵了半个多月,等公孙宇、许泞、虞终被放出去,卫青还蹲在牢里养膘。

  是的,在监狱的这半个月,算是卫青自穿越以来,过的最舒服的半个月,跟度假没什么两样。

  可惜幸福的时光过的总是很快,终于随着曹英前来探监,卫青知道此事终于该告一段落了...

第四十三章:回家(本卷终)

  跟半个月前相比,曹英的神色要憔悴许多,这些日子恐怕是东奔西走,没睡几个安稳觉。

  同样的,也能看出曹英在短短半个月内也成长了不少,不再是那个只会躲在卫青背后,抱大腿的纨绔了。

  再怎么说他也是平阳侯,虽然辈分比较小,但平阳府的关系还在的话,说话总有些份量的。反倒是夏侯晔、窦杰虽说是嫡子,可这种情况下连李当户这嫡长子都没话语权,他们更是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打发了狱卒后,曹英走进牢里一屁股做到软草上,四肢摊开,太字形一趟感叹说:“这是个好地方啊,清净,以后我要是烦了,也要搬进来住段时间。”

  卫青说:“看来这半个月你过的不太顺心。”

  “何止是不顺心,简直是不顺心。你倒是干脆,一剑把那栾大杀了,结果留下一摊子破事要我们给你擦屁股。”

  曹英是满腹怨气,以前他只是个小辈,遇到什么事儿都可以往他人背后一躲,现在不行了,必须的站出来才行,如果再做鸵鸟的话,别说是李当户等人了,就连他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这些天忙前跑后的没少费唾沫,各种臭脸色都看麻木了,一个个没什么本事,架子端的到是不小,如果不是有求于人,早就一巴掌扇过去了。

  “其实你没必要参合进来,只要我不死,失去的总能拿回来。”

  这话曹英就不爱听了:“屁话!能多争取些,凭什么丢掉。再说你杀栾大是也为了我嫂子,我能干看着?就算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兄弟有难,还能不动如山?”

  “也是,说吧,什么结果?”

  曹英没好气的说:“罢官、夺爵、罚钱,不用蹲牢了。”

  “跟我预料的差不多”

  夺爵是给列候们一个交代,不可能杀了列候还跟没事儿人一样,罚钱是惯例了,罢官应该是主和派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