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卫青,真不是姐控 第108章

作者:豆蔻

  卫青的这种方式,在西汉绝对是大胆的创举,以至于连羽林军的成员,也隐隐有些担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难保不会有宵小之辈,为了扬名故意挑选出问题,用来攻击卫青。

  对此卫青的回答也很干脆,当初吕不韦带人编纂的《吕氏春秋》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有问题指出来改正就是了,如果像鸵鸟一样,遇到问题就把头埋进沙土里,永远都不要奢望进步。

  卫青讲的是很有道理,只是...让羽林军成员一头雾水的是,鸵鸟是什么?为什么会把头埋进沙土里?

  下课后,卫青又命人将呼延当叫来,跟呼延当一起过来的,还有他的汉语老师兼翻译,除此之外还带来了几卷竹简,上面是呼延当口述的关于养马的心得。

  竹简上是翻译成汉语后记录的,后世史记中记载,匈奴是没有文字的,但这个世界里面匈奴有文字,只是非常简单,而且很多相对复杂的意思,甚至无法表述清楚。

  匈奴的官方,在记录某些重要的大事儿的时候,甚至会用汉字。当然在匈奴里面认识汉字的非常少,懂汉语的反而多点。

  卫青不懂养马,有人懂,将竹简抄了份送去少府的马监,请马监帮忙鉴别下真假。

  如果确认没问题的话,就要考虑培养马匹了,如今羽林军别的不多,就是马多!

  这次缴获了大量的匈奴马,而这时代的马又没有被骟,完全可以当做种马,培育并改良下一代马种。

  呼延当见到卫青时纳头就拜,如果说以前呼延当投降,还打了小算盘,那听到乌洛兰仆被杀的消息后,直接把算盘扔到九霄云外。

  匈奴人崇拜强者,而现在,是卫青比较强。

  翻译听呼延当说完后,翻译说:“卫百夫长,呼延当在向您问好,并祝愿您如草原上的雄鹰一样雄视四方。”

  卫青没有回应呼延当,而是反问说:“他汉语学的怎么样?多久能正常交流?”

  “这...还未入门,恐怕还要一年半载。”

  一年半载就能学会中文,在后世看来应该是比较快的了,可卫青的要求只要能简单交流就行,又不是靠专业八级,再说...把刀架在脖子上后,远不是被人苦口婆心劝着学的效率所能比的。

  卫青说:“尽快吧,替我告诉他,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华夏而夷狄者,则夷狄之。只要说汉语、用汉字,懂汉人的道理和做人的礼节,以后他就是汉人,享受汉人才能拥有的待遇。

  如果披头散发,说的是匈奴语,就算曾经是匈奴的单于,在我这里也只能成为低贱的奴隶。”

  “这...卫百夫长...这...”

  “有问题?”

  卫青知道翻译的意思,匈奴的高层被俘虏后,只要投降的话,自由肯定是不用想了,但基本还是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同样的,像汉人,尤其是身份高贵的汉人,被俘虏后很少会被杀掉,基本都是劝降,如果不劝降就囚禁起来,而投降的汉人则是许以高官厚禄,待遇是没的说。

  卫青缓缓的站起来,看着纠结的翻译说:“记住,那些是别人,而羽林军中,我卫青说的算!”

第二十九章:李广搬师回朝

  种族主义在古代,尤其是唐宋之前,基本属于政治正确。

  卫青自然也不反对这种看法,只是他多少受后世的影响,对种族的划分并非狭隘的出生地和皮肤,还有所使用的语言、文化跟思想。

  这种说法,最早应该是孔子提出来的,而儒家学说对于后世的华夏影响之深,已经跟华夏文化融为一体。

  后世很多人谈到诸子百家的时候,会说喜欢墨家,喜欢道家,喜欢法家,但那些人可能只是对这些思想一知半解,或者说只看到了优点,没有看到背后的弊端。

  更可能不知道的是,自己许多对待问题的看法与认知,是自然而然的继承的儒家思想。

  最有趣的是,这种看法跟认知,已经到了生活常识的地步,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思想的传承跟儒家密不可分。

  西汉或者说刘彻之前,儒家思想影响力很大,但还没有到一览众山小的地步,还有许多人依旧秉承着其他学说的思想看法。

  如果真要给卫青划分的话,应该属于继承的儒家思想,但跟董仲舒那一套不同,卫青继承的应该是孔子思想的改良版。

  比如淡化了阶级概念,淡化了礼乐制度,但继承了孔子的人文思想和教育理念。

  对待投降的匈奴人,卫青的看法也是如此,只要说汉语、用汉人的礼节,最后再来一颗中国心,就算是黑皮黄毛也无所谓。

  同样的如果崇洋媚外的香蕉人,整天想着如何卖国求荣,就算根正苗红,也一并开除国籍。

  不过卫青现在所处的是西汉,想在西汉找个崇洋媚外的汉人,还真是挺难得...

  就算是投降匈奴的人,多数还是以汉人自居,真心实意投靠匈奴的,比大熊猫还罕见,当然...西汉的大熊猫并不算罕见。

  即便是著名的大汉奸“中行说”,某种意义上也算被逼的。

  翻译将卫青的话,原原本本的叙述给呼延当,呼延当听完后激动的从腰间抽出弯刀,当场就在脸色划了一道,来表现内心对卫青的忠诚。

  看的翻译官嘴角直抽搐,百夫长前脚说学习汉人的理解,你后脚就以匈奴人的方式效忠,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卫青能怎么办?

  只能挥挥手让翻译带着呼延当下去包扎,顺便讲解下汉人的礼节,以后别再整出这种丢人的事情来。

  呼延当走后,李当户凑了过来。

  “怎么了?”

  “没事儿,就是想跟你聊聊。”李当户的表情有些惆怅,看得出是有心事儿。军营里不允许喝酒,否则现在的李当户肯定是浑身酒气。

  “说说看。”卫青边说边整理下书架。

  “卫青,你说...我爹是不是有些跟不上时代了?”

  卫青没想到他居然会提出这个话题,诧异的看向李当户,“啊?怎么想的?”

  李当户拉过张椅子坐下,表情纠结,跟卫青有小一年的时间了,对卫青的很多考量跟思想,也有大致的了解。

  刚加入羽林军的时候,李当户始终认为,卫青是小聪明,跟家父相比再对战争的见解方面,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

  这并不是李当户一个人的看法,应该说整个大汉朝,包括匈奴在内,就没人相信,一个十三四的少年,对于战争的理解,能跟在沙场征战多年的名将一较高下!

  但经过一年的学习,事情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卫青在许多方面,跟李广的差距依旧非常大,但卫青从始至终给羽林军管束的概念,是如何如何进攻、并且消灭匈奴,而现在汉军主流的将领,思想还停留在如何抵御匈奴入侵上。

  因此李广将军在占尽主场优势的情况下,还是被匈奴逃走了。如果把程不识或者窦婴,换到李广的位置上,结果只怕也差不多,不会有太大的变数。

  今天李当户从卫青讲解的过程中,已经隐约听出,导致汉军没有大获全胜的不是因为硬实力上的差距,而是战术上决策的失误。

  跟羽林军的其他人不同,李当户的父亲是名将,而意识到,被自己视为骄傲的父亲,似乎已经逐渐被时代所抛弃,李当户的内心自然是五味杂谈。

  “从你今天的分析就能听出,我爹从头到尾,都是按照抵御匈奴入侵的战法再打,也正因为如此,才导致大好的机会没有抓住,被匈奴人跑了。如果从一开始就改变战术,以进攻对进攻,就算匈奴人能跑,也得脱一层皮。”

  卫青听李当户说完,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历史上身为名将的李广,在对匈作战的后期,就没有打出一场能看的仗,很大的原因,也是在于被淘汰了。

  事实上被淘汰的又何止李广,身为名将的程不识后期也神隐了,只不过程不识识趣,没有像李广那样不服老,执意要请命出征,否则下场只怕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如果说汉朝跟匈奴未来三四十年里,继续保持这种小战不断,大战不犯的情况,那李广自然功成名退。

  然而可能吗?

  不可能!

  卫青知道不可能,李当户也知道,或者说羽林军所有的成员,都坚信匈奴与汉军早晚必有一战,而此战恐怕会在二十年内爆发,而二十年后的李广就服老了吗?李当户反正不信。

  “近几年里,匈奴跟汉朝,估计还会保持这种焦灼的势头,所以你这想法在目前来看,是有些杞人忧天了。

  有一点你说得对,现在汉军军方的主流战术,都是为了抵御匈奴,如果某日主动出击,进入草原与匈奴作战,那只怕要吃个大亏。

  不过,别忘了你李当户可是从羽林军出去的,以前打仗是老带新,以后的战争说不定就是新带老,老将正好可以弥补年轻人经验不足的劣势。”

  卫青的说法没错,问题就在于,新人能压的住老将吗?

  既怕是压不住吧,就算是卫青现在立下赫赫战功,可如果让他领导一批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将,也是难以服众,更何况羽林军的其他成员了。只有让老将先栽个跟头,然后新人立下大功,如此才能新老逆转。

  然而...说起来简单,但一场败仗就得有多少将士埋骨他乡。

  这点卫青知道,李当户也知道,但是那些不服老的老将不知道,也不认为自己被淘汰了,更不认为那些小辈们,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弯道超车,将他们远远的抛到了脑后。

  卫青感觉气氛似乎有些压抑跟无奈,又笑道:“别想太多了,指不定我们走的才是弯路,还没打过几次胜仗,就开始悲天悯人,可不是作为将士该有的想法。

  如果未来的几年中,羽林军的成员,或是加入禁军,或是直接参军入伍,或者是闲置在家,但无论如何,只要羽林军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脱颖而出,就必然能得到上层将帅们的认可,也才会有话语权。

  怀才不遇是有,但我们已经拥有了最佳的平台,在无法脱颖而出,只能说无才可遇。如三五年,还无法掌握一定的话语权,那只能说明自己尚不够优秀,更不要说什么,当代名宿跟不上时代的说法了。”

  未来的事情,谁也无法预料,就算卫青是穿越者,但现在的西汉,跟历史上的西汉还是有区别的。备不住发生些难以预料的事情,导致历史发生重大转折,因此卫青的想法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半个月后,李广终于班师回朝了,此次作战对外宣布的是大胜,也的确可以称得上大胜,只是李广回来后就闭门谢客,不见外人。

  各家勋贵恭贺李广立下大功送来的礼品,也无一例外全都拒收,想来李广自己也不认为此战有什么值得庆贺的。

  关于长安的情况,李广当然是听说了,也知道卫青给自己擦了屁股,让晚辈给自己擦屁股,这种事情说出去简直丢人。

  惭愧的同时,李广也感到有些庆幸,也得亏卫青给擦了屁股,否则五千多匈奴军,冲进长安附近搅个天翻地覆,再把建章宫付之一炬的话,那自己就真史书留名了,而且还是恶名。

  待在家里的这些天,李广也没有闲着,李当户特意让人,把卫青对此战的分析抄了一份,送回来,李广已经翻来覆去看几遍了。

  这天李蔡下朝回来,看到院落里的李广,正坐在板凳上,还在拿着竹简看的入神,忍不住开口问:“兄长这些天闭门谢客,已经有风声传言说,你持功自傲,是不是要澄清下。”

  “澄清?澄清什么?持功自傲?我也得有功劳啊!”

  李广放下竹简,没好气的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就是有些人见不得我好,现在有机会挖苦了,肯定要落井下石,理他们干什么?找不自在?让他们说去。”

  李广经常犯政治错误,但不代表他蠢,这种官场上眼药的雕虫小技,还是能看出来的。

  “对了,今日朝堂上在讨论关于功臣如何封赏,兄长难道不想听听吗?”

  “封赏?怎么个封赏法?”

  “别的都没太大意外,主要是俩个人,一个是栾大封侯!”

  李广问:“栾大?就是那个方士,听说还有个师兄弟?之前一起用术法,震慑驱散想要伤害皇长子的鬼神,他也算是功在社稷,封的什么侯?”

  李蔡颇为玩味的说:“栾大被封为乐通侯。有意思的是...栾大的师兄少翁,在功成之后选择了身退,拒绝了所有的封赏,然后连夜离开的长安。”

  乐通侯也就是列候,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跟栾大立功不相上下的少翁。方士就是卖与帝王家的典型,现在大好的机会摆在眼前,封侯的机会唾手可得却突然离开,难道里面隐藏着什么猫腻?

  “还真有意思了,方士都是神神叨叨的,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见不得光的东西在里面,谁知道呢。既然立有大功,被封侯也能理解,只是这乐通侯有些过了,只怕是别有打算,对了,那另一个人呢?谁呀?”

  “冠军侯,卫青!”

  “卫青?冠军侯?”李广愣了几秒,作为常年带兵打仗的将军,不可能不知道“冠军”这词的含义。

  功冠全军!

  对于带兵打仗的将士来说,绝对是无上的荣誉。

  问题是之前从没有过这种爵位!

  关键是,卫青小小年纪,战绩又不是那种决定性的大胜,被封为冠军侯,真的能够服众吗?

  李广起身徘徊了几圈后说:“卫青被封侯是意料之中,但被封为冠军侯,还真没想到。但是要我说,他的确有这个资格。这是卫青写的,关于此次战争的推演模拟跟总结,你看了没有?”

  李蔡摇摇头说:“没有看,这...有什么问题吗?”

  “大有问题!”李广又坐回来板凳上,打开竹简说:“这竹简上推算的情况,跟为兄指挥大军时,掌握的情报,和做出的判断几无二致。”

  李蔡不解,问说:“这...仗都打完了,推算对了不是很正常吗?”

  “当然不正常,战场之中瞬息万变,许多时候做出的判断,跟执行的结果不同,所以按照结果照推回去,能猜的七七八八是正常的,可要说能猜的一模一样,那就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了。”

  “即便如此也是纸上谈兵,不足以说明什么吧?”

  李蔡倒不是对卫青有意见,只是看到兄长把一个十四岁的年轻人,捧得这么高,有些无法相信。虽说少年名将数不胜数,但十四岁的名将,还从来没有过吧?

  “可话又说回来,卫青跟匈奴仗打的确实漂亮,对战事的看法也细致入微,缺的就是带兵打仗的经验了只要日后不栽大跟头,必然会成为未来的名将,再考虑到现在卫青在士卒们心里的地位,只要日后不栽大跟头,必然会成为未来的名将。

  这样的人,应该是主和派打压的对象,现在居然能被封为冠军侯,背后只怕是做出了某些妥协!”

第三十章:陈阿娇:再生女儿吧

  “如今朝廷的风向,确实有点看不懂,就比如说朝廷已经决定,派遣张骞出使西域。随行的还有五百禁军护卫,这些禁军护卫都是长乐宫那边派出去的,而且出使西域的理由,也不是之前所说的,联合大月氏共同对抗匈奴,而是打算与西域较好,互通往来。

  还有就是对于伤兵的处理,也有了章程,部分退伍的老兵回归故乡,担任教官职务,一些获得功勋的伤兵,则留在军队里面,负责训练新兵。”

  出使西域放弃联合大月氏,太皇太后的人说是随军保护,实际上是监视,因此是刘彻这边亏了,而伤兵成为教官,很容易形象军方对地方的影响力,是太皇太后不太愿意看到的。

  李广听完考虑了一二后说:“这应该是主战派跟主和派的一次互相妥协,主战派放弃了联合大月氏的计划,主和派则允许伤兵回归乡里,瓜分三老的部分权利。”

  这两点都有个特点,就是对是否发动战争,起不到关键作用,最多也就是辅助作用,因此双方都可以放弃,来换取想要的条件。

  原本打算先当几天鸵鸟的李广,听李蔡一一讲来后,被勾起了兴趣:“今天朝廷发生的事情挺多的,还有什么?”

  “还有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卫青定亲了。”

  “什么?女方是谁?”

  “一个叫义妁的女子,原来是平民,后来被封为了翁主。太皇太后亲自说媒,卫长君跟卫子夫都答应了,卫青也没有意见,只是什么时候成亲还没定下来,但考虑到那个义妁年纪不小了,应该不会拖太久。”

  “这...怪不得会被封为冠军侯,原因是在这儿啊。”李广是明白了,卫青取了个没有背景的女人做妻子,属于亏到姥姥家了。

  估摸着,太皇太后也知道要补偿下,所以才在“冠军侯”上松了口。当然李广可能不知道的是,卫青如果不封列候,那栾大也没有机会被封为列候,所以太皇太后也是再三思量后,才答应下来的。

  总之,这就是一笔笔交易,太皇太后跟皇帝,主战派跟主和派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