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发明家(穿越大唐之我有电脑) 第355章

作者:33

  送走冯智戴之后,秦墨开始返回后宅。

  李丽质正在和襄城下着围棋,郑丽婉和长孙无忧则是在一旁观棋。

  看到秦墨回来,她们皆是欢喜,“夫君回来了?可曾用膳?”

  秦墨微笑着点头,“陛下找我有点事,吃了廊下食才回来。”

  李丽质提醒道,“那越国公冯盎之子在客厅等候夫君,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看着很着急的样子。”

  “我已经见过他了,那冯盎有心下南洋寻找香料,可又担心得罪陛下,于是来找我探一下情况。”

  这倒不是什么机密的事情,也没有保密的必要性。

  对于朝政,李丽质等人一向是不会追问的。

  “若是冯家下南洋,找到了香料,夫君和父皇岂不是要吃亏?”李丽质等人皆是有些担心。

  秦墨笑道,“不管谁找到香料,对大唐来说都是有利的,至于我和陛下,有没有香料倒是没有太大影响。”

  香料虽然是一笔巨额的利益,但是秦墨和李二手里的产业无数,对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而且他们把在南洋找到香料的事情宣扬出去,不就是为了引导民间的力量开发南洋?

  香料的价钱迟早是会跌下来的,对此,秦我们早已有打算。

  只是李二好像是一个财迷,还想再捞几笔。

  郑丽婉也笑道,“咱家有钱得很,不用担心。”

  “那就好。”李丽质等人放心下来。

  时间过得很快,自秦墨被叫去上朝时候,已经过了大半个月,时间来到了二月底。

  冰雪已经消融,海军也开始投入了正式的训练之中,秦墨直接从商队的水手里抽调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水手,放进了海军之中指导那些新兵并给他们冠了一个顾问的头衔。

  这些老水手经验丰富,到了海军之中,马上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海军进步神速。

  而公输承一边,蒸汽机拖拉机已经开始制造了,拖拉机的制造上没有技术问题,锅驼机也就只是设计上的变化而已,在蒸汽机厂形成流水线生产的情况下,制造拖拉机没有太大的难度。

  唯一有问题的就是拖拉机的轮胎,在以前,并没有制造过,所以会有些疑难,但是在秦墨的指点下,很快就解决掉了,轮胎反而已经成功的制造出来了,就等着蒸汽机拖拉机制造成功,然后套进去。

  秦墨除了不时过问一下海军训练、蒸汽拖拉机生产、修建铁路的事情,就彻底的闲下来了。

  直到有一日,尉迟老傻咋咋呼呼的跑来和秦墨说,张亮的海船要出发去南洋寻找香料,要求秦墨去观看。

  这一日是二月二十六,宜出行,又正好是休沐。

  “没想到张亮竟然是第一个下南洋的勋贵。”秦墨有些意外,勋贵们咋咋呼呼的叫着要下南洋,但是谁也没有动静,谁都不愿意当出头鸟,反倒是刚才辽东回来不久的张亮有了动作。

  尉迟老傻挖挖鼻孔道,“张亮那厮倒是想要参与老阴货组织的船队,但是咱们不带他玩,于是他就只能自己玩了。”

  老秦和老阴货也联袂而来,尉迟老傻前脚刚到,他们后脚就到了。

  “张亮多次指挥过水师作战,也算是经验丰富,不少未能加入某船队之中的勋贵,便去找了他。”

  不是什么勋贵都能凑到老阴货跟前的,一些不够格的勋贵,眼看没法加入老阴货这里,又眼热南洋的香料之利,于是就把目光投向了张亮。

  而张亮也是来者不拒,很快就组成了一支规模不小的船队。

  “这厮的船队今日出航,我们去看看。”尉迟老傻提议道。

  “那就去看看。”秦墨也点头。

  一行人于是出了长安城,来到渭水的民用码头前面,只见码头熙熙攘攘的,人头涌动,好不热闹。

  秦墨等人并没有走近,而是来到一处高地查看。

  “张亮这船队的规模可真不小啊。”秦墨感叹道。

  他数了一下,足有十六条大船,都是仿造的多桅帆船。

  “好家伙,这人也可真不少。”尉迟老傻道。

  老阴货道,“观望的勋贵豪商不在少数,张亮的船队一出,必定有大批跟随的人。”

  类似岭南冯家那样既心动又怕死的人不在少数,而张亮就是一个风向标,有人带了头,后面跟从者必定众多。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又有几人能不心动?”秦墨笑道。

  民间力量前往南洋乃是他一手引导,看到这种情形,自然高兴。

  尉迟老傻有些心急的道,“我们的船队要不要也出发?”

  老阴货确实十分的淡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于是尉迟老傻只能追问秦墨,“海军什么时候出海?”

  “快了,六月。”秦墨笑道。

第0655章 千军万马下南洋

  张亮站在码头上,志满意得,如同众星捧月一般被一众勋贵富豪围在中间。

  秦墨等人离得远,没法听到他们在说什么,但是看张亮一副指点江山的模样,想必十分得意。

  自古就有宁为鸡首,不做凤尾的说法。先不说秦墨等人的圈子他进不来,即使进来了,也是处于边缘的位置,还不如另起灶炉,自成一派。

  以前是没有什么机会,现在下南洋寻找香料的事情,终于让张亮找到机会了。

  在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之后,张亮的船队终于开始启航了。

  虽然不喜欢张亮这个人,但是秦墨不得不说,这个人对李二的心思把握得很准。

  其他的勋贵虽然喊得震天响,却是没有人敢带头下南洋,深怕惹怒李二。

  财富虽然诱人,但是也得有命享才行。

  当然,勋贵们更想看到老阴货的船队带头下南洋,但是老阴货要从秦墨这里得到地图,那就不能跑在李二的前面。

  在明知道秦墨有地图的情况下,老阴货等人自然不愿意冒任何风险。

  大海上凶险莫测,稍有不慎就会完蛋。

  “张亮此人还算精明,能够把握住陛下的心思。”老阴货感叹,“如不出意外,陛下必定很快奖赏他。”

  引导民间力量下南洋,乃是秦墨和李二早已定下的计谋,若要在民间形成风潮,自然要鼓励下南洋之人。

  张亮作为勋贵之中第一个探索南洋之人,李二若赏赐他,正在观望之人,必定是马上开始行动。

  尉迟老傻哼哼道,“可惜为这厮占了先机。”

  老秦道,“张亮此人确实是一个聪明人。”

  秦墨嗤笑道,“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怕他管不住自己的野心。”

  张亮确实是精明之人,可惜却无法管住自己的野心。

  晚年的时候,张亮迷上了方士,还喜欢在军中收养假子,最后竟然相信自己有天子之命,起了谋反之心,被李二给宰了。

  这些是未来之事,老阴货等人自然不知道,但是秦墨对其却是没有丝毫的好感。

  现在大唐朝廷的实力强大无匹若不是脑子有病,都不敢想造反的事情。

  但是海外天高皇帝远,难免没有一些胆大包天,异想天开之人。

  对于这些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砍下他们的脑袋。

  “张亮这一下南洋,跟随者必定甚众,万一被人先行一步找到香料,却是不妙。”尉迟老傻有些担忧。

  秦墨笑道,“南洋颇大,并不是所有的岛屿之上都有香料,而且一些岛上更是有着穷凶极恶的土人,甚至有食人生番,他们不损伤惨重就算好了。”

  老秦点头道,“便让他们先行一步,为大唐探索未知之地。”

  老阴货也是点头,“叔宝所言甚是。”

  海外之地那么大,如果单靠朝廷探索,那花费的时间将是不可估量的,借助民间力量探索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走吧,没啥好看的了。”看见船队启航,秦墨便喊老阴货等人返回长安。

  第二日早朝的时候,李二果然如同老阴货的猜测一般,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就其下南洋之事大肆赞扬了张亮。

  当然,赏赐是没有的。但是这种当着满朝文武的赞扬却是比什么赏赐都管用。

  不用等到下朝,长安的勋贵们都已知道了。

  那些在观望之人,都是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弹冠相庆。

  李二对民间下南洋表达了支持的态度,那些观望之人马上行动起来。

  书信一封接一封的从长安传出,发往江南,有不少勋贵的船队都是停留在江南的。

  而渭水旁的码头也是一天天的热闹非常,几乎每一日都有船队离开长安,前往南洋。

  前两天,秦墨还有兴趣去渭水边上查看情况,但是第三天就不去了,只派了两个小厮去打探。

  南洋的香料之利让无数人趋之若鹜,让他们前仆后继,如同飞蛾扑火一般前往南洋。

  如今大势已成,秦墨也就放心了。

  以利为引,则无往不利。

  若是朝廷强制民间前往南洋,只怕是以李二的威望,也要搞得天怒人怨。

  而现在,朝廷根本不必浪费半点唇舌,民间就屁颠屁颠的跑去南洋。

  每天都有新的船队前往南洋,可谓是千军万马下南洋。

  而冯智戴也是跑来告诉秦墨,在李二赞赏张亮之后,他也给岭南去信,冯家的船队很快也会出发。

  冯盎此人是个老狐狸,生性谨慎,虽然已经从秦墨口中得知了李二的态度,但是还是不愿意当出头鸟。

  这热闹的场面一直持续到三月中,渭水码头才恢复了平静长安城的喧嚣才算消失。

  对于这种场面,最高兴的人莫过于戴胄了。

  这么多人下南洋,到时候他们带回来的财富就是一笔天文数字,国库只怕都装不下,秦墨听他的老丈人郑仁基提起,戴胄这老二最近在忙着修库房。

  而李二则是痛并快乐着,民间下南洋,等于是和李二及秦墨的商队形成竞争的局面,这自然会影响到他的小金库。

  但这又是对大唐有利的,李二自然是懂得取舍。

  至于秦墨,财富从来都不是他的追求。

  财富对他而言,不过是实现目标的工具罢了。

第0656章 丰收的灾难

  天气日渐暖和,长安城也逐渐开始热闹起来,天下各地物产尽皆汇集于长安,各个坊市都呈现出一片繁华的景象。

  长安城最大的粮市在西市,东市乃是勋贵富户居住之地,售卖的多是些高档物产,粮食虽然重要,但是价格低廉,而且数量庞大,东市寸土寸金,放在东市交易显然不划算。

  于是就放在了西市。

  今日西市里迎来了一个麻衣布袍的老者,他带着两个随从在粮市里乱窜,挑挑这家的粮食,又问问那家的价格。

  一圈下来,却已是眉头紧锁。

  “戴尚书何故叹气?”

  这老者乃是户部尚书戴胄,今日他却是带着户部的小吏来提擦民情来了。

  戴胄道,“前几年粮价高涨,达到数十文一斤,陛下及满朝文武皆是束手无策,希望粮价能够降下来。时移事易,现在粮价低贱,大米竟然只要1.5文钱一斤,土豆和番薯价格还要更低。”

  由于秦墨传播了阿拉伯数字,对于小数点,戴胄也是能够熟练的运用的。

  “这不是好事吗?”小吏不解,“粮价低,百姓都能吃饱饭了。前几年粮价高涨的时候,某家里都吃饱,如今却能三餐都吃上米面。”

  “谷贱伤农,过犹不及啊。”戴胄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真是成也秦墨,败也秦墨。”

  粮价高涨是贞观二三年的事情,两年干旱使得粮食歉收,粮价一日三涨,后来还是秦墨用龙珠从林邑买来大量的粮食才度过危机。

  而此番粮价大跌,自然也拜秦墨所赐,杂交水稻香的发明、各种先进农具的使用、种植技术的推广,还有林邑产的粮食也被源源不断的运回大唐,粮价焉有不降之理。

  “这也能怪到蓝田侯身上?”两个小吏对视一眼,皆是摇头苦笑。

  “此事还需向陛下禀报。”戴胄忧心忡忡的走了,往太极宫而去,求见了李二。

  “参见陛下。”

  戴胄在在政事唐见到了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