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波德瑞克派恩
为了一击毙命,他先上了一匹战马,然后在马背上一跃而起,将等身战斧抡圆了砍下去。
在惨淡日光照耀下,斧刃划出了一道完美的弧线,与转过头观察局势的莽古尔泰铁盔完美撞上。
“这汉子的甲好破。”
这是正蓝旗旗主死前最后一个念头。
李将军所想与莽古尔泰截然不同,斧刃与铁盔相撞的瞬间,他便后悔了。
就这么劈下去,脑浆子都和肉屑混在一起了,拿什么换赏银?
他也来不及收力,只能势如破竹砍到马鞍上。
天见可怜,这匹马被大力压到前蹄跪下,好在两瓣尸体各自倒向一边,马儿的负担一下子又减轻了。
虽然刚才正蓝旗亲卫有心护着主子撤退,可局势大变,他们也不敢就这么空着手回去。
于是几个靠近旗主尸首的亲卫忙着抢尸,处在外围的亲卫则搭弓射箭,意图制造对己方有利的局势。
李昊也不管外围射箭的鞑子,几下砍倒了抢尸鞑子后,也从地下的某具尸体上抓到一把清弓,把自己身上的铍箭拔出来就开始反射。
除了这伙旗主亲卫,剩下的两旗旗丁溜得很快,当然正蓝旗亲卫们也没死战到底,约有七八人眼见事不可为,转身策马冲到了山坡的林子里。
李将军身上插着的箭还有十来只,可四周陡然安静下来,无主战马都渐渐跑远。
无人可砍的孤独感涌上心头。
疑似莽古尔泰的鞑子头颅已被劈烂,他也没兴趣处理这两瓣尸首,于是挑了几个又大又完整的首级,砍了拎着往北走。
别的首级他也没空管,队伍里的空闲驮马要带口粮和豆草料,之前的首级就攒了数百,再多也带不走。
“三桂我儿、永喜我儿,你们进来处理尸首。”
山口处还有不少品相完好的,砍一些回去。
焦急等待的几人提刀进了峡道,东江出身的几人看清尸横一地的战况后,震惊、喜悦的情绪涌上心头,他们和鞑子不只是血仇那么简单,乡党、儿时玩伴都被八旗杀的差不多了。
于是纷纷跪下来给主将磕头,感谢他为东江辽民报仇。
“孔有德愿同李永喜一般,拜将军为干爹。”
“我也一样。”
他的义兄耿仲明也附和道。
李昊大喜,连忙走上前扶起两人。
“好好好,我知道你们和鞑子的仇恨,跟着干爹我,一定能报了你们的大仇。咱就按永喜来,都按毛帅的赐名,再给伱们改个李姓。”
原名尚可喜的李永喜与八旗只有杀父之仇,这两人可都被八旗杀到仅有一两名亲人存活的地步,双方的仇恨可用不共戴天来形容。
“谢干爹赐姓!”
孔有德、耿仲明二人规规矩矩磕了三个响头,认了干爹后,他们的名字变成了李永诗和李有杰。
之后几人便快速处理了前排完整的首级,然后跟着主将策马追赶大部队。
铁岭、开原等地的鞑子骑兵应该不多,正是大有可为之地。
PS:后天上架,月票即将过千,收藏即将两万,我好像快欠两更了,上架后几天内补上,求推荐票求月票。
第71章 通辽
明成祖时期,奎蒙克塔斯哈喇部游牧于嫩河流域,称嫩科尔沁部,其后该部侵占了朵颜三卫在东、西辽河流域的地盘,成为科尔沁诸部实力最强的一支。
一年多以前,科尔沁诸部的首领在伊克唐噶哩坡,与努尔哈赤斩杀白马黑牛结盟,成为后金的依附势力。
其中,以嫩科尔沁部的几个下属部落最为靠近盛京边墙。
二月二十九日,科尔沁部左翼后旗某处营地。
“那边便是博尔济吉特·布和的营地了,他们家是科尔沁诸部中最亲近鞑子的。”
苟全忠给主将李昊介绍道,这些军情都是他从女真兵嘴里问出来的。
“来都来了,不砍一顿我心不甘。”
望着前面绵延半里左右的蒙古包和帐篷群,李将军猛然想起这地儿以后好像叫通辽?
正是那个撅到内蒙古地图里的通辽,鸽汗小约翰的都城所在。
苟全忠嘴里的博尔济吉特·布和,是嫩科尔沁部的一个台吉(蒙古贵族尊称),乃最先投靠后金的蒙古台吉,他有个女儿布木布泰嫁给了黄太吉。
当然,布木布泰最出名的名字还是大玉儿,即清禅宗福临他妈。
“干爹,那边有骑兵过来了,看样子是想先探查清楚我们的身份。”
吴三桂指着自蒙古包而来的一队骑马蒙古兵。
李昊冷笑一声,“这家的首领都当黄太吉岳父了,能是什么善男信女?曹文诏那队留下来保护驮马和匠户。其余各领队率兵展开阵型,直接冲杀过去。”
虽然自复州出发时,这支明军只有一百六十二人,可一路劫掠烧杀而来,随军人数竟然到了三百三十五之数。
多出来的一百七十三人里,有五十八人是各种工匠和他们的家属,剩下一百一十五人则是反正的汉兵和女真兵。
这些降兵的家属,基本都不在他们驻地附近,所以没有累赘。
原宁远十八猛将悍卒、三个新干儿子和他们的家丁构成了这支明军的中层架构,主将只需要下命令给几个领队,领队再往下传令即可实现军队运转。
大曹得令,带着自己的五十号人保护后勤,其余两百余骑兵分列四部,朝着前方的蒙古包全速进军。
主将李昊一马当先,他先迎着那队蒙古兵杀了过去。
十七世纪初的蒙古各部已经大为衰落,只有部落首领的亲卫才有可能披铁甲,普通蒙古兵能有身皮甲就算有排面了。
所以李将军放心大胆地让闲置了很久的属下们一起冲锋,要是没这一场,这些属下真就成了辽东旅游团成员。
“比巴拉博尔济吉特……”
迎客的蒙古兵见来者不善,领头之人当即举起手里的白色哈达,示意己方不想打架。
可这事他们说了不算,舞着重刀的李昊一路追着原路返回的他们到了蒙古包,瞥见穿甲的当即赏一刀。
其余四队包围的也很快,仅让二三十名单马的蒙古骑兵跑脱,剩下的七八百蒙古人全被堵到了营地里。
“曹变蛟,你带着人守住马厩和羊圈,剩下的人挨包搜查,穿甲的全揪出来。找到他们首领一家子,带到我跟前来。”
蒙古人实力太差,箭头大部分不是铁的,石箭头、骨箭头根本破不了甲。
如今又是刚刚过冬的特殊节点,他们的马都瘦弱不堪,蒙古骑兵根本发挥不了高机动优势。
此时的蒙古部落碰上大明精锐骑兵,那是打也打不过,跑也跑不掉,窝囊气受的够够的。
明军搜刮了两刻钟的功夫,才算是将这个部落的全部蒙古人聚集到营地前的空地上。
当然,他们的首领布和领着自己的妻妾和儿女们跪在最前端。
“尊敬的明使,我之前都是受了女真人的蛊惑,才和他们起誓结盟的,那都算不得数。如今重见明使容颜,我猛然顿悟,明白了之前作为全错了。请求明使给个改错的机会,我们家愿意向皇爷献上马五十匹、牛三十头、羊一百头作为赎罪之物。”
一名海西女真兵充作翻译,将首领布和的话转告给主将。
“告诉他,我们不是来抢劫的,大明皇帝也不在意他们和鞑子结盟,不需要他们的赎罪之物。”
李昊微微一笑道。
听到这个翻译后,布和明显一愣,随即狂喜,先给主将使劲儿磕了三个响头,然后又起身,朝着南方一拜三叩首。
“博尔济吉特家永远感谢明使的恩情和大明皇帝的宽厚,既然不用赎罪,我家愿意献上之前的牲畜,作为给明使和部下的礼物。”
海西兵再次翻译重新在主将身前跪好的首领之言。
“这些虚礼也不用送了。告诉他,我准备带他家去大明地盘上享福,以后有的是恩情给他,让他们不要因此惶恐不安。”
李昊的设想,是从科尔沁左翼后旗出发,一路南下裹挟沿途的蒙古部落,经阜新、义州等地,最终在锦州以北安置这些蒙古部落。
前几天这支明军在两红旗驻地上横行无忌时,八旗都没有派出上千的兵力来围剿,只用小股骑兵连续骚扰李昊所部的侦查骑兵。
看样子八旗的贝勒们不愿意出来领大军和他硬碰硬了。
这是个好现象,起码能让李将军干点招兵抢马的正经事。
所以才有这么一出。
听到翻译的话后,首领布和当场呆住,而后无奈的瘫坐在了地上,懊恼自己年前为什么不去嫩科尔沁部的首领奥巴营地里过冬。
李昊可没管这布和在想什么,以后裹挟到的蒙古部落都得按户打散后重新编队。
“祖宽、吴三桂、李永喜,你们看着挑五十个壮丁编到各队里,每队塞进去十人。其余蒙古人按户行军,抽鞭子让他们收拾东西,赶着牛羊往南跑。”
折腾了整整两个时辰后,蒙古女人和小孩的哭泣声做背景音,这支杂七杂八的队伍总算是踏上了南归之路。
接下来的十五天里,李昊所部横穿内喀尔喀部牧区南边缘,聚拢了大概大小七个部落,一路拖家带口、赶牛牵马,于三月十四午时前后抵达明城墙的双台山堡附近。
“将军,前方有少量鞑子驻守。”
侦查骑兵汇报了最新军情。
“好极。你们先去找城墙缺口,我带一队人干干正事。”
内喀尔喀部共分五部,其中一部的老首领炒花态度不明,但其侄孙斋塞亲近后金,李将军得先把裹挟来的蒙古人赶到锦州以北,才能有空回来撵广宁、义州附近的零散驻守的八旗兵,以及即将汇聚起来的内喀尔喀部蒙古军。
当然,得知北面的内喀尔喀部有大规模军事行动,林丹汗应该也会北上活动,李昊准备一举解决两大部。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第72章 锦州
三月中旬肇始,自西北吹来的季风渐渐停息,偏南风开始兴起,大地褪去白色的遮掩,将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辽人眼前。
寒暑轮转,气温逐渐回升,日头一天天好了起来,连鞑子们都退回辽河以东,对重返家乡的锦州百姓来说,似乎即将进入一段好日子。
只需要将地划拉开,撒上种子,再施肥除草地侍弄几个月,就能收获。种地所得,上交给官府后,剩下的勉强刚够养活一家老小。
但蒙古人南下的消息一传开,这样的苦日子都成了奢望。
锦州城内的大街小巷里,不少半大小子来回奔波,将所听所闻告知于众。
“是五大营的鞑靼。”
“蒙古蛮夷带着牛羊南下了,乡亲们快收拾家当跑吧。”
“建奴刚走,鞑靼又来,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呐,唉!”
内地卫所的班军还没有到位,锦州城墙被毁了好几段,朝廷的大军只来了三四个营,合计不到六千人。
百姓们如惊弓之鸟,匆忙收拾家当,准备再次逃命。
只是再逃下去,连开春的种子粮都要被吃光了,往后的日子是一点没有盼头。
锦州总兵府,议事大堂。
“都这个时候了,朱镇怎么还不回城。这锦州城是弃是守,我如何做的了主?”
老太监纪用急得来回踱步,他的太监干儿子们则跑出跑进,向锦州监军禀明城内外情况。
先前传的都是坏消息,直到一个中年宦官健步入内。
“干爹,来的不是五大营主力,是北征的李帅趁机收拾了几部鞑靼,赶到城外当俘虏了。”
五大营是辽东对蒙古内喀尔喀五部的统称,自嘉靖朝以来到万历朝末年,五大营和察哈尔各部是辽东边民的头号敌患。
纪用闻言先惊后喜,一个劲儿的追问消息来源。
中年宦官只好细细给他解释:“朱镇率军出击,双方的探子一碰面才知道是大水冲了龙王庙,都是自家人。李帅现下升了总兵官,朱镇也不好先回城,于是派出兵卒传信,并遣人安抚城内百姓。”
老太监瘫坐在椅子上,长吁短叹半天,狂跳了半天的心才算是平息如常。
“说起来,这李帅还真是贵人,刘应坤凭着他升了掌印,分守一方。我还没见着他的面,就落了这么一大功。”
宁远大捷的封赏早就下来了,宫内御马监里,数刘应坤升的最高,一下子加了掌印太监的衔,名义上提督京营,实际拿了镇守山海关的差遣。
老太监纪用运气就差点,被赶到关外宁远监军。
南逃的锦州、右屯辽民北返种地,刚上任的辽东巡抚袁崇焕为了安抚民心,就派他带了两个营北上,和暂领锦州先锋兵事的朱梅合驻于锦州城内,以示朝廷绝无放弃锦右之地的决心。
中年宦官连声附和,刘应坤的升迁让纪用这一系宦官看的很眼热,明明自家干爹在御马监资历最老,万历年间就开始在九边监军,怎么到如今还在前锋监军。
“你这样,拿五十……不,一百两纹银来,再把那两匹大红遍地金缎备好,当我的贺礼。你们这些小辈儿也凑点银子,就五十两,把先前准备的贺礼找出来,等李帅进城,就叫齐人等在总兵府门口。”
听到这话,中年宦官神色一变,勉强笑道:“干爹,送份贺礼就足够了,这送银子是不是太跌份了?从来都是我们收文官武将的银子,世上哪有咱送银子出去的道理?”
要是让其他宦官知道他们出来当差还要自己掏银子,那这帮人也不用在宫里头混了。
纪用瞪了他一眼,“你以为这是那些能让伱拿捏的武夫?袁抚台家人的事听说过吗?堂堂抚台都忍气吞声了,你还搁这儿梗着脖子不服,是想让人提拎到城头一摔了事吗?”
上一篇:阮梅求我回去?已经回不去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