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方舟当导演,不被封杀就算成功 第196章

作者:许氏子谦

  “臣……不敢。”小万历哭哭啼啼的回答了嘉靖的问题,而这个回答,也让嘉靖非常满意,他显然对小万历如今展露出来的才能非常看好,将来这孩子,必然青出于蓝!

  “知道不敢就好。”此刻,嘉靖也是将自己最后的帝王心术,传授给了自己最看好的皇孙,一字一句的告诫道:

  “朕告诉你。任何人答应你的事都不算数,只有你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数——明白吗?”

  “臣明白。”

  注视着小万历啼哭的模样,嘉靖的心中自然有几分不忍,但如今,为了将自己所有的帝王心术传给后世之君,他也必须强忍心痛,让自己的皇孙抛弃一切的幻想。

  他本可以悉心教导自己的皇孙,怎样成为一个君王,可如今已经没有那个时间了……只好将这“无情最是帝王家”的理念,留给自己的皇孙了。

  小万历离去,嘉靖注视着自己皇孙的背影,刚刚传授了皇孙“只有自己才靠得住”的想法的他,心中却有一丝丝的期望……期望自己的皇孙可以回头,哪怕只是一个不舍的眼神,让他聊以慰藉也好。

  但最终,这幻想中的一切都没有发生,注视着小万历离去的背影,嘉靖知道,他说的话,皇孙听进去了……但他也失去了,自己最后的至亲。

  所有人都当他嘉靖无情,“两龙不相见”的嘉靖对亲情应该是无比漠然的政治动物,但谁曾想,最漠视这一切的嘉靖,其实是最渴望这一切的人呢。

  “朕的孙子……都不愿意认朕啦……”

  伤由心生,这一刻,嘉靖的精神终于彻底的崩溃,他已然成了孤家寡人,这世上,再无人能理解他,再无人承认他,无论是君王还是父亲、爷爷,哪怕他绝顶聪明,却也是什么都没有留住……

  “父皇,你怎么了父皇?!”

  而裕王见到自己父亲的意志崩溃,他的第一反应并非为自己即将继位而兴奋,反而第一时间扶住了嘉靖。但嘉靖此刻强撑着最后一丝精神,对他的儿子下了最后一道旨意:

  “背……背朕到榻上去。”

  “——是!”

  伴随着大炎皇帝饰演的裕王此刻的应允,剧中的裕王,缓缓背起了待自己一直冷漠的君父;而现实里的大炎皇帝,同样背起了曾经和自己有“刻骨仇恨”的皇兄。

  “……背得动吗?”

  “背得动,我背得动。”

  这一刻,似乎一切的恩恩怨怨,都在二人的动作下烟消云散。无论是裕王还是大炎皇帝,都很清楚,自己背的并非人,而是背上的人所托付给他们的大炎江山。

  无论是裕王还是大炎皇帝,他们都必须背得动这座大山,无论这座大山是千疮百孔,还是巍峨显赫。

  而如今这一幕龙背龙,所有人都明白,这是嘉靖的生命即将到达镜头的讯号。而此时,一直一言不发的太傅,却是主动的站起身来,以肃穆的眼神注视着魏彦吾所饰演的这位君王。

  而太傅主动起身,渐渐的,每一位在场的大炎官员,也都以相同的礼仪目送着嘉靖,如今在他们所有人眼里,形象已经彻底丰满了的嘉靖,无论功过,都让他们愿意将其当做一位真正,值得他们承认的“大炎皇帝”。

  而在最后,嘉靖也要为这大炎,送上自己最后的遗诏了,为他这荒唐的一生,画上他认为最好的句号。

  PS:今天第三章!(啊,好累啊,码字越来越慢了,库鲁西……瘫……我先睡会儿,怎么动也不会有反应了,瘫……)

第一卷 : 第336章:嘉靖最后的旨意,《大炎王朝1566》的结束

  按理来说,如今正处盛世,历经数代贤明之君的治理的大炎,按照大炎“立贤立长,贤者为君”的祖训。如今盛世的大炎百官,对嘉靖这种怠慢国政,对官员和百姓都不怎么样的皇帝,应当是批判且不认可的。

  只怕选庙号的时候,都得给嘉靖挑一个不怎么样的庙号,“神宗”“高宗”都算太客气了的那种。

  但无论如何,如今的嘉靖终于幡然醒悟,开始在自己一生最后的几个时辰,凭借自己一生的感悟,一生的经验,造福后人,为大炎的子孙后代着想,这一刻,他配得上“皇帝”这个称呼。

  君父糊涂半生,在人生的最后想要为子女留下什么,不管他从前如何荒唐,至少这一刻,大炎百官都愿意将他视为“君父”,肃穆的聆听他最后的话语。

  “这是怎么了?怎么一下子都站起来了?”而原本沉迷在这段剧情里的年,却是注意到了周围的变动,刚刚想开口说些什么的时候,却是被一旁的令捂住了嘴巴。

  “只有这个时候别说话,我的好妹妹。”令一边捂着年的嘴,一边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上的这一幕,此时,令的眼瞳里浑然没有了一丝醉意,比以往看起来更正经了一些,轻声的说道:

  “这可是人君的落幕,无论如何,给这位悔过的嘉靖皇帝,一点君王的尊重吧。”

  令的话音落下,也是让如今的现场重新回归了一片寂静而沉重的气氛之中。所有人都只是沉默着,注视着,这位君王最后的落幕……

  剧中,在嘉靖的示意之下,大炎皇帝饰演的裕王,将嘉靖一直用着的那个铜磬,以及敲打铜磬的铜棍给取了过来,只见裕王缓缓打开了铜棍末端的一处隐藏的开口处,从中取出了三份,嘉靖不知道多久早就藏匿好的遗诏。

  而越是深处的,越是嘉靖早就已经想好的。而第一封遗诏,便是最近的一件事情,嘉靖此刻淡淡的开口道:

  “楚王死了……没有后嗣,而他封地周边的好些藩王,都想要他的庄田。”

  “我们皇家……真的是欠百姓欠的太多了。”

  这位一生都在以自己君王的利益为中心的皇帝,人生第一次说出了妀从百姓的角度思考的问题。但无论是幡然醒悟也好,还是想要在人生的最后,为百姓做主一次,积点阴德也罢,嘉靖如此说出了对百姓最好的解决方法:

  “朕不会把楚王的田给他们!一共是一百四十五万七千三百二十六亩,全都退发给,当初替楚王种田的百姓吧。”

  “明天,就叫户部派人去办这件事……也算是朕最后……替百姓做了一回主。”

  “……父皇(陛下)圣明。”XN

  然而,当剧内的嘉靖如此下达了旨意之后,不只是剧内的裕王,就连剧外的大炎百官们,也都是以拱手作揖和齐声高呼,作为了他们认可如今嘉靖的做法的证明。

  哪怕,只有几个时辰的明君,但只要为大炎这个家真的做了事情,嘉靖对这个君父,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就都认可。

  而第二件事情,就是有关于海瑞的。裕王打开了第二份遗诏,此刻,嘉靖那略显疲倦但透露着前所未有的坚毅的语气,再次缓缓回荡了起来:

  “张居正说过——海瑞是国之利器……这话说的平常。”

  “这个海瑞,是大炎朝的一把神剑!唯有德者方可执之。”

  “朕躬德薄……你比朕仁厚,留给你。”

  说到这里,嘉靖也是自嘲的一笑,似乎在嘲笑自己幡然醒悟的太晚,不然凭借着海瑞这把神剑,以他的天资和能力,必然可以斩荆披棘。

  只可惜,嘉靖自己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因此他只能将腐朽的大炎撕开一道口子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儿子和孙子的身上了。

  “将来对付那些贪臣墨吏,或要推行新制,唯此人可一往无前,所向披靡。”

  原来,嘉靖早就已经想好了海瑞的用处。虽然嘉靖嘴上对于海瑞多有贬义,但当时三龙同堂的时候,嘉靖将这些帝王.心术全部讲予了海瑞倾听,也足以证明他抛开自己的帝王尊严,对海瑞的器重和期望。

  甚至于,推行“新制”这样的话语,可不是哪一位君王都有胆量说的。每一次新的制度的推行,必然会冒犯到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对于大炎来说,就是触犯了藩王和百官的利益。

  而海瑞便是可以在这样一条得罪人的道路上,只要执剑人握得紧,就可以替君王披荆斩棘,让百官胆寒的神剑!而这把神剑,配合稍显懦弱的裕王来说,却是恰到好处。

  而剧中,大炎皇帝饰演的裕王,却是早已泣不成声,他抬头注视着面前,此刻看起来油尽灯枯之兆,浑身已经遍布满了龙鳞的魏彦吾,哪怕知道这一切都是演技和化妆,但依然抗拒不了的一阵恍惚。

  仿佛……在某个时空内,自己的皇兄当上皇帝,却在人生的尽头时,将这大炎江山托付给了他一样。

  是的,大炎皇帝了解自己的皇兄,倘若他真的让自己继位,那么他一定会百般心思的为他这个弟弟铺好未来的道路,尽可能交给他一个平稳的大炎。因为对魏彦吾来说,他这个弟弟,其实和裕王很像,一直都是他这个长兄背后的跟班。

  因为天赋不如自己兄长,大炎皇帝从小显得有些怯懦、怕生。一直到魏彦吾跑路,他一下子没有了父亲,没有了长兄的依靠,才不得不变得坚强起来,扛着大炎的江山社稷,一步步艰难的前进。

  倘若不是这一切……他们本该是多好的兄弟啊……何必如此勾心斗角?

  “——哭什么?听朕把话说完。”

  看着面前自己这个弟弟,不知不觉泪流满脸的模样,魏彦吾也是挤出了一抹微笑的笑骂了一句,但很快便是回归了原来的状态,道:

  “海瑞给朕上的这道疏,朕……看了不下百遍。她曾经说过,她上的这道疏,百官看不懂,也没有人能够看得懂——这话不错。”

  “海瑞的意思是想我大炎朝……以民为本,君臣共治。朕御极四十五年,从来都是一个人独治。”

  这样说着,魏彦吾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这个胞弟,这一刻,他想要对他的胞弟说的话,竟然和嘉靖对裕王所说的话,完美的重合在了一起:

  “……你太柔弱了,没这个本事。让内阁和六部九卿,多担些担子……以贤臣为首辅。”

  “……启奏父皇。”而此刻,大炎皇帝饰演的裕王,早就已经哭的不能自已,但好在他还记得自己的身份,断断续续的问道:

  “我大炎朝……哪些是真正的贤臣?请父皇——教诲。”

  “没有真正的贤臣。”然而,对于这样没有主见的问题,嘉靖和魏彦吾都是给出了自己老练的答案:“贤与不贤有时候也由不得他们。”

  “看清楚了……贤时便用,不贤便辍!”

  “朕已经给你安排好了,你看第三道旨吧。”

  伴随着裕王的动作之下,很快,那纸张已经很明显的泛黄,显然藏匿了已经有好一段时间的纸上,赫然已经写好了三个人的名字,那便是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位清流派的代表。

  “这三个人朕早都派做了你的师傅,就按名字安排的先后顺序……次第用之吧。”

  再一次看到了徐高张三人的名字,这个时候,所有人才彻底明白了,嘉靖的城府到底有多深。原来,清流一派的代表,会聚集在裕王身边,是嘉靖早早的便是安排好的结果,这三人,嘉靖都信得过,且认为都可以作为首辅来信任!

  “这样的识人之能……这样的天赋……可惜,太可惜了……他本来有能力成为一代贤明之君。”

  看到如此一幕,重岳也是终于难掩自己的惋惜之情了。没办法,嘉靖这位皇帝,实在是让他不得不惋惜……他在临死之前的这一小段时间里,就为大炎未来起码三十年铺好了路!倘若他可以全心全意的治国,政绩未必会输给大炎历代贤明之君!

  而三十年的时间,足够任何一位君王摸清朝廷的路数,成长为一代治国之君,嘉靖此行此举,为大炎便是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然而,重岳的这一声惋惜,却是正中如今在场的大炎百官的心声,不少人在暗叹嘉靖的为时已晚,也有人在庆幸嘉靖的幡然醒悟……甚至有人,在为嘉靖刚刚清醒,有了明君之兆,便要死于自己的荒唐之下而惋惜的默默流泪。

  然而,面对自己父皇早就已经铺好的路,此刻被嘉靖寄予厚望的裕王,却是哭的宛如一个孩子,显然,嘉靖的这些举动,让心惊胆战的裕王如此才明白,自己的父皇对自己到底有多么的上心。

  这么多年,他一直以为嘉靖视他为威胁,随时有可能废了他,甚至杀了他,而如今,他好不容易知道了嘉靖对他的感情,自己却马上就要失去,这个为他遮风挡雨的父亲了。

  “请父皇旨意……这三个人以后……还有何人?”

  面对自己儿子如此崩溃,到了已经快要没有人君龙威的模样的嘉靖,此刻也是露出了一抹自嘲而疲倦的笑容,眼瞳之中充满了凄凉和一抹悲悯,不由得悲从心生。

  “……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一句哀叹,一句自嘲。想成神了一辈子的嘉靖,最后的一句话,却依然还是寄托给了“天”,寄托给了神,最终道尽了自己的荒唐,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他已经累了,这一切……就这样吧。

  “父皇……”

  嘉靖的身躯,渐渐没有了生机。伴随着剧中裕王的悲痛哭声之下,悲怆的情绪迅速透过屏幕,感染了所有在场的大炎官员。

  也不知道是谁主动带的头,第一位大炎官员在嘉靖的驾崩下恸哭不止,主动以大礼的姿态,恭送了这位皇帝。

  紧接着,第二位,第十位……一位位大炎官员,纷纷以伤感的情绪,朝着屏幕内的嘉靖自发的深深的一拜,拜别了这位后世的大炎皇帝。

  一时之间,暂作休息室的大殿,百官恸哭之声不止,他们在哭嘉靖的幡然醒悟,但为时已晚,也为千疮百孔的大炎,却仅仅享有了几个时辰的明君而悲伤。

  同时,他们也为嘉靖所留给裕王和后嗣,所做的最后的努力而感动,这一刻,百官终于认可了这位荒唐与明睿并存的嘉靖皇帝。

  而在这个时候,陈祈注视着恸哭不已的百官,也是没有打断他们伤感的情绪,反而是以标准的旁白音,缓缓的交代了《大炎王朝1566》最后的结局。

  “炎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嘉靖帝去世,定庙号‘炎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据炎史《海瑞传》记载,海瑞闻讯大恸,尽呕出所饮食,陨绝于壁。”

  “公元1566年,炎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五日,裕王继位,国号‘隆庆’,奉先帝世宗皇帝遗诏,‘存者召用,殁者恤录,见监者即先释复职’,以海瑞为代表,赦免了所有谏言诸臣,从这一刻起,揭开了长达十八年的隆万大改革的序幕。”

  至此,《大炎王朝1566》,全部结束了。

  除了陈祈,谁也不知道未来大炎的命运,嘉靖留下了希望的种子,留给了子孙一把足以披荆斩棘的神剑,谁也不知道,这看似希望的序幕,未来换来的是更大的失望。

  但如今,嘉靖的一生,已经画上了一个最好的句号,在未来的大炎国土上,大炎的国民、官员,甚至未来的君王们,都会铭记这一位从未在大炎国土上再出现过,但让后世之人永远引以为戒的嘉靖皇帝。

  他的国号,也成为未来大炎的一条标杆。他本人更是成为了大炎君王横向对比的标准,从此,大炎人们用“嘉靖”这个词,概括了许多前期执政英明,后期昏庸的君王的作为,想借这个名字,让他们幡然醒悟。

  在泰拉,嘉靖的历史意义,超越了他本来的高度,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千秋万代之后,所有人都会记得,大炎有那么一位“没有记载但真的存在过”的君王。

  PS:今天第一章!

第一卷 : 第337章:为了皇位而“逼宫”的大炎兄弟

  “所以,嘉靖最后的庙号是‘炎世宗’啊,倒也称得上符合了,不褒不贬,承上启下,这个庙号,也算是意味着大炎朝从他这里,即将翻开新的篇幅了吧。”

  《大炎王朝1566》的拍摄,终于全部告一段落。而如今已经褪去全部的妆容,恢复了平时的装扮的魏彦吾,也浑然没有了当时“驾崩”的时候的那种孤独和无力的感觉了。

  不得不说,魏彦吾的这最后一段表演,堪称出神入化。他的演技在过程之中,已经和“嘉靖”这个形象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而做到这一点,便是可以说魏彦吾已经完全理解了嘉靖这个人物,更明白了这个人物,其实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神”。

  说到底,嘉靖也不过是一个一开始也想改变,但最终认清现实,力不从心而选择了把握皇权巩固帝位,而不去插手党争的君王罢了,他想要成“神”,源自于他想要打破如今的困境,打造自己的人设,没曾想最后自己也沉浸了进去。

  一直到海瑞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衡。嘉靖也是反复确定了,海瑞没有结党谋私,并且是可以被他“降服”住的臣子后,才决定重用她的。倘若海瑞这条江真的淹了君王的大山,那只能说明她是一个权臣,日后必然是对裕王的地位的巨大威胁。

  “说来倒是也奇怪,这个嘉靖明明是剧里面最不像‘人’的家伙了,结果最后两集里,却全都是嘉靖对于‘人’的感情的表现。”

  “这大概也就是嘉靖这个角色的矛盾之处吧。”面对塔露拉此刻提出的困惑,已经从戏里面挣脱出来的陈晖洁,也是一边吃着皇宫内提供的大餐,一边回答道:

  “最无情的帝王,结果反而是最害怕无人理解,无人信任的人……但他又时刻记得自己是一个君王,最终落得个和海瑞一样无人可依,也算是死得其所了吧。”

  陈晖洁不由自主的感慨了一番,然而此时此刻,她却是很快发现了什么,下意识的环绕了一下周围,却是立刻发现了几分不对劲。

  “……话说,大家都刚刚拍完戏,为什么只有我们在这里吃饭?”

  “大炎百官呢?还是皇帝陛下去哪儿了?”

  “我记得皇帝陛下离开之前跟我打了声招呼,他说要和百官讨论关于嘉靖反馈出来的问题,以及治安疏和嘉靖的帝王心术的整理,他们打算围绕这些,编写一部书,方便流传给后世。”

  陈祈在这个时候也是主动的上前来,解答了陈晖洁的问题。如今的陈祈也是忙碌着将《大炎王朝》的剪辑完成了,到时候再去找大炎皇帝以大炎皇宫的推荐去播出。

  到时候,他就完全不需要担心关于《大炎王朝1566》的播出问题了,曼弗雷德这边为了带陈祈他们一起去见证卡兹戴尔的复国时刻,更是早早做好了准备,就等着陈祈忙完手头的事情呢。

  “那么也就是说,百官和皇帝都在大殿咯?”陈晖洁闻言,心里面也是有了底,却是没有注意到一旁原本一脸轻松的魏彦吾,突然表情一僵的样子,继续道:

  “皇帝陛下看起来恢复的很快啊,明明半个月之前刚刚才被气的不轻,现在不仅可以演戏了,而且还能重新执政了呢。”

  “啊,那是不是意味着,老魏的这个监国可以不用继续了?”塔露拉这个时候也是反应过来,这对老魏来说是一件好事,他原本就不想监国,现在终于可以摆脱这个苦差事了。

  但就在这一刻,伴随着一声巨响之下,魏彦吾却是猛地站了起来,如今的他终于反应过来了不对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