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方舟当导演,不被封杀就算成功 第195章

作者:许氏子谦

  “他们就是你们将来的主子,朕得给他们个好模样。”

  “让他们把朕精舍内的八卦莲花台撤了……把龙椅端出来。”

  然而,面对镜中的自己,嘉靖似乎又想起自己忘了什么,接着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都觉得恍惚的话语:

  “去找找,把朕的龙袍找出来。”

  “——是。”

  嘉靖的话语,让黄锦都是不禁精神恍惚,然而在他明白了嘉靖意思的那一刻,眼泪却是早就忍不住的夺眶而出。

  而在黄锦的一番翻找之下,这件尘封了二十多年的龙袍,终于翻找了出来,伴随着镜头的一转,那玄色镶金,绣着山河云彩,象征着肩负天下重任的龙袍,终于再一次穿在了可以承载这一切的君王的身上。

  嘉靖褪去了道袍,穿上了象征着大好河山的龙袍,这一刻,没有任何一位大炎官员因为这不合礼数而发声,相反,无论他们对嘉靖之前的感官如何,他们都在为这位荒唐了二十多年的君王,可以再次担起天下重任而感到无比的庆幸、欣慰。

  甚至有几位大炎老臣,在见到如此一幕时,都是和黄锦一样忍不住的热泪盈眶。剧中的嘉靖看着镜中这个陌生的自己,面对泣不成声的黄锦也是问道:

  “……是不是很难看。”

  “回皇上,是——天日之表。”

  “那你为什么哭了?”

  “属下这是……欢喜。”

  黄锦的欢喜,所有人都可以理解。无论嘉靖从前犯了多少错,如今的他,作为一位大炎的君王,一位最初执政时,连海瑞都不得不称赞的君父,终于回归了。

  而望着镜中的自己,嘉靖本人却是为自己的一生,想好了挽联:

  “三花聚顶本是幻,脚下腾云亦非真。”

  “……传他们进来吧。”

  这一刻,嘉靖终于看淡生死,顿悟了真正的“道”,想成神想了一生的他,在生命的最后,也没有完成肉体的蜕变,却在思想上,终于达到了“神”境。

  除了陈祈,没有人知道嘉靖一生都贯彻“二龙不相见”的原因是什么,但如今,嘉靖愿意和皇子皇孙相见,毫无疑问是一次极其巨大的改变,即将死去的嘉靖,如今已经无所谓什么几龙相见的事情了。

  而伴随着大炎皇帝本人饰演的裕王,以及饰演未来的万历皇帝的孩子,也都是见到了身穿龙袍的嘉靖本人,也说明了这一次觐见的缘由。

  原来是他们从左乐饰演的高翰文得来了一直千年鳄龟,说是天上降下的祥瑞,所以将这只鳄龟送来给嘉靖。

  然而,如今无比清醒的嘉靖哪里不知道,什么天上的祥瑞?这只鳄龟送来,就是裕王想要为海瑞求情,希望自己的父皇千万不要变主意。

  然而,裕王如今哪里知道,嘉靖凭借着自己的情报网,早就知道他们要来觐见,他这一次为的,就是要“三龙同堂”,好再与那海瑞一较高下!

  上一次,嘉靖仅仅代表自己和海瑞辩论,输了个五体投地。而如今,真正又回到了人君时期,嘉靖要掰回这一局,好让她海瑞知道,他嘉靖真正的帝王心术。

  而嘉靖也是给了自己孙子万历一个最低的台阶,让他去放了鳄龟,他就放过海瑞。万历自然欣然同意,蹦蹦跳跳的便是亲手将鳄龟释放了。

  而在这个途中,陈晖洁饰演的海瑞,也终于久违的露面了。而这也是海瑞这位臣子,与万历这位她未来的君王的第一次见面。

  “你就是海瑞?”小万历一眼就认出了海瑞,而陈晖洁饰演的海瑞自然也从对方的装扮看出了对方的身份,立刻行礼道:“参加世子,臣就是海瑞。”

  然而海瑞此言一出,小万历却是第一时间举起了自己的小手,指着海瑞便是说道:

  “你好大胆!竟然敢骂皇上!”

  面对小万历的小小恐吓,海瑞此刻展露出了当初与嘉靖辩论时面不改色的气质,一字一句的对着这位未来的君王说道:“——就是为了将来,没有人再骂皇上。”

  也不知道是不是海瑞的这句话,让小万历受到了感触,亦或者这也是年幼的小万历的一次试探,至少海瑞的回答让他很满意,凑上前来便是主动小声说道:

  “我向皇上求了情,赦免你了。进去以后,你要好好回话。”

  “……臣谢过世子。”

  这一刻,不只是海瑞,就连屏幕外的一众大炎官员,也都是被小万历这一手稚嫩的“恩威并施”给惊艳了一番。

  要知道,剧中的小万历如今也不过三四岁,甚至连话都还说的不是特别利索,但如今已经初显帝王心术。对于不明真相的大炎官员们来看,这位未来的大炎君王,是毫无疑问的“好圣孙”啊!

  “有此皇孙,大炎未来无需担心了。”

  “是啊,虽然裕王略显懦弱,身体不好,但有这样的皇孙,大炎江山可保了。”

  “这就是隔代传吧?嘉靖如此天资,似乎也遗传给了这个小皇孙了,或许未来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不摆烂的嘉靖啊。”

  然而,大炎百官如今的声音,无法影响到镜头内所发生的一切。陈晖洁饰演的海瑞在简单整理了一下仪表后,便是终于踏入了精舍内。

  而在她的面前,嘉靖、隆庆(裕王)、万历,大炎三个朝代,三位不同的君王分别入座。此时此刻,三龙同朝的威严,光是依靠着镜头,便是让一众大炎百官感觉到扑面而来的压迫感。

  但相较而言的,是如今饰演海瑞的陈晖洁,虽然以跪拜的姿态,但依然背如松柏般挺立,面对魏彦吾、大炎皇帝,以及一位不知名,但听闻也是皇亲国戚的大炎孩童的三人的真龙之威,陈晖洁一丝一毫的胆怯都没有。

  相反,她感觉到体内也有着一股非常相似的律动正在涌现,她体内那隐藏的真龙之血,如今再一次让她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底气。

  因此,这一出戏,严格来说是“四龙同堂”。但毫无疑问,陈晖洁饰演的海瑞,面对如此局面都面不改色,才是真正的胆识和正气。

  “——这个人有外号,你们听说过吗?”

  而此刻,嘉靖见三龙的威严依然不能让海瑞臣服,也是终于率先开口,给予了海瑞当头一击,道:

  “她的外号叫‘海笔架。’”

  “只因她曾经当教谕,上司来了,另外两个官都在她两旁跪下了,就她站着不肯下跪。于是,中间高两边低像个笔架,由此搏得了这个美名。”

  “可见此人从来就爱犯上。”

  “那么你现在抬头看看,告诉朕你看到了什么?”

  而在嘉靖的示意下,此时此刻的海瑞,终于望向了三位人君,许久之后,只听见她面不改色,而是怀着敬重的情绪,一字一句的说道:

  “回陛下,臣看到的不是笔架——而是大炎江山的‘山’字。”

  “皇上、王爷、世子,就是大炎江山的‘山’,群臣和百姓,便是大炎江山的‘江’。”

  陈晖洁的话语伴随着自己早就烂熟于心的台词,一句又一句的念出,她自己都不知道的是,她的源石技艺都是潜影默化的开启,伴随着她身上隐约开始浮现出血红气息,正在和魏彦吾、大炎皇帝等人的血脉,产生一种奇妙的共鸣。

  而这一幕,却是让现场的大炎皇帝和魏彦吾立刻注意到了,而这种共鸣,将陈晖洁心中的正义、初心和刚强传递给了他们,也是让两位人君的心中惊讶的同时,却又是产生了一个古怪的想法……

  大炎江山……或许现在,就可以后继有人了。

  PS:今天第二章!(照例晚上还有一更,脖颈好酸,我的身体已经菠萝菠萝哒!瘫……)

第一卷 : 第335章:嘉靖的“长江黄河论”,君为山,臣为江

  “君王是山,群臣百姓是江……这样的论据,倒是有些‘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意思了。”

  “只是……在嘉靖这位君王面前说这样的话语,这个海瑞,还当真是将刚直贯彻到底了啊。”

  有些事情属于是默认规则,有些话语也是必须要符合身份的人才可以说的。就比如海瑞的这番言论,君王倘若说出类似于“水能载舟,亦可覆舟”的话语,那就是告诫子孙后代要善待百姓。

  但这句话,如果从臣子,从百姓的嘴里说出来,那就完全是威胁和造反的意图了,而这两样罪行无论哪一顶帽子扣上了,那都是起步人头落地,扩大可以诛九族的大罪啊。

  然而如今,靠着李时珍的药而回光返照的嘉靖,却是一点都不因为海瑞的话语而恼火,与之前在诏狱之中时的表现,简直判若两人。

  “似是而非。”此刻,感应到了陈晖洁体内真龙之血的律动,魏彦吾依然保持着喜悦不溢于言表的状态——他知道,这个时候最不可能打断陈晖洁,她能不能一口气将自己的潜能激发出来,成为真正的人中龙凤,可能就看这个契机了!

  虽然魏彦吾不觉得,陈晖洁有继承大统的可能,更不觉得她适合当皇帝,她太直,本就不畏权贵,当了皇帝只怕是要和诸位大臣频频争论,要是她镇得住大臣们倒是还好,万一镇不住可就危险了。

  但就算如此,陈晖洁当个一丝不苟的“海瑞”,亦或者镇守边关的大将,假以时日还是没问题的,倘若能为大炎激发出这样一位文武兼并的大才的潜力……那魏彦吾也可以放心了。

  因此,这场戏,这对兄弟的气场绝对不能有丝毫的逊色。魏彦吾和大炎皇帝在简单的眼神碰撞后,便是立刻确定了对方的意思,魏彦吾如今也是真龙之威不减,继续道:

  “天下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就凭你,读了一些高头讲章,学了你家乡人的一些理学讲义,就来妄谈天下大事,指点江山社稷?”

  “你岂止这个比喻不恰当。在奏疏里,妄谈我大炎历代明君、贤君……朕问你,既然为君的是山,你说的这些圣君、贤主,哪座山还在?”

  “回陛下,都在。”

  然而,面对此刻魏彦吾饰演的嘉靖的咄咄逼人,饰演海瑞的陈晖洁,却是并没有一丝被压倒的意思,反而更加底气十足的回应道:

  “在史册里,在人心里。”

  此言一出,大殿内出现了一番沉寂,面对海瑞的正论,嘉靖再无话可以反驳。

  历代君王,无论他们在当朝当代受到怎样的评价,今后评判他们的不只是当朝百姓,更是后世的百姓,历史自然会给嘉靖一个正论,他的一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君王,自然会有后人评判。

  而如今,嘉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尽可能的挽回。在自己的生命尽头挽回自己的过失,证实自己的能力,以及,他那颗在幡然醒悟后,想要尽力做一个明君的心。

  哪怕只有最后两个时辰的生命,他依然要尽可能的给皇子皇孙,以及海瑞这样的臣子代表留下一个好印象。抱着如此的想法,他终于是说出了那一番,他修炼至大成的帝王心术。

  “裕王、世子——你们要把这句话记住了。”

  “所谓江山,是名江山,而非实指江山。这就是朕让你们记住这句话的道理。”

  “君若不是山,臣民便不是江。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

  “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啊?”

  “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

  “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

  此时此刻,镜头前嘉靖的话语,却是让一众大炎官员纷纷回过神来,下一刻,当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是嘉靖真正的帝王心术的表现时,纷纷也是取出自己随身携带的纸笔,开始将嘉靖所言的这一切都记录了下来。

  大炎所有君王,无论是正论或是诡辩,都必须留下来以待后人评说,引以为戒。而这是大炎百官,第一次开始记录起嘉靖的言语。

  百官的行为,可以说是一种认可,他们如今知晓了未来可能会有这样的一位君王,哪怕这位君王从前多疑贪婪,但在如今幡然醒悟后,愿意将自己的帝王心术流传与后世,他便也算得上一位值得承认的君王。

  “嘉靖……这是在用江河之水,比喻曾经的严党和如今的清流两派。”

  此刻,哪怕是塔露拉也明白了,剧中的嘉靖所说的长江、黄河,便是他朝堂之中的两派,也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的官员,例如严嵩与徐阶,也就是“求财”与“求名”这两类官员。

  而对嘉靖来说,无论是奸臣、贤臣,他只要可以驾驭都必须用。就如同长江黄河都不能舍弃一样,这两条江河或许各有千秋,但只要两条江河都肩负重任,那么它们的存在,就是有必要的。

  “这个海瑞不懂这个道理。在奏疏里,劝朕只用长江而弃黄河,朕岂可乎?”

  “反之,黄河一旦泛滥,便需治理。这就是朕为什么罢黜严嵩,杀严世蕃等人的道理。”

  “再反之,长江一旦泛滥,朕也要需治理。这就是朕为什么罢黜杨廷和、夏言,杀杨继盛、沈炼等人的道理。”

  “比方说这个海瑞。”此刻,嘉靖将矛头终于指向了此刻呆立当场,不知如何作答的海瑞的身上,一字一句道:

  “自以为清流,将君父比喻为山,水却淹没了山头,这便是泛滥!”

  “朕知道,你一心想让朕杀了你,然后你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史册里,留在人心里,却置朕一个杀清流的罪名。这样的清流……便不得不杀!”

  片刻之间,玉熙宫内,嘉靖的声音宛若天上神明一般缓缓回荡了起来。而到此为止,嘉靖才终于道尽了自己的帝王心术,也为后世之人道尽了他对于“制衡之术”的理解。

  而这一番解释,也让嘉靖之前所有的行径,都终于得到了一个解释。

  他为什么明知道严党为非作歹,却依然纵容严党,甚至数次给严党一行人机会,却在最终选择了废除严党;以及他为什么提拔赵贞吉,为什么当初要不断的分化清流的内部。

  这一切的一切,都指向了一点——为君之术。这是嘉靖贯彻了一生的方法,虽然他最终制衡有失,将制衡的本末倒置,但如今幡然醒悟的他,却依然坚定的相信,将这些为君之术传于后世之君,必然有所大用。

  他嘉靖天资聪慧,哪怕荒唐二十年,依然可以控制住手底下的每一位大臣。但倘若后世之君,没有他这样的天赋,更没有他如此的权力,那么他们该如何控制住大炎朝廷的大局呢?

  “……大哥,你说,我现在觉得这个嘉靖的谬论竟然也有几分道理,我是不是被他影响了?”

  而此刻,虽然不懂什么叫帝王心术,但听着剧内嘉靖的诡辩,夕却又隐约觉得,从嘉靖的角度来出发,他的所作所为似乎并不是错误的。

  然而,理智告诉夕,大炎千疮百孔的现状,都是嘉靖的错误所导致的,然而,明明听起来明明有理有据的帝王心术,为何会变成如此模样?

  “……嘉靖没错,海瑞更没错,错的不过是如此使用的人而已。”

  然而,此刻的重岳也是领悟了嘉靖所要表达的一切。嘉靖所说的,是维护帝王利益的帝王心术,是为了让君王不被权臣取缔,更不会被百官逼宫,让权力牢牢掌握在皇帝自己手中的制衡之术。

  而海瑞所言的一切,都是让大炎以民为本,而民与帝的利益,在此刻产生了冲突。因为民永远是那一片民,但帝王的能力却参差不齐,不同的帝王所掌握的方式,更是大不相同。

  “嘉靖和海瑞,站在他们自己的角度来看,都不是错的。而谁能评说这一切呢?哪怕千秋万代之后,不同的人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个问题,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因此,没有绝对的对错。但至少,单单从百姓的角度来说,我们应当维护海瑞这样的官,而不应该去接受嘉靖这样的帝王。”

  重岳也是良久之后,才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理解。重岳觉得,有些事情可以理解,但理解和谅解是不同的,没人可以替大炎百姓去原谅嘉靖的所作所为,更没有人可以去谅解那些害死了无数百姓的严党和贪官污吏。

  就如同嘉靖一般,嘉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他的地位和权力,这在帝王的角度没有错,但这一切的代价,苦的都是无辜百姓。

  这样的君王的帝王心术,就算再没有错,这位君王本身的所作所为,也是错误的。

  “但……这一切说出来之后,也足以证明,治国并非海瑞这样的人多了,就一定可以治理好的。一切都需要调和,一切……也都需要平衡啊。”

  重岳想了良久,最终也想不出一个好结果来,对于他来说,“治国”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他考虑范畴之内的,这并非活得越久,就能越通透的理解的事情。这一点,从历史上那么多贤君活的太久,最终变成昏君就可窥一角了。

  这是一条无论多么贤明的君王,都需要自己摸索,自己把控的道路。重岳不知道答案,写这部剧的陈祈,只怕是也不知晓答案,这都不是他们该思考的事情。

  而回到了剧中,嘉靖也已经表明了态度,他虽然嘴上说着必杀海瑞,但也让他活过今年,考虑到他时日无多,显然这是要将海瑞留给自己儿子裕王。

  嘉靖的一生名声已经无法挽回,但他可以给自己的儿孙留下一道利刃,让他们去中兴大炎,并以海瑞搏得一个好名声。

  “将海瑞押回去。”

  嘉靖一声令下,在陈洪等人的押送下,陈晖洁饰演的海瑞,再次以罪臣的身份离开了玉熙宫。而此时此刻,小万历注视着海瑞离去的背影,并没能完全理解自己皇爷爷的话语的他,还以为嘉靖依然要杀海瑞。

  小万历虽小,但也已经初具帝王气,也自然明白善恶。孩童心理的他,只知道面前的这个海瑞是个好人,但自己的爷爷却要杀他。

  而看到如此一幕,嘉靖也并不例外,反而对小万历问道:“……你是不是想说皇爷爷说话不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