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晶宫主
第0610章 局势变幻
大业十四年,初春。
由孙殿率领的水晶宫统数十条海船浩浩荡荡返回琉球,这个动作并不出乎中原各势力的预料。毕竟此前水晶宫购买并招收了那么多新弟子,甚至还有许多无家可归的流民,中原肯定是没地方给她们安顿的,只有远迁至琉球才能平稳安置。
而在众多势力中,对孙殿这个举动感到最尴尬的就莫过于李阀了!
须知李阀现在还有一位大小姐留在水晶号上,虽然借口是出海散心,但李阀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早就知道李秀宁曾和孙殿一起在东平郡的王通府上公开露面,甚至还毫不避忌的对孙殿表现出亲昵姿态。
李世民又不是白痴,事已至此哪儿不知道孙殿这是对自家妹子下手了?
虽然不清楚这两个人究竟是在自己走前还是走后搭上的关系,但现在讨论这个已经没有意义,他需要头疼的是该怎么面对李渊的怒火,并且要如何向柴氏交代。
事实上,李阀并不是没有召李秀宁回去,不要说李世民多番遣人来问,甚至连李渊都亲笔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家信要求她马上回家。
如果换做刚和孙殿好上的时候,李秀宁或许还会忐忑犹豫,但现在一个月下来,李秀宁已经把跟随在孙殿身边当成了人生第一大目标,自然找出各种理由借口拖延,而李阀又不可能真的派兵过来捉人,因此也就僵持了下来。
不过这也让李世民看清了小妹的态度,既然对方坚持如此,李世民便索性转变了方案,转而开始劝解起自己的父亲来。而李渊和魔门之间本就牵连极深,和东溟夫人单美仙也素来交好,再被李世民时不时的劝上一通,慢慢也觉得和水晶宫结亲是个不错的选择。
可即便如此,李阀的公主常年漂泊在外也不像话,何况柴氏那里总要给出个说法。李渊本想让李世民请孙殿带着李秀宁回来一趟,把有些事情谈谈清楚,可没想到水晶号恰在此时远度琉球,让李家父子目瞪口呆之余也感哭笑不得。
他们又不知道孙殿到底会什么时候回来,派人驻守也不现实,便只能硬着头皮把柴氏糊弄过去,对外则用李秀宁自己的借口宣称她出海散心。
当然,别人信不信就不是李世民父子能控制的了……
天下大势,会因一人而改变,却从不会因任何人而停顿!
水晶宫的离去只是在江湖上掀起了小小波澜,然后迅速被众人忽略。失去了孙殿的江湖沉寂了没多久,就因为接连几件大事而再次沸腾起来。
首先是瓦岗军正式宣布,原大龙头翟让因为练功出岔意外身死,大龙头的位置由蒲山公李密接任。但马上有自称翟让遗女的势力发出通告,指李密背信负义弑主篡权,是天下间最无耻的小人。
此女号召瓦岗旧将团结起来反抗李密,甚至给出了‘谁杀李密谁就是瓦岗之主’的条件,一度让瓦岗军内部波潮涌动,但可惜最终还是没能形成什么大乱子。
对于这件事,几乎所有势力都是抱着看戏的心态去了解的。毕竟翟娇作为翟让独女,往日也并非全无名气,因此这件事究竟谁是谁非没什么好多言的,李密弑主夺权所有人都信,但也仅此而已。
任何势力都不可能公开支持翟娇复位,一是不想招来李密报复,二是实在不看好翟娇。如果她是个男人或许还会有些势力愿意在背后推她,但既然是个女人,其他人也就熄了这心思。
不过虽然不可能出兵,但在物资上倒是可以援助些。
不少势力都派人暗中和翟娇接洽,表示愿意在粮草、兵器上支持她。他们的目的也很简单,虽然不觉得翟娇会是李密的对手,但能给李密找些麻烦也是好的,一旦李密处理不好这堆烂摊子,他们就会考虑自己是不是有机会在其中分一杯羹,而这也是李密最不希望看到的。
除了瓦岗的内斗外,李阀方面也聚集了不少眼球。
早在孙殿离开中原的前几日,李阀就已经正式脱离了隋庭控制,竖起反旗自成一派。他们原以为既然大家都是义军,那在隋室还没灭亡前,就算敌对也会有点节制。可没想到就在他们小心备战准备攻打长安的时候,一个惊天噩耗从北面传来。
梁师都、刘武周集境内大军陈列于边境,看模样对太原虎视眈眈。而东突厥始毕可汗也派出帐内大将率十万铁骑悍然南下,打的却是为突厥名将颜里回报仇的名号,让李阀众人在莫名其妙的同时也心惊胆颤,只因不管突厥想找谁报仇,太原都是他们的第一站!
其实按地理位置来说,太原和东突厥之间还隔了个刘武周,可事实上刘武周早就臣服突厥,是突厥入主中原的马前卒。这样一来太原就成了阻挡在突厥人面前的第一块石头,如果说单这样李阀还有信心抵抗的话,那再联合刘武周、梁师都的举动,得出的结果就很让人沮丧了。
太原城城守府内,一场空前激烈的辩论正在进行。
辩论双方一以晋阳令刘文静为首,一以晋阳宫副监裴寂为首,两人各率支持者你来我往,看模样已经争论了好一会。
而李渊则高坐主位,正满脸头疼地看着下面争吵不休的两位老友,也不知道该怎么劝解。
事实上也没办法劝解,因为能让刘文静和裴寂这两位多年好友争得面红耳赤的,就只有刘武周和突厥分兵南下之事,而这却是李渊必须面对并尽快解决的问题!
第0611章 李渊的决定
举凡有人大兵压进,守御者无非是两个选择。
是战,或和?
刘文静和裴寂也是如此,只不过其中的某些观点更激进些。
裴寂觉得眼下李阀既然起事,那声望就尤为重要。面对有人想要进犯太原,打得过打不过是一回事,但如果连打都不敢打那就未免太过丢人,也会让天下群雄从此小觑了李阀。一旦造成士子和兵将俱都寒心的局面,那对李阀的争霸大业就会十分不利。
这个观点得到了李阀内部一些激进派的支持,虽然其中对于到底和谁打、怎么打、打到什么地步这几个问题上还有分歧,但至少都赞同先打一架试试。
李渊一开始觉得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但刘文静接下来的话就打消了他的主意。
刘文静同样认为李阀如今才刚起事,声望非常重要,可正因为如此,他才竭力劝解李渊打消抵抗的念头。他认为李阀着眼的是天下大局,应该按既定战略稳扎稳打,现在谋夺关中是李阀需要考虑的第一要务,不该和突厥这么早就对碰上。
事实上,和突厥及刘武周的战争就算打赢了对李阀也没什么好处,只因突厥人的大草原现在还不是李阀能踏足的地方,而刘武周又早早投靠了突厥人,一旦战事不利他们随时可以撤到草原上享受突厥的庇护。反观李阀这样,打来打去都只是损兵折将白白消耗,这就让人觉得很没有意义。
更何况在刘文静看来,以李阀目前的军力根本没有赢的可能……
是以,刘文静主张暂且避让,延缓李阀和突厥的冲突时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暂且答应他们些条件也可以接受。
胜则一无所获,败则一无所有!
李渊本就不是什么能舍命一搏的性子,心中自然更倾向于刘文静的建议。只是他身为一阀之主,不可能刚有人提议退避就忙不迭的答应,那样的话他的面子也没地方搁。所以他这几日就放任裴寂和刘文静争吵,自己则模棱两可先不表态,这样一来不管自己最终做出什么决定,都可以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其他臣子也无话可说。
眼见阶下的两位老友还在争执,李渊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便轻咳一声,道:“二位且慢争论,先听我一言。”
厅堂中有瞬间的寂静,然后所有人齐齐看向李渊。
整整三天,李渊对刘文静和裴寂的建议都是一副和稀泥的态度,让不少大臣心中焦急。须知他们在这里慢慢商量没关系,但刘武周和突厥人却不会等他们商量完了才动手。如果不能尽早定下策略,那无论是战是和都会士分被动。
现在李渊总算肯开口说话,这让厅堂内的众人意识到他终于肯下定决心,就都停下口来仔细听他想说什么。
平心而论,李渊的面相还是颇有几分雄主姿态的。
只见他高额阔面双目有神坐在主位上向下俯视会给人带来不怒自威的肃穆感觉。此刻李渊就用那种威严的目光在所有臣子身上扫视了一圈,道:“刘武周狼子野心,伙同突厥来犯,如此不将我李阀放在眼里,我李阀自然不吝一战!”
说到‘不吝一战’时,李渊还狠狠拍了下座椅扶手,显得极有气势,就好像迫不及待下一刻就要提刀亲自上阵一样。但下面那些李阀文武却都面色古怪,其中主战的一帮臣僚沉默不语,裴寂更是苦笑着暗暗摇头。
他们都是和李渊交往甚深的人物,就算过去不是李阀臣子,也都是李渊的知交好友,哪里还不知道李渊说话的习惯?
一般来说当李渊面对两个选择时,他第一个说出的答案都是他不想要的,只是顾及到提议之人的面子才会带一带,真正的决定却是在后面。
果然,在李渊慷慨激昂地表达了一番李阀面对压迫从不屈服,突厥人只要敢来就和他们玉石俱焚的决心后,突然话锋一转,道:“但突厥和刘武周只能算边塞藓芥,纵使逞凶也只是一时。换做往日我们当然可以倾举阀之兵相抗,可眼下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不能把时间浪费在突厥身上!”
顿了顿,李渊突然瞥向阶下的某人道:“文静,你来告诉大家,前几日瓦岗又有了什么新动静?”
刘文静心领神会,马上转向群臣正容道:“就在昨日我们接到消息,瓦岗李密已经正式传檄,历数杨广十大罪状。此事在中原引起轩然大波,瓦岗生威一时大振。同时李密还呼吁众义军联手攻隋,结束这持续了十余年的乱世。”
李密传檄?
这倒真不是小事!
见下面众臣面面相觑各自沉思,李渊手指轻叩扶手,威严道:“所谓内忧外患,如今都被李阀占全。然推翻昏君乃是大义,也是我们李阀起事的根本,虽然我们不必听瓦岗号令,但在反隋这件事上,我们李阀却义不容辞。”
“现在昏君人在江都,天高路远没有办法,但长安却近在咫尺。因此我打算相应李密的檄文,整军攻打长安。这样一来突厥那边就只能议和。”
李渊叹息一声,就好像做出这个决定很无奈似的,随即他转向刘文静道:“你以为,要什么条件才能让突厥答应收兵?”
“少了恐怕不行,不如暂且称臣,然后答应将战时掳来的女子财货全部上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