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子里的战锤40K 第65章

作者:作家RIfxFe

  但这位老主教是个原教旨主义者,他坚持自然衰老,拒绝回春手术,或者任何违逆自然规律的治疗手段。

  即便他会因此失去封圣的机会,他也不愿为此放弃自己坚守了一辈子的原则。

  不过虽然他自己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跟着开拓团去开拓新的帝国世界,但他却可以派出自己的弟子。

  老主教派出了罗斯托夫II号教会的大部分牧师,跟随开拓团一起前往新的星球,并引导帝国子民的信仰。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来自马里乌波尔星区国教分支教派的牧师和修女也响应了号召加入了开拓团,他们也将在开拓团前往新世界进行开拓的旅程中为他们提供包括医疗、弥撒、告解和葬礼在内的各种宗教服务。

  就这样,在陈曦的殷殷期盼之下,第一批开拓团已经从马里乌波尔星区的核心区域出发,并随后抵达了罗斯托夫II号,在这里完成了补给和分流之后,分成两批分别前往两个不同的帝国世界。

  这两个帝国世界就是第一批开拓的目标,按照规划一个是普通的帝国文明世界,而另一个则是已经委托给机械教的矿业世界。

第175章 帝国移民

  帝国的星球开拓方式很多,其中最常见的一种非常简单粗暴。

  那就是将开拓团开来的移民船直接砸下去,然后将移民船改造成居住舱,利用船上的材料建设第一个定居点。

  当然,另一种讲究一些做法会有专门的往来移民船和行星地表之间的登录运输船,移民船也不会直接砸下去,但大体上也还是以建立定居点为主要目标。

  以帝国的科技来说,建立起来一座能够容纳数十万人口的城镇(这种在帝国真的只能叫城镇)也不过是十天半个月就能搞定的事情。

  如果是陈曦自己来组织的话,他可能不会直接奢侈的把移民船砸下去,变成一次性用品。

  毕竟哪怕只是最便宜的民用运输船,具备亚空间跳跃能力的虚空舰也是价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王座币的。

  能够省一点还是省一点的好。

  但开拓团的船是国教买的单,直接将船落下去的做法也是国教定的,陈曦自然也就没替国教省这一笔。

  毕竟直接将移民船落下去是可以省很多事的。

  首先开拓团的移民者在居住方面不用风餐露宿。

  移民船的坚固外壳足以在任何恶劣的行星地表环境下保护开拓团的移民者免受行星环境和土著生物的伤害。

  除非是极个别的极端案例,否则行星地表的环境和生物都不太可能对一艘可以横渡虚空的舰船构成什么伤害。

  其次,移民船本身的能源、供水和食物循环系统,可以在移民开拓的初期为移民者提供足够的电力、饮水和食物供给保障,确保他们不需要为吃喝与能源发愁。

  要知道即便是陨落星海几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太空飞船里,其所安装的离子反应堆也依旧可以正常运行,为飞船提供充足的电力。

  而飞船上的循环设备也能够为遗落在太空废船里的聚落提供足够的食物和饮水,维持他们千年的生存。

  所以一艘移民船只要使用得当,足以在长达数百、甚至上千年的岁月里支撑一座城市的运转和发展。

  有了这些保障,移民者就可以舒舒服服的度过最艰难的最初开拓阶段,迅速的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定居点。

  而有了安全的定居点,除非是出现极端的特例,否则之后对星球的开拓和建设就算是有了足够的支撑,可以进入稳定的快车道了。

  包括罗斯托夫II号在内,帝国的许多移民星球最初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

  虽然简单粗暴,但效率极高,尤其是在面对那些环境恶劣、资源匮乏的星球时,这种方式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不过,陈曦也清楚,这种方式并非没有缺点。

  移民船一旦落地,就意味着它失去了再次升空的能力。

  这种将虚空舰作为一次性用品的奢侈行为,会让移民开拓的成本激增。

  同时对移民船的拆解、改造也是需要专业技术和设备,以及相当程度的人力投入的。

  如果没有足够的设备和技术投入,当地的移民者可能需要几百年才能慢慢的将移民船拆开变成城市建设的材料。

  如果星球的环境过于恶劣,或者资源分布过于分散,那么初期的建设成本将会非常高。

  然而,对于国教来说,这些问题似乎并不重要。

  他们的目标是在新的星球上迅速建立起国教的信仰体系,而不是考虑长期的经济效益。

  因此,直接落地移民船的做法对他们来说是最合适的选择。

  陈曦对此并没有太多意见。

  毕竟,国教为这次移民计划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他也没有理由去质疑金主的决策。

  更何况,这种方式确实能够为移民者提供更好的初期保障,减少他们在新星球上的生存压力。

  在陈曦的计划当中,第一个开拓团将会抵达距离罗斯托夫不远的隔壁星系,在其中的一颗矿产星球上落户,然后对这颗星球进行资源开采。

  陈曦已经与机械教达成了协议,他们将会为移民团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设备。

  一切都在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运行着,当未来次星区内一个又一个的定居点建立起来,一个又一个的世界被开发,整个次星区将会为陈曦提供足以支撑他整个计划和野心的资源。

  而罗斯托夫,将成为这一切的起点。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回到办公桌前,继续处理手头的各种公文。

  移民计划只是他众多工作中的一部分,但却是未来一段时间他和他的朋友们工作的重心所在。

  必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错,才能够让整个计划顺利的进行,为大裂隙的展开做好准备。

  时不我待,陈曦必须抓紧仅剩下的二十多年时间做好准备。

  这是帝国在最黑暗时代到来之前最后的相对和平稳定期,一旦越过了999.M41这个大裂隙打开的关键时间节点,整个帝国都将乱成一锅粥!

  未来的两百年整个银河都将燃烧,战火会席卷帝国的每一个世界,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也没有人可以逃脱这场灾难。

  想要帝国再次相对安稳,一切都得等到那个男人的回归。

  他终将回归他并不忠诚的帝国,重塑一切,拯救这个行将就木的帝国。

  然而在十三军团之主重新拯救帝国之前,帝国将面对的是撕裂银河的巨大天灾,和整个帝国再次被分割成一个个孤岛的黑暗现状。

  如果没有基里曼的不屈远征重新在大裂隙展开之后将帝国圣疆内的疆域重新统一,那么人类就将再次陷入黑暗科技时代破灭之后的纷争时代,重温旧夜的惨痛。

  而这一次,没有帝皇再一次来拯救人类了,人类除了等待神皇之子的拯救之外,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拯救自己。

  陈曦必须保证,在基里曼苏醒并再次踏上远征之路以前,让罗斯托夫次星区拥有足够的力量,以应对这场席卷银河的浩劫,并在这场浩劫之中快速发展,积蓄起足够的实力。

  只有这样,他才不会错过不屈时代的恢弘远征,并完成帝皇交予的使命。

  尽管到目前为止,陈曦也不太清楚帝皇到底希望他做到何种程度,但拯救帝国终究是没错的。

第176章 第老约翰

  老约翰是个虔诚的国教信徒,他今年已经30岁了。

  按照3k时代的认知来说,这应该还是一个可以被称之为年轻人的年纪。

  但在帝国,如果你不是中巢或者干脆是上巢贵族,那么绝大多数普通下巢佬也就能活到四十岁而已。

  他们通常会有一个几岁就要帮着家里干活、靠捡垃圾之类的活计补贴家用的童年。

  然后在十几岁的时候和一个同样出身的异性结婚,然后很快生下孩子。

  通常来说不止一个,帝国的人口非常能生,而且生的很快。

  但通常来说父母就得受累了,想养活一大家子对于帝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通常他们都会在四十岁左右被榨干,然后因为各种原因死去。

  而他们的孩子则会往复循环这一过程。

  除非他们当中有人能够通过机械教的基因检测,或者运气好能够成为国教、修女会的一份子。

  虽然听起来虚无缥缈,但对于帝国的普通子民来说,这确实是一条能够改变自身命运的出路。

  机械教每隔几年就会在相应地区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基因筛查,为的就是检测有无符合机械教要求的学徒。

  通过基因筛查的孩子会被这些机油佬集中起来进行教育,尽管这并不是免费的,但只要肯学并且能够通过毕业考试,通常都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机械神甫。

  帝国数量庞大的基层机械神甫就是这么来的。

  尽管他们大多服务于底层机械圣殿或者星界军等相关部门,和真正专心学术的机械神甫差别巨大,但不得不承认这对于他们人生的改变几乎称得上是阶级跃迁。

  而国教的准入门槛相对来说会更低一些(也有可能更高)只要你虔诚的信仰帝皇,拥有足够坚定的意志,你就有机会成为国教的一员。

  当然,要是觉得这些门槛都太高了,那也可以选择成为星界军,这几乎是门槛最低的改变自身的途径了,前提是你所在的星球上有军务部的征兵处。

  不过对于老约翰来说,他哪一个都没轮上。

  年轻的时候碰上了星界军征兵,征兵官曾用扩音器对着人群吼叫:“为帝皇扛枪的汉子,全家配给翻倍!”

  老约翰低头看了看自己骨节粗大的手,却被身后哭闹的弟妹们拽住衣角:“大哥,我们饿。”

  他终究没挤进报名的队列。

  国教虽然对所有人敞开大门,但也只是敞开大门而已,想要成为国教的一员你一样要付出努力,而为家庭所拖累的老约翰显然没有这个能力。

  他曾跪在国教教堂门口恳求牧师:“大人,我每天能做十六小时工后再来祷告。”

  牧师只是将圣典按在他额头上:“孩子,侍奉神皇需要完整的灵魂,不是残破的躯壳。”

  至于机械教……嗯,穷逼不配成为高贵的机械神甫。

  当机械教的检测仪扫过老约翰长子时,红袍神甫的机械臂突然发出刺耳的蜂鸣:“基因序列不达标。”

  老约翰抱着孩子追问:“大人,这检测是不是……”

  神甫眼眶中的红光闪烁两下:“下巢的渣滓,别浪费圣油。”

  所以年逾三十的老约翰只是一个辛劳的巢都工人,生活在下巢、努力工作养活一大家子。

  原本他以为自己这辈子就会这么烂在巢都里了,和他祖祖辈辈一样,为帝国燃尽自己的生命。

  但国教给了他一个机会,也给了他全家一个机会。

  帝国需要开拓新的疆域,国教正在组织虔诚的信徒前往那些新开辟的帝国世界移民定居。

  虽然那些世界什么都没有,没有温暖、坚固的巢都,没有能够填饱肚子的尸体淀粉,也没有可供饮用的净化水……

  但那里有美好的未来。

  老约翰知道,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离开熟悉的下巢,前往未知的新世界,意味着他们将面临无数的挑战和困难。

  然而,他也明白,这是他们全家唯一的机会,能够摆脱贫困和绝望的循环,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于是,他鼓起勇气,带着全家报名参加了国教的移民计划。

  在出发前的日子里,老约翰一家忙碌地准备着。

  他们收拾了仅有的几件家当,告别了邻居和朋友,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不安。

  老约翰的妻子玛丽亚虽然担心前路的艰辛,但她相信丈夫的决定,也相信帝皇的庇佑。

  他们的孩子们则对即将到来的冒险充满了好奇和兴奋,尽管他们还无法完全理解这次迁徙的意义。

  终于,出发的日子到了。

  老约翰一家和其他移民一起,登上了国教的运输船。

  船舱里挤满了和他们一样怀揣希望的家庭,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老约翰知道,他们即将踏上一段充满未知的旅程,但他也坚信、或者试图让自己坚信,只要他们团结一心,虔诚信仰帝皇,就一定能够在新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在漫长的星际旅行中,老约翰一家经历了无数的考验。

  他们学会了如何在狭小的船舱中生活,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互相扶持。

  每当遇到困难时,老约翰都会带领全家一起祈祷,祈求帝皇的指引和庇护。

  他们的信仰在旅途中变得更加坚定,也让他们在面对未知时更加勇敢。

  终于,在经过了数个月的漂泊后,他们抵达了新的家园。

  一颗名为扎波罗什的新星球,罗斯托夫次星区最新开辟的矿业星球。

  在这里,机械教已经建立起了基础的采矿设施和精炼厂,而这些工厂正缺乏工人。

  当老约翰一家走出飞船的时候,迎面扑来的是刺骨的寒风和灰蒙蒙的天空,空气中弥漫着金属和机油的气味。

  巨大的采矿机械犹如巨人一般在挖开大地,破碎的矿石正被源源不断的通过输送带和运输车辆送到远处的精炼厂。

  这一切都在震撼着老约翰和他们一家,这是他们原本在巢都所不可能见到的景象。

  但不知为何,老约翰没有感到害怕,他只是握紧了自己胸前挂着的帝皇圣像,虔诚的向神皇陛下祈祷着,祈求他能够赐予他们一家能够填饱肚子的生活。

第177章 第抵达扎波罗什

5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