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视红楼:签到系统的我异姓封王 第4章

作者:四月艳阳天

  “荣国公府贾琏。”

  三人打了个招呼后,便攀谈起来。

  不多时便到了辰时,在举行了祭祀仪式以后,数百名勋贵子弟便浩浩荡荡的从德胜门出发,奔赴北疆前线了。

  几日后,北疆行营帅帐之内,英国公张壁在看了兵部送来的勋贵子弟参军名单后,一时间也是有些头大。

  这份名单里,四王八公十二侯的子嗣尽数覆盖其中,还有其他新兴权贵的子弟,更是数不胜数。

  这几天英国公陆陆续续收到了京都一百多封信,全部都是顶级勋贵们请求英国公照顾一下自家子嗣的。

  虽然英国公很是反感这种行为,可是也无可奈何。

  不得已之下,他只得喊来了北疆行营的副手,忠静候史鼎。

  史鼎乃是金陵四大家之一的史家中人,原本也属于开国勋贵系列。

  史家的开国爵位乃是保龄候,由史鼎的大哥袭爵。

  而史鼎之所以不到四十就被勒马封侯,完全是因为当初眼睛雪亮,在永和帝没有继位之前就坚定不移的跟随着永和帝夺嫡。

  古来之功,最大莫过于从龙。

  所以永和帝成功继位以后,史鼎的选择便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被封为忠静候。

  此次北疆大战在即,永和帝虽然让英国公张壁挂帅,但是心里多少也有些顾忌。

  毕竟英国公也是太上皇的老臣,还不是自己人。

  只不过英国公镇守北疆多年,骁勇善战,所以除了他,没有更好的人选了。

  而史鼎则是永和帝的铁杆臣子,派他来的目的不言而喻,一是监督战事,二来便是防止英国公兵权在握以后有所异动。

  英国公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永和帝的帝王心术他也十分能够理解。

  相反,如果永和帝对他完全不设防,那英国公心里才会心惊胆战呢。

  不多时,身着甲胄的忠静候史鼎走进了帅帐之内,他看向英国公拱手一礼。

  “史鼎拜见大帅,不知大帅召见末将有何吩咐?”

  英国公轻笑一声。

  “侯爷免礼,请坐吧。”

  史鼎坐到左下首后,英国公接着说道。

  “今日召侯爷前来,是有要事相商啊。”

  “再有半个月,京都的勋贵子弟便会来到北疆大营了。”

  “这几日,我想侯爷也收到了不少的书信吧。”

  史鼎微微点了点头。

  “不错,大帅是否有些抹不开面子?”

  英国公闻言也是无奈的叹了口气。

  “侯爷也是出身开国勋贵之家,自然明白其中之事。”

  “若是往年,照顾一下这些晚生后辈不过是举手之劳,无伤大雅。”

  “可是今年不同。”

  “昨日的军报侯爷也看到了。”

  “此次草原三十六部是要拼命了,蛮族王部挛鞮部已经在圣地龙城发出征召令,命令草原其他部落尽数将青壮召集。”

  “粗略估算,此次北疆至少也面临着三十余万蛮族骑兵的入侵。”

  “我等蒙陛下信任镇守北疆,一旦此战有失,被蛮族骑兵攻破北疆,长驱直入。”

  “那生灵涂炭、天下倒悬便立刻就在眼前了。”

  “如此危急存亡之秋,我如何能因为私情而误了公事。”

  “找侯爷来,就是想商量一下如何处理这些人。”

  史鼎听后微微一笑。

  “大帅,勋贵们多年安逸,勋贵子嗣多是酒囊饭袋。”

  “陛下征召这些人入军,本来也没指望他们能建功立业。”

  “只不过是往年军中常有军需物资运送不及时之事。”

  “今年北疆之战非同小可,军需物资万万不可延误。”

  “陛下将这些顶级勋贵子嗣征召入伍后,勋贵们自然会盯着户部兵部,监督粮草军需运输,不会让北疆战事受到影响。”

  “至于这些勋贵子嗣,除去是家中独子的,需要照拂一番,剩下的,就让他们各安天命吧。”

  “兵凶战危,士卒死的,勋贵自然也死的。”

  “不瞒大帅,我大哥也给我写了信,末将也是如此回复他的。”

  “我大哥有数名嫡子,即便末将这个侄子真的在北疆殉国了,那也是我史家的荣耀。”

  听完史鼎的话后,英国公心里也有了主意.

第六章:抵达北疆

  他本就不喜欢在军中走后门这一套,毕竟他自己的儿子也在前线浴血奋战。

  只是此次涉及的勋贵太多,英国公也不敢全得罪了。

  如今有了永和帝派来的史鼎背书,那一切就都好说了。

  “多谢侯爷指点,既如此,那便这么办吧。”

  “另外北疆城外的坚壁清野做的怎么样了?”

  史鼎听后也是有些挠头。

  “大帅,夏收结束不久,许多在城外居住的百姓此时刚刚种下青苗。”

  “这些百姓不肯放弃青苗,任凭军士们如何劝说,他们都不肯搬到城内啊。”

  英国公顿时眉头紧皱。

  “百姓生活不易,北疆民生之艰苦,侯爷恐怕还不太清楚。”

  “这些小民如果没有了这些青苗,也很难熬得过这个冬天。”

  “对他们来说,死在饥寒之中,或者死在蛮族马蹄之下,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总归是个死罢了。”

  “这样,召集百姓入城之时,侯爷可以让军士告诉他们。”

  “入城之后,朝廷会安排青壮去加固城防,每人劳作一天,给四斤粮食。”

  史鼎纠结了一下,犹豫着说道。

  “大帅体恤百姓之心,末将能够理解。”

  “只是城外百姓足有十余万人,北疆的粮食储备如果再供应给他们,那军粮恐怕就会有一定的缺口了。”

  “一旦大战有失,我等如何向陛下交待啊。”

  英国公看向史鼎后说道:“侯爷,城外可都是我大周子民。”

  “若是因为战事逼着他们去死,进而引发了民变。”

  “只怕没等蛮族打来,我们就先要平叛了。”

  “对付蛮族,本帅浴血奋战九死而无悔。”

  “可是若是要让本帅策马镇压这些被逼反的百姓,那本帅宁可现在就向陛下辞去北疆元帅一职。”

  史鼎见状赶忙说道。

  “大帅,末将不是这个意思。”

  “罢了,烦请大帅和末将联名向陛下上奏,请户部想办法再筹措一批粮草,无论如何,也要保住这十余万大周子民便是。”

  英国公听后对史鼎拱手一礼。

  “本帅替城外那些百姓谢过侯爷。”

  史鼎摆了摆手。

  “都是陛下如天之德,末将岂敢居功。”

  “坚壁清野本就是我等商议的对策,再筹措一批军需粮草后,坚壁清野的推动便再无阻碍。”

  “末将能做的都做了,国之重担,便拜托大帅了。”

  史鼎说完站起身来,对着英国公深鞠一躬,行了一个大礼。

  英国公赶忙扶起了忠静候史鼎。

  “本帅世受天恩,为国尽忠既是职责,也是本分。”

  “本帅虽无必胜之把握,但却有和北疆共存亡之决心,请侯爷放心。”

  时光飞逝,在经过十二日的长途跋涉以后,京都勋贵子嗣终于来到了千里外的北疆前线。

  此时的许多勋贵子弟显然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只觉得家里已经给自己铺垫好了。

  自己来到北疆就是走个过场,只需要留在大营内划划水,等击退北疆蛮族后就可以返回京都了。

  在他们看来,自己不过就是来北疆公费旅游一趟,和平日去京都郊区踏青没有什么区别,无非就是远了一些。

  现在许多的勋贵子弟还饶有兴致的交头接耳说笑着。

  很快,一名中年武将带领着一队士兵来到了北疆大营门前。

  在命人搬开拒马以后,中年武将策马来到众人身前。

  “军营之前,不得喧哗吵闹,肃静。”

  “本将乃北疆行营司隶校尉程始,奉大帅之命,迎接诸位入营。”

  “诸位都是勋贵子弟,七律五十四斩想必都烂熟于心。”

  “大帅治军严格,望诸位爱惜自己的身家性命,严格遵守军令。”

  “现在是未时初,诸位长途跋涉,下面本将手下的士卒会带各位入营帐内修整。”

  “申时,诸位务必到帅帐前集合,否则军令无情。”

  “好了,诸位入营吧。”

  程始一声令下,众人在士兵的带领下开始陆陆续续入营了。

  在分配好了临时的营帐之后,一路劳累的众人便休息了起来。

  营帐内,贾珣正整理着自己的行李。

  得益于霸王之体的超强体魄,尽管连日奔波,但是贾珣却没有丝毫疲惫之感,依然精神抖擞。

  一旁的顾廷烨见状不由得感叹起来。

  “贾兄,你这身子怕不是铁打的吧。”

  “连日赶路,大家都消瘦了不少,唯独你仿佛没事人一样,真是令人咋舌啊。”

  贾珣听后淡然一笑。

  “顾兄,比起我们接下来要面对的,赶路奔波真的不算什么。”

  “如果这样都坚持不住了,接下来的连番大战,要拿什么应付呢。”

  顾廷烨苦笑一声。

  “贾兄,我感觉我们都是被赶鸭子上架,你到了军中,怎么有种如鱼得水、鸟脱樊笼的意思啊。”

  贾珣将自己的行李放到了一旁后微微一笑。

  “顾兄,你我在家中的境遇相差无几。”

  “此番入军参战虽然凶险,但是也未尝不是我等的机遇。”

  “逆天改命,就在今朝了,我如何能不痛快。”

  顾廷烨听后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