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组建了最强剑客集团 第1051章

作者:漱梦实

  唯独镇抚府一方,没有这种权力。

  青登身为京畿镇抚使,在京畿出了动乱的刻下,他没有任何理由袖手旁观!

  仿佛是再也忍受不了部下们的胡闹了,从刚才起就一直没有说话的松平容保,倏地伸手猛拍其面前的矮桌——啪——的一声重响,响彻厅室内外。

  “行了!都安静!”

  刹那间,全场寂静。

  “若是无法提出不同的意见,便不能称作为‘军议’。”

  “我诚心欢迎在座的诸位各抒己见。”

  “可是!互相嘲讽、谩骂,便是另外一回事了!”

  “同为会津的柱梁,怎可像乡间的泼妇一样反复地恶口伤人?”

  “望请诸位多多注意!”

  藩主已经发话……西乡赖母和佐川官兵卫纷纷躬身致歉。

  “……有一件事情,很让我感到疑惑。”

  冷不丁的,山南敬助忽地开口道。

  镇抚府一方总算是有人发言了。

  松平容保以及包括西乡赖母在内的会津重臣们,纷纷不自觉地侧耳倾听。

  “此次的一揆,未免发生得太突然了。”

  “他们是直接掀起暴乱的吗?他们就没有向当地的领主提出什么要求吗?”

  此言一出,现场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像是要从彼此的脸上找到答案。

  据考据,一揆最早发起于室町幕府时代。

  认真来讲,一揆并不一定要武装起义,它更像是一种“武装抗议”。

  日子困苦得过不下去的农人们,多是为了本身的要求来进行谈判——比如要求减税、放粮——当谈判破裂时,才会开始武装起义。

  通常在歉收的时节,或者是人民苦于高利贷的剥削会发起暴动来要求取消年贡,或是要求借贷契约无效的「德政令」。

  一般来说,在绝大部分时候,当地的领主——尤其是各藩的藩主们——当一揆爆发时,都会很乐于倾听并答应民众所提的要求。

  “削藩”一直是江户幕府的基本国策。

  回顾过去的二百多年,惨遭削藩、移封、除国的家族,不知凡几。

  若是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该地的藩主绝对要倒霉。

  即使最后成功平定了叛乱,也会被幕府处以削藩、移封,甚至是除国的惨烈惩罚。

  因此,每当某地爆发一揆的时候,该地的领主都会因为害怕遭受幕府的责罚,而尽可能地答应民众所提的要求,避免一揆的规模扩大,只要别武装起义,其余诸事一切好说。

  正当大伙儿都在为此次的起义爆发之突然,而深感疑惑的时候,青登的声音倏地响起:

  “这种事情,留到之后再慢慢想吧。”

  “不论如何,我们现在该做的事情都不变——那就是出兵击溃他们!”

  说到这,青登扭头看向松平容保。

  “出于成军较晚的缘故,新选组目前尚无成气候的骑兵队、弓兵队和铁炮队。”

  “肥后大人,不如这样吧——可否借一部分的骑兵、弓兵和铁炮手给我?”

  “只要能够得到这三者……尤其是弓兵和铁炮手的支持,我便有信心击溃贼军!”

  他一边说,一边俯身去看矮桌上的地图。

  “贼军起兵于伊势,正往京都而来。”

  “既如此,最佳的迎击地点……”

  青登伸出右手食指,抵住地图上的代表京都的四方形黑点,缓缓地往右下角滑去。

  不一会儿,他的手指停在了京都东南方的某地。

  “伊贺!我们便在伊贺迎击贼军!”

  *******

  *******

  今天是本月的最后一天了哇!手头还有月票的书友,请务必投月票给本书哇!(流泪豹豹头.jpg)

  求月票!求推荐票!(豹头痛哭.jpg)

  PS:在本章里登场的会津藩家老们,皆为史实人物。大家只要记住西乡赖母和佐川官兵卫就好,会津是青登的盟友,所以这俩人未来的戏份也不会少的。

  (本章完)

第634章 紫刀铁牛,上将拥旄东出征!【4200】

  青登的话音刚落,现场众人纷纷探过头来。

  一束束审视般的目光,落在被青登指着的地图上。

  这个时代的地图,自然是不能与21世纪的卫星地图相提并论。

  没有等高线,更没有3D地形。

  不过,这张地图简陋归简陋,可应有的那几项东西——交通道路、重要据点的分布、山脉走向等等——都有在其中很好地标识出来。

  放眼望去,即使是完全不懂军事地理的人,在初见伊势的周边地形,以及从中穿过的那一条条交通道路后,也能一眼看出此地具备着多么高的军事价值。

  伊贺坐落于京都的东南方向,位处上野盆地一带,四周高,中间低。

  京都的东南边是重重叠叠的山峦、丘陵,过了一山还有一山,过了一丘还有一丘。

  谈起伊贺,“伊贺忍者”是绕不开的话题。

  伊贺与甲贺同为日本忍术的发源地之一。

  在群雄割据的战国时期,曾一度涌现三十多个忍者流派,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伊贺流和甲贺流。

  最初的伊贺流忍者,只不过是一个占山为王的割据势力,俗称“伊贺众”。

  在织田信长称霸京畿后,与独立王国无异的伊贺众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其眼中钉。

  终于在1578年至79年间,信长给次子织田信雄下达了讨伐伊贺的命令。

  然而……面对横峰侧岭、国土全部堡垒化、全民皆兵的伊贺众时,织田军的第一次伊贺征伐,在付出极大的代价后失败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信长大为恼怒,在1581年再次出动大军,精锐尽出,从四面八方入侵伊贺。

  在又付出极大的代价后,总算是彻底终结了伊贺众的抵抗。

  就连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织田军,在主场作战的情况下,都在伊贺碰了一鼻子的灰……可想而知,这片区域的地理形势有多么险要。

  坐落在盆地里的伊贺,是这一大片山区里屈指可数的地势较平坦的区域。

  如此地形,注定了会有诸多交通线汇聚于此。

  在伊势起兵的贼军若想进攻京都,伊贺乃必经之地。

  只要占据了伊贺,贼军便能拥有极大的自主权。

  伊贺与京都之间,夹着一大片峰峦叠嶂的群山。

  大体而言,从伊贺前往京都,共有南、北两道可供选择。

  这两条道路各有优劣。

  走南道,进攻只有区区一万石高、实力很弱小的柳生藩。

  柳生藩的前方,便是有很多鹿的古城奈良。

  攻下奈良后,就可以顺势向北,一路畅通无阻地直取京都。

  南道的路程最短,须占领的战略据点也很少,只要将柳生藩和奈良攥在手中,京都的南大门便洞开了。

  只不过……奈良可是历史比京都还要悠久的古城。

  论繁荣度和坚固程度,奈良虽比不上三都(江户、京都、大坂),可也绝不是任搓任揉的“豆腐”。

  就凭刚刚草创的贼军,要想打下奈良,可不是一件易事。

  走北道,得先攻下位处伊贺上方的甲贺。

  占了甲贺之后,就可以进入东海街道,沿着交通便利、途中有诸多补给的东海街道,一路向西进攻,陆续攻下草津、大津,然后兵临京都。

  北道的路程很长,可优点是有东海街道可作凭依,行军与补给的压力大减。

  从理论上来讲,除了南、北两道之外,还有一条道可走,那便是走中道——直接横穿夹在京都和伊贺之间的群山。

  只不过,这就跟“兵出子午谷”一样,都是只能存在于纸面上的军事构想。

  横亘在京都与伊贺之间的那片群山,基本……不,根本就是一片未开发地带!

  举目望去,到处都是原始森林,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

  就凭这稀烂的道路状况,以及贼军的组织能力……若是强走中道,其行军速度势必会慢如乌龟。

  青登啥都不用干,只要率领新选组堵在他们出山的地方就好。

  等到贼军惨兮兮地走出群山了,青登直接一个无脑冲锋,一波就能带走这帮疲惫不堪的衰兵弱卒。

  所以,中道是不必考虑了。

  当然,贼军也可以选择绕开伊贺。

  可这样一来,就得绕非常远的路。

  遍观整片京畿地区,除了大坂平原和京都盆地之外,其余地方都是险峻的山地,能走的道路本就很少。

  贼军若是选择绕开伊贺,则须穿过大半个京畿,才能抵达京都。

  如此,不仅耗时良久,而且还犯了“将自己的屁股暴露在敌人的兵锋之下”的致命错误。

  届时,以伊贺为进攻基地的青登,完全可以凭着四通八达的地利优势,直接出兵截断贼军的补给线,或是更进一步,直接快速闪击贼军的侧背,大破之。

  总而言之,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莫不如是。

  幕军……不,青登与贼军的胜负手,就在于“伊贺的归属”。

  伊贺被前者所控,主动权就在青登的手上。

  伊贺若丢了,那可就麻烦了。

  当众人的目光集中到他所指的位置后,青登缓缓道:

  “将战场选在伊贺,不仅可以有力地拦截贼军,而且还能占据压倒性的地利,以弥补兵力上的不足。”

  用专业的术语来讲,这叫做“战场宽度很窄”

  用通俗的话来讲,那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在伊贺开战的话,拥有上万兵力的贼军根本就没法在这种险峻之地铺展开来。

  说到这,青登滑动手指,指尖从“伊贺”移到“京都”。

  “用半日的时间集结军队、调备物资,明日一早就挥师进军!”

  “走用时最短的南道,经奈良、柳生藩,直抵伊贺。”

  青登的指尖在地图上画出一个“L”字形。

  “在伊贺筑城,然后以逸待劳!”

  日语里的“城”与汉语里的“城”,并非同个意思。

  后者专指“城市”,而前者主要指“城堡”。

  也就是说,青登口中的“筑城”,用现代的大白话来讲,就是“筑造野战防御碉堡”的意思。

  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曾立下一个不知真假的重大军功——“墨俣一夜城”——它并不是指丰臣秀吉在一夜之间建起了一座城市,而是指他在一夜之间建起了一座简易的野战堡垒。

  “本军不缺少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却唯独缺少能够用来侦察敌情、追歼敌军的骑兵,以及能够展开远程攻击的弓兵和铁炮手。”

  “我想想……肥后大人,您若能借我20个骑兵、20个弓兵与20个铁炮手,我便有极大的把握彻底击溃贼军。”

  “只派出60名士兵便能补全本军的战力,又能最大程度地保持住会津军的战力,一举两得。”

  青登以三言两语,阐述完他的军事构想。

上一篇:我拥有最棒的血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