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萌死他卡多
气氛一时有些压抑。
李清茶微笑,
“无妨,刚才我看小灰对着那幅大轴发呆,忽然突发奇想,有了写作的冲动。”
魏贤微微一愣,随即反应过来,
“笔墨伺候!”
“额,不用不用,我写不惯毛笔字,主要是速度太慢,用随身的铅椠就可以了,只需给我两张纸即可。”
“那好吧。”
魏贤从桌上的抽屉取出纸张,递给李清茶。
众人好奇地凑过来,
不得不承认,四为先生用铅椠写字确实要快很多,而且好像自成一派。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在场的鸿学大儒都是书法名家,他们发现李清茶写字,似乎将其框定在一个看不见的框体之中,每个字都不出框边。
最神奇的是李清茶的连笔字,
行书和草书都有连笔习惯,但那是书法家兴之所至,所以连笔的部位不尽相同,
可李清茶的字迹不同,虽然也连笔,但逻辑好像是相通的、是惯性的,比如“影”字旁的三个撇,在“彬”字上也几乎完美地复刻。
众大儒震惊,
这是……
李清茶有一套自创的硬笔字体!
魏贤这才意识到,李清茶不是要留下什么文章,而是要留下一套书法作品。
真是可怕的人……
他逐渐迪化。
李清茶却没想那么多,一边逗弄小灰,一边往下写,
她内容取自《聊斋志异》中的一篇——
《郭生》。
故事非常简单,
郭姓书生家里闹狐狸,写的文章经常被狐狸泼上墨汁,郭生发现被弄脏的地方好像可以删去,遂修改,文章便在狐狸的指导下越写越好了,
后来,郭生高中,逐渐狂妄,不再听从狐狸教导,招致恶果。
李清茶把狐狸改成了一只小灰猫。
小灰仿佛真成精了,
跳上纸张,在文章上许多地方留下脚印,然后对着李清茶:“喵~”
一众先生看得都快掉眼泪了,
那可是新书法流派的真迹,就这么被毁了。
李清茶:“……”
挠挠小灰的后背,
“别胡闹。”
“喵~”
小灰反应极快,竟然用尾巴扫了扫李清茶的手腕,之后缠住。
李清茶惊讶,
她虽然没养过猫,但知道猫的尾巴一般是不让人动的,
“小灰,怎么了吗?”
小灰:“喵~”
它围着李清茶的手稿来回踱步,大摇尾巴,
一旁的骆未央说:“猫咪发现有趣或者好奇的东西,会喜欢这么做,心情放松或者什么都没想的时候也会这样摇尾巴。”
李清茶笑,
“原来,小吃货还是猫博士。”
“(ˉ▽ ̄~) 切~~我很善于观察的好吧。”
“但我看它是尾巴左右甩,围着我的文章打转,就像表示这是自己的地盘。”
李清茶的视线投到文章之上,
她发现,小猫踩的地方虽然很多,却是星罗棋布的同一个字——
郭。
“你想让我改主角姓氏?”
“喵~”
小灰用尾巴又扫了一下李清茶。
李清茶问:“改什么?要不,改成‘骆’?”
小灰:“喵~”
它亮出了爪子。
骆未央瞬间被打击到了,
“白疼你了。”
她推了李清茶一把,不满道:“还不明白吗,小灰这是要你改成‘李’。”
小灰立即收起了爪子。
骆未央更郁闷了,伸手进随身的零食小袋,把给小灰准备的小鱼干拿出来,自己吃,化悲愤为食欲。
李清茶不反对,从谏如流,把这篇文章改成了《李生》。
魏贤愕然,
四为先生写文章,小猫改文章,
这故事必定传为佳话。
最重要的是,李清茶写的内容一点儿也不差,将“满招损、谦受益”这一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不由得感慨,
“四为先生比之兰陵先生,写的一点儿也不差。”
李清茶:“……”
分明就是一个人好不好!?
她低声问:“那《金梅瓶》当真如此之好?”
她记得很清楚,当时抄书,故意把长篇世情小说中“世情”的“世”写成了“色”,怎么可能受人追捧呢?
魏贤摇摇头,
“四为先生有所不知,《金梅瓶》一书虽然大俗,但其作者在写作时所用的结构我们前所未见,起承转合水到渠成,尤其是每回结尾,总会留下一个钩子,让人一读就沉迷其中。”
李清茶:“……”
她感觉魏贤形容的好像是断章。
嘶……
这个在现代不是坏习惯吗?
魏贤继续道:“而且,《金梅瓶》立意之高生平仅见,男子方面,上至大官,下至地方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全都描绘得淋漓尽致,至于女子方面,更是写得极其生动。”
别说了!
实在是太羞耻了!
李清茶轻咳,
“那……那个,如此看来,比之兰陵先生,我实在不如。”
“这怎么会?四为先生之作,虽然写的是妖怪,实则是写人,警世敦促的拳拳之意亦是前所未见的。更何况,这是当世唯一的硬笔书法作品。”
“啊这……”
“还望四为先生留下手稿。”
魏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手稿收了起来,
之后,他转身,
“各位先生,你们觉得将手稿裱起,挂在哪里比较好啊?”
众人回应,
“我看就挂在辩经楼好了,此文乃是在楼内所作,与辩经楼文气相合。”
“但既然是敦促谦虚、向学,不挂在讲经院岂不可惜?”
“我觉得碑林也很合适,别忘了,此文是书法大作,字字句句如同凿石立碑,永垂不朽。”
……
气氛异常热烈。
李清茶对骆未央使了个眼色,
“赶紧溜。”
第290章 暗涌
第二天。
皇城,乾清宫。
刚散了早朝,皇帝喝了一碗肉粥补充体力,之后便在暖阁里读书、办公。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声音:
“皇上,道录司右副印使李清茶遣人送来了奏本。”
奏折一般分为两种,题本和奏本,
它们区别很大:
前者为公事,走公开流程;
后者则以个人名义呈递,信息一般是需要保密的,所以都是皇帝先处理,六科技术中再抄录。
李清茶奉中旨办事,所以递的折子是奏本,外人无从得知。
皇帝不由得皱眉,
中旨中有明确的要求——
毋复奏。
李清茶难道直接无视了吗?
他说:“送进来吧。”
吱——
太监推门而入,小心翼翼地将奏本送到皇帝面前,
皇帝一看,
“这是怎么回事?”
他之所以感到疑惑,是因为李清茶送来的折子非常奇怪,就是一卷纸卷起来,然后在外面捆了一个女子用的头绳,
太粗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