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改编了世界 第191章

作者:天风黑月

  很快便有人发现,邓贵的下身,竟然弥漫着一片濡湿的痕迹,他竟然是失禁了!

  周围的人面色古怪的看着邓贵,直到此时,依然没有人搞清楚发生了什么。

  有平素与邓贵交好的干部,此时有些看不下去,试图上前将其搀扶起来,只是,当他们走近邓贵时,邓贵表现的愈发失态,口中大声的呼喝着一些没有条理的凌乱话语,一面连滚带爬的向后退去。

  此时他明显有些脚软,挣扎着试图爬起来,结果连续两次都失败了,脸上的表情却是愈发狰狞与恐惧……

  “你们……不要过来!!!不要过来!!”

  “啊…………啊!!!!”

  “不要过来!!!啊!!!啊!!!”

  这诡异的一幕,惊的许多干部都站了起来,还有些人在议论纷纷,不知发生了什么?!

  忽然,邓贵似是受到的惊吓过度,面色一阵发绿,双目猛的翻白,嘴角溢出了一些白沫,紧接着,他整个人往后一仰,就那么倒在了地上,浑身抽搐着,竟似被吓晕了过去……

  “快,快来人……阿贵发病了……快来人帮他一把,送去医院……”还是朱七反应了过来,站起身来大声道。

  一边说着,朱七下意识的看向人群中的二胖,却发现二胖也是目露惊色的向自己看来,两人对视了一眼,心中不由得出现了同一个场景,那便是这些日子以来,常常会在深夜的噩梦中出现的那个夜晚……

  两人俱都看到了对方眼底混合着惊惧、庆幸等等复杂情绪的眼神,然后,相当有默契的同时又转回了头去……

  “快快,把贵哥抬去医院,贵哥怕是平日里药磕多了,得了癫病……”二胖提高了嗓子,带头走上前去。

  这邓贵的发病过程委实太过诡异,一时间,周围之人看向朱七的目光,也都显得意味深长了起来。

  又是一番闹哄哄的忙乱之后,邓贵被几名小弟抬着走出了房间,被送往最近的医院去了,至于之后是死是活,场中之人,连一个想要跟过去的都无……

  在邓贵离开之后,整个场中的气氛似乎有了微妙的变化,变得出奇的融洽了起来,在此之后,会议进程几乎成为了朱七的一言堂,再没有出现公然顶撞他的情况。

  很快,缪玉珠牵头筹备《莲花教育基金会》的相关事宜便顺利的通过了,按照朱七的说法,便是希望能够为贫民区的子弟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及机会,而相关的摸底与宣传工作,也在会上布置了下去。

  虽然讨论的是看起来颇为重要的事情,不过似乎大多数干部,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的,时不时的,还将目光投向窗外。

  大约半小时后,一名男子匆匆推门而进,带来了邓贵的最新情况。按照医生的说法,他似乎是受到了严重的惊吓,导致胆囊破裂,也就是俗话说的“吓破了胆”,同时,精神上似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医院中被救醒后,依然是一副癫狂呼救的情况,最后医院只得为其注射了大剂量的镇定剂才安稳下来。总之,无论如何,看起来都不是短期内能好的了的了。

  这个结果让朱七很是惋惜了一番,在众人面前又是回忆了一番邓贵对于社团的功劳,然后宣布让其好好养病,所有的费用都由社团支付,考虑到邓贵刚才还顶撞了他,他如今有如此表态,也算的上是仁至义尽了。

  由于邓贵在社团的职位是社团的大管事,掌管社团内的商业经营。原本邓贵在位,在没有什么严重失职的情况下,即便朱七身为代理堂主,也是不好将其替换的,然而如今出了这事,这位置却也不好空置,否则容易误事,于是朱七便提议二胖暂管邓贵的职务。

  至于二胖原本的帮办职务,便由泥鳅代理,如此一来,明眼人都看的出来,朱七派系,已经从事实上开始控制莲台社的重要位置。邓贵的去职,意味着朱七真正从人事和财务两方面,开始掌控社团内的事务。

  在场之人作为社团干部,最小手下也管着几个小弟,早已经不是打打杀杀的混混,对于今日之事,虽然有着诸多揣测,然而,大部分人,心中都如同明镜一样,无论朱七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这至少说明,这位“七爷”,绝对也是一位有手腕的人物,既然如此,跟谁混不是混,何必非要出来讨个不自在,去步邓贵的后尘呢……

  而整个场中,唯一没有想那么多的,大约还是缪玉珠。事实上,她对于莲台社内部的争权夺利其实并不关心,她只是单纯的喜悦于,贫民窟的许多孩子,以后有了更多的读书的机会!

  …………………………………………

  ………………………………

  感觉到蝼苴差不多已经到了寿命的极限,张敬便也没有再注视下去的意思,散去了这只用来监视的蝼苴。

  有关莲台社的权利斗争,以及其是否要洗白生意,张敬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关注。

  虽然,这里的发展的的确确是出乎了张敬的预料之外,也着实说的上是有些离谱,不过对于朱七他们自己脑补出来的“积德行善”张敬也不会去阻止,毕竟做善事总是好的。

  至于缪玉珠也被扯了进来,固然是在他意料之外,不过能帮上一把,他便也随手帮了。

第四百八十章 疯僧 一

  他自己是在贫民区住过相当长的时间的,对于一些底层居民的生活也是生有感触,能让这个世界便的好一些,让更多穷人的孩子读书,他自然也是乐意的。而那个邓贵既然是想要阻止,无论他出于什么目的,张敬便决定随手帮他们清理一下路径。

  透过蝼苴的目光,张敬能够看到这邓贵身上带着怨气,并且数量还不少,显然其也不是什么好人。于是张敬便以秘法勾动其怨气反噬,大约便是等于让那邓贵身临其境的看了一场4D电影。

  正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在当事人看来,这种反噬更类似于鬼神寻仇之类的戏码……

  当然,若是其精神意志强横,坚若磐石,那么这种反噬也无法造成多大伤害,只不过,很显然,这种效果好的有些出乎意料,而那邓贵,在一副蛮横的外表下,精神意志却是出奇的脆弱,当场被吓破了胆……

  按照张敬的估计,其在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中,还将与这种反噬状态相伴,至于其最后结果如何,张敬也没兴趣知道……

  ***

  承和三十七年西历2016年3月22日17:35益州省安泰县安里镇

  益州是昭国西南大省,毗邻图伯特省,一直以来,因为地处内陆,又位于地势崎岖的高原山地区域,故而经济相对于沿海与内陆各省而言,较不发达。一些位于山区中的市县,至今甚至尚未修建较好的道路设施,也因此,当地居民很少能够外出去往大城市,就仿佛与现代生活脱节一般。

  安泰县是位于益州中西部的一个小县,人口只有数万人,历史上并未出过什么大人物,属于只有在大比例的全国地图上才可能被找到的那种县。

  安里镇处于安泰县西部山区,整个镇子只有一千来户人家,按照族谱,大多都是数百年前躲避兵祸进山结寨而居,最后形成的镇子,镇民之间,大多有着亲戚关系。虽然进几十年来科技发展很快,不过那是对于南方的大城市而言的,在这里,几十年的时间,甚至连网络还都不甚通畅,而那些电信公司也毫无兴趣翻山越岭来架设基站,至于卫星信号,相对于基站而言,速度慢,价格贵,当地居民除了极少数愿意尝鲜的,大多数人同样是不愿意承担那种费用的。一来二去,时间在这里,就仿佛停滞了一般……

  此时正是晚饭时分,镇内炊烟袅袅,石板铺成的街道上,不时的有孩子撒欢的奔跑而过。偶尔有某处屋舍大门打开,女主人走出门来大声呼喊着自家孩子回去吃饭。

  “疯和尚,疯和尚,邋里邋遢疯和尚……”镇口的街角传来了一阵童谣,却是几名年幼的孩子挥舞着柳枝,大声的嘲弄着走在前方的一名佝偻老僧,看这些孩子的歌谣,显然对此已经是相当熟练了,他们一遍又一遍的唱着,甚至还做出种种鬼脸,而跟在这些孩子最后的,甚至还有一个梳着羊角辫留着鼻涕的女孩,看样貌,至多也只有四五岁的样子,也学着前方的大孩子一起手舞足蹈的唱着歌谣。

  那老僧腰背佝偻,背后背着一个皮色发红的葫芦,光头上残留着一些新长出的花白发茬,僧衣褴褛,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破口,显然是许久未洗了,已经看不出是何色彩,脚底一双百纳鞋,右侧的鞋头已经磨穿了,露出了脚趾。便是这幅卖相,就是大城市的乞丐,也比其要体面许多。

  这老僧由得背后一众孩子一路嘲弄,也并不在意,只是默默向前走着,看样子,显然也是习惯了。到是这些孩子跟了一路,似是叫的有些无趣,也有些累了,声音渐渐便低落下来,最后,一个带头的大孩子似是想到了什么,壮着胆子走近了些,想要用手中的柳枝去抽那老僧。

  其后的孩子顿时也有学有样,纷纷举起手中柳枝去抽。就在此时,那老僧似乎是有些怒了,一直闷声不响的他,倏地转过了头来,瞪大而来双眸,低喝了一声,举起手,做势向着一众孩子紧赶两步打去!

  孩子们顿时惊叫了起来,纷纷掉头就跑,手中柳枝丢了一地,大呼小叫的不一会儿功夫,便已经消失在了街头的转角处。

  只有那名走在最后的羊角辫小女孩,因为年幼,竟似是吓的呆住了,忘记了逃跑,呆愣愣的站在了那儿,手中还举着自己的柳枝,眼见到那老僧已经走到眼前,心中又惶恐,又不知该如何是好,最终嘴一扁,哇的哭出声来……

  那老僧走到小女孩面前,见这哭的鼻涕泡都吹出来的小女孩,倒是缓缓放下了高举的右手,方才还一副凶狠神色的他,忽的笑了,伸手抚摸了一下小女孩的脑袋,之后便转过了身,继续向前走去……

  那老僧向前又走了一阵,似是有些虚乏,于是从背上摘下葫芦,拔下葫芦口的塞子,凑到嘴边喝了一口,看样子,竟是一只酒葫芦。干咳了几声,他复又盖上塞子,将葫芦背起,晃晃悠悠的继续向前走去……

  老僧渐渐地走出了镇子,许是为了解乏,每隔一段便停下来喝上一口,几次过后,便有了些醉意,脚下晃晃悠悠的继续前行。

  老僧出了镇后,沿着镇后的山坡行走,这座山不甚高,不过山上也没甚好路,只有一条年久失修的石板路,走起来需要相当小心。大约日落时分,老僧终于上到了山顶处,整个人好一阵才喘匀了气息,这才继续向前走。

  前方有一座破败的小庙,夯土做的山墙已经有多处倒塌了,正门处有个掉漆的木匾,上面依稀能看清楚三个字“永兴寺”。

  老僧从庙门处走了进去,也无人出来迎他,显然这庙中只有他一人。说是庙,实际也只有一大一小两间屋子,俱都是破败不堪,显然是长期没有修整了。

  老僧进了庙后,先去大屋中看了看,这里是寺庙的主殿,供奉着一尊老旧的看不清面目的浮屠塑像,老僧查看了一下供奉在塑像前的十几盏油灯依然亮着,这才转过身去,走出了大屋。

第四百八十一章 疯僧 二

  接着他便向着另一间小屋走去,小屋的门虚掩着,推开门,里面是一个狭小凌乱的房间,显然就是这老僧的住处了。就在进门的时候,大约是老僧喝多了久,又大约是老眼昏花,手脚有些不灵便,一个不慎,一脚绊在了进门的门槛上,身体失去平衡,重重的摔在了地上……

  “嘭!!!”

  ……………………………………

  …………………………

  承和三十七年西历2016年3月23日15:15益州省安泰县安里镇

  这天刚过了午,镇子里便传起了一个消息,山上破庙的那个老疯僧去了。

  事情还是镇口的李大娘发现的,这李大娘笃信浮屠,每隔一阵,便会送些吃食过去,今日正好家里晒了些笋子,原本想着送过去一些,结果上山一看,发现那老僧已然去了,倒在房门口,发现的时候,身体都凉透了。当时差点把李大娘吓出个好歹来,赶忙下山去叫人,于是事情便传开了。

  安里镇不大,又是信息闭塞的山区,加上老僧又是人人认识的,发生这样的事情,没多久便传遍了全镇……

  临近傍晚,几名坐在镇口晒谷场中喝茶聊天的老人,正唾沫横飞的聊着那李大娘之前跌跌撞撞跑回镇上喊人的情景,便在此时,一名头戴斗笠手持木杖的行脚僧走到了他们身旁,先是合十一礼,之后很是客气的道:“浮屠慈悲,贫僧云游至此,想打听一下,此地附近可有寺庙?”

  一名老人闻言回头看了看这僧人,见其一副行脚僧人打扮,便回礼道:“这位师傅有礼了,原本出了镇子,沿着山道走,有处小庙,只是今早刚刚传来消息,那小庙里住着的一位老僧刚刚去了,如今那庙里怕是没人了……”

  这行脚僧,正是张敬以“百变”假扮的,此时闻言,心中一动,于是便出言追问。

  那老人也没有隐瞒的意思,于是便一五一十的将情况说了。

  镇口后山上的小庙,也不知是何时建立的,按照老人的说法,大约从他爷爷那辈开始,这小庙便在那儿了。这庙里此前便住着一个老僧,那老僧自己在庙旁开了一些山坡地,平素里自己在地里种一些粮食与蔬菜,再加上镇上民众时不时给与一些接济,便是将这寺庙维持了下来。后来有一日,老僧外出捡回一名弃婴,这弃婴脊背有些佝偻,大约也是因此被父母抛弃了。老僧将其捡回后,带在身边抚养,竟然将其养大了,同样成为一名僧人,两人名为师徒,实为父子,后来老僧去世了,这僧人便继承了这小庙。

  说是僧人,其实这种野庙中的僧人是没有度牒的,自然也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靠镇子里逢年过节一些信众的香火钱与灯油钱,加上一些镇民见他可怜,也会在庙里供养一盏长明灯,不过总得来说,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也无甚钱财修整寺庙。

  随着时间过去,小僧也熬成了老僧,大约是孤独的久了,也不善交际,性子有些怪癖,后来又换上了癫痫,偶尔会发病,渐渐地就成了一些人口中的老疯僧。这些年来,镇民们几乎是肉眼可见的看着那小庙破败下去,有时也会叹息,均是觉得等这老僧去了,这庙大约是要完全荒废掉……

  张敬仔细的听着,乘着这老人谈兴浓厚,又询问了一些其他问题,周围的老人同样闲来无事,也是纷纷插嘴,倒是让张敬得了许多信息。

  在众人口中,这去世的老僧虽是孤僻,不过实际在镇上口碑却还不错,尤其是每当镇子里有居民去世,他都会下山为其做法事,且从不开口收费,哪怕去世的人无甚亲友,其也是一丝不苟不会有任何怠慢。

  唯独让人有些诟病的是,老僧有贪杯的习惯,有事没事喜欢喝上一杯自酿的果酒,这也算是他在镇民眼中唯一的爱好了。

  安里镇因为偏僻,附近并无甚宗教场所,这处小庙便也成了村民们祈福的主要去处。老僧虽然平时邋遢,不过在宗教仪轨方面却是一丝不苟,倒算得上是一个称职的僧人。

  与这些老人们聊了一阵后,张敬告辞离去,准备上山去看看那座小庙。

  “哦,对了,这位师傅……”那位最初答话的老人似是想起了什么,余兴未了的转头想喊住张敬,却发现,面前已经没有了人影……

  “这……”老人瞪大了眼睛,左看右看,却是发现丝毫人影也无。

  “浮屠慈悲……”似是意识到了什么,老人忙双手合十,口中默念浮屠尊号。

  之后几日后,镇上渐渐开始流传起一则山上老僧圆寂,有罗汉前来接引的轶闻……

  ………………………………

  ……………………

  顺利的找到了山上的小庙,张敬站在庙门口打量了一番,接着便抬腿向内走去。庙中此时有几名镇民正在忙碌,那名老僧的尸体此时正被停放在后院中的临时灵棚内。

  这些镇民们主要还是在清理老僧的遗物,张敬大概扫了一眼,便发现周围摆放的大多是些不值钱的物件,看的出这老僧十分的清贫,几乎没有什么可以谈得上有价值的物件。

  张敬信步走进那间大些的房间中,这是一间佛堂,虽然破败,但是看的出被打理的颇为用心,周围洒扫的很是清洁,佛像前的油灯也依然点亮着,内里灯油并不缺乏。

  略作打量后,张敬便前去了一旁的另一件房舍,这间房舍显然是老僧的住处,一进屋内张敬便发现一旁墙壁上是整面墙的书柜,上面摆满了各种书籍,张敬大略扫了一眼,发现大部分都是各类浮屠教的经典及高僧著述,也有不少其他宗教及哲学方面的作品,零零总总,一眼看去,总有数百本之多。

  张敬走上前去,随手抽出一本《阿含经校注》,翻看了一下,却是发现其中时不时可以看到一些划重点的线条和注释,看的出,是经过仔细研读的。

第四百八十二章 疯僧 三

  张敬心中暗暗点头,顺手将书籍放了回去,接着扭头看向室内的一角,就在房舍进门处右侧的阴影中,一个脊背佝偻的老僧,盘膝坐在那里,看样子,似在念经的样子,丝丝黑气自他身上冒起。只是,进进出出的镇民们,都似毫无所觉一般,并无人注意到他的存在。

  这便是了……张敬心中了然,伸手掏出一块玉符,这玉符色泽青黑,表面刻有符文。

  “收!”张敬将手中玉符一扬,便见那老僧身体一阵扭曲,紧接着便好像被莫大吸力吸附一般,整个投入了张敬手中的玉符之中。

  这种收纳游魂之法,原本是需要咒文配合的,不过对于目前张敬的修为而言,这些都能够省去,并不如何复杂。

  最后看了一眼这间小庙,张敬直接消失在了原地。

  从张敬进入这处小庙,到他离开为止,都没有镇民向他看过一眼,完全无视了他的存在……

  …………………………

  ……………………………………

  承和三十七年西历2016年3月23日16:09黎山洞天

  洞天之内,正殿前的大广场上,张敬负手立在那里,在他的面前是一只一米多高的正方形青铜色金属箱。

  此时,金属箱的箱盖正在缓缓开启,一个散发着光晕的圆球自箱中升了起来,就那么漂浮在了那里,散发出越来越强的光芒。

  透过那光芒,张敬可以清楚的看见,一个面貌模糊的人形双手抱膝蜷缩在空中,就如同婴儿在母体中的姿态一般。

  已经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张敬心中已经有了大概的预判,于是,便默默的等待着。

  如同一个未完成的泥胚一般,这个人形的肌肉组织、皮肤等等都在不断蠕动,调整……

  紧接着,他蜷缩的身体逐渐的在半空中伸展了开来,很快,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便开始在应该是“面孔”的部位具现出来……

  一种有规律的搏动声开始出现,并逐渐变得强而有力,随之而来的,是一种隐隐如同海潮一般的声音……这是心跳和血脉的声音。

  与此同时,虚空中的能量开始沸腾,开始汇聚,向着眼前的躯体汇聚而来,这一次张敬准备的是一名三阶的金刚路径俑人,相对于张太和当初而言,整个能量汇聚的程度显然要小了不止一个数量级。

  渐渐地,这个笼罩在光团中的身影开始缓缓落下,赤裸着身体站在了张敬跟前的地面上。

  张敬上前一步,伸出手指,伸手点在了“他”的额头上,少顷,张敬收回了自己的手指。

  “他”身上的光芒开始渐渐敛去,与此同时,虚空中澎湃的潮汐也开始平复了下来,最终出现在张敬面前的,是一个赤身裸体的光头老者。

  这老者身材瘦削,头上点着僧人的戒疤,用某些小说中的话来说,便是面容古拙,用直白一些的人话而言,那便是长相显得有些丑陋。

  便见他对面前的张敬略作打量,紧接着,单膝跪地右手按在胸前:“主上。”

  ………………………………

  ……………………

  大约一刻钟后,张敬已经与老者在洞天的一处客舍中对坐饮茶,老者身上穿着一身灰色僧袍,气质倒是异常的和谐。

  老者如今名为法济,从他自己口中,张敬倒是明白了此前那名安里镇的老疯僧的一生。张敬此前从镇民处打听到的信息大体上还是准确的,这老僧原本名为惠净,是一名被收养的残疾孤儿,在师傅死后,继承了那间小庙,由此一生不曾离开。自小生在空门,惠果虽只是偏僻山区的一个野僧,连度牒都无,不过却是自小好学不倦,他师傅曾经叹息其有“罗汉骨”。除了有个贪杯的癖好外,在张敬看来,确实是个少有的纯粹僧人。

  与张太和类似,法济同样有着比较系统的金刚路径的修行知识,正好张敬对于不同路径的修行也有着极大的兴趣,于是两人就此便又进行了一番细致探讨。

  根据张敬目前收集到的法藏来看,金刚路径的一些术语与体系,似与如今流传于世的浮屠教有着若有若无的微妙关系。他对此也在进行一些研究,如今有了法济,正好能够帮他梳理金刚路径的修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