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什么年代还在当传统妖怪? 第137章

作者:青山古时月

大觉叹了口气,加快脚步往城外走去。

恰好,此时林虚与大觉人群中相视一眼。

大觉停下了,朝着林虚的方向看了一眼,口诵佛号,竟是低头见礼了。

林虚也在人群的掩护下,低头还礼。

大觉笑了笑,出城而去。

大觉走后,洛阳城很快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哗,仿佛刚才短短一刻的宁静只是梦幻。

“师父,那人是谁啊,还对你行礼?”

林虚心中有了一个答案,却是不敢肯定,只道:“不知,不过,他若是往西去,倒是和我们同路,且追赶上去,问他一问吧。”

于是,林虚领着小乞儿出城而去,走了一会儿,终于在那路上见着了那和尚。

此时那和尚正被一位老妇拦在路中间。

“您!您是白马寺的大觉师父吧!”

“老人家快请起,贫僧正是大觉。”

那老妇即刻哭了起来。

第一百七十六章 心诚即可

那老妇大哭起来,大觉却微笑,只是静静等着老妇哭完。

老妇哭完以后,徐徐道来:“久闻大觉师父的讲经布道可超度亡魂,明正人心,小儿枉死了半年,亡魂久久不能入地府去,日日托梦与我说他在人间受苦,老妇本想求人替小儿超度,可却无香火钱供奉,今日得见师父,请师父慈悲超度小儿吧。”

大觉点头道:“讲经超度是可,但不知老人家屋内可有一顿素斋供贫僧饱腹。”

老妇道:“家中仅剩一两白面,已经做成了点馒头,请师父用膳。”

“好。”

大觉答应了,前往了这老妇家中,竟是端正焚香,双腿交错坐在泥地之上,一手抬于胸前做说法印,一手朝上搭在膝头乃是施愿印。

他口诵了佛号,然后开始讲经。

林虚领着小乞儿在远远观望着。

小乞儿揉了揉眼睛,惊讶道:“那和尚身上在亮金光?”

林虚点了点头,注视着大觉。

果然,应该是他了。

大觉花了半日的时间讲完了经文,那亡魂亦超度了,于是吃了老妇递上来的馒头,告别之后,再度启程了。

路上,林虚已拱手相候。

“高僧何去?”

大觉口诵了一句佛号,道:“西去。”

“那正好同路?”

“贫僧之幸。”

于是一大一小,两个道士,却是和一个和尚走在一路上了。

路上,林虚直言相问:“大师身上有法力,但却不像是修炼得来的?”

大觉点头道:“应该是上辈子残留的吧。”

林虚道:“大师,还记得上辈子的事?”

大觉摇头道:“却是记得不清楚了,我只记得,我好像来自西方灵山,到这人间来找些什么的。”

“大师找到了吗?”

“还在找。”

“那大师为何便要往西去。”

“我佛如来在西,自然往西去。”

林虚笑道:“可不是皆说佛在心中吗?大师不怕徒劳一番?”

大觉道:“可我若不去走脚下的路,怎知道自己走的对不对呢?”

林虚恍然道:“受教了。”

“不敢。”

三人又行了一截,前方官道之上却是突然有人手捧盘子,盛着鲜果等候。

领头的那人见着三人,急忙上来相迎。

“来者可是白马寺的大觉师父?”

大觉道:“正是贫僧。”

那人道:“我家主人听闻了大觉师父要西去求佛,故特教我等在此相迎。”

大觉道:“不知贵主人何名?”

那人答道:“我家主人姓刘,后边有一处刘家庄,便是我家主人的家了。”

“那你家主人迎我何事?”

“我家主人乃是个信佛的善士,听闻了大觉师父会路过此地,想请师父到府上讲经布诚。”

大觉点了点头,却是答应了。

“当然,二位道长也请一同到府上做客。”

林虚想了想,小乞儿还是凡胎,无法腾云驾雾,只能靠自己用摄法带着走,但又怕他时间长了受不住力。

所以也只能步行,回去黑风山却是也不急这一时了。

于是,也点头答应了下来。

三人随着那人来到那刘家庄内。

庄主刘善士早已备好斋饭相等。

大觉前去拜了礼,便直入主题,让庄上的仆人将法场布置了,大觉坐在高台之上便要开讲。

但开讲之前,大觉突然看向刘善士:

“我这经文却不白讲。”

刘善士道:“自然不白讲。”

说罢,双手一拍,有下人端着一盘银锭奉上。

大觉看了看摇头道:“你这庄子颇大,怎就这点?”

刘善士大惊,自觉好像失礼了,连忙又叫下人端上一盘金子。

大觉还是摇头。

下人又端上一盘翡翠珠宝。

大觉依旧摇头。

刘善士满头大汗,问道:“师父还是觉得不够?”

大觉淡淡道:“不够。”

刘善士道:“师父要如何才能开诚布讲?”

大觉道:“我不知道,你知道。”

“我知道?”

大觉摇了摇头,起身走了,林虚带着小乞儿追上。

“大师!大师留步!”

任凭刘善士如何呼喊,但大觉却是头也不回去了。

这一路上,有不少听到风声的人,纷纷来求着大觉讲经。

大觉的名声在洛阳周边还是大的,不过走出了洛阳五十里的路,便遇上了至少十个人家来求,随着脚步前进,来求的人却没有减少。

对每位来求的人,大觉都是答应了。

只是开讲之际,都会索取香火供奉。

有的人家穷,有的人家富有。

富有的人家给予金银,贫穷的人家只能凑出一顿斋饭,甚至只有一碗水。

大觉有的人家去讲了,有的人家却不讲,无分富贵,看似全凭了自身的心意。

这样的情况却是持续三日。

小乞儿逐渐疑惑了,于是开口问道:“大觉师父,为什么你讲的都是一样的经,有的人家愿意耗费家财请你你都不去,有的人家一碗水你便去了,一开始我还以为你是可怜穷苦,但后来又.......”

林虚接过话道:“但后来你又发现,有的穷苦人家也耗尽心力求他,他却不去,有的富贵人家也只是一顿斋饭,他便去了,对吧。”

小乞儿点了点头,看向大觉道:“所以为什么?”

大觉道:“因为我佛不渡无缘人。”

“什么是有缘,什么是无缘?”

“心诚便是有缘,不诚自然无缘。”

“那你怎么看出谁诚不诚心呢?”

大觉笑道:“自然是看不出的。”

小乞儿不解,既然看不出,那要如何断定呢?

此时,前方又有人在等着了。

不等大觉上前,林虚开口道:“大觉师父,若是还是求你去讲经的,还是婉拒吧。”

“为何?”

林虚道:“人求你便去,岂不是耽误时间吗?你何时才能走到灵山啊?”

还有一点林虚没有明说。

林虚发现,大觉每讲一次经文,身上的法力便消失一分,若是这样讲一下去,只怕会周身法力尽数失去。

大觉却摇头道:“该走到时,自然便走到了。”

于是,就要上去迎上那伙人。

林虚却不动了。

“你这样一家家的讲经,却不知要讲到什么时候去了。”

大觉道:“要道别了吗?”

林虚笑道:“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能先与你道别了。”

大觉点了点头,然笑道:“对了,我好像稍微记起来了前世的一些事。”

“哦?你记起来了?”

“我记得我好像和一个大和尚吵了一架,然后就到这里来了。”

“你记得你们吵了什么?”

“我只记得他说,如此下去我不可成佛,我与他争论佛法,于是就将我贬下来了。”

林虚疑惑道:“你为什么不可成佛?”

大觉道:“那个大和尚说我从小长在灵山脚下,三岁诵佛经,十岁开悟,过于聪慧,却不见众生,故不可成佛。”

林虚道:“于是你来了。”

大觉笑道:“是的,我来了。”

于是,他来了。

第一世,舍了一身法力。

第二世,舍了大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