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79章

作者:爱开小差

  汉王深知父皇的性格脾气,像不上朝这种事情,在正英帝的身上是很少见的,这意味着他动了真火。

  别看正英帝平时喜好书法、画艺,对围棋也颇有涉及,是个兴趣爱好广泛的悠闲皇帝。

  但是!

  朝政,正英帝从来没有像这样不管过。

  他夺权亲政,就是有自己政治抱负的,好不容易夺回来的权,势必要大展手脚,所以亲政以来,可以说是勤勤勉勉,事事亲为的。

  这只能说明。

  此时此刻的父皇,多少有些心灰意冷了。

  【正英十一年七月份,衣衫褴褛,身着简服的陆成安出现在天京府,回到陆府。】

  陆成安看着快乐值跌落谷底,立绘渐渐有些消瘦的秦道秀,心情很沮丧,没有第一时间去面圣汇报工作情况。

  而是选择拥抱了这次模拟推演中的爱妻秦道秀。

  看着仅仅只是一个拥抱,快乐值就能极大起伏的秦道秀,陆成安下一秒就眼前一黑,再次醒来,他的精力只够他进行三次选项的行动点数。

  然后,陆成安想了想,不能一直被一个女人欺负啊。

  这个行动点数能做什么?

  榨干自己算了。

  【陆成安回来的消息,再次轰动了朝野,正英帝密诏陆成安入宫。】

  【乾清宫】

  【你如实交代了东南沿海的实际情况,汇报了地方官员贪污的现状,提及海患边乱的倭寇,乃是由南方世族、沿海百姓和商人一同为了这个营生而卷入了此案之中,所谓的“倭寇”甚至其中一部分是沿海的渔民,因为没有生计而被迫当倭寇的,正英帝对此雷霆震怒。】

  【由于此事,牵扯甚远,正英帝隐而不发,留存陆成安呈上来的名录,陷入了沉思之中。】

  【翌日,正英帝再次召陆成安入宫。】

  【以此事而论,询问陆成安,按照律法该如何处置此事。】

  这种事情,严格来说,最好处理的方式还是冷处理,只能法不责众了。

  因为牵扯到里面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一并处理,是很容易引发一场席卷南方官场的暴乱,容易引起强悍的对立。

  与其造成没有必要的暴乱,还不如大家各退一步,抓出主犯严惩一番,其他人轻轻放下,走一个你好我也好的路子,用‘法不责众’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陆成安不接受。

  他不可能接受这种温和的处理方式,哪怕这样的处理方式的确很合乎情理。

  但是,那些因为这些祸乱而无辜死去的百姓呢?难不成就没人为他们的死买单吗?杀人行凶的对象,因为人数众多,而不去处罚,选择招安和接纳他们,难道这些人以后就不会继续作乱了吗?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天京府,天子脚下,是王土,行我大晟朝之律法。”】

  【“东南各地,亦是王土,按理,也当行大晟朝之律法,依罪而行,依罪论处。”】

  陆成安奉行的是儒家的公羊学派,此仇不报非君子,更何况,他陆成安能活着回来,都是别人信任他,能为百姓做事,而让他回来。

  现在,跟他说搞政治妥协。

  把这件事情放一放,不去深究了?

  绝无可能。

  断然没有妥协的道理。

  犯错就要挨打。

  我陆成安说什么都不会妥协,不是我被你们这帮人干碎了,那就是我把你们这帮人干碎了。

  激进派?

  我是血怒派!

  【正英帝在乾清宫内踱步深思。】

  其实从词条消息上,陆成安看的出来,正英帝是个很好面子的人,陆成安生死未知,对于正英帝而言,就是南方世家不把他放在眼里,他心里是有火气的人。

  但是,正英帝同样是个很理智的人。

  他有火气,很不满,可是从统治阶级而言,正英帝自然是希望王朝趋于一个稳定的状态,保持一个维稳的趋势。

  不可能因为一时的怒火而错误判断了整个局面。

  【“父皇。”】

  【突然,一道身影出现在了你的面前。】

  【那是有着一头银灰色发色的宫廷女子,她身材高挺,琼鼻俏立,润红色的樱唇,五官精致,淡淡妆容遮住了原本没有什么血色的面容。】

  【恭喜你解锁皮肤:病美人——苏知清】

  

  【“儿臣以为,近年来,各地官僚世风日下,不曾有太祖皇帝时的清正怜民,若是一忍再忍,只会令此等歪风得寸进尺。”】

  【“父皇既然有革新之志,为何此时又踌躇不前?”】

  【“历朝历代哪里有变法不流血的道理?”】

  【“何况此时还未曾变法,而是依法惩治罪臣。”】

  【“倘若依法治罪的气魄,父皇都需三思而行,那还请父皇谨遵祖宗之法,做个太平天子。”】

  陆成安想不到秦王会为他说话。

  按理说。

  秦王是能看出来的,他和长孙家走的是两种不同的路线,政见显然是不同的,而以秦王现在的情况来看,她最好还是和长孙家走得近一些,长孙家是一个可以被她利用起来的最佳工具。

  秦王帮陆成安,相当于养一个政敌出来打长孙明。

  这是什么意思啊?

  陆成安有些不理解了。

  【“无知小儿,亦敢妄谈国家大事,为父心里早有定数,这里哪里有你多嘴的地方。”正英帝大手一挥,“来人,把秦王送回府上好好休息。”】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倘若法令得不到遵从,国将不国,何谈大治。”正英帝冷声道:“我岂会不知此等粗浅的道理。”】

  秦王怒了。

  她真想摔桌了。

  怎么做人能那么的不要脸?

  之前咱这个父皇,明显就是打算不追究了,想要妥协,稳定政权的稳固性,不是她激将了一下,把父皇骨子里想要变法革新的念头带出来。

  这事恐怕已经是被父皇放下了。

  现在好了。

  她激将成功了,她这个父皇反手就开始教育起她来了,说她妄谈大事,又说心里早就有定数。

  不是,你说这个话的时候,良心真的过得去吗?

  【正英帝走了几步,“秦王留步,替朕拟旨。”】

  【“朕暂且恩予工部尚书陆成安领钦差大臣之职,掌镇边军团的各部军马之权,征蛮将军、交趾总兵官吴明任你差遣,锦麟卫指挥使江骐宁务必极力配合于你,将此案迅速定性,不留党众、全部清洗。”】

  【“案情严重者,满门抄斩,株连三族。”】

  【“抵触严重者,从重处罚,当斩则斩。”】

  【“坦白自首者,案情轻微者,可从轻处置。”】

  【“切记,朕给你这个权力,绝非让你滥杀无辜,排除异己,切莫擅动权能,自作主张,牵连无辜之人。”】

  【解锁皮弗肤:权倾一时——陆成安】

  【恭喜你,暂时解锁了镇边军团的指挥权,你可以调遣、移动、并且指挥这一万人马的军团进行作战。】

  【你的副将为吴明。】

  【正英十一年七月,陆成安重回东南沿海地区,所到之处,百官惊颤,莫敢不从,你开始彻查火烧驿站的案情。】

  【正英十一年八月,你处死七十六位南方世家中牵扯至此案的士人,追查出二十一位牵扯此案的南方官员,其中饱含四位地方政府,一位从二品官的巡抚,以及前任巡察此地的钦差大臣。】

  【将这些官员一并押送回京,等待三司会审。】

  【由于此案牵扯大量南方高阶地方官员和大量南方世家,卷入其中大大小小官员不计其数,株连族群规模高达13941人,创造正英朝大案之最,涉及金额高达两千万两白银,现银两百万两。】

  【大晟朝本纪将此案记录在正英帝的本纪之中。】

  【将此案定义为正英帝时期的第一大案,为大晟朝六大案之一,其影响之广,牵扯之众,为大晟朝内之最。】

  【你解锁了《东南沿海倭寇海患谜案》。】

  【你因彻查此案,由于出色的发挥和表现,再次得到了正英帝的重视与信任。】

  【长孙明因常常称病在家,正英帝怒而弃用,不再受到重用,正英帝命你参预机务,成为首位名副其实的内阁大学士,二十七岁,成就首辅之位,仅居一人之下。】

  【恭喜你解锁皮肤:锦衣首辅。】

  【正英帝十一年十二月,正英帝身体抱恙,取消了早朝,应召官员入宫商议国事。】

  【由于深受圣眷与信任。】

  【你权倾天下。】

  【名为首辅,实为宰相。】

  【在正英帝身体抱恙期间,你真正意义上地开始治理朝政大事。】

  .....

  .....

  .....

第113章 父皇你不能死啊,你还要背黑锅!

  陆成安手上握着的权柄,已然是空前膨胀,深受圣眷带来的好处就是来自于皇帝的高度信任。

  这种信任以及通过皇权分化出来的权柄,让陆成安接触到权力的核心。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历史上出名的权臣,都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斗争,终于站在了历史舞台的至高点。

  而因为得到皇帝的信任和喜好,成为权臣的,其实是极少数,且普遍风评都很糟糕。

  其中风评最差的便是严嵩等人,他的风评差,不单单是因为他是权臣,其中他为了获得权力,谄媚上位,一心一意替嘉靖背锅,玩弄权术,搞政治追杀,排除异己,专擅国政,但严嵩在行政上的才干实在是不尽如人意。

  严嵩的前任首辅是夏言,实际上,夏言也是通过嘉靖朝轰动一时的‘大礼议事件’,成功地政治投机,推动了整局,至此大获圣宠,由于嘉靖皇帝喜欢青词,夏言为了工作,不得不去写青词来迎合嘉靖皇帝的喜好,不过,夏言是有一定能力的人。

  夏言在内阁的时期,大明呈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中兴姿态。

  正因为前任和现任之间的巨大差距,严嵩当政期间,没有什么优异的行政表现,只知道阿谀奉承皇帝以此获得权能,使得严嵩可以说是权臣圈的最下限。

  有能力带领国家走向复兴的权臣和没有能力只会党争的权臣是两码事。

  前者哪怕有一些错误和品性黑暗的一面,但能够引领一个国家走向正确的道路,还是会受到后人尊重的,至于后者,就只能等着被人鞭尸了。

  【正英十二年九月,正英帝以身体欠恙再次没有上朝,此事使得朝中引来大量的议论,不少人开始张望。】

  【御史大夫罗纯呈上奏疏,直言陛下应当考虑国之根本。】

  陆成安嘴角微微一抽,说句实话,不知道这个罗纯是谁的人,但是他的冲锋,打得有点悍了,正英帝只是身体抱恙,又没有真的重病不愈了,万一正英帝病好了,你这种话不是等着被清算?

  看看,是人话吗?

  陆成安听了,都要替正英帝气急眼了。

  人还没死呢,就着急想着下一任皇帝是谁了?

  【吏部尚书陈禹斐入宫直言不讳道:“自古以来,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汉王殿下的母妃原为陛下的太子妃,虽英年早逝,却是陛下的发妻,汉王殿下乃是正统,若是要立皇储,臣以为汉王殿下首当其冲。”】

  陈禹斐这话,是拉开了皇储之争的序幕。

  陆成安没有立刻选择站队,以他现在收集到的情报来看,汉王是最正统的,理论斏衔皇亲畲蟮摹�

  前面几次,汉王都输得那么惨,各种被针对,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形成有效的汉王党成为护身的羽翼,在没有党羽的情况下,势单力薄,根本不足以形成与其他皇女争夺位置的形势。

  所以输得干脆,死的直接。

  这一轮,在陆成安看来,正英帝会选中汉王的概率是很大的,不说身份,现在汉王已经打造出来的小团体其实在朝中极富声势。

  【正英十二年十月,秦王带着之前寻找过来的名医,替正英帝看病,孝心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