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73章

作者:爱开小差

  内战,只会让大晟朝破败。

  可是,汉王竟然说她是一个阴沉鬼。

  那你一个软妹有什么好说的。

  做事都做得唯唯诺诺,什么事情都谨小慎微,成大事者如此做派的人,还好意思叫!

  这让秦王恼怒万分。

  【“自己的相公被人栽赃害死,都能做到一声不吭的东西。”你开口道。】

  直接攻击要害。

  效果显著。

  【汉王拔剑。】

  【“你再给本王说一句?”汉王用冰冷的语气说道:“大家都别活了。”】

  【“不是,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何必打打杀杀,伤了和气呢。”】

  【一个声音在你们耳边响起。】

  【晋王用雍容华贵的优雅姿态出场。】

  【“就由本王来说一句,公道话。”晋王不急不缓地说道。】

  【“滚!”汉王和秦王一同怒斥。】

  开什么玩笑。

  晋王能说出什么公道话?

  听她讲话,还不如多去茶楼听听说书人口中的故事。

  【“什么意思?”晋王瞪大眼睛道:“你汉王做事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你还有理了?”】

  【“还有你秦老二,你不会觉得你很聪明吧?”晋王又道。】

  【“咱也不说什么了,你汉王凉州那件事情查明白了吗?知道谁下的黑手了吗?实在不行,我晋王替你报仇雪恨也不是不行。”】

  【“还有你秦王,迄今为止就你没当过皇帝了,你那次通关成功,还是人宁王捎带上的你,你就这个水平,你就这个能耐,你一个当了咱们家千古罪人的东西,你是怎么能在我面前狺狺狂吠的呢?”】

  【“就你当皇帝的那几年,世家作乱,军阀自立,叛军四起,你要是死了,先祖泉下有知,不得拉着你三堂审问?质问你当皇帝的这几年在干什么么?”】

  晋王输出。

  攻击性拉满。

  直接给秦王骂‘懵’了。

  脑袋一片空白了。

  【“换我说,你俩该自缢的自缢,该自刎的自刎,别给我耽搁时间了,乖乖把位置让给我,腾给我。”晋王很无奈地说道:“到了黄泉,在祖宗面前,给本王美言几句,到时候,咱还给你们送两个美谥,这不是两全其美?”】

  【晋王拍手示意。】

  【“你们要是再敢得罪我,等你们俩死了,你汉王的谥号,我都给你想好了,你的谥号就是‘隐’,你秦王的谥号就是‘戾’,怎么样不错吧?”】

  秦王退出皇城,直接回府。

  汉王退出皇城,直接回府。

  不争了,纯来气,受气包。

  “晋老三,可把你能的了,四世三贤没有谁,你个蠢货心里没点数吗?”饶是秦王,现在也是火冒三丈了。

  “本来解锁了策卡还想跟你们分享一下新功能。”

  “现在想都别想了。”

  “还想偷看我给你们收集的情报和资料?”

  “给本王爬!”

  “生了七个,不给你出几个英明蛋就怪了。”

  “不会真以为是自己厉害吧?”

  “你给我这个身体,我一直生,我还不能生出几个能文能武的俊杰了?”

  “先搞搞清楚自己的理念,自己的定义好不好?你不就一躺赢的吗?”

  【正英十年五月,陆成安入宫面圣,将曲辕犁进献于正英帝,顺势进谏‘内阁制’。】

  【正英帝对曲辕犁感到极为新奇,因对农务不解,请来就职于工部的低级官员询问,得知曲辕犁的优势之处,决意向全国农户推广曲辕犁。】

  【曲辕犁在天京府各县农户之中流行。】

  【天京府农业建设得到提升。】

  【农业值提升1点。】

  【而‘内阁制’一事,正英帝隐而不发,没有第一时间给陆成安做出答复。】

  陆成安进献【内阁制】,实际上是为了分化相权,【内阁制】对丞相而言,是一种妾极大的削弱。

  它有利于皇帝将军政大权集中于手上,但一开始文官集体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因为文官集体,不可能是铁板一块的存在,当时是丞相一家独大,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

  其他人的只能听丞相的话。

  哪怕是六部,在一些要事上,也不得不服从丞相的指令。

  【内阁制】出现后,皇帝把原来丞相所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

  将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

  洪武大帝朱元璋是最先有内阁的雏形概念,但是洪武大帝取消丞相这个职务,开始专权过后,渐渐发现,全国大小事务都要过自己的手。

  太累了,仅凭一个人是完全管不过来的。

  在不得已之下,洪武大帝开始组建殿阁大学士,让这些学士帮忙处理一些不痛不痒的国家事务,这就是内阁的雏形。

  但是在朱元璋时期,殿阁大学士仅是做顾问,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力,所以也殿阁大学士并没有什么实权。

  内阁真正开始有一定权力的时期,是永乐大帝朱棣的那个年代。

  因为永乐大帝发现那么多的事情,当皇帝的就没这样的精力,把这些政务全部都管上。

  可以说,【内阁制】是明代早期的皇帝,一点一点积累,再慢慢建成的一种新型体系。

  陆成安所献上的【内阁制】就是最完善的版本。

  而【内阁制】分化掉了丞相的权力,让入【内阁】的文臣官员,都有了议政的能力。

  所以在早期文臣集团的眼里,【内阁制】也是给他们一次晋升议政的机会,牺牲的只不过是丞相一个人。

  这是最标准的利益互换。

  不过,随着后来内阁制的完善和权限上升后,内阁最强盛的时期,其实是到了与皇权共治天下的地步。

  但这也是以后才会发生的事情。

  陆成安现在,他一心只想把长孙明给弄下来。

  .....

  .....

  .....

第106章 我想当的是张居正,而不是严嵩啊!?

  陆成安想要夺权,想要再上去坐个位置,是需要功劳和业绩的。

  没有功劳和业绩,就是他深受圣眷,再被正英帝看重,也是没有一点用处的。

  而且,你在获得功劳的过程中,还需要把你头上身居高位的其他大臣给斗倒。

  因为在官场上的位置就那么多,他还在这个位置上,皇帝想给你加官进爵,也没这个位置啊。

  可以说陆成安这个工部尚书的位置,都是捡来的,刚好是正英帝把天京王家给收割了。

  所以在陆成安的视角看来。

  王卓盛的位置是工部尚书,正英帝这是为了显示恩宠和皇威浩荡,就把这个位置给了陆成安坐。

  当时的情况,是没人敢反驳正英帝的决策。

  恩威并施,不过威施在了群臣的头上,圣恩降在了陆成安的头上。

  不过以正常的逻辑和【女帝养成计划】的设定,陆成安最起码在工部尚书的位置上,不犯错的情况下要待个四、五年,再有空缺的位置,才能平稳升上去。

  那很显然,没这个机会。

  六部之中,价值最高的是吏部尚书和礼部尚书,两个位置都不太好争,后者是原有的礼部尚书下去了,新来的礼部尚书方中仁刚刚就职,陆成安想给他一脚踢下去,还得抓到机会,而且新上任马上换人,也是很打皇帝脸的事情。

  哪怕皇帝再不喜欢这个人,也要一定的试用期,不犯大错一般不会倒台的那么快。

  前者,吏部尚书,原先是有机会一脚踢下去的,陈禹斐保张跃的事情,已经引发了正英帝的不满,前几次推演模拟,连锁反应,两个人是一起卷铺盖走人的。

  张跃的亡语,使的陈禹斐失宠。

  主要这件事情,是陈禹斐自己犯蠢,知道张跃做的事情,上位是不能容忍的,偏看在座师的情义上,想表现出自己的‘人物特点’、‘政治清誉’。

  要去求情。

  没想到正英帝不玩这一套,就是气,不想搭理陈禹斐了,永不录用,给陈禹斐踢回老家了。

  其实陈禹斐不做这件事情,正英帝还是很乐意用陈禹斐这个南方系的大手子来和长孙明同台竞技的。

  这把,汉王将这件事情玩得很聪明,她利用了这个信息差,把陈禹斐拉拢进了自己的派系。

  虽然陈禹斐有小聪明的地方,可是吏部尚书这个权能很重要,能争取到,对于汉王党就是实力大增。

  而在汉王的授意下,陈禹斐想通了这件事,没有为张跃求情,避而远之,虽然导致很多张跃的门生骂他薄情寡义。

  但是正英帝就没有在张跃的这次【南北榜案】的事件上,对于陈禹斐进行过多的苛责。

  其实汉王对陈禹斐这个人是抱有恶意。

  哪怕这个人有一定能力,可以和长孙明对位。

  但是,人品不行。

  救张跃,很大程度是想要收拢张跃其他门生的人心,给自己做好一个政治面貌,显得自己仁厚。

  是个伪善的人。

  等到势力庞大了,陈禹斐很显然是混不到汉王党的核心位置上去的。

  把陈禹斐和陆成安对比下来。

  立马就分出差距了。

  汉王心里最想要的人,还是陆成安。

  让陆成安当自己的重臣,她是最放心不过的,可是这次不一样了。

  陆成安这次模拟推演中已经是和别人成亲了,汉王光是想想这件事情,就万分难过,哪里还有心思将陆成安吸纳到自己的党派之中。

  就点开陆成安那个人物面板。

  她就烦。

  看着陆成安妻子的名录上写着——【秦道秀】这三个字。

  只能剩下难受。

  不过,汉王现在难受。

  陆成安就很快乐了。

  当然,他不是因为汉王的难受而快乐,而是因为他现在做的事情,让他得到了快乐。

  没有官职!咱们就创造全新的官职!

  这是你没有玩过的最强版本!

  傻了吧?

  治理天下,让百姓得到好的民生,能让陆成安获得成就感,拿下异族,封狼居胥,暴揍边疆,能让陆成安得到爽感。

  恶心其他群臣,是让陆成安得到了为数不多的愉悦感。

  也就是长孙明是个NPC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