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619章

作者:爱开小差

  陆成安想推脱。

  “你毕竟是武臣,朕不能令你入朝治政。”正英帝大抵是看出来陆成安的意思了,“但外放你到地方为官,是为浊流,那就大材小用了。”

  “于一地,置你一人,何其可惜。”

  “只有在京城,你才能看得到天下。”

  正英帝再次说准了其中的软肋之处,成王又一次点点头。

  放陆成安在一个地方太可惜,只能关照一地的百姓,放在京城,他的作用就大了,可以关照到大晟的天下。

  “微臣谢过陛下。”陆成安双手一合,“那当下,微臣也有一事相求。”

  “何事?”正英帝目光凝聚在了陆成安的身上。

  “削藩。”陆成安沉淀了片刻,最终把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各地藩王手上都握有兵权,您在的时候,她们大多听从你的话,可是一旦您驾崩了呢?”

  “我曾一路经过江西,魏王虎视眈眈,陛下您不可不防。”

  削藩的问题其实是最该解决,也是最早需要得到解决的。

  不削藩,永远没办法集中皇权,让行政速率提升一个档次,但凡有个不听话的藩王,都能让大晟王朝这个中央吃到苦头。

  而且大晟王朝的混乱已经从外战逐渐转移到了内战的倾向,有这个苗头就必须掐灭。

  这是消除内战最快的解决办法,何况陆成安深信他这几个模拟里的老婆都不是省油的灯。

  一旦到了那种要撕破脸皮的局面,她们是真敢翻脸掀桌的。

  先别说晋王了,汉王现在握着京营的兵权同样凶猛。

  这两家真打起来,足够让大晟王朝血流成河,由内战转为整个王朝的崩溃。

  主要是晋王的脾气足够硬,现在汉王同样不再是先前的好好脾气,任人宰割。

  防范极端情况下出现的内战,陆成安必须要将削藩提上日程。

  而且大晟王朝和大明一样,对宗室的供奉已经到了一种予取予求的状态,这样下去,早晚要碰上财政危机。

  要是这些宗室只吃不出的话,那就会变成大明后期那光吃不做只会拖后腿的累赘。

  要想正儿八经改变大晟王朝的格局,就必须经过削藩这一刀,提高了行政的速率,才能加快朝堂新的运转。

  自行政效率进行改变,从而方便更改税收,增进收入,利于推行政策,等到国家经济有了极大好转过后,便能积累军事力量,再反过来去吸世家大族的血。

  这都是环环相扣,一条接着一条的。

  可也正如陆成安所想,这一切的变革,都是要从削藩,提高皇权集中的效率那一步开始。

  正英帝清楚削藩这件事情,对自己的统治是利好的,可问题是削藩的对象,都是自己的亲友手足,怎么开刀,拿什么更好的理由顺理成章地去开刀才是真正要解决的问题。

  这次,正英帝正正经经和陆成安讨论起了削藩这件事情上的执行难度。

  他看得出来眼前这个年轻人,是真心希望大晟王朝变得更好。

  苏为英在柱子后叹了一口气。

  “我父配享太庙,可惜害苦了我。”

  “削藩之后,我娘只怕是再无立足之地。”

  苏灵然冷笑一声,这话你信啊?

  削藩削的是亲王,根本没削晋皇姨娘家的底蕴,人家的影响力摆在那里,只要那一脉的关系没断,你就算是坐在京城,也没人敢动你。

  再无立足之地?

  这话听听就得了。

  无非就是晋王被削藩以后回到京城,地位和政坛影响力会逐渐和汉王拉开差距,到时候你这老小子当不了好皇孙,不能当这个太子罢了。

  于心而讲,削藩对他娘是件好事。

  弱势群体这样下来反而机会更大了。

  但灵然又不指望他娘发狠,能让他坐这个好皇孙的位置。

  他啊……

  能被生下来就算成功。

  落地就是好事!

  别的根本就不多想。

  回头他得想办法给阿娘支招。

  可不能弱势群体弱势到最后直接被人给遗忘了。

  哎。

  一想到苏为英的阿娘是自信放光芒的晋王,苏灵然就感觉他这个燕王世子能出生就在成功的路上了。

  但……

  再怎么说。

  都是自家的娘亲好。

  苏灵然望向天空。

  “走了,我要去找我娘了。”

  “阿父这个花心大萝卜,才不配享受本王的福星庇佑。”

  矮小个头的苏灵然将双手负在身后,朝着燕王宫的位置一步一步走去。

第585章 天天背着我灵然偷跑,这次是我的回合了!

  削藩之策,陆成安没有特意针对任何一方,从长远角度来看,想要让大晟王朝真正走向帝国的复兴之路,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各地藩王在自己领土空前强悍的统治力。

  从某种程度而言,陆成安其实才是最精通造反的反贼头子,他精通于从各个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方式成功杀出一条血路。

  安乐州、晋阳、江南、福建甚至就连齐王所在的青州都曾留下陆成安的足迹。

  所以陆成安太懂大晟王朝的漏洞在哪里了,因为每一个漏洞,陆成安都从这里突围过。

  就这一点,陆成安就能对症下药。

  他这次削藩,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瓦解魏王这一路的兵权,这东西实在是太吓人了。

  魏王造反,对大晟王朝造成的影响是根源性的。

  是持续性,拥有着余波的,也算是魏王开启了大晟王朝接连的大造反时代。

  有带头作用和连锁反应的效果。

  而且魏王还打出了大晟王朝的破绽,让大晟王朝利用大量的军费平定这边的叛乱,以至于后续的朝堂越来越弱势,最终变成了中央比地方要孱弱的情况。

  说白了,魏王就是个打工的。

  一波把大晟王朝的血条打残了,然后自己又没有这个能力收割,被大晟王朝反杀。

  最终魏王被平定,大晟也差不多国运垂危,面临死线。

  你不上手削藩,魏王一直就是一个地雷,等着你炸,陆成安心腹大患就在这里。

  而且齐王那点小心思,陆成安早一万年就看出来了。

  齐王为什么愿意帮岳父这样拼命地去平定倭寇,在地方拥兵自重,又总是小打小闹,可以平定又不完全平定。

  因为……

  她就是那个准备捡漏的人。

  大晟王朝和魏王死磕,一个被打残,一个被打死,那么问题来了,谁是最佳受益人?

  只有晋王和齐王两人。

  其实晋王更顺理成章一些,但齐王的路远比晋王好走。

  因为晋王要收割残局,想要捡漏,她毕竟在北方,还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其他亲王的归属问题。

  晋王起兵的主要方向在于晋阳这一带。

  她要拿到统一,首先是要对付南边的魏王和齐王?

  那肯定是先控制中央朝堂,先让其他姐妹听自己的话最重要,都其他人未必愿意坐以待毙。

  等晋王把北方的事情处理好了,南方早就被齐王吃下了,因为齐王只需要对付一个魏王。

  再糟糕点,晋王可能内战还没结束,齐王的大军就推了过来。

  就算晋王超长发挥,提前结束了北方的乱局,齐王利用天险,干出一个南北之分也是轻而易举的。

  同时晋王要对付南边的齐王,还要防备上边的游牧民族,面对的压力绝对是多重的。

  齐王这位置卡得刚刚好,算盘打得也是噼里啪啦响。

  本身晋王还有个正统的继承权,可晋王要平定北方必然要打内战,这就显得晋王太过于暴虐,名不正言不顺,风评绝对比齐王要差劲很多。

  看看人家这个思路,看看人家这个走势。

  齐王几乎是把所有可能都想到了,然后卡在了一个可以坐山观虎斗的位置。

  大晟王朝和魏王正面交锋起来,齐王还能说自己要对付倭寇没办法分兵不出全力。

  从战略思路上,齐王无疑是高手。

  她利用了所有可以利用的点,拿着最不容易成功的身份,做了一个全场最优的局。

  而甚至于现在没人想到齐王的深意。

  因为局中人都在考虑自己怎么博得正英帝的信任,想要和平交接权力,在她们看来,齐王就像是一个安分守己,一切从善的好阿姨,哪里有什么野心?

  人魏王天天造反,齐王天天造反了吗?

  陆成安不可能把所有人都排除在外,他从整线思考下来,将无数种路线的可能性交错,把齐王是忠臣,是反贼,是内奸的全部路线都梳理出来。

  一抓,就抓出来一个扮猪吃虎的老狐狸。

  所以削藩必须派上日程,魏王之乱必须按死,不能让她起这个人人都可以造反为王的头。

  陆成安要对现在大晟王朝打补丁,只要从模拟推演里每一次的造反经验里,倒果为因,反推一波思路,就能打出绝佳的防守策略。

  而削藩过后,陆成安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

  不过,这也不是陆成安故意要打破齐王的算盘。

  没错,齐王上位,她也是能当好一个皇帝的,可现在哪个人上位又做不好皇帝呢?

  现在人人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女帝。

  但陆成安已经不追求强度不强度的事情了,他追求的是事情别搞得太大。

  大家真一怒之下闹起来,把整个天下弄得一团糟变成一幅乱世的景象,有这个必要么?

  讲到削藩以后,陆成安又将自己心里很多想法,想要实现的理想都一道与正英帝述说。

  在不知不觉中,已是月上梢头,陆成安讲在兴头之上,听得正英帝也是略有沉思,连连应声。

  当说罢,陆成安也意识到了时候不晚了,抱拳提示了时辰。

  正英帝笑了笑道:“爱婿……哦,爱卿自关中仓促而来,应当也没有寻觅一处歇脚的地方。”

  “夜色已深,再去找处落脚之地也着实为难,不如就在宫里值班大臣的偏房暂且歇息一晚。”

  陆成安想想,他在京城确实没有什么房产,也没有住的地方,最早还是借宿在汉王府里。

  而且岳父既然已经这样说了,倒也不必客气,只是陆成安有些奇怪他刚才是不是听错了什么。

  怎么听到了一个很奇怪的词?

  “谢主隆恩。”陆成安还是叩谢了皇恩。

  成王在外面都快听困了,陆成安所说的内容,模拟推演里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看到他可算出来了,小八立刻走了上去。

  “陆哥儿,我带你去那些值班大臣落脚的偏房,给你找一处好地方。”

  经历了多次模拟推演以后,成王是越来越活泼了,不像是最早那幅唯唯诺诺的模样,当然经历的事情多了,人也就自信起来了。

  “那就多谢殿下了。”陆成安拱手答谢道。

  “你我客气什么。”小八领着陆成安一道走,走到了一个偏僻之处,她小声道:“我大姐喜欢你。”

  陆成安有些诧异,并不知道小八为什么要说出这话。

  “我三姐也喜欢你。”小八又道:“我四姐也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