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602章

作者:爱开小差

  【御史罗珉继忍无可忍决定弹劾陆成安。】

  【“陛下,陆公轻怠骄纵不可制,长此以往,必将酿成大患,还望陛下解去陆公之权。”】

  【“吾父也。”苏为溯带着冠冕,坐在龙椅上坦然道:“患从何来?”】

  【群臣静默。】

  【程和出列,侃侃而谈道:“陛下,南方实有叛乱,当治,微臣赞成陆公的提议,当挥师南下以镇暴民。”】

  【忽然,又有一人出列,此人面相柔和,一幅大儒做派的模样,“陛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镇压,暴戾也。”】

  【“当以教化,施以仁政,让百姓们知晓皇恩便可。”】

  在封建王朝,百姓一词代表的群体有很多,可以涵盖农民、也可以涵盖商人、当然也包括了乡绅地主、甚至于士大夫都是百姓的行列。

  总的来说,乡绅地主、士大夫犯错了,那就需要教化,需要感化他们,要以德服人。

  遇到贱农、遇到商人犯错了,那就要暴力镇压,最好是把人家的家产全部抄个干净。

  这套双标,一直到民国都没有变。

  【陆成安只是轻轻瞥了一眼。】

  【王世真从旁缓步走出,“陛下,我等刚刚击退蒙古的乱军,政局颇为动荡,极易滋养乱民起义,若是以教化为主……万一这些人起兵反晟了,我等又当如何处置?”】

  【“末将认为,当下最好是快刀斩乱麻,先下手为强。”】

  【“现在不处置他们,过了几年,他们成势了,剿灭他们所要的银子那就太多了,末将认为并不值当。”】

  【“何况,陛下您派出去的钦差大臣死了,朝廷却默不作声,如此软弱之举,只会令人得寸进尺,下一回再去一个钦差大臣,陛下认为这位大臣敢去吗?又或者说这位大臣还会诚心实意为陛下您办事吗?”】

  【“陛下,您的态度是很重要的。”】

  【王世真的一番真挚万分的发言让苏为溯颇为动容。】

  【毕竟王世真是一个五大三粗的武夫,很难让他说出什么华丽辞藻的文案,这样干脆利落的直击中心,反而是让苏为溯更加坚定一件事——‘吾父不会害我。’】

  【程和听到王世真的发言微微点头。】

  【目光定格在了陆成安的身上。】

  【而避嫌的陆成安缓缓出列,“有谁赞成,有谁反对。”】

  【“臣附议。”】

  【“我认为王将军和陆公所说的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乱民当治。”】

  【只是一刹那间,朝堂上的群臣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纷纷俯首拜倒在地,另一侧有些反对的人也只是零散的几人,当然还包括一些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人。】

  【“那就依吾父所言。”】

  【“挥师南下以正君纲。”】

  【“朕的大臣他们也敢杀,下次朕亲至,他们是不是还敢杀朕!”】

  【苏为溯起身,双手负在背后,“国家大事有吾父在,当真无忧也。”】

  【“既然事亦如此,那便退朝。”】

  【不多时,苏为溯身后的太监放声嘶吼道:“退朝——”】

  【陆成安站在前,王世真、程和、张瑞等等一众大臣紧随其后,陆成安走到了罗珉继的身旁。】

  【罗珉继只觉得额头的冷汗已然渗出,面对如此权贵之人,他适才还当众弹劾,越想身后越是汗流浃背,气不敢出。】

  【“陆公。”罗珉继硬着头皮道。】

  【“你是忠臣。”陆成安只是轻轻道,然后拍了拍罗珉继的肩膀,“陛下的身边需要你这样的人。”】

  【罗珉继肩膀被拍着,心却在颤抖着,他说话都在着一丝惊诧的颤音,“大人……”】

  【“我并不会记恨你。”陆成安平静地说道:“因为我确实骄横,独断专权。”】

  【“你是言官,你说出来这些事情,说明你在尽心尽力完成自己的职责。”陆成安又道:“但是他不是。”】

  【“我说南方有叛乱,就一定有叛乱。”】

  【“钦差大臣都被杀了,他却说要教化、要感化,你不认为这样的事情非常可笑吗?”】

  【“我会向陛下举荐你,希望孺子莫要辜负本侯的期望。”】

  【端康五年九月,陆成安在京城誓师,亲自率领了当年在晋阳抵御蒙古王庭的精锐之师自天京府南下讨贼。】

  【端康五年十月,陆成安途经河南,在河南清点了当地官府的各类账目,在察觉到了巨量的差额后,进行了紧急的处置,当众杖杀了十二位官员,并将曾经开封府的知府捉拿归案,顺势将当地的不法乡绅一并查办。】

  【河南的宜居度提高了。】

  【河南百姓的幸福度提高了。】

  【端康五年十一月,在陆成安还没有来到江南之前,江南总督陈泰升表示自己已经在彻查此案,并且很快就将谋害钦差大臣俞士敏的罪官卢天象纠察出来。】

  【可还没等到陆成安亲至,审问此人前,罪官卢天象于江南总狱司畏罪自杀,撞墙而亡。】

  【陆成安一落脚江南,便下令将江南总督陈泰升软禁在总督府,以‘逾越职权’、‘玩忽职守’等等罪名囚禁。】

  还搁这弄贼喊捉贼,找替罪羊的手法糊弄人呢?

  几千年了,套路都不带变的?

  老子下来先给你一起捉了。

  不说你是不是做局的人,但局中人,知情人的身份肯定少不了。

  我陆成安主打的就是一个不按套路出牌。

  以为我会一个一个查是吧?

  以为我会得过且过,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是吧?

  错了!

  我陆成安打的就是精锐,抓人就抓你地方上最高的官员。

  钦差大臣的安全都保护不了,你一个江南总督不是玩忽职守,还能是什么?

  陆成安找罪名都不是随便按上去的。

  来嘛!

  看看是你的三族硬,还是我的三族硬!

  我儿子是皇帝。

  有谁不服吗?

  比划一下?

第570章 什么?还能有这种操作的?

  查案这种东西。

  如果结果出来的速度足够快。

  只有一种可能。

  那就一定是公职人员做了手脚。

  因为整个案情的审核是有一个缜密的流程,而这也是为了避免出现冤假错案的情况发生。

  当然,这种缜密的流程仅限于官员犯案……大多数的时候,都是为了给犯官身后的背景做一个缓冲的空间。

  由更上级的人来决定去留。

  就像是张海京。

  他的案子,证据基本上都是有的,他也确实在当杭州知府的时候,曾经私自免去过百姓的赋税,允许他们拖税。

  这种是可以直接定性为贪污腐败,私用职权。

  但是,张海京的两个儿子张瑞、张珣都是京城的中枢官员,而张瑞、张珣的背后又有陆成安这个台柱子。

  所以张海京这个案子,是没人敢速通的,还是要进行案情上的复审,酌情定法。

  要是普通百姓,基本上是不可能走什么复审的流程,确定了就基本结束了。

  名义上所谓的杀人凶手,罪官卢天象从被抓再到畏罪自杀,整个流程快如闪电,陆成安是绝不可能认这个结果。

  其实说白了,这也是个台阶。

  但陆成安现在不想走这个台阶。

  他甚至有些被这群人的做法给气笑了。

  这种相当于亲信被杀了,然后对方说我玩不过你,我不玩了,我交牌了,你放过我吧。

  “如今大晟王朝世风日下,世态炎凉,人人都往利来,人人都往利去,像极了暮年的大明。”

  “自甘堕落者,便成了这腐朽大树的一部分。”

  “这些人我必须要杀。”

  “但是杀光了,又会有新的人接替这些人的位置,继续缓慢地成为新的腐木。”

  陆成安眼眸中忽然黯淡,“我能杀得了一时,却不可能一直杀下去。”

  “靖难之役可以崛起一批勋贵战将,可是靖难之役的机会,纵观历史也只有一次,真正能对国家完成从头到尾统治的,只有在科举下无数次筛选出来的士大夫。”

  “模拟我可以助晋王,但我不可能每五十年都来一次像靖难之役的肃清。”

  陆成安忽然有些怀念大汉士人的风骨。

  哪怕是到了大汉的末期,或多或少沾染了些不好的风气,可至少这帮人是真治国,并不像大晟王朝这里的士人,别说治国了,甚至还想挖空这个国家的龙脉。

  就在这个一瞬间。

  曾经被陆成安视为假大空,甚至是毫无营养的横渠四句出现在了脑海之中。

  没错。

  张载的横渠四句,在现代人眼里,简直是毒鸡汤中的毒鸡汤,将完全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当成一句口号说出来。

  可是放在那个年代是什么?

  这是立言!

  这是给士人们捏造了一个信仰出来!

  但陆成安不曾身处过那个时代,所以感受不到横渠四句的意义所在,可到了这个时候,他突然抓住了什么东西。

  大晟王朝的士人,现在缺少的就是这种东西。

  他们不曾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

  因为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所以通过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方式空洞而虚无地活着。

  横渠四句最厉害的地方是在于它能凝聚起一个信仰,告诉你身为一个读书人,为什么要去读书,你读书要去做什么。

  给当代的士人树立了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这才是横渠四句真正的作用。

  它并非是拿出来给人提在口里,当做朗朗上口的炫耀之词,而是在试图打醒那些沉睡,甚至在装睡的士人。

  “没有价值观,我就给他树立价值观。”

  “没有信仰,我就给他们制造一个信仰。”

  “没有人生追求,我就给他们一个人生追求。”

  陆成安的目光愈发凝亮,“不可否认的确是有一些人是为了发财而当官,可也不能说所有人都是为了发财而当官。”

  “这世界上是有只为私欲的恶人,也有圣母心的人。”

  “我只要抓住那批没有人生方向的读书人就好。”

  “我怎么能忘了,比军队更能穿透人心的是信仰啊!”

  陆成安深吸一口气。

  他点击视角,挪到了俞士敏的信息上。

  接下来,他已经有思路了。

  【端康六年四月,应天府衙门。】

  【陆成安端坐在整个衙门最中间的主座,旁边坐着数位辅官和苏为溯特派的新钦差大臣汪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