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599章

作者:爱开小差

  “反而是蒙古,交手的次数越多,就越熟悉我的战法,就越了解大晟王朝的科技。”

  “久而久之,蒙古只会在学习中越来越强大。”

  陆成安目光凝重,“从理性来讲,很多时候我都不该出手,这样一来,才能让大晟吃到足够的经验得以成长。”

  “但是……从背后灵这边的情况来看,我每一次模拟推演,实际上就是衍生了一条新的世界线。”

  “我要是没做好的话,就会多出一条崩坏的世界线。”

  “这反而成了一道死结。”

  从背后灵出现的那一刻开始,模拟推演的性质就变了。

  它不再是一个随意尝试的媒介,也不再是理论上试错的工具。

  因为模拟推演所在的世界线变成了背后灵所在的一个实体世界。

  你乱来,你随便尝试,你胡作非为。

  很好。

  大晟王朝的国门被攻破,百姓颠沛流离,被迫南迁甚至更加残忍的画面诞生成为一张新的记忆碎片,化作一个全新的世界线,成功刻在背后灵的脑海中。

  这样的代价太沉重。

  “其实就是成长的速度不对等。”陆成安深吸一口气,“蒙古王庭的王女,她天生的条件就差人一等。”

  “首先她要考虑怎么在内忧外患的自家部落中获得话语权,再完成蒙古这个民族的统一。”

  “从过渡的开局上,她的压力和紧迫感就是其他人难以跟得上的步伐,差不多只要做错了一件事情,就提前宣告失败。”

  “她千辛万苦才能当上蒙古的可汗,而大晟王朝无论是汉王、晋王都是等着继承家业就能打顺风仗。”

  “身处的环境不同,培养出来的继承人气质自然不同。”

  “或者说大晟王朝内的夺嫡之争强度并没有上太高的压力,以至于不足以促进出优秀的继承人。”

  最是无情帝皇家。

  若是帝皇多了一层柔情,不够强硬,下场反而是国破家亡。

  “我的出现,再加上受人重用的优越条件,给大晟王朝缔造的初期环境太好了。”陆成安深思,“反倒是最早的几次模拟推演,是成长最快的时候。”

  “汉王、晋王、宁王都得到了充足的进步。”

  “这几次模拟推演打下来,蒙古王庭屡屡受挫,加深了异族不堪一击的印象。”

  “以至于蒙古这样的强敌,都不受到重视,甚至我能察觉到晋王对汉王的敌意,都高于晋王对蒙古王庭的敌意。”

  “这种情况,只能说明蒙古王庭给晋王的压力不大,甚至晋王都不认为蒙古王庭是什么像样的对手。”

  “但实际上,我能赢蒙古,赢在我对蒙古的了解,赢在蒙古对科技的不重视。”

  “蒙元干碎南宋,主要因素是他们灭掉了金国,获得了大量的劳动力和科技,让蒙元补足了科技上的差距。”

  “现在就是太过于安全的环境,产生了一种依赖性,但事实上,在绝对的优势面前,再强大的个人能力亦是徒劳的。”

  “关羽再无敌,水淹七军又能如何?他还是做不到一个人完全左右战场的能力。”

  “南宋末年的文臣、武将同样不差,甚至极有骨气,可还是被蒙古的铁骑踏破了山河。”

  “而那个情况下,哪怕是有穿越者到了南宋的末年,实际上想要力挽狂澜都是南柯一梦。”

  “小说中的任何想法,都是要在理论可能性的基础下才能做到的反杀。”

  “那个处境才是真正的绝望。”

  南宋末年攻破金国的蒙古,相当于是一个加强版的金国还吸收了南宋的科技。

  是一个金国和南宋的混合加强版。

  大晟王朝能赢,是因为蒙古还没有被养成南宋末年时期的那个怪物。

  还没能让蒙古取得绝对的优势。

  “必须要开启剧情模拟,将南宋末年的历史重演一遍。”

  旋即,陆成安又陷入了迟疑。

  “但这次剧情模拟一开,也是在给蒙古的王女一次新的成长经验。”

  “不过,事情也不能那么算,放到现实之中,大晟王朝依然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

  “汉王、晋王看到了南宋的下场,今后也不可能再轻视蒙古这样的强敌。”

  “只要不给蒙古发育起来的机会,又怎么可能有机会攻破大晟的国门。”

  “现在重要的是让汉王她们看到蒙古的潜质。”

  陆成安的目光又放在秦王的头像上。

  “而这次模拟推演,我必须要培养一下秦王的卡面了。”

  陆成安不得不承认,他把晋王和成王都培养歪了的事实。

  她们俩的‘求生欲’很重。

  当然,关键时刻还是有自我的立场,不会轻易背弃,可是在关键时刻前面还有很多不关键的时刻。

  晋王和成王就有极其军阀的一面,保存实力比让自己出力的比例要重很多。

  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晋王和成王都不可能全力出手。

  不光是缺乏安全感,更主要是当政的汉王并不能做到服众,力压群雄的地步。

  很顾虑自己打完了全部的精锐以后,汉王会不会挟势压人。

  以陆成安对汉王的看法来看,汉王不是一个会落井下石的人。

  可晋王和成王似乎都不怎么信任汉王。

  反倒是晋王当政,成王更愿意为晋王出力卖命,成王当政,晋王也不会拥兵自重。

  陆成安这次看重秦王的原因还是很简单的,他已经养了两个只关注军事武力的‘怪物’。

  大晟王朝的政治环境已经非常烂了,晋王和成王都信奉的是兵强马壮者为王的硬道理。

  她俩对政治生态的破坏非常严重,当了皇帝可能比陆成安还要能杀。

  陆成安需要一个能稳定局势的亲王出现,而不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杀星以及心怀小算盘的‘内鬼’。

  从秦王屡次劝说正英帝以及积极拥护大晟皇室的一面,至少在立场上,秦王更加重视国家的主权。

  而且在其他亲王当了皇帝以后,秦王依旧保持亲王的风度,为她们出谋划策,看起来也不像是心怀异心的样子。

  这点很关键。

  晋王有时候大老粗,很需要一个人辅政,宁王辅政一直很可以,但是宁王和晋王的关系并不太好。

  成王同样需要一个合适的人辅政当副手。

  陆成安必须考虑到自己因为意外事故提前离场后,有没有人能稳定接得上他所负责的事务。

  培养其他臣卡,又不是每一轮都能继承的。

  只有那些亲王们是继承了每一轮记忆的。

  秦老二就是一个最优质的打工人。

  再加上她的身份,还是世家门阀难以还击的选手,若是秦老二当酷吏严惩贪官污吏,这些门阀只会被吃得死死的。

  现在陆成安唯一怕的就是秦王的思想觉悟并不能过关,所以略做了一番试探。

  看看秦王有没有成为人民公仆的思想境界。

  但目前看起来,秦王似乎是被这一句话给打得道心破损了。

  威力能有那么大吗?

  陆成安还以为秦王的心境和道德水平应该不至于被这句话给击垮。

  【端康五年三月,秦王向你询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世家豪强对大晟王朝的破坏非常严重,他们贪污、他们剥削、甚至他们还窃取了他人的劳动成果,影响了一个国家的正常运转,如何能自下而上地铲除这些人对国家的统治?’】

  ?

  自下而上?

  你直接革你自己命是吧?

  你从这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立场变化太快了!

  陆成安当然知道帝制是不利于文明新一轮进步的,可问题是目前帝制依然有着它存在的意义。

  封建王朝时期如果没有皇帝约束中间的世家阶级,进入了无政府主义的疯狂状态,只能说团灭的速度可能比皇帝是个低能的速度还要快。

  秦王接受知识的速度足够快,陆成安很欣慰。

  但秦王是个喜欢走极端的,陆成安就很恐惧了。

  总不能他在模拟推演里的随口一句话,直接就改变了整个历史吧?

  而且陆成安记得秦王是对皇位比较热衷的亲王,也是想当上女帝统御天下的。

  怎么他提点了一句,秦王甚至有些想要彻底废除帝制的意思。

  那你可比晋王还要反贼!

  不过秦王所问的问题还是比较尖锐的。

  封建时代想要解决几乎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事情,因为你想做土地改革,在改革之前,你就被全天下的地主、世家给干死了。

  甚至你这句话说出去之前,可能就被捅死了。

  这是完全触碰到了不容侵犯的利益。

  可能有人说你手上有军队,怎么会怕这些人。

  那人家士兵不是人是一组数据?

  士兵没有家庭背景,家里没有土地的?

  万一人士兵家里也是富农呢?

  想土地改革必须建立在乱世的情况下。

  陆成安这时候不得不考虑先给秦王开导一下,这不能让她成天都惦记着怎么去推翻封建王朝。

  当然这种思想是对的,但思想和时代不在一个时间线,你非要提前落实,那不就是在寻死。

  你在大唐时期非要走资。

  甚至还要走社。

  你是真不把老爷们当外人啊!

  【你将这个问题解答了一番,并告知秦王,在大晟王朝是很难实现这样的想法。】

  【只能试图找到共存、共利的办法,才能在理论条件下,让最基层的百姓受到尊重和保障。】

  【秦王深深痛恨肉食者鄙的道理。】

  【而当她发现大晟王朝最罪恶的来源不是世家大族,而是打着为国为民却吸着天下之血的大晟皇室时,她的信念一夜之间彻底崩塌。】

  画面前的秦王陷入了莫言之中。

  之前看到大晟王朝被覆灭,她会痛惜,她会难受,她会不甘,哪怕是晋王、宁王、成王所统治的大晟天下,秦王都不希望它们被覆灭,被彻底亡国。

  而现在,哪怕大晟王朝被踩成齑粉,秦王都无动于衷,甚至还有些想要笑。

  我所捍卫的大晟王朝,其真实的面目便是生吃百姓血肉赖以为生的苍天巨兽。

  百姓过得那么寒酸辛苦,是大晟王朝的苛捐杂税所致。

  可这个苛捐杂税是世家大族立下的规矩吗?

  是皇帝,是天下共主要求的。

  从陆成安点出这个事实之后,秦王突然之间就对皇位失去了兴趣,因为她从来都没有兴致当一个寄生在百姓身上的野兽。

  她想做的是黎民苍生心目中的一道光。

  想当圣主。

  遗憾的是,那一层泡沫已经彻底破碎。

  去她妈的皇位!

  “这些大臣费尽心思想要爬上来,道貌岸然地说着自己忧国忧民,实则是同皇帝分食天下,哪个大臣不是家财万贯,哪个大臣出门不是侍卫成群,光是要养一院子的人就要万两白银,可为我讲书、指点迷津的大儒们就从来不敢说出这样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