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596章

作者:爱开小差

  陆成安即便后续借助辽东建立新的基业,从蒙古的手里再次夺回江山,再以旧臣的身份成立新的朝代,也不会有人说他是奸邪小人,篡晟逆贼。

  而恰好陆成安所总督的山西和收复到他手上的辽东是可以连成一块战略区域,他完全有这个能力操作这种局势。

  阿露娜不相信以陆成安的能力想不到他具备拥兵自重,有建立王图霸业的机会。

  再看看大晟那些勾心斗角,各自征伐,乃至于互相使绊子的皇女,陆成安反而更像是大晟王朝坚定不移的捍卫者。

  他甚至比那些个皇女都想要这个国家强盛!

  “但其实,我只要顶住这一波,就一定能赢。”阿露娜这个时候露出了独有的自信,“陆成安一死,京城一旦沦陷。”

  “大晟王朝其他的亲王没有服众的对象,势必不会轻易联盟。”

  “晋王盘踞在凉州、齐王坐镇在南方、成王固守关中,最多就是关中和凉州兼容,成王投奔晋王。”

  “齐王是长者之尊,不会屈从于小辈,而京城告破,大晟王朝最佳的第二防线是以应天府为主的南方,她所在的位置完全可以趁着天下大乱,直接接管应天府,紧跟着划江而治,也不失为一方帝王。”

  “这两方的意见只要不能整合,势必会分裂成两个不同体系的国家,光是内乱就够她们头疼了。”

  阿露娜的确是很青睐、中意陆成安的本事,很欣赏陆成安的为人,想要接纳对方为自己的男人。

  但是,她更要考虑本族人的命运和生活质量。

  无他,身为领袖,身为民族、国家的领导人,她必须要承担王冠之重所带来的责任。

  如果她只是一个普通的蒙古人,只是一个普通的牧民,不是所谓的黄金家族,她当然可以率性而为,可以孤身来到大晟王朝,亲自来寻找这个令人魂牵梦萦的绝佳良配。

  可惜,她不是。

  她是一个首领。

  她想要自己的族人们不用在草原上颠沛流离,时刻忍受着刺骨的寒冷,她想要让自己的族人们可以吃上新鲜的食物,可以不用饿了一顿又一顿,可以穿上好看的衣服,可以用上丝绸,可以喝到新鲜的茶叶。

  想要创立如大景王朝般绚烂瑰丽的盛世。

  所以,哪怕是像人生导师般引领着她的思想,如先哲圣贤般的陆成安挡在她的面前,她也不会做出中伤族人利益的举措来放弃与大晟王朝的竞争。

  她的面前只有两个选择。

  像现在这样,选择打服别人,入主中原。

  亦或者像大景王朝那样,被人打服,被迫入主中原。

  “拖雷将军,就看你的发挥了。”

  “为蒙古,为我们的后人们燃尽一切吧!”

  画面上。

  拖雷孤身骑马飞驰而来。

  而他身后的弓箭手在得到了指使后,随时做好了放冷箭的准备。

  【“你的勇武,哪怕是在蒙古都是数一数二的勇士。”拖雷吐露出一口热气,他的虎口被震得发疼。】

  【“但是,身为将领孤军深入,并非智者所为。”】

  【拖雷扬起手来。】

  【“你是出色的将领,我不能留下你。”拖雷冰冷的眼眸望向陆成安,“就请你与我共赴黄泉。”】

  【“放箭!”拖雷骤然下令,他清楚地用蒙语说出了自己的指令,并朝着陆成安的方向冲撞。】

  【他要尽可能地抓住这个对手,哪怕自己同他一起中箭,也要留下此人。】

  【陆成安很清楚,拖雷这是要与自己换命……搏命!】

  【“蒙古汉子,你真以为我这一军……是主力吗?”】

  【拖雷的目光忽然凝滞。】

  【“那又怎样。”拖雷冷声道,“箭来时,只听风声,何顾其他。”】

  【“能除掉你,便是功……过千秋。”】

  【“诸位同僚,随我护住陆帅——”身后驾驭铁骑的亲卫不畏眼前射来的冷箭,大声喊道:“我们身上有甲!可为盾也!为大帅赴死,大义所在!”】

  【“平虏义从,只进不退!”】

  【在场面上出现了惊人的一幕,只见百人之数的重甲骑兵像是铁甲洪流般朝着陆成安的方向冲锋。】

  【而不远处,蒙古的轻骑兵们已经拉起弓弩,他们饱含敬意和泪珠,目视着和陆成安紧紧贴近,不让其轻易策马离开的拖雷。】

  【箭雨如雨而至。】

  【陆成安的亲卫们像是微笑面对死亡的勇士,远方飞过来,对于他们而言似乎不是箭。】

  【拖雷的亲卫接近五百多人,这都是善于使用马上弓箭的好手,他们射箭的覆盖火力非常恐怖,哪怕有甲胄的庇佑,也不一定完全就能保护到自身。】

  【毕竟总归是有缝隙的地方,何况头部的头盔也不是完全能保护到脑袋的。】

  【有人应声落马倒下,似是落单了一样,匍匐在马背上向前冲锋。】

  【可他们的冲锋却像是不会停止一样,哪怕是再大的风浪,都不能阻止他们的信念。】

  【雷雨越下越大,血水顺着土壤朝深处透析,散发着一股混合青草般的奇异香味。】

  【“风……”】

  【“是顺着我们的风!”】

  【“天在助我们,在助我们啊!”陆成安高声喊着,“老天爷都在帮我们,诸公若不随我马踏天下,憾矣!”】

  【“该怕我们的人是他们!”】

  【“贼将授首吧——”】

  画面闪烁。

  陆成安的人物卡面似乎是一击就穿透了拖雷的卡面,此时此刻的陆成安锐不可挡。

  【势如破竹!】

  【你的军队士气上涨了!!!】

  【“本帅兵分了三路的人马攻取蒙古大营,我这一路的人最少,以身为饵,不畏生死,而今,我要让这三路人马,都要在蒙营集合,大破敌军!”】

  【大晟王朝的阵营士气大涨!!!】

  【北门被你的军队控制了!!!】

  【城门旗帜从原本的蒙古旗帜替换成了大晟的军旗!!!】

  一片红色被大面积侵蚀的地图重新一片一片地染成了明亮清澈的颜色。

  【“一击破敌,如势上青天,北进克敌营,吾非英雄,只是八尺一丈夫!”】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正英二十三年五月十三日,陆成安大破围城而战的蒙古大军,收复天京府,挽颓势于急危之中,而陈济在陆成安的安排携另一路大军劫道一方,拦截蒙古大营的回撤,行三军态势夹击蒙古出征大晟的大营。】

  【史称《天京之战》。】

  【陆成安斩敌将巴林·拖雷,牵扯重创蒙古名将哲别所率的一军,化解了大晟王朝濒临亡国之战的重大危机。】

  【正英二十三年五月十五日,正英帝册封陆成安为冠军侯、兼并大将军的职位,掌管大晟王朝天下之兵马,节制三军之将。】

  【蒙古大军在前后包围的劣势环境下受到重创,数位名将在战场上的阵亡以后陷入了危机之中,陆成安乘胜追击继续率领大军追击过去。】

  【正英二十三年六月,受到重创的蒙古王廷无力抵抗士气正盛的大晟军队,在辽东进行防守上的负隅顽抗。】

  【然而陆成安利用了蒙古人心惶惶的情况,虚虚实实不断交替进攻来疲倦蒙古守军的意志。】

  【在先前的交手中,陆成安收益颇丰,获得了大量的战马,因此陆成安也有充分的马匹为麾下精湛马术的士卒挑选新的骑兵。】

  【晋阳、凉州、关中三地的武人大多精通马术,只是苦于马匹精贵的问题,而今陆成安能够提供战马,顿时是组建了一支可以和蒙古相抗衡的骑兵大军。】

  【正英二十三年七月,陆成安以一万人大破了五万辽东联军,斩首近两万级。】

  【大晟王朝弱势十余年,一度被蒙古打到京城,然而在半年的时间内,急于勇进的蒙古一时失足,葬送了大好的局势,而从他们送出去的军备资源,让陆成安有了养精蓄锐的机会。】

  【而这半年的南征北战,更是让许久没有打过仗的大晟王朝养出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蒙古王廷的巴林阿露娜在陆成安步步紧逼的压力下,不得不放弃了辽东,往草原上迁移。】

  【蒙古在辽东彻底失去了控制权。】

  【正英二十三年八月,陆成安收复了辽东的失地,旋即朝着高句丽发起了征伐,在其极其高效率并且丰富的作战经验加持下,仅用三个月的时间,高句丽抵挡不住陆成安的军队,举国覆灭,陆成安生擒其主。】

  【蒙古王庭、高句丽先后宣告政体覆灭。】

  【正英二十三年九月,陆成安以汉王党的身份回到了朝堂之上,而以陆成安的身份,大多数人对汉王之子苏为溯的继位没有任何的异议。】

  【也不敢有任何的异议。】

  【正英二十三年十月,正英帝决定退隐西苑,重为太上皇,并且劝说苏为溯继承皇位,天下大统。】

  【此举一为自保,二为示弱表态。】

  【苏为溯是陆成安之子,以他为皇帝,则天下安之,而今陆成安的声望过盛,要是不立苏为溯为帝,正英帝只怕陆成安有异心,可使天下变。】

  【陆成安进谏劝说了一番,但是没有拒绝正英帝的做法。】

  【让苏为溯继位,完全是一个你好我也好的决定,双方就算是有意见上的分歧和矛盾也有缓冲的余地。】

  【正英二十三年十二月,群臣们都为新帝苏为溯的登基做着准备,而苏为溯的姐姐苏徽益趁机是为弟弟招揽亲信,新立门户。】

  【正英二十四年一月,苏为溯开始做登基前的准备,先后祭拜苏氏的祖祠,为天下百姓来年的丰收进行祭祀典礼。】

  【正英二十四年三月,苏为溯继承了皇位,更改年号为《端康》,他的思想平和,以民生仁政为主,试图想要扭转百姓无以为继的贫困生活。】

  【端康元年四月,苏为溯决定为几个贫困的地方进行减税、免税的政策,让富裕的几个南方重府进行额外的增税,他的想法遭到了群臣的坚决反对。】

  【端康元年五月,苏为溯请求自己的父亲陆成安帮助他代理朝政,总督群臣。】

  【于是群臣不敢动。】

  【以海南为首的几个地区获得了三年的免税、以山西为首的几个曾经饱受战火的地区获得了三年的免税。】

  【国家各类的商税在陆成安的授意下,提高了两成。】

  很好,陆成安爆改大晟王朝的计划直接启动。

  之前都是走的两极管。

  要么特别极端的暴躁。

  要么就是相当消极的缓和。

  现在陆成安有兵权,朝堂的政治主导权也在他创立的汉王党手上。

  可以说能文能武,两边都能抓。

  这次,必须得狠狠地搞好基建。

第565章 我真不是一个东西啊。

  陆成安的这次发挥空间是有的,但依旧没有重新建立一个王朝要来得更加方便。

  毕竟他要给这个大晟王朝修修补补,而且这一次陆成安决定将自己的思维再度跨越一级。

  在更高级的社会结构去改造封建时代的弊端。

  无论怎么样,岁月长河之中,前人最不缺的便是给后人的警醒,陆成安不曾亲眼目睹唐宋元明清的兴盛衰败,但他确确实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时光老头的身旁,以后来者的身份,逐个分析过这些朝代的优缺弊端。

  大晟王朝与这些王朝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它同样绕不开王朝的历史周期律。

  而陆成安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尝试做出一些新的改变。

  甚至于击溃了蒙古王庭,都没有给陆成安带来太大的喜悦,反而是让陆成安陷入了一个新的思考之中。

  为什么蒙古王庭在经历了数次放弃对大晟王朝的动兵以后,这次再一次席卷兵锋,马踏而来。

  这么多次模拟推演下来,蒙古王庭的选择也非常有意思,基本上每次发展蒙古王庭都没有按照曾经的路线走过。

  被大晟吞并过,也曾西征一路征服过其他国家,也不乏大晟王朝友好结盟甚至于贸易往来,而这一次蒙古王庭和大晟王朝的关系并不是特别糟糕,有尖锐的矛盾。

  不仅没有矛盾,可能在贸易上的合作关系还比较紧密,但捉到了机会,他们还是没有放过南下的时机。

  陆成安最初是以为蒙古人的野心太大,但后面想想,蒙古王庭大范围地南下反攻大晟的次数有是有,可并不是每次都要打。

  所以,陆成安感觉肯定是有什么潜在的因素,迫使蒙古人必须南下。

  旋即,陆成安又沉默了片刻。

  事实上,他潜默移化地认定了蒙古人就该住在草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