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582章

作者:爱开小差

  【商人们对此极为不满,纷纷提出了抗议。】

  【反抗声音最大的江浙富商江大旻,在数日后因为私通倭寇被抓捕入狱,很快,在他的家中就搜查出来了大量的罪证,在证据确凿后,其家财全部充公入库。】

  【至此,商人们的声音逐渐小了下去,默默接受了商税的提高。】

  【而在海面上,忽然涌现出来了一批新的倭寇,他们从事着海边的走私生意,以此来躲避高额的商税。】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税高,那就干黑活儿,不必再给你交税。

  唯一麻烦的就是变成了刀尖舔血,弄不好是要命的。

  【正英十六年四月,内阁任命齐王继续镇压倭寇的行动,并且字里行间都是在警告齐王,勒令她不得消极怠工,否则就遣返回到封地,派遣新的官员来当平倭主帅。】

  【齐王听到任命以后,立刻是发动了对倭寇的第一轮打压,假扮倭寇的商人为了方便行走,只好给齐王暗中送银子,希望齐王行个方便。】

  【然而齐王心知这银子很是烫手,事情办不好是连权力都要回收的,她拒收了银两,严厉打击了倭寇走私的生意。】

  【正英十六年五月,大晟王朝停滞多年不前,甚至一度跌落谷底的经济逐渐有了复苏和回暖的现象。】

  【正英十六年六月,汉王基本完成了对兵马司,巡城营的控制。】

  【同月,在晋阳有大量的官员为陆成安跑官。】

  【他们用大量的银子为陆成安打点,希望朝廷之中的重臣能够提拔陆成安重新回到京城。】

  汉王看到这一行字,就知道陆成安又被针对了。

  这看似是晋阳的这些官员是高高捧起陆成安,说陆成安政绩干得好,能力太强了,其实说白了就是想把陆成安给赶走,不让他在晋阳这边继续呆着了。

  这招数是官场常用的伎俩。

  我们不能明面上治你,但是我们可以想办法把你调出这个地方。

  在这其中,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升官。

  陆成安是帝婿,谁敢针对他?

  没人是敢明着来的,但是陆成安在山西待着,又不符合这边官员的群体诉求和基本利益。

  等于平白多了一个不能惹也不能碰的顶头上司,而且呢,这个人管的还很严,还天天搞什么丈量土地,还在这里屯兵弄军事‘威胁’。

  动不动还要胁迫他们,加大工作量,这样的上级,谁都不想要,他们又不敢当着面顶嘴,那能想到的办法就是为陆成安奔波,以跑官的方式,力捧陆成安的政绩,从而让陆成安这个瘟神升官挪到其他地方去。

  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惊奇的现象。

  一群肥到流油的贪官们为了方便自己继续在地方上敛财,想尽办法把自家的清官上司奔波跑官,试图靠银子买通京城里的官员,将这种上司立刻送走。

  遗憾的是,陆成安的到来是京城的指令,不光是陆成安一人的想法,还有正英帝、汉王的意思。

  所以这些人用出来的小伎俩显然是无用的。

  陆成安是带着任务来的,怎么能走?

  不过,汉王至少从这个消息上得到了一个准确的信息,那就是陆成安在晋阳做的事情肯定很不错,不然不至于把这群人逼疯到这种地步,甚至都想着给陆成安跑官,试图通过让陆成安升官的方式来将其送走的念头。

  要不是汉王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她现在心里也是极想接陆成安回家的。

  “朝中支持我的人,还没有超过七成,还得再等等。”

  这段时间,汉王都疏忽了对儿女的教育,全身心投入在自己应做的要务上,想着早日能当上帝君,从而迎接陆成安回来。

  她想着宁王既然已经投奔了她,应该不会做什么太冲动的事情,把儿女交给了宁王来管教,也是表露了自己的信任和宽宏肚量。

  如此一来,多少能博得一些宁王的好感回来的。

  宗室能够安稳下来,天下才是一定能安稳起来的,汉王现在或多或少都在这些方面有些注意和敏感了。

  尽最大可能的给予宗室礼遇。

  至于宁王的小心思,汉王大概也是能猜出来的,但即便是猜出来了,给不给宁王,汉王还是有些犹豫的。

  对于陆成安,汉王还是有很多很多个人情感和自私的地方在其中。

  而这种情感是很复杂的。

  也正是这种复杂情绪,让汉王潜意识里产生了想要独占一人的思绪。

  就算是回过头来,汉王注意到这样的念头会抹杀其他妹妹子嗣诞生的残忍想法,她还是舍不得就这样放手。

  因为汉王很清楚,如果她同意了这种事情,就此罢手了,那么她就只能继承帝位,放弃陆成安。

  毕竟不可能有女帝和妹妹共享一个丈夫。

  这是一个伦理问题,一个礼法上的问题。

  弄不好这是一个会让整个大晟王朝礼乐崩塌的重大政治事故。

  她只有不是女帝,这问题才有解决的余地。

  如此一来,放手了陆成安,既能满足妹妹的需求,还能让自己当上女帝,这的确是能让其他妹妹的子嗣们诞生,但是自己的好儿子,好女儿就没了。

  而不满足妹妹的需求,那么她就能一人独占女帝皇位,还能儿女双全。

  但在其他人的眼里,就实在是太残忍了。

  故此这就是一道死题。

  一道无解的死题。

  至少对现在的汉王而言,是根本无法跨越的死题,找不到任何的突破口,任何能支持汉王那么去做的突破口。

第552章 就让你们见识见识陆成安的全盛姿态!

  碰到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那就不要多想。

  直接跳过,拖到有解决问题的人出现就好。

  以现在的想法而言,汉王能解决办法的方式大多都很难两全其美,不过,事实也如此,众口难调,你无论怎么样都难以找到一个让多数人都满意的方案。

  【正英十六年七月,秦王在东宫找到了你。】

  【她对近期你的诸多举措极为不满。】

  【认定你试图操控权政。】

  【想要架空正英帝的权力,试图将父皇变为傀儡。】

  汉王现在控制的区域范围实在是太多了,有宁王的主动投奔以后,她的影响力又多出了数个地方。

  京城九门的防备是汉王的,禁卫军是汉王的人,锦麟卫是汉王的人,兵马司和巡城营也大多都是汉王的人。

  这是京城实际上拥有守卫能力的存在,也就是京师主要的防御力量。

  不光如此,内阁之中被提携起来的两位大臣是心向汉王的,六部之中也有大量的官员是站在汉王这边,还有外放的陆成安虎视眈眈。

  如今的汉王,在父皇面前说一个提议,父皇可以不同意,但未必有用,因为群臣会体面地让父皇同意汉王所要求的事情。

  秦王对此就很不满。

  任谁都没有想到,先开了架空父皇权力这个先河的人,会是汉王。

  这事不地道。

  然而秦王转念一想,她还有一个更过分的亲妹妹,直接是把大晟王朝给推翻了,铸造了一个全新的王朝。

  相比之下,这汉王居然还比宁王要当人一些。

  但不管怎么样,秦王作为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是坚决不能容忍这些行为的,何况这次汉王看起来野心勃勃的,这让秦王感觉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只是最让秦王想不到的是宁王居然直接就投了,没有半点的骨气。

  不过,这一点还真怪罪不到宁王的头上。

  唯一翻盘点是捏在晋王的手上,她是有和汉王一拼的能力,但是晋王在大义上还真是不含糊。

  知道自己乱来可能会出现两败俱伤的情况,晋王还是忍了一口气,毕竟这就是一场模拟推演,可以表态,可以叫嚣,但不能任性到进行全方面的破坏。

  晋王不动手,其他人就没有任何反制的能力。

  那宁王还等什么?

  等汉王自己自爆?

  还是等其他人绝地反杀优势局面最稳定的汉王?

  就这样说吧,晋王上位,都有翻盘点,都有机会,都有突破口,秦王、燕王就更不用说了,小八直接就是一个玩具,没陆成安辅佐,随便被人翻盘。

  唯独汉王做事坐稳,步子最正,她是一点一点累积优势,不像晋王通过兵权打一波流的。

  晋王这种是有地方政变的危机,是可以变成各地亲王拥兵自重,形成四分五裂的情况。

  汉王上位的时候,差不多整个朝堂都是她的人,她的心腹,外边外放的将领七七八八也都是她的人了。

  她的局势,是最难被人翻盘的。

  随着模拟推演的经历越来越多,宁王感觉这就像是在一个试炼场养蛊,每个人的综合水平都是飞速上升。

  单人执政,基本上已经很难出现亡国的情况。

  同理,任谁拿到了优势,都不太容易被推翻。

  现在的大晟王朝,甚至可以说来到了一个黄金时代,顾名思义,便是任何一个亲王上位,都可以力保三代无忧。

  考虑到汉王上位没什么翻盘点,宁王也不想再受到被人囚禁的羞辱,果断投靠汉王倒也不是什么拉不下面子的事情。

  看到秦王还试图匡正父皇,挽回颓势。

  宁王心里都很无奈了。

  二姐啊,这可不是父皇被汉王做成了傀儡,是父皇自己想要当这个傀儡,他自己都是汉王的人,您匡正什么啊!

  从这段时间的局面,宁王就感觉出来是父皇在帮助汉王揽权,将陆成安的人一点一点归纳到汉王的手下。

  这也正是宁王放弃挣扎的主要原因。

  父皇他偏心。

  这怎么打?

  而汉王看着秦王的主动上门,指责她架空父皇权力的事情。

  保持了沉默。

  宁王是旁观者的角度知道所有的情况,汉王是通过父皇的一举一动,知道了父皇的用意。

  汉王自然清楚她所拿到的权力,都是正英帝自己放出来的权力。

  故此,她汉王身上的压力是所有人里最大的,陆成安在给她当马前卒,正英帝何尝不是在给她做局。

  这种情况下,她汉王没有打出应该有的高度,那就是她该死,她不配。

  好在前面的模拟推演给汉王吃足了执政的经验,知道什么时间段该操作什么,所以她的动作固然很慢,但大晟王朝绝对是从一个下滑期慢慢上升回去了。

  秦王这样的角度,这样的判断,汉王也不能说什么。

  不管是不是父皇有意而为之,她汉王确确实实架空了正英帝的权力,这一点是绕不开的。

  【“送秦王回宫吧。”】

  【“国家大事上,只能有一个声音。”】

  【“你还不够资格妄议国事。”】

  【言毕。】

  【只见成王从东宫的正殿旁走出,“二姐,请吧。”】

  【“你要是不走,那就别怪我小八不客气了。”】

  看到成王的出现,那幅‘谄媚’的走狗模样,秦王就直接气吐血了,别的没学会,仗势欺人你倒是有模有样的。

  【你被成王请离了东宫。】

  【正英十六年八月,程和找到了你,他拿出了几封书信,里面有很多大臣靠拢秦王的自荐信,不少人通过秦王获得了晋升资本。】

  【秦王想通过自己的方式,拉拢一批真正忠于父皇的人来对抗你的霸权主义。】

  【顺势,程和又表示,他已经替你拉拢了在云南坐镇的沐氏家族,有了沐氏家族的支持,西南的民心可用。】

  【同月,程和设下计策,引君入瓮,成功陷害了王辙。】

  【在程和暗中的操刀下,王辙在天牢‘畏罪自杀’,随后程和又称王辙是自知罪孽深重,辜负了朝廷这才自尽。】

  【王辙的死,立刻为内阁再度空出了一个重要位置。】

  【很多士族大臣望眼欲穿,可没有多时,程和就联系上了寿春羊氏的羊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