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518章

作者:爱开小差

  对于苏灵然使用记忆卡的事情,苏为英也已经知道了,但是这件事情上,苏为英也不好说什么,因为第一个使诈的人是苏为英。

  而且还真不是浓眉大眼的他故意使坏,想让自己提前降临。

  是苏为英为了自保不得已而为之,只可惜牵一发而动全身,苏为英为了自保要坦白,苏灵然就也要考虑到自保的问题选择坦白。

  正英帝那么做,让两位皇孙相聚,那是有他的思路。

  这是方便来整合两人已知的全部信息来进行反向的推理。

  根据结局的导向往回推理,和利用线索往后推理的难度是天差地别的。

  知道结果的回溯推理要简单许多。

  正英帝目前最缺的就是信息量,而他还把一个记录官员名单的策本拿了出来。

  “赵邈这个人怎么样?”正英帝念出一个人的名字,“他是长孙明离开以后,朕临时找来的人,对我还算忠心,所以打算先用一阵子。”

  “不堪重用,一般般,过渡时可以用用。”苏为英查了一下臣卡图鉴立刻说道:“有一定实干能力,但政治上是一塌糊涂的,经常会与人结怨,人嘛,还算清廉。”

  “在我这边...是把他丢到河南当县令去了。”

  “甲乙丙丁,综合能力有个丁级吧?”苏为英点评道:“反正在我的大臣里面,他能力完全排不上号的。”

  “三朝老臣蒋德呢?”正英帝又问道。

  “不行不行,等我们上位的时候,这老先生早就离世了,他儿子除了道德不错以外,其他各方面都很稀碎,我是给老爷子一个面子,所以丢给他儿子一个监察御史的位置。”

  “监察御史嘛...皇爷爷你也清楚,虽然有一定权力,可他说到底还是个七品小官。”

  正英帝发现自己是不能拿着名单一个一个念名字的,在自己这两个皇孙面前,他的这些人,不是烂就是差,道德高的,为人清廉的,人品好的,能力就一言难尽,能力稍微不错的,就是野心高,是贪腐官员,这让正英帝怎么筛选人才。

  与其让自己这两个皇孙在垃圾堆里找宝贝,不如直接让他们俩把自己时期所重用的官员名字给报出来,他正英帝一个一个抄答案还能不会吗?

  “为英,你把你晋王系重用的大臣名单给我。”

  “灵然,你把你燕王系重用的大臣名单也给我。”

  “我到时候从你们俩的名录里,酌情选人入朝为官。”正英帝对这两个孩子已经是高度信任了。

  几张记忆卡消化下来,正英帝对他俩做出来的决策是没有任何异议的。

  “那别的不说,咱爹,皇爷爷你要重用吧?”苏为英比起苏灵然的性格更活跃一些,他是第一个开口提议的。

  “这是自然。”正英帝听闻了四世三贤中的事情,不可能会轻视陆成安的能力,而且现在的陆成安已经拿出了很多压箱底的东西。

  这些东西,正英帝都很重视,无论是改土归流,还是内阁制度,都很契合现在的大晟王朝。

  “张瑞张珣,这是汉王系的人,但这两个人的能力也很不错。”

  “前者是我阿父事功学说的重要成员,后者是晚晟第一才子。”

  苏为英开口介绍道。

  此刻,正英帝皱起眉头,“等等,张珣...晚晟第一才子是什么意思?”

  “我们已经到晚晟的地步了?这可不至于吧?”

  ......

  ......

  ......

第498章 哄爷爷是个技术活

  正英帝听到这话,那可真不爱听了。

  他承认自己的大晟王朝是有点小小的问题,可真不至于到晚晟的地步。

  一般‘晚’这个字,就意味着王朝来到了末期,差不多就在覆灭之前的称谓。

  正英帝思来想去,自己再怎么着,第一点,在军权方面没出问题。

  第二点,在人事任命这方面没出问题,他不是被人操纵的傀儡皇帝。

  第三点,朝堂上也没什么可以和皇权抗衡的政权,被他多方制衡的明明白白。

  第四点上的天灾人祸有是有,可还没到那种能让老百姓揭竿而起,引起群愤的程度,赈灾这方面,正英帝是一点都没含糊过的。

  那么是...外敌?

  苏为英和苏灵然两人顿时面面相觑。

  晚晟才子,是宁王的儿子,也就是他们的四弟弟苏为邦的世界线,那次世界线里,大晟王朝是被大景王朝给取代的,他们的老爹陆成安正是大景王朝的开国皇帝。

  此等事情,如何跟皇爷爷启齿?

  你敢开口说吗?

  又不是为邦那个心直口快的铁憨憨。

  这不是明摆着会把正英帝给气得暴跳如雷了吗?

  相当于整个家业都被人给颠覆了,光是被人全部没收家产其实也就算了,没收家产的主要功臣里,还有宁王,正英帝的亲生女儿也推了最重要的一把手。

  自家人给自家的基业弄了一个坟墓。

  苏为英怎么看,都不认为皇爷爷有这个心性能扛住这一波的冲击。

  根本没人吃得消这样的冲击力!

  所以...就这会儿,不可能他们现在就把【终晟之时】的事情说出来,要说,也要等到循序渐进,把所有事情都铺垫好了,再跟皇爷爷把这些事情给讲明白。

  “皇爷爷,是这样的。”苏为英立刻怆然泪下道:“很多次世界线里面,大部分的时候,都不一定是好的结局。”

  “这是何意啊?”正英帝沉吟道,有些费解。

  “但凡皇爷爷您驾崩比较早的时期里,咱们大晟王朝都是轰然崩塌的,您也清楚您那几个女儿的脾性,你说这晋王、秦王、还有这个成王,哪个是能成人事的?”苏为英苦涩道:“只要我们没出生的情况下,就让我们那几个母上单打,多数都是覆灭的情况。”

  苏为英说话也讲究,他不能说是咱们大晟王朝太烂了...故此大部分的时候,一到危难时刻立刻就瘫痪,没有任何的回旋余地,一到点就自我灭亡。

  而是把问题的关键侧重点放在了正英帝的身上。

  大晟王朝的覆灭,是正英帝死了,这才覆灭,而不是大晟王朝本身就不行,所以被覆灭了。

  换一个说法,给人的听感是不同的。

  而且,他们也得想办法先哄着,不然皇爷爷铁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鬼知道他还能有什么稀里糊涂的想法。

  作为诸多皇女的结合体,正英帝比汉王在重要时刻更心软,比秦王在不该多疑的情况下更多疑,比晋王还会孤注一掷地往前冲击波。

  先不说御三家的性格,正英帝全有。

  关键是皇女们的优点,正英帝有时候是一个都不沾。

  燕王的好运,正英帝就是一点都没有的,此处严重怀疑是燕王的母妃带来的天赋。

  正英帝听了苏为英的解释,也是惆怅了起来,“看来,朕还是有些作用的。”

  确实,作用太大了。

  没皇爷爷您,指不定还没有我们俩呢。

  “再说说张瑞张珣这两个人的特点吧。”正英帝继续询问道。

  苏为英深思了片刻说道:“能力这方面我们暂时不好解释,因为这个东西很玄乎,为了给皇爷爷分得更清楚点,我们把我们对这些臣子的能力分几个等级,给皇爷爷好好梳理一番。”

  “首先像之前南北榜案之中,一手缔造了这次科举舞弊疑案的前礼部尚书张跃,他在我们这边的能力分层次,就是最平庸的一档。”

  “怎么形容呢...就是史书里,你能看到他,但也就只能看到他的名字,其余他的功绩...表现什么的,一概不知。”

  “按照颜色来分级,这就是一个白底的臣子,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又不少,是一个随时能替换的角色,目前皇爷爷您的大晟王朝里面,像张跃这样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平庸臣子有很多。”

  “像皇爷爷之前说的那几个老臣,勉强能说是蓝色的等级,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用的,可是想要青史留名,单独列传的资格还是很低,不可能流芳百世,能让后世之人一下子便能记起来。”苏为英徐徐道来,为正英帝捋顺了整个臣子在他心中的品级分化。

  “张瑞张珣这两个人在你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品级?”正英帝直切主题道。

  “张瑞是能在史书上留名的存在,当然也有可能是沾了一丝我阿父的光。”苏为英对于自己的父亲还是很推崇的,“他是事功学说的主要奠基人,也是在我父亲之后第二个接手,深度研习事功学说的大臣。”

  “其次张瑞是南方杭州籍贯的主要乡党成员,多数杭州派系的官员都是亲和他的。”

  “无论是在内政方面,还是政治上,张瑞都是及格的,此外,张瑞还拥有一定的外交能力。”苏为英继续说道:“按照品级,是紫色水准的大臣,是我大晟王朝的名臣,但想要跳出大晟王朝这个框架,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仅凭现在表现出来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最厉害的臣子,往往是能跳出朝代框架的臣子。

  就是不局限于这个朝代的名臣,是有资格能拉出来跟其他朝代的名臣相比较的。

  张瑞的咖位,还不足以成为一个能跳出朝代框架的人。

  “白蓝紫。”正英帝念了念这几个字,“在这之后呢?你们用颜色区分臣子能力品级的话,那还真是把能力分得更清楚一些了,这些分级,已经在朕的脑海中显现了。”

  “金。”苏为英回答正英帝的问题道:“白色代表着最朴素的,也是最常见最普通的,在大自然里,白色也是最常见的。”

  “蓝色的色调比白色更显眼一些,但还不够,紫色要比蓝色的亮度更高,最后便是最亮眼的金色。”

  “而金色品级的臣子,就是能够跳出朝代框架的顶级人才,是放在其他朝代里,都是不遑多让的名臣。”苏为英沉吟道:“一般而言,一个中兴的朝代,至少是要配置三个及以上有金色品相的大臣。”

  “我和灵然运气比较好,应该有八人以上的名臣作为辅臣。”

  正英帝大为兴奋,“那还不快点报上名来,朕好一个一个启用他们。”

  “这恐怕不行。”苏为英面露难色道:“皇爷爷,你要知道人才是历练出来的,极少有人能做到生来就身具才能。”

  “换句话说,有些人的成才是要有条件的。”

  “而且,我们俩用的人,恐怕在这会儿,大多都是十几岁的,甚至几岁的小娃娃,难不成皇爷爷要用这个年纪的他们?”

  苏为英说到这里,正英帝立刻气馁了起来。

  走捷径的路线,一下子就被苏为英被封堵上了。

  “现在可以马上用上的人有谁?”正英帝还是没放弃。

  主要是正英帝对当下朝廷里的大臣太失望了,很多事情都办不好,还得让他这个当皇帝的操心。

  像赈灾这种事情,难道不该是他这个皇帝敲章以后,按照制度里的流程走一走,赈灾就能顺利结束了吗?

  弄到现在,正英帝很多事情都要亲力亲为,灾情的消息过来,连受灾的是哪几个地方,受灾了多少人都理不清,这样的办事能力,正英帝恨不得一天就把整个班子给换了。

  “我爹。”苏为英想都没想道,就把自己的老爹推了出来。

  “你爹先不算。”正英帝有些不满地说道,他还没准备好怎么面对自己要出嫁的女儿,这个心情也不想体验。

  先把陆成安丢外边磨砺几年再说了。

  让他好好感受基层,体验一下亲民官的难处,到时候就懂得疼爱他的宝贝女儿了。

  “那低配的就是张瑞、张珣、王阶、程和、宣平、李徽那些人了。”

  “不过程和、宣平、李徽都没有我阿父的教导,现在的能力估计也很一般。”苏为英顺着正英帝的思维想道。

  “怎么这些人还能和你父亲扯上关系的?”正英帝又一次发问道。

  “因为这三个人是我阿父的入室弟子。”苏为英解释道:“孙儿之前不是说了吗?有些人是有这个资质,但缺少这个打磨的契机。”

  “毕竟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有才能的,他要读书,要有足够的学识才能成长。”苏为英道:“没有我阿父的话,他们三个学的东西不多,在咱们朝堂里,能用是能用,但想要成长到巅峰状态还需要一段时间。”

  正英帝很痛苦。

  “朕这个朝廷,最棘手的一个问题就是吏治问题,大臣碌碌无为,朕自己也才疏智浅,哪怕是有想法,很多事情上也都有心无力。”

  正英帝叹息道:“所以才想从你们的口里得到一些有用之才的名字。”

  从脑海中的记忆中,知道了未来的走向,正英帝自然是不希望自己会重蹈覆辙的。

  拼着晋王做大的风险,正英帝都要把长孙系的人给打压下去,就是为了避免再出现覆灭大晟王朝的状况。

  现在只是暂时把长孙明送去应天府,哪天他若是犯了什么错,就怨不得正英帝抽冷刀子了。

  对于正英帝的好消息是苏灵然和苏为英提供给他的记忆,赐予了正英帝太多太多的先知性信息。

  给了正英帝很大的操作空间,他可以试着考虑开海放关,来增加财政收入,并且及时补充边军的作战能力,来对抗来自于草原和高句丽的威胁。

  明确了大晟王朝主要的外在敌人,弄清楚了大晟王朝内部敌人,还找了正确地给国家挣钱的路子。

  可坏消息是——信息没太大用,大晟王朝的破绽太多了。

  一个千疮百孔的战船,正英帝正在疯狂地给它敲补丁。

  朕太难了啊!

  “有个主意,不知道当讲不当讲。”苏灵然看到头大的正英帝,提出谏言。

  “但说无妨。”正英帝对这两个孩子的信任是很高的,只要是好的提议,他都会采纳。

  “皇爷爷,你把你觉得不好办的事情,全都给宁王来办就好了。”苏灵然如实说道:“四皇姨办事牢靠,而且下手极狠,您让她来办事,是很难出什么问题的。”

  正英帝犹豫了一下道:“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但不可能朕事事都给她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