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500章

作者:爱开小差

  “哪个封疆大吏,不是从低慢慢往上爬的?你以为就你的出身高,就你的父亲是宰相?还不收起你那幅傲慢的姿态。”长孙明将茶壶放在桌上。

  “听你说的这些蠢话,我就知道长孙家早晚败在你们手上。”

  长孙明咳嗽了一声,直接走出了府邸。

  而应天府的陪都朝廷外。

  陆成安已经数日没有好好休息过,不光是鬓发有些散乱,眼眸中也布满了血丝,像极了金庸小说里的那些浪迹天涯的侠客。

  “我要求见应天府尹。”陆成安在衙门前开口道,立刻拿出代表着自己身份的虎符和朝廷印章。

  门口的衙役也不敢怠慢,看到陆成安如此匆忙的样子,显然是有什么要事。

  只是一会儿的功夫,陆成安就被带入了应天府衙门公事公办的地方。

  应天府尹胡靖斌见到陆成安的模样,也不敢走什么流程,当即问道:“陆将军的大名,本府早有耳闻,此番如此仓促,所为何事?”

  “黄河水清,怕有大旱,末将前来禀告,想提前做好赈灾之事。”陆成安立刻说道。

  胡靖斌脸色微微变色,些许不悦...跃然而上。

  “黄河水清乃是大喜之事,怎么可能会有大灾大患,本府已经向朝廷报了如此喜讯,你再让我上奏恐有大旱之事,是想将本府置于何处?”

  胡靖斌的语气并不好。

  这换谁来,此刻的心情都不会好。

  想想看,一个人在上司面前出尔反尔,前脚是这幅嘴脸,后脚又变幅嘴脸,这反复无常的姿态在读书人眼里,是最瞧不起的。

  而胡靖斌写喜报的奏疏,是直接呈给陛下所看,在陛下面前两幅嘴脸,一会儿报喜一会儿报忧,这不光是给陛下难堪,也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没有确凿的证据,哪来的灾情。”应天府尹胡靖斌很不客气地说道:“等什么时候,有灾民上报了,本府自会向朝廷如实禀报。”

  “你一个明威将军,总督平倭大军,兼领剿匪之务,来此多管闲事作甚?”

  “小心本府参你一个擅离职守的弹劾。”

  先前胡靖斌念在陆成安有功于社稷,还被正英帝提拔过,多少给了些礼待。

  毕竟大晟王朝在礼节上还是极为重视的。

  下级官员见到上级官员,大多都要行跪拜的大礼,而武臣与文臣哪怕相互之间是同级,这武职官员都要给文职官员跪拜。

  至于老百姓们看到官员就更不用多说了。

  陆成安见到他这个应天府尹,胡靖斌都没让其行跪拜礼,已经是给足了颜面。

  “府台,若是等到灾民主动上报旱情的时候,那我们还需要提前防灾吗?”陆成安对大晟王朝的官员之烂,是有根深蒂固的了解。

  这么多次的模拟推演,给他的最大经验,就是没事不要太相信这些不负责任的朝廷命官。

  一遇到大事不是推卸责任,就是干脆投降。

  所以,陆成安最先找的人会是齐王,而不是大晟王朝的高官。

  对于胡靖斌的反应,陆成安甚至是在预料之中了。

  “若是没有灾情却提前防灾,你知道此举会浪费户部多少银子吗?”胡靖斌看到陆成安还要说些什么,拿出秉公执法的模样回绝道。

  “凡事都要求有证据,没有证据,空口凭说,谁能确定一定有旱灾?”

  “现今一个灾民都没有,谁能确保有旱灾来了?”

  “黄河水清就有大灾,本府读了一辈子的书,都没听说有此说法。”胡靖斌斥道。

  陆成安再把黄河流域的形成现象以及之所以会形成旱灾的原因说了一遍。

  然而胡靖斌却越听越是不耐烦,“来人,把此人给我轰出衙门,若是还敢来纠缠,本府便参你一个咆哮公堂。”

  “我再与你说一遍,没有灾民上访,那就是没有灾情,既然没有灾情,那就不需要做那么多的无用功,浪费朝廷的人力、物力。”

  说罢,几个衙役就上前示意一个‘请’,希望陆成安主动配合离开。

  陆成安对此也无话可说,只能随着衙役往外走。

  应天府如果能及时反应过来,它提供的帮助和支援速度肯定是最快的。

  但目前的情况来看,陆成安所说的各种理论,在这里似乎有些行不通。

  道理再大,在这些人眼里,都不如规矩,很多人都只认准了一个死理——【没有灾民上报就没有旱灾,而没有旱灾那就无须管辖。】

  一步一步都要按照程序来。

  幸亏陆成安在齐王这里留有后手,即便是应天府慢了一拍,齐王的动作能跟上,灾民应该也很快可以得到妥善的管理。

  陆成安前脚刚刚离开。

  长孙明就已经来到了应天府的衙门。

  “长孙大人,您怎么来了?”胡靖斌见到长孙明的尊驾到来,立刻俯身行礼。

  官大一级压死人的表现,在胡靖斌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刚才是不是有个姓陆的小子过来了?”长孙明开门见山地问道,没有浪费时间。

  “是有那么一回事。”胡靖斌谈起陆成安,心里就有些晦气,黄河水清这样天大的好事,在他的嘴里仿佛是变成了末日来临前的灾噩,把胡靖斌一天的好心情都给毁掉了。

  “他这次来应天府,是有什么事呢?”长孙明若有若无地试探道。

  “呵。”胡靖斌笑了一声,有些漫不经心,也有些不屑,“是一个毛头小子的一知半解。”

  “说什么黄河水清必有旱情,让下官提前计划好救灾的准备,你说此事荒不荒唐?”

  “这灾情也没出现,百姓也没上报,就急着让下官准备好救灾,他真以为自己是能掐会算的神仙了?”

  长孙明听闻此事有些留意,“那你有没有派人去勘察此事?”

  “黄口小儿的戏言,为何要浪费人力?”胡靖斌从头到尾就没有把陆成安所说的话放在心里。

  长孙明微眯眼睛,“事事巨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你什么事情都不做,可若是真出事了,那谁都保不了你。”

  “这能出什么事啊?”胡靖斌笑了一声说道:“不过,相台您说的也对,再怎么说也得做个表面功夫,不然落人口实也不是一件好事,下官马上派人去勘察此事。”

  就在这时。

  一个衙役进门喊道:“应天府总河督俞士敏求见!”

  只见一国字脸,面容板毅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看到了长孙明的他略有些惊讶,可旋即立刻双手抱拳,跪在地上道:“二位大人,大事不妙。”

  “黄河两岸附近,已经有数地不见落雨,若是再按照如此局势下去,只怕是多地都要遭遇大旱之地,千里只余赤草。”

  胡靖斌闻言,立刻惊坐而起,“什么?”

  “你再说一遍?!”胡靖斌大步走到俞士敏的面前问道:“旱...旱灾?”

  “是。”俞士敏不知道胡靖斌为何如此激动,还以为是胡靖斌爱民心切,他再一次语气沉重的答复道:“若是再不下雨,必有旱情出现。”

  胡靖斌顿时眼前一黑,后背热流直冲额头。

  陆成安之前刚刚进言说过此事,但是他以为是戏言,没有听从,若是陆成安将此事捅到了上面,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啊。

  此刻的胡靖斌莫说是满头大汗,这刚刚流下来的热汗,都有些逆流而上的味道,令他酷热难忍。

  “来...来人。”胡靖斌已经顾不得在长孙明、俞士敏之前的面子了,“快...快去把陆成安给我请回来。”

  胡靖斌有些失声道:“本府...本府要亲自同他道歉。”

  “坏事了...这下坏事了...”

  身为堂堂应天府尹,他现在哪里还顾得上面子。

  面子再大,有他这顶乌纱帽大,能有他这条性命大吗?

  “不...来人,备马...”

  “本府要亲自去追他,向他赔礼道歉。”

  “是本府误了大事,误了大事啊!”

  ......

  ......

  ......

第483章 你陆成安是几个意思?

  应天府衙门。

  应天府尹胡靖斌亲自挪步为陆成安、长孙明等人上茶,捎带着为俞士敏也送上了一壶茶水。

  陆成安在这个关头,显然是不会在意胡靖斌前倨后恭的态度。

  他要是因为先前胡靖斌的‘糟糕’态度,而脾性来了,怎么请也不肯过去。

  那就属于公报私仇。

  孰重孰轻,陆成安还是分得清楚的,在这种大事面前,不可能由于个人的面子与得失,就在不该摆谱的地方上摆谱。

  秋后算账也是算账,为今之计无疑是要先稳住胡靖斌。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胡靖斌出于一个戴罪立功的心理,无论是做事的态度,还是积极性上,都会远超其他人。

  他能将功补过最好,若是中间有了差池,陆成安再写封上达天听的奏疏‘针对’他也不迟。

  唯一让陆成安意外的是,这件事竟然引起了长孙明的注意。

  而他正笑呵呵地看着陆成安。

  屋内,长孙明、胡靖斌、俞士敏就按照各自的品级,坐着相应的位置。

  “本府先前误了大事,还要在此向陆将军赔罪。”胡靖斌双手一合,俯身说道。

  陆成安立刻摆手,表明他并不‘计较’此事,反问道:“府台又当如何为之?”

  胡靖斌沉思片刻道:“先向户部报备,再按照河总的判断,来进行治灾救灾,我首要之事,就是确定此次旱情的程度。”

  他说话还是一幅官腔做派,力争无错,令人不好找言语中的漏洞,无论是话语中的流程还是个别地方,都是有所考虑,用心极深。

  当然,也有可能是防着陆成安‘记恨’先前的事情,在这纠错。

  “总河督俞士敏就在这,你听他来道明情况最好。”胡靖斌指了指身旁的中年男子道。

  陆成安的目光放去,这位叫俞士敏的官员身材高大,皮肤黝黑,若不是提前介绍说是治水患的总河督,陆成安还以为是哪一路军的主将。

  而像这种专业人士,那可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干吏,陆成安对俞士敏还是有些印象的。

  这种特殊人才性质的臣卡不多,几乎在特定场合都能有用,所以陆成安不可能一点记忆都没有。

  “俞大人。”陆成安行礼表示一番。

  俞士敏轻轻点头,也是回敬一句,“久仰大名。”

  此刻的陆成安已经是反应过来胡靖斌为什么一路追过来的原因。

  原来是专业人士过来报灾了。

  而俞士敏在胡靖斌的提点下,也是很快把黄河两岸流域的情况说了一声,正如陆成安先前的预料,黄河水的清澈,非但没有官员们想象中的政治作用,反而是引起了旱情。

  看着字字诛心的真实情况,胡靖斌的老脸也有些挂不住了。

  他是没想到陆成安可以把情况拿捏的那么准,就像是亲临现场一样。

  “杭州知府张海京、杭州河督方宪悦在府前求见。”

  一小吏进门报了一声,胡靖斌有些意外,但还是点了点头。

  只见张海京、方宪悦两人是风尘仆仆地走进府内。

  不同于陆成安还去了一趟齐王府,张海京和方宪悦确定了大概的情况,就立刻马不停蹄地赶来应天府。

  一把老骨头,昼夜之间只歇息片刻,终于是赶到了应天府。

  最注重仪容的张海京,如今眼中布满了血丝,他看到陆成安的时候崟,还轻轻颔首点头示意。

  听闻张海京和方宪悦也是为旱情所来,胡靖斌刚刚释然的心境,再次满头大汗了起来。

  方宪悦同俞士敏这两位专业人士对照了一下各自的情况。

  前者翻出了历朝历代,数次黄河水清以后出现的灾情事例,后者则是把现场的灾情给直接描述了出来。

  对照之下,几乎是可以确定这次的旱灾来势汹汹。

  但方宪悦和俞士敏还是没有搞懂黄河水清为什么会引起大旱的原理。

  陆成安只好把自己与张海京所解释的那套原理再次说了出来。

  以黄河的地形,黄河泥沙形成的原因来说明形成旱灾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