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463章

作者:爱开小差

  这可把齐王气坏了。

  虽然说小八拿走何太后,想要挟太后以令诸侯的行为很离谱,当时齐王看到了,当场笑出了声。

  现在看来,何太后确实不具备天子的位格和效果,可她怎么着都是大汉的太后。

  局势再烂,也比曹操的身份强一级,以大义怼她曹操,目前的齐王是一点反制手段都没有。

  而且代表着皇权的传国玉玺还在成王的手上,这就让何太后说话的权重更大了。

  这让齐王在名义性上彻底崩盘。

  至少现在很多世家豪强的主流风向还是尊崇汉室的,何太后手上是没兵权,可她说话能引导士族,让中间那部分的士人阶层将齐王视为叛贼。

  那么还有哪些优秀的人才...愿意自污名声加入曹操集团?

  相当于曹操集团被何太后定性为【反对汉室的军事武装集团】了。

  被成王这个小东西搞了一下小操作。

  害得齐王刚刚打造起来的曹魏势力濒临解体。

  在大风向上,士族和豪强都是支持汉室的。

  而前者是重要的智力支持,可以负责后勤和诸多内政,还有名士所带来的名气效应。

  后者则是关键的武力支持。

  手里有武器和装备,宗族势力、奴隶、依附的农民较多。

  豪强之中,一方有能力的领袖,是可以将这些人转化为军事力量。

  在和平年代,豪强的影响力没有乱世之中那么大,哪怕你有组织军队的力量,但你也不敢贸然起兵反对中央政府,做不到以一个小地方来影响到整个国家。

  可乱世不同,这种军事力量是各个诸侯都急需的。

  一下子,豪强们的专业对口了,可以在诸侯手下灵活就业。

  而一个小地方的豪强确实影响不大,但整个州的豪强都拉拢过来,那就是非常恐怖的即时作战能力。

  整个三国时期,豪强和士族才是最中坚的力量,且这个模式里,神话词条最多的群体就诞生在这两股势力之中。

  是任何想要成功的政权都必须要争取的两个支柱。

  成王断了她齐王扛起的汉室大义旗帜,就是把齐王推向了这两股势力的对立面。

  而就算是黄巾起义取得了重大成效,这些士族、豪强都会碍于面子和名声,不会明面上反叛汉室。

  成王那么一搞,坐实了齐王是叛乱集团,那么加入齐王势力的这些臣卡,都会被定义为反叛汉室的反贼。

  这对于齐王麾下的那些个名士们,谁能顶得住这样的诋毁?

  不想办法解决,一个月内,齐王好不容易招募到的臣卡都会因为这件事情而跑掉。

  陆成安为什么招募人才那么困难,就是黄巾军是被定性为‘反贼’的叛乱势力。

  不会有名士会奔着‘反贼’这个头衔去为人效力。

  看到成王一系列操作的齐王恨得直咬牙。

  【中平二年六月,曹操(齐王)派遣夏侯渊,将刘协送到了袁术(成王)的手上,并表明自己仍然尊崇汉室的态度。】

  你厉害,但你最好别给我逮到。

  我要在皇兄面前,把你这臭侄女的屁股给打开花!

  你看看你干的事情,那是正常人能干出来的?

  摆明了就是不想让我这个当阿姨的有好日子过!

  .....

  .....

  .....

第456章 白毛款式的汉王?

  宁王、成王和齐王为了大汉正统闹到不可开支的状态下,陆成安在偷偷地积攒力量。

  面对成王的招安。

  就连陆成安都不得不承认这玩意对他是很有诱惑力的。

  从被定义为‘反贼’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为地方官军,还能合法拥有扬州牧的身份地位。

  这样一来,陆成安就能合乎情理地搭建自己的士族、豪强班底,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

  但陆成安要付出自己的诚意,而这个诚意是——背弃黄巾军。

  等于说是让陆成安放下和燕王的共同立场。

  这个招安,政治目的非常强,顺道还能离间陆成安和黄巾本部之间的信任关系。

  毕竟黄巾军互相之间是很难建立有效沟通的,这是非常大的弊端。

  张角在的时候,所有人都听张角的,张角一死,各地的黄巾军听谁的?

  你当了老大,就不会想让别人站在你的头上,不同地区的黄巾军都有自己单独的渠帅作为领导人。

  张角死了,这帮乌合之众就想要让自己另立山头。

  而且也没有远程联络的手段,只能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进行战略上的合作。

  那么又有多少人会无条件信任你?

  打游戏都要为一个人头而勾心斗角,狂打信号出卖队友换取自己一次掠夺赏金的机会。

  像那种打个信号就一拥而上,互相相信对方操作的队友,还是很少见的。

  扬州这块的黄巾军,几乎是单独于本部黄巾的体系,陆成安是这支黄巾军毋庸置疑的领袖。

  这个招安令,可以‘洗白’陆成安的反贼身份,让陆成安具备一个割据军阀的基本条件,就算陆成安不接受招安,还能挑拨不同地区黄巾军之间的关系。

  提出这个招安令的人,是有许多可操作的空间。

  而且,陆成安隐隐约约已经感觉到燕王可能出事了。

  她的天赋词条在皇室之中,是带来反噬作用最严重的一个,再加之在历史上的张角,就是管太多的东西,过于疲累后因病亡故。

  燕王这样挥霍张角的神话词条,极有可能走向和张角一样的结局。

  眼下接受招安,从军阀角度来看,是最稳妥,也是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可是,这样的做法,相当于是屠龙者终究化为恶龙。

  将黄巾军闹出来的事情,转化为自己的个人政治资本。

  一个人偷吃掉了扬州黄巾军集体努力下,从汉室朝廷手里打出来的金币。

  这支黄巾等于是把命卖给了陆成安,陆成安再反手把这些人的命卖给朝廷。

  拿人头换取了仕途。

  闹是大家一起闹的,最终朝廷一招安,好处就都落在了陆成安的手上。

  按照旧有军阀的思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问题陆成安不是一个军阀。

  他的骨头还没软到给点好处就投了,何况他这个时候接受招安,这难道不是一次对革命的背叛?

  陆成安不可能背刺燕王的。

  【你拒绝了招安。】

  【你将追随自己的五万黄巾军安顿在扬州,为了恢复扬州先前因为战乱而导致的农业停滞,你让这些士兵执行屯田的策略。】

  陆成安手上确实缺少人才。

  而他占领的这块地上,也有很多出身于士族背景的人杰。

  现在这些人不愿意出山,就是不能接受陆成安的出身,但凡陆成安是正儿八经的身份去接手扬州,这些人可能就想尽办法去和陆成安接触了。

  而道理很简单。

  陆成安毕竟已经是这块土地上的实际掌权人。

  地方豪强这玩意是依托在地方上的,它的影响力也是在地方上的,但是这伙人跑到其他地方上就没辙了。

  不过,和豪门世家比起来,地方豪强就是一群土包子、暴发户。

  因为豪门世家基本上都是祖上当过三司一样的官员。

  或者自己大表舅的妹妹是皇妃之类的。

  别看史书张嘴闭嘴就能写出一大串的人名。

  但是可以记载入史书的绝对是稀有品种,而那些史官也大多是以世族的视角去编撰史书。

  所以在史书里面,很多时候......平头老百姓连个名儿可能都没有。

  在史书中出场,可能也只是在某天某地哪个地方死了多少人,残酷的话语就像是死了一串数字而不是人。

  相关于百姓的记载往往都会以春秋笔法带过。

  反倒是世族之中出名的人死了,会比这些百姓多出很多的篇幅去感慨和怀念。

  而这帮子豪门世家他们有着豪强不具备的重要特点。

  第一就是祖上接触过国家权力,都是在中央做事的,是非常核心的地位,第二就是垄断了知识,拥有文化。

  就这样说吧,豪门世家的祖上世世代代都是当大官的,在京圈儿混的。

  地方豪强就是群土鳖了,走不进京圈,正巧最近三代出了一个厉害的角色,在当地很有权势名望,这就是地方豪强了。

  豪强离开了这块地,什么都不是了,豪门世族去哪里都是香馍馍。

  而你一个世代在这里发展的家族,怎么可能会有其他地方的关系网?

  总体来讲,豪强挪窝就是找死。

  汉代,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没人会愿意背井离乡去一个自己不熟悉也没有人脉的地方。

  孙坚先前代表官军来剿灭陆成安,都已经是明晃晃的对立关系了。

  至于陆成安在这个期间,是特意过去慰问了一下孙坚,表明了他的立场和态度,没有想对孙家斩尽杀绝的念头。

  孙坚这不就没跑了么?

  其实孙坚也知道,她跑了,孙家也基本完了,孙家人是能润,可孙家人招募的人是当地人,追随他们孙家的这些士兵不可能拖家带口往北方润,再者,北方比这边还要乱。

  孙家人又没什么北方的人脉关系,这让她们怎么在北方混?

  何况...一个叫张角的人,已经一己之力打穿了汉室气运。

  跑过去赶着送?

  陆成安拿‘各为其主’的理由选择既往不咎,让孙家不用过上颠沛流离的日子,被迫去逃难,这还是能缓和之前比较紧张的关系。

  而只要统治的时间久了,当地的大家族,当地的豪强就会主动投奔陆成安。

  中间这一层统治的蛋糕,这些人不可能说不吃就不吃了。

  狗饿了是要吃肉的。

  不过这样下去,依靠豪强做大,感觉还真有些重造东吴路线的味道了。

  三国为什么那么波澜壮阔,就是这三家的发家史都很有意思,代表着不同的势力。

  曹操集团世族色彩较重,刘备集团寒门色彩较重,孙坚集团豪强色彩较重,这种色彩上的差异,对曹操、刘备、孙氏采取的政治、人才等政策的走向无疑有很大影响。

  而地方豪强本土作战能力强,就是东吴最大的特点,防守强度比之进攻能力,实在是厉害太多了。

  【中平二年七月,投奔到你麾下的赵云(汉王)带领着你的黄巾军进行屯田项目。】

  【她对屯田策略极其熟悉,而且精通种地一事,这让屯田的产量有所增加。】

  汉王一投奔过来,陆成安就偷偷检查了汉王替换的赵云,她身上持有的神话词条。

  这可是赵云啊!

  赵云!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的时候,绝大部分人都会被赵云这个武将所吸引到。

  一方面是赵云在演义里惊人的武艺,另外一方面就是赵云的形象和人品都极为出众,就像是一个完美的人物一样。

  而看小说,就像是在玩抽卡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