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439章

作者:爱开小差

  【恭喜你获得全新兵种——火铳兵(紫色品质)。】

  【提示:从备倭军进阶为火铳兵的转职要求是——准备一柄火铳以及进行短期的火铳武器训练。】

  【而供养火铳兵每月的军饷只需要1两银子。】

  1两银子的军饷,相当于是备倭军每月的军饷。

  晋王的脑袋上缓缓地打出一个‘问号’。

  这到底是什么造价啊?

  这造价为什么可以廉价到这种地步啊?

  甚至于廉价到这种地步的造价,它也能是紫色品质的兵种啊?

  而且...为什么...这一个堂堂正正的紫色兵种,它只需要白底兵种的军饷进行供养啊?

  四个惊疑,四个问题,道出了晋王此时此刻内心的震撼!

  这备倭军可以说是大晟王朝最基础的兵种,也就是白底兵种。

  大部分人都是从农夫转变的新军,理论上是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的非职业军人。

  一柄火铳,短期的火铳武器训练,就能造就一支紫色品质的火铳军?

  这不就是相当于一柄火铳就能弄出一个火铳兵。

  这样的性价比是彻底超脱了晋王的想象力。

  等于说,她不断地去造火铳,就能源源不断地获得一支火铳军。

  而这么一支能具备中远距离杀伤能力的远程部队,就在这样低造价的情况下诞生了?

  陆成安弄出来的这个兵种,比汉王能弄出一支【无当飞军】的事情还要离谱一百倍好吗?

  因为只要火铳足够多,她晋王是能把这十几万白底的中央军,全部都变成紫色品质的火铳兵!

  就冲这一点,火铳在晋王心里的价值就已经无限往上抬了。

  论证——为什么陆成安是神!

  就火铳这玩意,你放到任何一个国家里,那不都直接‘哐哐’猛造啊?

  它对一个国家的军事作战能力短期内是有剧烈增幅的效果!

  量产了可以即时作战的士兵!

  晋王当场就兴奋起来了。

  在现实里,要是能造出火铳来,她们的大晟王朝岂不是就此无敌了?

  ......

  ......

  ......

第439章 平定特度使之乱,《华夷海战》的开端。

  这一点,晋王还是多想了。

  早期火铳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射程比较一般,远距离杀伤性普通。

  特点是降低了兵源的需求。

  都说了弓兵需要力气大的猛男,虽然一般这样的猛男拿起弓箭,射七、八发箭就没力气了,但他对兵员素质的要求仍然是高的。

  没了弓,弓兵也是能战斗的。

  火铳兵降低了对士兵身体素质的要求,可以量产,同样也导致了他们近身作战能力比较劣等的问题。

  一旦骑兵接近,火铳兵大概就属于是那种韭菜。

  毕竟这个时期的火器,威力比较普通,你拿捏拿捏那种新兵蛋子,刚招募过来的乡勇,那是能随便欺负的。

  碰到点悍不畏死的,火铳兵就不够看了。

  元朝末期的背景下,各地农民起义,元军就是通过使用火铳成功的占据了战场优势。

  就是欺负农民没有好的装备,不具备突袭火铳兵的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元末农民起义最初频繁败给元军的原因,可由于当时的许多元军部队过于信任火铳,同样导致了自己丢失了射箭和骑马作战的本领。

  一旦农民军不怕死,扛着火铳射击的压力一路冲过来,是能形成有效突破的。

  因为这种火器其实也起不到大规模杀伤的作用,甚至一发重型机车的弩箭都能够千米之外击杀一个人,而一柄火铳百米之内顶多击杀一个人。

  优劣点上,火铳兵就是降低了成本运营出来的一支远程部队。

  在资源消耗上,比培养弓兵需要的银子要少太多了。

  明清时期,火药价格是一斤二十六文铜钱。按每发子弹三钱的火药计。

  而弓箭里面的箭支耗资是火药的一百倍之多。

  训练一个弓箭手,如果封建王朝还在鼎盛期,老板还追求弓箭手的射击精准度,那么培养一个弓兵出来的训练价格,是培养一百个火铳兵出来的训练价格。

  但是弓能坚挺这么多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这玩意比起早期的火器,弓箭仍然有射程、射速方面的优势,想要短时间爆发射击只有弓。

  在没有到现代工艺的那种枪械出来,一个好的弓箭手,杀伤性是高于火铳兵的,缺点就是太贵,死一个训练有素的弓兵,可以让老板心疼很久。

  而大清一开始也是重视火器的,它之所以会抑制‘火器’。

  就是清朝鼎盛时期,全兵种几乎都克制火铳兵,他们有射术精湛,无论是射程还是精准性都较高的游牧射手,还有可以袭杀到火铳兵近点造成伤害的骑兵。

  这俩都是能收拾收拾火铳兵的,再加之火器太容易制造出来的话,又不利于统治,没收火器,抑制火器的发展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到了中晚期,大清就直接停止了对火器的研发。

  但,时代的淘汰是有必然性的,弓兵会被先进的火器淘汰也是历史所趋的。

  毕竟战争就是资源之战,经济之战,有成本更低,又能造成同样效果的远程部队,肯定优先使用这种。

  除非你太有钱。

  这次,造反的这些节度使们,除了臧修武拥有一个能自我循环的经济区,其他造反的特度使,都是军事高于地区经济的莽子。

  而且这些人的思维和军阀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保存实力才是基本准则。

  嫡系部队都是放在后面使用,除非是特别好的局势能收割才会出来。

  先在地方招募几个农民当先头军,充当声势,给他们的主力部队当炮灰,也算是给臧修武表态,当自己支持这次行动了。

  有些人到现在还以为自己只是向‘朝廷’施压,而不是公然谋反。

  认为朝廷迫于压力,会选择招安他们,再让他们变回原先地方上的节度使。

  你都造反了还想着保存实力?

  陆成安决定正反手给他教训一个。

  对付那些新兵蛋子,火铳兵与其作战是有很大优势的。

  【同辉八年八月,陆成安短暂训练了一支五千人的火铳兵,由左路保护天京府的安全。】

  【凉州军阀梁鞠派遣了从凉州强制带来的三万壮丁。】

  【而他的军队集结,在和陆成安交手之前,梁鞠的使者送了一个礼盒过来。】

  【只见一颗披头散发的人头正装裹在了盒中,正是陆成安亲叔父之子——陆成臻。】

  看到这一幕。

  相关的信息随之跳出。

  陆成安在凉州是有过布局的,他留下了四个人直接与自己有关的人留守凉州。

  宋意、阴琼、慕容晖、陆成臻。

  其中,慕容晖和自己的堂弟陆成臻是结姻的关系。

  慕容晖还是凉州晟化鲜卑族的代表型豪强,虽说在晟室是寒门一档,但家底肯定是不差的。

  相当于陆成安把自己的堂弟卖给了慕容家,以此让陆成臻得到慕容豪强的支持,更好地影响到凉州的安危。

  而问题就出在,宋意、阴琼、慕容晖这三人,陆成安还在凉州的时候,是同僚关系。

  陆成安直接领导三人,是上下级的关系,陆成安一离开,他就选定了宋意作为接任的文臣型节度使,这是看中了宋意出身寒微,内政方案又比较温和。

  可以润滑互相之间的关系,达到在凉州休养生息的功效。

  然而,问题也出在这三个人之前和陆成安是上下级,陆成安把接替人给了宋意,就让三个人变成了不平等的关系。

  之前大家都是同级的,结果你却当了我们的上级?

  这么一下,关系瞬间就降温下去了。

  尤其慕容晖和陆成安还是理论上的亲家关系,自然有些不满陆成安这个分配。

  这打破了先前同船共济的互助关系。

  而陆成安离开凉州那么多年下来,宋意、阴琼、慕容晖在凉州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成了地方上新的门阀豪强。

  这自然增加了明里暗里互相之间的摩擦,于是阴琼率先发难,联手梁鞠将宋意给弄死了。

  阴琼原先是想用神不知鬼不觉的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向朝廷保举自己变成凉州新的话事人。

  但是恰好碰上节度使废除,臧修武反叛起事的政治事件,这合作的对象梁鞠转念一想,我不装了,我摊牌了。

  没和阴琼商量,擅作主张就在地方上临时招兵买马,上来就把宋意给捅死了,阴琼也只能见机行事,顺手就以凉州地方长官的身份,接管了宋意麾下的政治遗产和兵马。

  慕容晖在两方的黑吃黑中,选择了袖手旁观,一方面他不满于宋意是凉州最高长官,一方面他又比较认可陆成安,既然任命了宋意为长官,他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但宋意出事了,慕容晖的袖手旁观,加剧了局面的恶化。

  而在慕容晖的心里,宋意又必须要死。

  因为宋意不死,他慕容晖也没有上升空间,等到宋意死了,慕容晖再想办法解决这些叛军,到时候他就成了凉州的新晋大哥。

  陆成安的堂弟陆成臻就被这些人的明争暗斗给气坏了。

  他堂哥好好的布局,被这些窝里斗的人弄得一团糟,现在整个凉州失控了,你再出手,不管怎么样,都会是一个非常炸裂的结果。

  那一段段的信息,也写明了陆成臻当时无奈的心境。

  【同辉八年,在凉州动乱四起的时候,武威太守陆成臻公然反对阴琼和梁鞠,怒斥这两个人就是大晟王朝的乱臣贼子。】

  【他临时在武威城招募了一万的守军抵抗叛军,又让自己和慕容家结姻生下的儿子陆真甫去联系慕容家来组建反抗军,抵抗阴琼和梁鞠的叛军。】

  【结果陆真甫在联络慕容家的过程中,遭遇了梁鞠的部下段斯,双方进行交手,人数较少的陆真甫不幸被俘虏,当场抓获。】

  【而被俘虏的陆真甫被人押送到武威城前,梁鞠要求陆成臻开城投降,不然就把他的儿子当场凌迟处死。】

  【陆成臻在城头破口大骂,私下强令部众拒绝开门投降。】

  【于是陆真甫就在武威城门下被梁鞠亲自动刀剐肉,陆成臻则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被叛军给凌迟处死。】

  【但是陆真甫也没有辜负‘甫’这个名字,从头到尾都没有向叛军低头。】

  【随后,陆成臻在经历了长达两月之间的顽强抵抗下,武威城破,陆成臻被叛军给枭首祭旗。】

  【陆真甫的尸骨更是被随手地丢进了护城河,下落不明。】

  【至于想要支援武威城的慕容家,他们与阴琼军交手,大败而崩,慕容晖从凉州退出,逃亡到了天京府。】

  万般计策,都难以算到人心的叵测。

  这些将家族利益看重于国家利益的人,是陆成安无法共情的。

  而陆成臻的为国战死,也是陆成安迄今为止在模拟推演中最惨烈的一次损失。

  虽然在现实中,他和这个堂弟只有寥寥无几的几次见面。

  但是从文字中可以看出来,陆成臻是按照他陆成安的一言一行而去做事的。

  看到自己的安排,让侄子和堂弟双双殒命在了凉州。

  他怎么和自己的叔父交代?

  拿着一个装着堂弟脑袋的礼盒?

  如果这是梁鞠对他的激将法,那么现在陆成安的胸膛里确实积攒着一股等待释放的愤怒。

  这已经是那么多次模拟里,陆成安都不曾体验过的感觉了。

  【同辉八年九月,凉州派遣出来的先头部队来到了战场前沿。】

  【在战场上,凉州后方有数队督战军,一旦看到有人逃跑,那就在他们和‘敌人’交手前,先将其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