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389章

作者:爱开小差

  【既然汉军主将陆成安他攻我合肥,不若我渡江攻他建业!】

  【建业大败,陆成安岂可不退?合肥之围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吕蒙素来不喜关羽倨傲的性格,心里不想去合肥解围,以至于让自己听候关羽的无礼差遣,他更想自己作为一军主将,于是当即采取了马谡的计谋,命令手下的将士们打造银白色的服饰,深知江南地形的吕蒙认为雾起之时,就是破汉的大好时机,白衣渡江,此局可破!】

  【大晟三十一年九月,燕国援军放弃救援合肥,自大海始起,吕蒙白衣渡江!】

  【白衣渡江词条效果触发!】

  【吕蒙在夜行水路、在起雾环境时,行踪无法被人看穿。】

  【建业被围攻。】

  【吕蒙的白衣渡江,是陆成安都没有料到的事情,他没有想到吕蒙会放弃支援关羽,选择了更冒进的方式缓解眼下的局势。】

  【建业的兵力仅有八千防守的汉军,驻扎在这里的是宁国归降而来的李徽、罗宪。】

  吕蒙形成了一支单刀奇军。

  偷家永不过时?

  队友都不要了,直接不解围跑过来搞偷袭?

  马谡这招确实很离奇,张辽奇袭陆成安后方的营帐,无论是胆识还是战略意图都是有的。

  吕蒙白衣渡江打建业,则是完全超出了陆成安的想象力。

  这种高风险的事情,是正常人敢做出来的事情?

  吕蒙正常援救关羽,哪怕打输了都不会有事,但他有自己的思维,要操作一下,这种行为,如果没有立下大功,那就一定是找死的行为。

  看着吕蒙的白衣渡江。

  陆成安现在也是进退两难。

  换做其他人,可能就撤了,回去回防建业了。

  但是以陆成安的性格。

  这是逼着陆成安梭哈。

  被牵扯之下,最佳选择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甘愿被牵扯,一种是干到底。

  建业我不要了,但合肥我一定要吃掉。

  在你先攻破建业之前,我先把你的合肥猛攻打下来。

  喜欢换命!

  那他妈的就打!

  果然不出陆成安的预料,模拟托管中的他根本不吃吕蒙这一套。

  【大晟三十一年十月,合肥无粮支撑战局,陆成安再次率军攻城,这一次汉军精锐尽出,誓要一举讨得合肥。】

  【关羽败走合肥,怒斥吕蒙的援军不至。】

  【大晟三十一年十月下旬,陆成安占领合肥,吕蒙白衣渡江击溃李徽、罗宪防守空虚的建业。】

  【吕蒙占领了建业城。】

  【大晟三十一年十一月,陆成安在合肥占据地形以后,自合肥一带截断了燕国其他地方运输至建业的粮车补给。】

  【吕蒙占据的建业城孤立无援。】

  【直到这个时候,吕蒙才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个战略上的险境,一旦合肥失守,他即便占据建业,燕国也很难补给粮草过来。】

  【哪怕他打了一场胜仗,夺取了建业,也会被汉国南方一带的大军所包围。】

  【他攻取建业,稳据此城,最重要的一环是关羽能雄踞合肥一带力保不失,这才能不断给建业有一条互相联动的援助之阵。】

  这次吕蒙的白衣渡江和历史上的白衣渡江是两个概念。

  历史上的白衣渡江,东吴是有援助线可以补助吕蒙的。

  这次白衣渡江,吕蒙的身位很尴尬,被卡在里面,被汉国的城池所包围。

  类似于子午谷奇谋里魏延打下长安城以后可能会遭遇到的处境。

  还得是假设魏延能带领一万精兵通过子午谷,成功奇袭长安夺城以后才能面对的情况。

  而子午谷奇谋之所以不被诸葛亮采纳,不是说诸葛亮不想走险招,是魏延提出了一个跟送没什么区别的计谋。

  邓艾偷渡阴平的时候很艰难,几万人差点就饿死在其中,史料是这么记载的,说是——“凿山通道,造作桥阁”、“粮运将匮、频於危殆”。

  而魏延所说的子午谷大约长三百三十公里,算是从汉中到长安最近的一条路了。

  更重要的是,子午谷处于秦岭之间,且长江、黄河的水域范围都在其中,地理环境很复杂。

  总的来说,子午谷山势之险峻、途径之恶劣,要比阴平困难许多。

  邓艾背后是曹魏那么大的集团,综合实力那么强,都差点偷渡阴平失败了,那就更别说季汉这边的子午谷奇谋了。

  即使子午谷奇谋成功了,也仅仅是赢了一场战役,获得了长安。

  可之后呢?

  长安没法形成和季汉城池之间的链接,很快就成为一座孤城,被曹魏切断退路、关门打狗。

  现在白衣渡江,奇袭建业的吕蒙就是陷入了这种尴尬的处境。

  但一般人压根想不到白衣渡江奇袭建业,更做不到把建业打下来的壮举。

  吕蒙坚决执行了马谡的策略,也取得了效果,攻下了汉国的城池。

  可这些都不重要。

  战役赢了,战略输了。

  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而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

  从吕蒙和马谡的角度,他们考虑的是一场战役的致胜点,根本没有想到那么深远的地方。

  【大晟三十二年,陆成安调遣各路军马围困建业城,于两月后,建业城物归原主,吕蒙兵败被杀,马谡逃亡下落不明。】

  【合肥战线,陆成安的大捷,使得燕国朝堂震动。】

  【陆成安在合肥战役中造成十万余众燕军伤亡,威震江北。】

  这场合肥之战,陆成安利用科技上的优势、汉国的国力优势、以及对于对方将领的熟知取得了卓著的战果。

  虽然没有什么水淹七军的猛招,但俗话说得好,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

  这种级别的博弈,出现什么惊世骇俗的计谋,以少胜多把对方击溃,还是很少见的。

  【恭喜你的角色陆成安在正面战场上,合理使用已知的情报和条件,合肥之战取胜了关羽为主将、张辽为副将的战役。】

  【在整场战役中,你的表现可圈可点,该果断时果断,对战略、时机把握较好,从容不迫指挥三军攻城,取得合肥之战的大捷,本场战役已记录至画廊回忆之中。】

  【本次模拟推演结束,根据合肥之战的评分,你将获得一次三国名将词条抽奖机会。】

  【大晟三十二年,陆成安在合肥之战取得大捷以后,对于行军打仗有了更深的体悟。】

  【你麾下的士兵行动力和执行力提高了。】

  【南部战线关羽和张辽的失败退守,让燕国遭受猛击。】

  【司马懿利用燕国刚刚覆灭宁国的时机,勾结宁国的贵族,让他们打出反燕复宁的旗号。】

  【因为战争,燕国加大了对宁国等地的赋税,原先的宁国国土是整个燕国的赋税重地,宁国富人早就不满于燕国的征收,积极响应了司马懿的号召。】

  【然而宁国人并不精通战争,起兵仅仅三日就被燕国所镇压。】

  【不过南部战场的实力,加剧了燕国各个领土的内部矛盾。】

  【原先的宁人不用燕国的货币,只认宁国的货币,而对于燕国治理天下的方针,宁国人是最想脱离对方统治的国家。】

  【诸葛亮为了安抚宁国人,短期内没有加大统一货币的想法。】

  【虽然多年以来,燕国治下的多地风调雨顺,连年丰收,但是迫于战争压力,大量的粮食、铜钱用于军需作战,来弥补双方国力上的些许差距,这就导致燕国钱粮使用过度,出现了财政困难的情况。】

  【燕国大臣张居正提出,发行大额铜币的方式来换取经济。】

  【诸葛亮思考过后,采取了张居正的想法。】

  【燕王在两人的建议下,次年发行了“大额铜钱”,它的发行对燕国经济的发展立刻起到作用,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这个大额的铜钱,一枚是强行算成一百枚先前铜钱的价值,但是呢,整个铜钱也就比原先一枚铜钱的重量大一点,按照铜的含量,顶多多算三个铜币的价值,却硬是被燕国抬到了一百枚的价钱。

  相当于是铸造三个铜币的铜,铸造出来一个虚拟价值为一百个铜币的货币。

  中间的转化率,可以操作的空间就太大了。

  只要底下的百姓们可以认下这个货币的价值,那么燕国就能用10克左右的铜去兑换百姓手中原有200克的铜,这样就等于多换取了民间三四十倍的物资和劳务。

  后续的影响就是会导致通货膨胀,但短期内,可以给燕国创造巨大的财富。

  而虽然汉国是统一了货币,有汉制铜币,但是私底下老百姓还是喜欢用一些老旧的铜钱交易,毕竟那也是钱,不可能说废就废。

  铜无疑是有流通性的,燕国和汉国目前是两个国家,可经济上却是一体的,使用的都是同一种金属货币。

  燕国推举的这个货币被认为合法的话,一旦能实现这个实际价值和虚拟价值的对换,那就会搅乱汉国的经济。

  不光吸引燕枙国的大额铜钱流入汉国,在推高物价的同时,还能套购走了汉国大量的物资。

  这就是更高规模,更高级别的贸易战。

  本来随着合肥之战的落败,经济出现溃败的燕国,直接是补足了欠缺的经济,还再次凑足了军费,重新给败退的关羽整军再起的机会。

  可惜的是,这次关羽没办法带那种老兵了,手上全是新兵,这里还是比较影响实际战斗力的。

  合肥之战,其实已经奠定汉国的胜局,这种都是具备转折点性质的战役。

  就看汉国这边怎么收这个好局了,毕竟诸葛亮还在,让丞相来打防守战,搞不好还真有一波反推回去的局面。

  【大晟三十三年,汉王在合肥之战取胜以后,态度呈现出求稳的局势,陆成安却从求稳心态变成了主战派,在燕国南部边防空虚之际,鲸吞数城,已威胁至原先宁国的彭城等地。】

  【汉王沉思判断,将南部的战线更替为周瑜主持,魏延、邓艾等人为辅。】

  【命令陆成安回到她的身边,在第一阵线作战。】

  【陆成安对这次调遣颇有微词,但最终还是接受了汉王夫人的差遣和意见,回到了汉都。】

  【那一年,冬。】

  【汉王与陆成安在宫中相聚。】

  【我和他看雪...他从未看我...孤影眺望天下,而我从未看雪。】

  【彼时彼刻,汉王的嫡子苏为溯快到了进学的年纪,已是雪白长发的汉王目视着陆成安。】

  【“若我死后,汉国的江山就托付给你们了。”】

  【“就算是拖,我也要拖赢她!”】

  【“主战是有风险的,但拖着,我一定能赢!”】

  【“而这才是我让你回来的理由。”】

  【“最后这几年,多陪陪我吧。”】

  【汉王的神色毅然。】

  【“我的儿子啊。”】

  【“定要兴我汉室,一统天下,于后世千秋万代,要让所有人都服气你。”】

  【“成安,若是孤王没了,你要记得带溯儿来看我哦。”】

  【大晟三十四年,汉王调整了国策,由攻势转为防守态势,积极处理内政,藏富于民以图兴国。】

  【在她看来,这个天下,只有她儿子亲手打下来...才能让她的儿子坐稳这个江山、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天下。】

  【才能让她手底下的这些傲才骄将臣服于他,所以这个一统天下的机会,汉王想要留给她的儿子终结。】

  【这是汉王之所以不主战的第二个原因,而她把这个原因深深地藏在了心里。】

  【大晟三十五年,燕王病逝,燕王从宗室挑选的男孩燕王禄继位,他按照燕王的嘱托,将全部的政务推给了丞相诸葛亮。】

  【燕王禄把燕国的内政全权放给了诸葛亮来便宜行事。】

  【大晟三十六年,在汉王和陆成安的陪伴下,苏为溯逐渐成长起来。】

  【“这个由剑开始的故事,必将要用剑来终结。”】

  【陆成安教会了苏为溯该如何强硬、如何霸气地面对天下之人。】

  【苏为溯在陆成安和汉王的教诲下第三年,继承了陆成安的英姿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