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378章

作者:爱开小差

  之前怎么高价买的兵器,现在就什么价格卖粮食,来回倒一手,楚国就亏麻了。

  因为汉国不光是得到了锻造精良的楚国制兵器,还把买兵器的银子,用卖粮食的方式重新赚回来了。

  这下,楚国的经济马上就要崩了。

  陆成安感叹了一下,这还是古代简易版本的贸易战。

  还是比较方便操作的。

  毕竟古时候重要的资源无非就这么几个,放现代呢...还有很多的取代品,而且粮食因为技术问题,产量也比较高。

  【群雄逐鹿】这个版本的粮食产量是按照最早时期的封建社会来进行产量分配的。

  所以说整体是很缺粮的,稍微卡一卡,楚国的粮食就很紧张了,何况陆成安是有针对性地去卡楚国的粮食。

  而画面上,楚国各地的民意正在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疯般地暴跌,各个地方的起义简直是你方唱罢我登台。

  看着兵不血刃就几乎要把整个楚国给搞崩溃的陆成安,汉王漂亮的眼睛里满是震撼。

  【大晟六年五月,经过了三个月的粮荒,楚国因为粮食紧缺的问题而爆发了大量的起义,为首的楚国贵族居心不良,他们趁机推翻了楚王尚雲的统治。】

  【次月,楚国分裂成七个不同的楚国贵族为代表的小国家,楚王尚雲因此流亡。】

  【大晟六年七月,楚王投奔汉王,成为了汉国客卿。】

  【大晟六年八月,秦王舍生变法,以王的名义,推广了她的法令,这引起了秦国内部大量贵族的不满,但所有的不满都被秦王所镇压下去。】

  【大晟六年九月,秦国开启了一条普通人通往贵族的军功通道,这让秦国朝堂有了生生不息的气息,国家的竞争性提高了。】

  秦王微眯着眼睛。

  这种不受人节制的感觉,实在是太爽了,根本就是前所未有的舒畅。

  果然,早日让父皇想办法去除掉长孙舅父,才是她秦王前期能不能翻身的核心要务。

  不然的话,也就只能在【群雄逐鹿】这个模式里过一把君主的瘾了。

  .....

  .....

  .....

第385章 连夜投奔陆成安,我小八忠心可鉴啊!

  身为一国之君,在道义上有太多太多的办法节制臣下。

  规则了解清楚了以后,秦王有一万种办法可以把自己的属臣用正当的名义驱逐甚至诛杀。

  秦王在现实里唯一能杀死长孙明的办法是下毒。

  因为在现实中,秦王是臣,不是君。

  跟长孙明是同等的地位,都是正英帝的臣子。

  而下毒去毒杀长孙明的话,讲道理,秦王的收益有是有的,毕竟长孙明打着的是秦王的名号来动员凉州文官集团的。

  长孙明一死,秦王是有一定机会继承属于长孙明的附庸臣卡。

  但问题是,下毒这种伎俩,虽然是把长孙明给诛杀了,但长孙明的下场比秦王所预想得要好太多了。

  可能父皇查不出长孙明是怎么死的,可长孙明说到底也是从龙之臣,纸面的履历过于好看,一旦真的查出来长孙明是死于中毒的话,以父皇的性格,也为了保护她这个女儿,肯定是要帮着隐瞒真相,对这个心怀不轨的舅父厚葬,乃至于赠予高规模的谥号以示自己的恩威。

  这样的政治作秀,是把长孙明在父皇这一朝的地位中再度提高。

  几乎早期的全部模拟推演,秦王都被这个舅父牢牢控制,而面对这样一个表面随和,内心却想要瓜分大晟家产的逆臣。

  你告诉我秦王,要给他一个好一点的结局?

  这可比杀了秦王还要难受。

  所以秦王更加倾向于用其他办法来处置长孙明,但是她不是皇帝的情况下,想要让长孙明身败名裂的难度实在是太高了。

  再加之模拟推演里,汉王在大晟王朝的地位越来越高,统治力越来越稳定,秦王就更难身单力孤的情况下继承皇位。

  于是,长孙明就成了秦王心里的一道死结。

  【群雄逐鹿】模式,秦王就方便操作了许多,毕竟她不再是一个亲王,而是作为诸侯国的国君。

  她采取的策略也很简单,头三年示弱,不断地想办法以国君的身份笼络全新的力量,依附在长孙明身上的都是旧有的贵族,秦王就把那些长孙明关系不怎么好的部分贵族拉拢过来。

  然后挑拨长孙明集团内部的矛盾,国君这个身份,也更容易吸引到人才。

  而秦王也发现在这个时期的制度,实在是太落后了,根本就是奴隶制度的王朝。

  五年的时间,利用国君的身份,秦王铲除了扎根在秦国的长孙派系。

  正式起步上,秦王是比其他人是慢了一圈,但总比带着一身病根的身体和其他人肉搏要强。

  她没有晋王那么激进的想法,在秦王的设想中,一个国家的起步最重要的就是根,就是国策,国策都没立好的情况下,你就想着气吞山河,那不就是一群草台班子?

  在各类学说之中,秦王决定支持法家在秦国发芽生长。

  乱世用重典。

  儒家学派中有刚正面的,也有温和面的,其中温和派的儒学比较利于君王统治的一面,更适合在统一天下以后使用。

  像现在对抗性那么强的局势下,拿儒家的学说来驯化百姓的野心,就是在降低国家的竞争性。

  法家的制度,是最适合这种时候的。

  实用性够强。

  “不法古,不循今”,一切都以实用为第一原则,才是变法的终极意义!

  而秦王同时推举出【食有劳而禄有功】的选贤理念,她先前也是用这个言论,狠狠重击了以长孙明为首的旧有贵族。

  在不断巩固皇权和国君地位以后,秦王向列国发起了招贤令,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只要认为自己有才能,就能来秦国自荐,若是有真本事,便会得到重用。

  然而事情的发展总是始料未及的,秦国所处的位置正是与戎狄交接的主要区域。

  秦国还不得不调遣大量的兵力去防守戎狄四处入境的骚扰,秦王很多建设,都不敢放在危险的地方部署,生怕刚造出来的建筑物就被戎狄给打掉。

  【大晟六年十月,汉国向分裂的楚国发起了攻势,一直处于内乱,分为八个小政权的楚国贵族们临时结盟,同仇敌忾地迎接汉国大军的到来。】

  汉王这边还在熟悉【群雄逐鹿】的模拟方式,哪怕很多地方的操作是和大晟王朝的模拟推演差不多。

  但是总体上还是有差异的,毕竟大晟王朝的模拟推演在于一个人掌管整个国家,起步就有大量的官员做事。

  【群雄逐鹿】这个模式,对抗性非常激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诸侯国要管理,并且每个诸侯国都有各自的问题所在。

  老六这边就是最典型的认知不足,缺少了模拟君主的经验,没把楚国底下的贵族和士大夫团结起来,所以一出问题,作为老大的楚王就被献祭了。

  汉王就专心致志地闷声搞内政,命令张珣张瑞去汉国比较大的城池里面发展农业、商业。

  张海京则作为汉国的外交使者使用。

  成为属臣以后,汉王能看到详细的资料界面,张海京在交际上面的数值有九十五分,是迄今为止汉王见过最高的交际能力。

  这个分数可以让张海京和土著对话、其他国家的国君谈判中,取得不错的优势。

  而现在汉王琢磨了一下陆成安的做法,一点就通了。

  好歹也是模拟成功了许多次的女帝,见识方面早就开拓出来了,大概了解到陆成安这种类型的战争方式,应该就是通过贸易来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

  楚国确实被这种贸易战给拖垮了,但楚王自己没有控制住这些楚国贵族也是真的。

  因为楚王被推翻以后,这些楚国贵族一瞬间就拿出来粮食安抚各自封地的百姓。

  这说明楚国贵族手上不是没有粮食,而是楚国国君的手上没有粮食,简单来说是国家缺粮,但是在楚王需要粮食的时候,这些楚国贵族为了自身的利益,没有选择拿出粮食来渡过贸易战的难关,反而是落井下石趁机瓜分了楚国的领土。

  但不能否认的是——陆成安的贸易战,加速了楚国的分裂。

  “时隔如此之久,相公的勇猛不输当年。”汉王一摸上陆成安,使用了一下,感觉陆成安的强度还是整个模拟之中独一档的存在。

  主要是陆成安各方各面都比较全能,适用性很强,无论是哪个体系,他都能胜任其中。

  【大晟六年十二月,燕王拜诸葛亮为燕国丞相。】

  一道消息,如平地惊雷般响起。

  晋王都看着自己的领土之广,都以为自己是稳操胜券了,没想到侧面的燕王直接展示了什么叫做个人天赋,老天爷赏口饭吃的天赋。

  【群雄逐鹿】模式是解锁现实模拟、剧情模拟之中全部出现过的臣卡,也就是说【群雄逐鹿】的卡池是最广、最多,也最容易出现神仙打架的模式。

  目前已经解锁的臣卡池有晟、景、宋、明、三国。

  不同的人才之间还能形成羁绊,当成王和陆成安出现在一个国家时,还能触发大景王朝的羁绊效果。

  燕王不声不响弄了一个诸葛亮出来。

  什么叫小手一点,就是一张金卡横空出世!

  然而下一秒,宁王也不甘示弱。

  【大晟七年一月,宁国发动了突袭战争,闪电般地打击了魏国,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魏国告急,魏王向其他国家求助。】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响应。】

  【魏国灭亡,魏王世女琦鸿宣布投降宁国,宁王给予魏王王室礼遇。】

  【濮国自愿加入汉国。】

  【大晟七年六月正式进入战国六雄时期,汉、秦、晋、宁、燕、齐六国争霸。】

  【其中以汉国、晋国的国力最为雄厚。】

  【大晟七年七月,诸葛亮向燕王举荐了徐庶。】

  【秦王修书一封,希望与晋国达成联盟关系。】

  【晋王认为这样的谈判不够正式,拒绝与秦王达成联盟关系。】

  【大晟七年八月,秦王希望与晋王在两国交接处进行一次正式会谈。】

  【面对秦王郑重的态度,晋王终于高度重视此事,与秦王立下规矩,最终两人在两国交界处进行了第一次秦晋会谈。】

  晋王看着砸在自己手上的一堆猪脑子,普遍武力70出头,智力低于30的‘弱’智臣卡,心里是有不详的预感。

  整个晋国,目前最聪明的人是正英帝。

  父皇无论是智力还是政治数值都很高,而智力这种东西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书法好、绘画好,也是智力的体现。

  正英帝的智力85点,政治有92点。

  晋王的智力是81点,政治是70点,是晋王党当之无愧的智囊,但作为一个君主,都能成为全党智力担当的时候,就证明这个政党的成分很有问题了。

  不过,一向高冷的秦王连续两次想要跟她晋王结盟,也足以证明她晋王如今无人可比的竞争力。

  晋王对此还是有些窃喜的。

  先看看老二想干什么吧。

  目视画面上秦王所说的各类消息,晋王陷入了沉思。

  秦王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如今汉王的威胁太大了,而且手持陆成安这张强度非常惊人的大晟第一臣卡。

  您晋王的确是综合实力最强,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可是汉王有陆成安,那么她就有翻盘的希望。

  如今楚国已经被陆成安设计而败落,汉国吃掉楚国的地盘,给足汉王一个消化的空间,汉王一跃而起很快就能成为横扫全场的诸侯王。

  现如今老七濮王胸无大志,面对汉王立刻就放弃挣扎。

  以你晋王一人之力,如何抵抗汉王的铁骑?

  不若秦晋结为友邦,到时候秦国拿出大量的钱财、粮食作为支撑你晋国出兵的补给,你晋国再拿出强悍的军事力量抵御汉王的攻势。

  晋王想了想,搞内政真不是她擅长的事情,她让吕琯跑去晋阳发展晋阳的商业,三个月的时间,晋阳的商业繁荣只提升了1点。

  因为吕琯的内政数值太低了,根本搞不懂怎么把商业发展起来。

  所以整个晋国的生态发展是很畸形的,国土是很大,可是百姓没钱,国家也很穷,纯粹是靠战争发财的,是那种打赢了别人还把人家地方国库里的钱征用了的类型。

  秦王这个说辞,还是挺诱人的。

  【“若能战胜汉国,陆成安任你处置,我秦王只取五座城池便可。”】

  看到最后一句话,晋王拍案同意。

  国家之间,没有永久的仇恨,只有永恒的利益,什么互相之间关系不好,那是可以调节的嘛。

  再说了,秦王都把长孙一派给干碎了,咱老吴家跟长孙家的仇恨,与我和秦王又有什么关系。

  不要把我们的姐妹情深牵扯到上代人的关系上去。

  【大晟七年九月,秦王和晋王签订同盟关系,其中以晋王为本次同盟关系的主导者。】

  【大晟七年十月,诸葛亮审时度势,为燕国调整了国策方针,整个燕国的国力逐渐回到正途,并且开始加强训练燕国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