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281章

作者:爱开小差

  【作为这片区域最富裕繁华的国家,军事力量的绝对领先下,其他国家不敢轻言怠慢,纷纷派遣使臣前来建交,为此还送上了相对应的贡品礼物。】

  【天明十七年五月,交趾发生了内部的冲突,大量的交趾人涌入大景王朝的境内,想要成为大景王朝的子民。】

  【天明十七年六月,驻扎云南的花虞奏疏直言交趾的情况,认为敌人陷入混乱之际,正是我们出手的大好时机,而且交趾在数百年前也曾是我们的领土,现在再拿回来,更是理所当然。】

  【天明十七年八月,陆成安同意了此事,但朝廷因为路途遥远,无法调动大量的军队前往交趾,他将西南方向的军务交给了花虞来自由处置。】

  【天明十七年十月,花虞得到了你的圣旨,就积极联系附近的官府,等待时机就立刻攻打交趾】

  【天明十八年四月,花虞大捷,你基本控制住了交趾,你在此地特设安南都护府,由花虞担任交趾、云南两地的总督。】

  不得不说,这次模拟推演,是陆成安迄今为止打过最肥的仗,先前没有一次模拟,会比现在陆成安手上的阵容还要豪华。

  这还得多谢谢龙虎榜这个金色机遇。

  历史上,最出名的龙虎榜,应该是北宋嘉佑二年那场科举。

  这场科举,堪称怪物对决,高手过招,神仙打架,全都是大人物,任何一个人拿出来都大名鼎鼎,后来在朝中要么位极人臣,要么就是声名极远。

  那一年考中了进士的人是——苏轼、苏辙、王韶、曾巩、曾布、程颢,程颐、吕惠卿、章衡、章惇、张载。

  这里的人,全部都是大牛。

  唐宋八大家在这里有三个。

  先不说耳熟能详的二苏兄弟,横渠四句名言的作者张载,王安石变法的第一助手吕惠卿,熙河开边的名将王韶,官至宰相的曾布,这些人细说起来,每个人的人生那都能当成一段传奇来诉说。

  如果将朝代比喻为卡池,选拔出来的人才比为卡牌。

  那么嘉佑二年的这个龙虎榜无疑是SSR最多的一年,宋仁宗纯属欧皇附体。

  陆成安这次模拟推演的时间太长了,正因为时间长,这让陆成安撞见金色机遇的次数也增多了。

  每个朝代都有那么一次龙虎榜。

  他这次龙虎榜,极大地缓和了高级人才的空缺,这些人的加入朝政,再次加快了政务的处理速度,而且这些人比较年轻,那是可以留给下一代人继续使用的国之栋梁。

  不得不说,像这种开国的时间段,一个不留神就能打出金卡满地走的境地。

  因为这个时期的战争频繁,需要改革、处理的政务又多,极大地加强了各类人才的能力。

  陆成安的卡池突出一个豪华。

  淮西二十四将这个机遇,他只凑齐了罗胜英、花虞、李道光这三个淮西派系最强的将领。

  这三位现在都实打实的金卡。

  柴续也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但这个人的人品实在不行。

  陆成安可没有那种垃圾都要收集的怪癖。

  所以麻利地就给柴续送走了。

  而宣平、程和、李徽,在这么多年的不断使用、锻炼、南征北战下,同样也是金色品质的臣卡。

  天明十三功臣,近乎都是金色品质的名臣,哪怕是成王,那也是一张金色品质的武臣卡。

  成王这个臣卡,问题就在于......她只有武力非常惊人,其他数值都不太行,所以只能当个单方面的数据怪来使用。

  如今整个朝堂上,金色品质的臣卡已经接近二十多人,紫色品质名动一时的贤臣,那也是不计其数的。

  这就让陆成安发展起来非常迅速。

  你把宣平丢福建搞内政,一年能给你涨10点商业值,这些人才大批往外丢去搞内政,那大景王朝的发展还能不快吗?

  而下一秒,一个重大信息再次出现。

  【天明十八年七月,你的火器技术再次提升,突火枪已经慢慢进阶为了火铳。】

  【你控制着草原地区,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蒙古几乎是听命于你的差遣。】

  【你在他们心中,不仅是大景王朝的天子,也是他们蒙古部落的可汗,而你派去草原总督的儿子陆去奴,更是被蒙古人视为他们蒙古人的首领。】

  【你的火器技术逐渐成型,你控制着草原地区且拥有蒙古族的效忠,已基本满足西征的条件,是否发动西征?】

  看到这一段的陆成安瞪大了眼睛。

  蒙古人的西征条件,他陆成安满足了?

  这可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战争按钮。

  而且陆成安清楚,这次模拟推演中的蒙古西征,搞不好可能会比陆成安记忆中的蒙古西征还要恐怖。

  因为他记忆中的蒙古,可没有这么强大的后援力量。

  陆成安支持这支蒙古西征的话,以大景王朝的国力作为支撑点,这蒙古是真有可能一路穿到底的。

  但是陆成安深思过后,还是没能选择发动西征。

  首先,西征对当时的亚欧大陆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而且像这支大规模的征伐,必须采取野蛮粗暴的方式才能震慑到别人,否则就会出现刚打下来就遭遇到反叛的现象,这反而会陷入战争泥潭。

  这样一来,西征的过程中屠城是在所难免的,而一旦发起西征,那就走上了战争疯子这一条路,在己方优势很大,百姓安居乐业的情况下,陆成安没这个需求要这么激进。

  其次,他的子孙想西征,是他们的事情,但陆成安自己还不至于疯狂到这一步,蒙古人西征那一波,那可是造成了全世界1.5亿人口的损失,而且这里面的死亡人数大多数都是平民。

  最后,这些土地哪怕是打下来了,大景王朝也很难有什么掌控力,这是没办法控制的。

  陆成安这次模拟最理想的念头,就是把印度和东南亚这片地方给拿下。

  如果航海技术出色了,再把澳大利亚也给吃了。

  而这些地在陆成安的心里就已经够用了。

  何况,陆成安也不知道大景王朝打下来以后,需要多少年的时间才能真正转变为自己的领土。

  那种表面被占领,实际上随时可能会因为造反而丢弃的领土,是不可能拿来作数的。

  【天明十八年八月,你搁置了蒙古西征的计划,但是陆为邦却对此很感兴趣。】

  【由于陆为邦战功显著,他在蒙古这边的知名度极高。】

  【在到处打听西边的各类消息,陆为邦认为这不失为一次开疆拓土的好机会。】

  宁王泪目了。

  这孩子啊...

  还是得自己来带。

  这他妈的...活生生被养了一个小晋王出来。

  拥有良好皇室教养的宁王终于是忍不住了爆口粗了。

  怎么陆为邦什么事情都能想到开疆拓土上啊?

  你是一天不打仗,浑身皮痒是吧?

  就该从小棍棒教育。

  不然也不至于被养歪成这样。

  晋王,你个混账东西!罪孽深重啊!

  这给我带了一个大聪明出来,这哪个当娘的可以接受如此沉重的现实啊?

  宁王是想重新生个小的了。

  这个大的,多少是掰不回来了,性格上被带得太偏了,这都被晋王带到沟里去了!!!

  怨种!大怨种!

  .....

  .....

  .....

第300章 宁王传授帝王心术,真正的陆为邦。

  【天明十八年九月,皇室宴席,天明帝陆成安召集所有的子嗣回到天京府赴宴。】

  【长发显灰白的陆成安逐渐意识到在精力上的不支,年岁渐长、日益老迈的他,已经不能像从前那样日理万机,为了让下一任皇子更好地接替这个位置,陆成安打算用五年的时间为自己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储君,接手这个王朝。】

  【宴席结束,最终陆成安卸任了陆为英在大宁府总督的职位,让他在京城听候差遣,陆去奴被派遣至了凉州就藩,戍边的同时管理草原上的蒙古人。】

  【最终留在京城的儿子分别是——陆为英、陆为邦、陆灵然、陆为昭、陆谦己。】

  【在陆去奴远去凉州的时候,陆成安亲自护送他从天京府的城门离去。】

  【“父亲...孩儿今昔远别,恐再难与父皇相会。”陆去奴在离开京师时,双目噙满了泪水,“您万万要保重身体。”】

  【陆成安轻轻叹了一口气。】

  【他年岁已有五十有三,陆去奴此行去凉州就藩,非重要之事,不得回京,一旦驾崩,陆去奴恐难再见他一面。】

  【而也因为陆去奴的身世问题,陆成安请了很多的大儒来言传身教,这孩子其实是最受文化、礼法所影响的。】

  【甚至是整个皇室之中最孝顺的一位。】

  【但作为有着蒙古王室血统的陆去奴,是根本没有机会接手这第二任皇帝的位置。】

  【陆成安清楚,陆去奴同样明白这个道理。】

  【而且陆去奴也不想让自己的父皇难堪。】

  【他当然可以央求母妃将他留在天京府,但是,陆去奴看得通透,哪怕留在天京府,他也没有这个资格、这个能力、这个背景去当皇帝。】

  【何况他也不想就为了那么一个虚幻而不可知的位置,淡了情份。】

  【天明十八年十月,其余诸子留在了天京府之中。】

  【陆为英已看出了父皇的深意,本想推辞离去,却不曾想母妃将他留在了京城。】

  【“为邦啊,你虽是我的爱子,但是治理天下,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能做到的。”陆成安在批阅奏折的时候,让他的儿子们陪同在旁。】

  【陆为邦思索片刻道:“治国不就是让我们的百姓更富有,让我们的对手更难受,最后再让我们的国家更强盛吗?”】

  【“这口头上说说当然很简单。”陆成安反问道:“但是你能让你的百姓更富有吗?”】

  【陆为邦摇了摇头,“但我能当上皇帝的话,我会让周边所有的国家都见识见识我的厉害。”】

  【“你父皇还没驾崩呢,你就想着当皇帝了?”陆成安笑了笑,不以为然道。】

  【或许其他人很在意这个皇位,但陆成安并不在乎,故此也只是调侃一句。】

  【“大哥做事稳重却不果敢,在重要事情上要权衡许久利弊,灵然喜好游山玩水,是个悠哉性子,让他治理国家,那必然是怠政的。”】

  【“谦己和为昭?他俩从小跟我玩到大,他们几斤几两,我还能不知道吗?”】

  【“去奴阿弟更是被父皇您就藩去了凉州。”】

  【“那这个皇位,舍我其谁?”陆为邦直爽地说道:“到时候,我当了皇帝,先册封我为景武大将军,谦己为天策上将军,给昭弟一个明烈左将军,我们三兄弟御驾亲征,让这些外族人看一看我们的威风!”】

  【陆谦己探头,“二哥,我们仨御驾亲征了,你让谁来主政?”】

  【陆为邦陷入沉思,旋即说道:“让我娘来。”】

  【苏皇后已经是忍无可忍了,她伸手重重地敲在了陆为邦的脑袋上。】

  别说是模拟推演中的宁王愤怒了。

  现实里的宁王也是出奇的愤怒。

  不是模拟中的年龄已经大了,不适合再产子,宁王早就再生一个孩子出来了。

  主要是陆为邦这小子,有关于他的十个模拟消息,起码九个是来气她这个亲妈的。

  当年就不该帮助陆成安分担那么多的政务。

  她一个皇后该干嘛干嘛。

  就该多生几个小崽子,不然也不至于看到这个臭小子的嘴脸。

  真是造孽啊......

  问题是,现在陆为邦的性格已经基本定性了,再想给他改回来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只能想着办法提高陆为邦的各项能力,来掩盖性格上的缺陷。

  想到这里,宁王对晋王更是怒目相视。

  宁王也承认她得承担一部分的责任,可毕竟建国之初的事情太多了,这间接让宁王疏忽了孩子的成长,导致没有好好教育陆为邦。

  但是,晋王这个肥婆顺手带了一下小孩,就能把孩子带得那么歪,也是一件挺离谱的事儿。

  宁王一度怀疑是晋王故意的。

  可后来看着陆为邦、陆为昭、陆谦己这三个,宁王就不再怀疑晋王是不是故意的了。

  她对每个孩子的教法,都是这样的教法,都是锤炼武艺,然后向小孩们吹嘘自己当年在沙场上有多么的勇武,让孩子们在小小年纪的时候就开始崇拜她,这时候晋王再秀一手箭术,那更是给孩子们带来了深深的震撼。